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介紹一下中國傳統傢具
傳統傢具
我國傢具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有文字可考和有形象可證的就有三千多年。隨著人們起居形式的變化和歷代匠師們的逐步改進,到明代時,已發展為高度科學性、藝術性以及實用性的優秀生活用具。不但為國人所珍愛,在世界傢具體系中也獨樹一幟,享有盛名,被譽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它象徵一個國家和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成為我國民族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特點和文化傳統。傳統傢具作為社會物質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人們朝夕相處,伴隨人們同生共存。它不僅僅是提供人們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也不只是匠技藝術的記錄和表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傢具的使用功能還體現著濃厚的民族思想觀念、民族道德觀念、民族行為模式等。數千年來,傢具始終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人們的風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著極其密切的聯系,並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後人,有的已成為中華民族,特別是漢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風俗習慣而流傳至今。我們今天研究、借鑒、總結前人為我們留下的這份寶貴遺產,目的在於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和傳統傢具藝術,總結歷史經驗,為發展社會主義新型傢具服務。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們宣傳祖國歷史文化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題。
⑵ 櫸木是哪個國家的木頭
一、櫸木,也寫作「椐木」或「椇木」。產於我國南方,北方不知此名,而稱此木為南榆。在明清傳統傢具中,尤其在民間,使用極廣。櫸木傢具多為明式神薯,造型及製作手法與黃花梨等硬木傢具基本相同,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櫸木重、堅固,抗沖擊,蒸汽下易於彎曲,可以製作造型,抱釘性性能好。為江南特有的木材,紋理清晰,木材質地均勻,色調柔和,流暢。轎盯比多數普通硬木都重,在所有的木材硬度排行上,屬於中上水平。
自明清以來,櫸木一直都是民間傢具的常用材料[1] ,隨之而來的是我國的櫸木材料也日漸減少。1999年,櫸木甚至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禁止採伐! 因為無原材料可加工,直接導致市場上專門出售國產櫸木的店面很少。然而買過傢具的人就知道,櫸木這個名字仍然經常被提及。
櫸木是古代江南地區普遍存在的木種。稍微懂得游帆者收藏的人可能聽過「椐木」,如清作椐木櫃、椐木榻、椐木小凳等。「椐木」這個名字在中國傳統傢具書籍中常有出現,事實上指的就是現代所講的「櫸木」。
二、目前,中國國內木材市場出售的櫸木多為進口,為毛櫸樹,產地歐洲和北美地區,木質性能穩定,屬於中高檔次的傢具用材。樹高一般可達30米,偶爾可達50米,直徑可達1.3米。在密林中枝下高可達18米以上。產歐洲大陸和英國。南斯拉夫,奧地利,法國,捷克,羅馬尼亞,德國,丹麥和波蘭的產量也較大。
⑶ 國際式傢具
一、概述
美國傢具,指1620年英國清教徒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開始至20世紀現代時期,在美國本土生產的傢具,包括古典風格與現代傢具。
現代美式傢具(或美式傢具)是現代美國古典風格傢具的簡稱,指美國本土吸收消化1880年以前歐洲各種古典風格傢具特點經改良後形成的造型風格,是在美國傳統傢具造型的基礎上,採用現代生產方式生產的符合美國傢具市場需求的傢具產品,包括在美國本土以及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傢具企業生產的傢具;它植根於歐洲文化,摒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所追求的新奇和浮華,建立在對古典的新的認識基礎上,強調簡潔、明晰的線條和優雅、得體有度的裝飾,其基礎是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各國移民所帶來的生活方式。
