⑴ 我國私人能建發了發電站嗎能入國家電網嗎
可以,但是相關手續繁瑣,要求頗多。
難點一,沒有國家補貼。
要想實現私人發電賣給國家,最有可能採用的便是太陽能發電,但是聯沒有國家補貼,太陽能發電要實現並網發電或取得價格競爭優勢也許永遠無法實現。也就是說,要使太陽能發電實現競爭性的價格優勢,其單位發電成本須降低2/3以上,而只有規模效應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如果沒有國家補貼,私人則要為此成本買單。
在中國,雖然發改委在政策上有傾斜,但沒有說明是僅針對西部地面集中式大型光伏電站給予補貼,還是也適用於個人居民分布式光伏並網給予補貼。
難點二,發改委門檻高。
雖然國家電網公司表示,建於用戶內部場所的分布式電源項目,發電量可以全部上網、全部自用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由用戶自行選擇,用戶不足電量由電網提供,其中所產生的買賣電價均執行國家相關政策。也就是說,以光伏太陽能發電來看,私人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可按每千瓦時1元的全國統一價賣給國家,這與0.4元/千瓦時的脫硫煤上網電價相比每千萬時多了0.6元的補貼。但目前國家電網方面只願意以0.4元/千瓦時的電價收購,私人發電要獲得補貼電價,必須要獲得當地發改委的核准審批。而要向發改委提交項目申請,還需要提交具備甲級資質的工程咨詢機構編制的項目報告等,這個門檻阻礙了私人發電得到國家補貼的可能。
難點三,看似免費辦理,實則需付項目費
雖然國家電網公司表示,只要發電項目規模不超過6兆瓦,電壓等級在10千伏及以下的可接入電網,國家電網公司在接網的全過程服務中都不收取任何費用。但這只是電源接入電網所需其提供的技術咨詢、工程驗收、調試等,而整個私人發電項目中,最大支出的設備及電源投資部分,則要用戶自行承擔。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如果選擇屋頂光伏發電,設備投入約3-5萬元,如果使用地面光伏發電,設備則需1兆瓦約1000萬元的投入,以及約4畝的佔地面積。除設備支出外,用戶還需要自行支付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監理等費用,一個項目下來,少則上萬,多則上千萬。
難點四,要想並入電網,還看電網接納力
目前世界上,私人發電接入電網的典型案例是德國,其光伏發電以接入配網為主,分布集中且規模較大,對配網安全穩定運行造成了較大影響,往往在中午高峰時段配網阻塞現象十分嚴重。可以說,其電網升級改造的速度跟不上私人發電的速度,以致配電網接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能力不足。因此,德國從2009年便開始削減對私人太陽能發電的補貼,從2012年1月開始真正大量削減補貼,從2012年11月1日到2013年1月31日,光伏上網電價補貼每月被削減2.5%。也就是說,私人發電還要承擔國家隨時可能改變政策的風險。
難點五,長期回報率低,還看國網臉色賣
一般情況下,私人投資太陽能光伏發電,目前的成本為0.6-0.7元/千瓦,但國家電網只願意以每千瓦時0.4元電價收購,再根據各地日照情況不同,成本回收至少需要8-10年時間。即便從國外有補貼的情況來看,2009年德國給予太陽能發電每千瓦時0.32-0.43歐元的補貼,其相對的長期回報率也才7%-8%;而同時西班牙的補貼是每千瓦時0.41歐元,即便加上優越的日照條件,長期的回報率也就達到10%左右。這對於國內拿不到國家補貼的普通用戶而言,在國家電網壟斷買賣的情況下,投入產出比相差甚大,與每千瓦時0.5元居民電費相比,不論是自家使用,還是全部賣給國家,都實在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