現代美式傢具強調舒適、氣派、實用和多功能,產品風格受歐美等地的歷史背景、文化藝術、生產技術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形成其特有的歐美風情和品位;其主要特點是復古和回歸自然,充分顯現木材本色的特點,融合了人類嚮往自然,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特別是塗裝前的破壞處理和塗裝中的做舊處理,體現出一種特殊的歲月磨礪過的痕跡,「刻意」強調歷史的傳承感和底蘊。
別具風格的美式塗裝是當今現代美式傢具裝飾上的一大突出的特點,指適合歐美等地區使用和風行的傢具油漆塗裝技術,塗裝採用的油漆幾乎都是硝基漆(NC)系列產品;美式塗裝工藝不僅要求嚴格的品質控制,而且要求嚴謹的生產程序,是一種細致嚴謹、技術高超的塗裝工藝,透明著色作業精細嚴格,其對層次分明富立體感的效果要求很高,特別是塗裝中進行的「布印」「牛尾痕」「蒼蠅點」等做舊處理是歐式傢具所沒有的;色彩以單色調為主,純朴自然,清新雅緻,有別於歐洲式的描金塗銀。
3)19世紀美國傢具
雖然不能確切地指名是在那一段年代,但是一種比殖民地式和早期美國傢具更正規的美國傢具風格已經發展起來,它就是著名的「19世紀美國式傢具」,這種風格也被認為是美國傳統傢具,實質上是美國殖民地復古風格,美國傢具史上界定為1830年-1880年,又稱為維多利亞時期傢具(Victorian
Furniture)。
殖民地復古風格的誕生超出了思想和理想,獨立、自由和民主是殖民地時期的主要思想構成。第一個殖民地復古主義者廢棄了外國設計的基本技能並且實質性的吸收了那種思想,原創的比例或內容已經被忽略或是被流行的類型所代替。而齊賓泰爾等風格已經失去了英國的口味,不僅變成美國化而且也變成了維多利亞化,邊界模糊了,區別被忽視了。
作為一種時尚,殖民地復古風格表現了一些殖民意義,它不加選擇的包括和理想化了殖民時期物質文化的各個方面,天然的、鄉村式的傢具第一次比艱苦生活更多的聯繫到理想的田園生活,也被提升到了讓最初使用者驚訝的水平上。不論是昂貴的、專業製造的還是家庭製作的,他們兩者都被上流社會和維多利亞人所崇拜。
著名的工匠和設計師如約翰-戈登德(John Goddard)和威廉-薩維萊(William
Savory)生產設計精良的傢具,其中對英國和法國的風格作了修改,許多傢具是在英格蘭和費城生產的;鄧肯-法夫的傢具也可以看作是19世紀美國傢具。
19世紀美國傢具中其餘的傢具是對安娜女王式、齊賓泰爾式和其它英國和法國古典風格傢具的改型,特別是帝政式,在美國生產時作了比較大的修改。這些風格的傢具常常按照殖民地當時的品味進行了簡化,典型的設計如「新港貝殼」(Newport
Shell)式完全是美國本土風格的傢具風格。
4)震顫教美國傢具
「Shakers」,最初起源於18世紀初期,一小群法國新教徒叫做Camisards遭到迫害,他們離開法國到英國尋求宗教自由。當他們1847年到達曼切斯特時,遇到並加入了一個另一個小的極端英國宗教組織,叫做「Quakes」。接著,他們接受了另一些持不同政見者加入—一些來自Anglican教會和Methodist教會的教徒,這個新組織因為他們在祈禱時提倡身體運動所以被稱為「Shakes
Quakers」。
震顫教的傢具粗略一看是起源於18世紀和19世界早期的鄉村傢具,但仔細看傢具的設計和工藝絕非一般,似乎反映了他們的道德態度。純凈的形式反映了他們渴望純潔的思想和精神,絕然的簡潔有一定的天真無邪向上的品質,但是超越這些精神的品質,視覺和物質方面是比較復雜的,藝術原則可以同日本的佛教相比。
震顫教傢具受到的廣泛的影響來自於那些相似的別的本土傢具。謝拉頓和赫普爾懷特出版的圖案書是人們緊跟模仿主要城市的風格;然而,地區的表達混合了個人的表達、簡化的形式、當地的材料。Shaker傢具經久耐用的一種解釋是,設計基本原理來源於古典建築和18世紀晚期的設計書,即應用了平衡、層次、圖案比例、整體比例等原理。
5)使命派美國傢具
使命派傢具(Mission
Furniture)是美國工藝美術運動在傢具設計方面產生的一種風格。美國工藝美術運動在傢具設計方面的傑出代表是斯蒂克利(Gustav
Stickley,1857-1942),他的風格基於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風格,但採取了有力的直線,傢具本身更簡朴、實用,這是美國實用主義與英國設計思想結合的產物。
斯蒂克利的使命派傢具是一種主要用橡木做的堅固而厚重的傢具,適合於用機器加工。斯蒂克利受振顫教傢具風格影響主張「簡朴的生活方式」,採用批量銷售方式和批量生產的工藝製造傢具,在市場上獲得成功。
斯蒂克利的傢具設計的十分堅固耐用、比例勻稱、工藝上乘,所用材料和工具也是盡可能的好,因此風行美國。
6)現代美式傢具的發展
自18世紀不斷發展的美國傳統式傢具是集成各家大成的作品,反而沒有具體確定的風格;當今的美國傳統式傢具較當年的更加隆重,更具殖民式和美國早期傢具的原始風味,它糅合了傳統英國和法國款式(如齊賓泰爾式和法蘭西第一帝國式),成為一種獨特的美國式古典風格傢具(簡稱美式傢具或現代美式傢具)。
6-1)從結構與工藝設計技術上來講,現代美式傢具在傳統的基礎上也做了很大的改進和創新,十分值得注意:①現代美式傢具基本上是以實木作為材料,在木材含水率的控制方面,採用現代木材乾燥技術以及加工過程中木材平衡含水率的控制技術,使其尺寸穩定、不變形、不開裂。②塗裝技術,現代美式傢具塗裝技術使傢具表面有深淺,從而富有層次感,或者用所謂的做舊技術,使傢具表面有滄桑感,更接近自然,貼近回歸自然的消費心理。③結構上進行的改良,使其適應現代五金,並有很好的強度;材料上採用現代新材料和預制部件,易於提高質量,降低價格。④現代美式傢具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生產方式,特別是塗飾工序已經實現流水線作業;並且出現工廠專業化生產的趨勢。
6-2)從造型設計上,主要是以法國路易風格(LouisⅹⅣ、LouisⅹⅤ、LouisⅩⅥ,即巴羅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和可歸於洛可可風格的英國安娜女王式、齊賓泰爾式、以及美國工藝美術運動的使命派風格為基調,吸收了震顫教傢具的優良的設計原理,加上現代設計師的改良;同時還受到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東方傢具的影響;具有現代的外觀,這種設計也便於應用現代機器加工和現代材料。
6-3)從設計指導思想看,現代美式傢具另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注重傢具的功能,以此為出發點,在設計上強調科學和理性原則;大量採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發揮傢具結構的性能特點,放棄過多的附加裝飾,並在生產方式中引入流水線作業,部件和介面採用標准化,突出設計上的經濟性原則,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實現真正藝術的社會功能,為大眾生活服務,是藝術與技術結合的典範。
四、結語
現代美式傢具以別具特色的風格在世界傢具當代發展進程中佔有一席之地,值得深思。
1)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來看
現代美式傢具實質上是歐洲古典風格傢具出色的學生,吸收了歐洲經典裝飾和造型元素,結合移民文化加以改進。現代美式傢具以其更加註重功能和實用的新觀念取代了歐洲傳統的傢具觀念,已經處於當代古典風格傢具領先地位。
2)從藝術角度來看
受歐美地域、歷史背景、社會風情及文化藝術的影響,現代美式傢具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特色,並不斷更新,以充分展現木材本色美為主要基調,表現出仿古作舊、自然協調、反璞歸真三大特徵。
3)從風格造型來看
現代美式傢具在英國和法國古典風格傢具樣式基礎上的改良是符合美國移民文化和居住特點的。美國的移民文化是經常遷移的,因此他們對傢具的做工並不十分強調精緻,即用即棄,沒有必要使用過於精良的傢具;另一個重要的改良是傢具的體量和尺寸,美國古典風格傢具的體量很大,尺寸也相應的加大,這和現代美國人身材高大,體態肥胖也有關系;另外一方面,美國人居住空間一般較大,所以與這種體量大的傢具也相適應。
4)從指導思想上來看
現代美式傢具是現代工藝美術運動之父莫里斯工業品設計原則的實踐;從設計思想看,體現了以機器為代表的現代主義,即功能主義和理性主義;前者是一種在歐洲持續了200多年的哲學思潮,早在十八世紀就已出現,它的基本內容是強調功能對形式的決定作用,產品的美學價值或實用價值取決於它對其目的的適用性;理性主義則是以嚴密、邏輯的理性思考來取代感性和沖動,在設計中盡量減少個性的顯露和個人意識,代之以科學、客觀的分析,從而提高產品的效率和經濟性。
實質上現代美式傢具的設計與形成是一種實用主義觀念的現代設計思想的產物,這種功能實用主義思想正是促進現代美式傢具流行的深層次根源。
⑷ 國際傢具之都到底是什麼地方
有這個名頭嗎?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傢具第一出口大國,也是世界上傢具生產第一大國。了解一下我們偉大祖國的傢具產業特色區域吧:
中國的傢具商貿之都:廣東樂從、
中國傢具出口第一鎮:東莞大嶺山鎮、
中國紅木傢具生產專業鎮:中山大涌鎮、
中國椅業之鄉:安吉、
中國桌椅之鄉:山東寧津縣、
中國西部傢具商貿之都:成都武侯區、
中國傢具製造重鎮、中國傢具材料之都:順德龍江鎮、
中國金屬玻璃傢具生產基地:河北勝芳、
中國實木傢具產業基地:大連庄河、
中國北方傢具商貿之都:河北香河縣、
中國歐式古典傢具生產基地:浙江省台州、
中國傳統傢具專業鎮:廣東大江鎮 、
中國古典傢具名鎮:中山三鄉鎮、
中國東部傢具商貿之都:江蘇蠡口。
⑸ 產自哪裡的紅木傢具好
蘇州的紅木傢具好。
蘇作傢具歷史上就有名,雖然現在被全國各地仿造,但是蘇州人的生活習慣是仿造不出來的。他們每天喝著小酒、聽著評彈、賞著美景、伴著美女,生活無比悠閑,所以精雕細琢,慢慢磨一器,所以精緻的傢具出蘇州。
⑹ 傢具發展史
中國傢具起源於夏朝,經歷了不同時期、七個階段的發展歷程與變革:
第一階段——夏、商、周:中國早期傢具的雛形階段,開始第一個傢具命名為「榻」;
(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發掘山西襄汾縣陶寺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時,從器物痕跡和彩皮辨認出隨葬品已有木製長方平盤、案俎等,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中國木傢具。公元前21世紀,中國發明了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出現了堅利的金屬工具,為製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條件,致使西周以後木傢具逐漸增多。在《詩經》、《禮記》、《左傳》的記載中,這一時期的木傢具已有床、幾、扆(屏風)和箱等。同時,也出現青銅傢具。從出土文物中見到的商代銅禁和饕餮蟬紋銅俎,反映出這一時期青銅傢具在鑄造技術以及實用、裝飾方面都已達到較高的水平。
第二階段——春秋、戰國及兩漢:比較低矮的傢具誕生;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戰國時期,漆木傢具處於發展時期,青銅傢具也很大的進步。木傢具如幾、案、床類形體較大的傢具,多為框架結構,以榫卯連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閉口貫通榫、閉口不貫通榫、開口不貫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陽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幾、木俎等,在足與框架、足與案面、屜板木樑與邊框、圍欄矮柱與床框之間的連接,就採用了以上各種榫接方法,結合牢固,外形美觀。幾、案類傢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橫木,稱為"檜";("檜";通"跗",為傢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護器足。這些結構經歷代不斷改進、發展,形成中國傳統傢具的重要特徵,並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漢時期,在繼承戰國漆飾的基礎上,漆木傢具進入全盛時期,不僅數量大、種類多,而且裝飾工藝也有較大的發展。這一時期傢具的主要特點是:
(1)大多數傢具均較低矮。
(2)始見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時的端倪。
西漢時,由印度傳入榻登。《釋名》註:"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設榻登上床,說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據《太平御覽》記載:"靈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種可折疊的輕便坐具,坐時垂足。由席地坐演進為垂足坐是傢具史的上一大變革。
(3)出現軟墊。
《西京雜記》中記述,漢時天子的玉幾上冬天加有絲綿織物,大臣的木幾上則加用橐(毛氈縫制的口袋)。這是最早出現的軟墊。
(4)製作傢具的材料較為廣泛。
除木材外,還有金屬、竹、玻璃、玉石等。
第三階段——魏、晉、南北朝:高形傢具的出現;
(220年~581年)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產次民族大融合時期,各民族之間文化、經濟的交流對傢具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此時新出現的傢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圓凳、方凳、圓案、長杌、櫥,並有笥、簏(箱)等竹藤傢具。床已明顯增高,可以跂床垂足,並加了許可床頂、床帳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圍屏。坐類傢具品種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漸推廣,促進了傢具向高型發展。
第四階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傢具盛典時期,高矮形傢具並存發展;
(589~960年)中國傢具發展至唐代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它一改六朝前傢具的面貌,形成流暢柔美,雍容華貴的唐式傢具風格。至五代時,傢具造型崇尚簡潔無華,朴實大方。這種樸素內在美取代了唐代傢具刻意追求繁縟修飾的傾向,為宋式傢具風格的形成樹立了典範。隋唐五代時期,傢具發展有兩個主要特點:
(1)傢具進一步向高型發展,表現在坐類傢具品種增多和桌的出現。
《通雅》記載:"倚卓(椅桌)之名見於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趨流行,幾、案高度皆以坐面為基準,坐具既高,桌的出現勢為必然。傢具高型化又對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裝飾產生一系列影響。
(2)傢具向成套化發展,種類增多,並可按使用權用功能分類。
大致可分為:坐卧類,如凳、椅、墩、床、榻等;憑椅、承物類,如幾、案、桌等;貯藏類,如櫃、箱、笥等;架具類,如衣架、巾架等;其他還有屏風等。五代畫家顧閎中在《韓熙載夜宴圖》中就描繪了成套傢具在室內陳設、使用的情形。
第五階段——宋、元:高矮形傢具較多、繁雜;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國傢具承前啟後的重要發展時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腳坐具已普及民間,結束了幾千年來席地坐的習俗;其次是傢具結構確立了以框架結構為基本形式;其三是傢具在室內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傢具正是在繼承和探索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宋代傢具以造型淳樸纖秀、結構合理精細為主要特徵。在結構上,壺門結構已被框架結構所代替;傢具腿型斷面多呈圓形或方形,構件之間大量採用割角榫、閉口不貫通榫等榫結合;櫃、桌等較大的平面構件,常採用"攢邊"的做法,即將薄心板貫以穿帶嵌入四邊邊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攢起來,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縮,而且還起到裝飾作用。此外,宋代傢具還重視外形尺寸和結構與人體的關系,工藝嚴謹,造型優美,使用方便。傢具種類有開光鼓墩、交椅、高幾、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燈架)、帶抽屜的桌子、鏡台等,各類傢具還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組合傢具,稱為燕幾。
第六階段——明:中國傢具的鼎盛時期(因工具、工藝、材質的發展與成熟);
(1368年~1644年)明人或葉(16世紀),隨著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傢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許多文人雅士參與了室內設計和傢具造成型研究。這些都促成了明代傢具的大發展。明代傢具在繼承宋代傢具傳統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推陳出新,不僅種類齊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實大方,製作嚴謹准確,結構合理規范,逐漸形成穩定,鮮明的明代傢具風格,把中國古代傢具推向頂峰時期。
第七階段——清:傢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傢具是中國傢具的最具影響力的代表。
(1644年~1911年)清代傢具多結合廳堂、卧室、書齋等不同居室進行設計,分類詳盡,功能明確。其主要特徵是,造型莊重,雕飾繁重,體量寬大,氣度宏偉,脫離了宋、明以來傢具秀麗實用的淳樸氣質,形成了清代傢具的風格。清代傢具作坊多匯集沿海各地,並以揚州、冀州(河北)、現惠州(廣東)為主,形成全國三大製作中心,產品分別稱為蘇作、京作、廣作。蘇作大體師承明式傢具特點。
傢具工藝到了清代總的來看造型已趨向笨重,並一味追求,富麗華貴,由於繁縟的雕飾破壞了造型的整體感,觸感也不好。清代傢具工於用榫,不求表面裝飾;京作重蠟工,以弓鏤空,長於用鰾;廣作重在雕工,講求雕刻裝飾。裝飾方法有木雕和鑲嵌。木雕分為線雕(陽刻、陰刻)、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漆雕(剔犀、剔紅);鑲嵌有螺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琺琅、玻璃及鑲金、銀,裝金屬飾件等。裝飾圖案多用象徵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壽、官運亨通之類的花草、人物、鳥獸等。傢具構件常兼有裝飾作用。如在長邊短抹、直橫檔,肓板腳柱上加以雕飾;或用吉字花、古錢幣造型的構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別是腳型變化最多,除方直腿、圓柱腿、方圓腿外,又有三彎如意腿、竹節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無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獸首;足端有獸爪、馬蹄、如北京時間砂、卷葉、踏珠、內翻、外翻、鑲銅套等。束腰變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魚門洞、加線;側腿間有透雕花牙檔板等。北京故宮太和殿陳列的剔紅雲龍立櫃,沈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螺鈿太師椅、古幣蠅紋方桌、紫檀卷書琴桌、螺鈿梳妝台、五屏螺鈿榻等,均為清代傢具的精粹。傢具種類為坐卧類傢具有太師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連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憑倚承物類傢具有圓桌、半圓桌、方桌、琴桌、炕桌、書桌、梳妝桌、條幾(案)、供桌(案)、花幾、茶幾等;貯藏類傢具有博古櫃架、架格、悶蘆櫥、書櫃、箱等;其他傢具還有座屏、圍屏、燈架等。
在統治階級(如宮廷、官府)的傢具,他們大多追求繁鎖的裝飾,採用陶瓷、玉石、象牙、貝殼等做裝飾,特別是宮廷傢具採用工藝美術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製成漆木傢具。廣大的民間傢具製造業追求適用、經濟為主;加工方法大多是手工作業。
19世紀後半葉,它是一種保持前期傳統的形式,僅在局部雜以中西混合雕飾的傢具。後來沿海的一些通商口岸相繼出現了有外商投資開辦的傢具廠,有從事經營中國傳統傢具的,有專門仿製歐洲古典形式或美式傢具的。中國傢具的近代傢具就是在這些外來因素的影響下出現了新的變革。無論是品種、形式、結構和工藝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0世紀初以後) 20世紀初,各地相繼辦起傢具手工業工場。至1920年,全國木器工場和作坊以及手工藝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業隊伍,傢具生產出現了中國傳統傢具與"西式中做"的新式傢具並存的局面。傳統傢具生產有久遠的歷史和廣大市場,如江西贛縣的彩繪皮箱、江西鉛山河口鎮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傢具、北京的雕漆傢具、揚州的螺鈿傢具等,都在國內外市場享有一定聲譽,北京雕漆屏風曾於1914年獲巴拿馬博覽會一等獎。
20世紀30~40年代,隨著西方各種設計思潮的交流與傳播,中國近代傢具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呈現出復雜的變化。到40年代,一些由民族工商業者籌辦的傢具工廠先後在各大城市開業。根據不同的加工手段與工藝,往往分為中式傢具與西式傢具兩種行業。從此,中國的傳統傢具與現代傢具就按照不同的經營方式發展著。現代傢具由於採用了比較簡化的榫結構易於推廣應用,尤其是當膠合板(如採用纖維板為主要材料製作的板式傢具)問世後,框式嵌板的結構得到了較好程度的改善,遂成為我國廣大地區樂於採用的工藝做法。但其發展是不平衡而緩慢的,內地的許多城市和廣大農村的傢具形式仍保留著中國傳統傢具的面目。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傳統工藝也面臨著工業化的挑戰。
由於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專業工廠的興起和擴大以及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促進了中國現代傢具的發展。80年代,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傢具企業大量引進歐洲傢具的生產設備,主要是板式傢具生產線或單機配套設備;在硬體上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武裝」。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並未使這些設備發揮出應有的效能,此時開始重新出現作坊式私營企業,並在90年代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迅速成長。中國傢具接受著西方現代傢具思想的洗禮,傢具行業發展迅猛、朝氣蓬勃。一個現代產業的雛形初步形成,辦公傢具企業開始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⑺ 日本老傢具特點及品牌介紹
家是每個人身體的避風港、心靈的港灣,總是能夠給我們帶來溫暖。所以在做房屋室內裝修的時候,很多人都願意請專業的室內設計人員,來為自己的家做精心的裝修。如果說房屋室內屋面的裝修只是一個表面,那麼傢具就是房屋的裝飾品。每個人家中都會有傢具,不知道大家都偏愛於挑選哪種傢具呢,今天小編將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日本老傢具。
日本老傢具簡介
日本老傢具指日本傳統傢具和日本現代傢具。傳統日本傢具的形制,與古代中國文化有著莫大的關系,而現代日本傢具的產生,則完全是受歐美國家熏陶的結果。
日本森林覆蓋率很高,傳統傢具幾乎都是用天然木材製作,除本土出產的山毛櫸、樺木、柏木、杉木、松木等外,還大量進口胡桃木、紫檀、桃花芯木、香枝木等貴重木材;日本人一般喜歡松木類傢具,因為日本是個多地震的國家,傳統生活習慣要求傢具分量輕,以便發生地震,或搬或背,拿起來就跑。
日本傢具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榻榻米」,以及日本人相對跪坐的生活方式。大和民族的低床矮案,給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日本老傢具特點
日本老傢具以其自然、淡,泊、雅靜的境界,成為人們暫時遠離塵世、忘記沉重壓力、求得片刻閑逸的樂土。風格質朴、典雅而充滿天然風味,不僅搭配功能強而其簡潔、明亮的設計也讓居家呈現出一番沉靜、溫暖的心靈感受。日本傢具品種很少但有特色,主要是榻榻米、床榻、矮幾、矮櫃、書櫃、壁龕、暖爐台等,注重材料天然質感,線條簡潔、工藝精緻。
日本老傢具品牌
NO.1Eilersen家的streamlinesofa
熟悉家居的人估計都知道艾樂森(Eilersen)是丹麥家居產品的經典之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艾樂森沙發以簡約、舒適的設計理念著稱,用戶包括北歐各國王室及全世界的名流。
艾樂森公司有一句話:你選擇一款Eilersen沙發,相當於選擇了一段戀情,Eilersen沙發一旦進入你的家庭,它就會永遠陪伴你。
參考價格:293,000~611,000日元(稅前)
NO.2arflex家的MARENCO兩臂沙發
Arflex於1951年誕生於義大利米蘭,他不屬於小資、不屬於中產階級、他只屬於豪宅。
marenco系列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大概就是,靈感突現的一瞬間趕緊動手畫下素描像,marenco由此而誕生。個性化的設計永遠不會過時,暖暖的軟軟的觸感帶來家的溫馨。從最初發賣到40年後的今天,marenco依然為無數用戶所喜愛。
參考價格:239,000日元
(價格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每個人的家裡都會購買很多的傢具,我們不但要挑選傢具品牌,還要根據家庭裝修挑選合適的傢具款式。在現代,日本老傢具不但保持著傳統傢具與風格,還融合了現代傢具的風格。現在有很多人非常喜歡老傢具,因為老傢具有著濃濃的古典氣息,而且放在室內可以提高室內設計的檔次,提升主人的品味。不知道你對日本老傢具是否感興趣,希望上文對你有幫助。
⑻ 傢具歷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傳統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傢具文化作為這個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通過祖先們的勞動創造,逐步形成了一段段各具風格特色的獨特形式。對歷代傢具的研究,會使我們從一個側面了解當時的生產發展、生活習俗、思想感情以及審美情趣等。中國傢具的藝術成就,對東西方都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世界傢具體系中,它佔有重要的地位。
傢具一詞,它們詞意包括很廣,但通常一般指由木匠所製造的「桌椅板凳」之類。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內以床為主,地面鋪席;再後來出現屏、幾、案等傢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礎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漢、魏各時期,沒有太多變化,有凳、桌出現,但不是主流;直到漢代,胡床進入中原地帶,到南北朝時期,高型坐具陸續出現,垂足而坐開始流行。憩居形式到了唐代仍然是兩種形式並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少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習慣。
真正開始垂足高坐從宋代,各種配合高坐的傢具也應運而生。元、明、清各代,對傢具的生產、設計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明清兩代,成為傳統傢具的全盛時期。
中國歷代傢具的特質,在於它不僅僅通過各歷史時期的演變,完善其服務於人類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集出在其特定環境里形成的不同的藝術風格。在現存的位數眾多的明清傢具中,比較集中的體現出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沉重的歷史文化價值。這就使傢具成為中華民族值得驕傲並珍視的文化遺產之一。
宋代以前的生活方式起居習慣都與後來差別很大,所以我們今天幾乎無法見到宋以前的傢具實物。宋以後的千年當中,人們習慣於垂足高坐,並產生大量既美觀又實用的傢具,明清傢具是傢具的黃金時代,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明及清代前期傢具製造業空前繁榮,大致上可歸於兩個原因,一是城市鄉鎮的商品經濟普遍發達起來,社會時尚的追求也從另一個側面刺激了傢具的供需數量;另一個原因可能與海運的開放有關,硬質木材大量湧入,使工匠們有發揮的空間,竟相製造出在堅固程度和美觀實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傢具。
人類脫離洞穴生活後,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部落紛爭、城邦混戰的徘徊時期。中國在商代進入青銅文明時期,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當時高超的鑄造技術和不凡的審美趣味。在先民的日常生活當中,祭祀活動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寄託於上天的佑護。禮器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器物,其中也有一部分器物可視為早期的傢具,起到置物、儲存等作用。比如「俎」,就是一種專門用來屠宰牲畜的案子,並把宰殺完的祭品放在上面;再如「禁」,是商周時期放酒器的檯子,造型渾厚,紋飾多為恐怖的饕餮紋。
此外,商代已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髹漆技術,並被運用到床、案類傢具的裝飾上。從出土的一些漆器殘片上,可以看到豐富的紋飾,在紅地黑花之外,還鑲嵌象牙、松石等,其技術達到了很高水平。
春秋時期,奴隸社會走向崩潰,整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大有提高,人們的生存環境也相應地得到改善,與前代相比,傢具的製造水平有很大提高。尤其在木材加工方面,出現了象魯班這樣的技術高超的工匠,不僅促進了傢具的發展,而且在木構建築上也發揮了他們的才能。由於冶金技術的進步,煉鐵技術的改進給木材加工帶來了突飛猛進的變革,出現了豐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如鐵制的鋸、斧、鑽、鑿、鏟、刨等等,為傢具的製造帶來了便利條件。相傳鋸子就是由魯班發明的,工藝的改進也促進了傢具的改進。
當時主要的傢具品種是幾、案等。其中木製品大部分都以漆髹飾,一則為了美觀,顯示傢具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二則是對木材起保護作用。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是坐、跪於地上,所以幾、案都比較低。
床的出現,使人類的生活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木材埋於地下,受潮受壓,容易腐敗;使用過程中也容易受到水、火的損害,所以我們很難見到那時的實物。在河南信陽出土的彩繪大床,是極其難得的物證,可以看出楚國的傢具製造情況,亦可依此推斷它的前身。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使用屏風的記載,它起到分割空間、美化環境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其製作和髹飾都已相當精美。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規模龐大的阿房宮是秦始皇大興土木的一個標志性建築,當時的輝煌都隨著戰火和天災付之一炬,豪華的陳設和恢宏的殿堂都無處找尋了,我們只能藉助於史料記載和文學作品來想像當時的境況。
漢代仍然是席地而坐,室內生活以床、榻為中心,床的功能不僅供睡眠,用餐、交談等活動也都在床上進行,大量的漢代畫像磚、畫像石都體現了這樣的場景。床與榻略有不同,床高於榻,比榻寬些。設置於床上的帳幔也有重要作用,夏日避蚊蟲、冬日御風寒,同時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顯示身份、財富的標志。
幾在漢代是等級制度的象徵,皇帝用玉幾,公侯用木幾或竹幾,幾置於床前,在生活、起居中起著重要作用。案的作用相當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用案作為飲食用桌,也用來放置竹簡、伏案寫作。
隨著對西域各國的頻繁交流,打破了各國間相對隔絕的狀態。胡床就在此時傳入我國,這是一種形如馬扎的坐具,以後被發展成可折疊馬扎、交椅等,更為重要的是為後來人們的「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礎。
從魏晉六朝至宋元時期,前後千年有餘。中國社會此期間出現過激烈變動,魏晉南北朝連年戰亂,李唐王朝太平盛事,宋代市井生活日益繁榮,元帝國疆域遼闊,史無前例。這些劇烈的變動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元朝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對雄偉壯麗的東方帝國贊頌有加,東方文明的光芒與歐洲中世紀的黑暗形成鮮明對比。這一時期,中國人的生活以及中國人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傢具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席地而坐」是魏晉以前中國人固有的習慣,從東漢時期開始,隨著東西各民族的交流,新的生活方式傳入中國,「垂足而坐」的形式更方便、更舒適,為中國人所接受,這種坐姿的傳入與佛教的傳入有直接關系,尤其到魏晉南北朝以後,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形態開始了。
盡管漢末至六朝這一段時間政治混亂、戰爭頻仍,但其間的精神生活卻很自由很開放,藝術創造充滿熱情。在戰亂中疲於奔命的人們對佛教所描繪的來世充滿幻想,而超脫凡俗的高士放浪形骸,隱居山野,陶淵明、竹林七賢,就出現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佛教的日益盛興,促進了大規模地建設廟宇、石窟,其中的陳設、用具也都受到外來影響,出現了墩、椅、凳等高型傢具。
遺憾的是我們無法見到當時傢具的實物,參考資料只能藉助於同時期的壁畫、石刻、文字記載或其他工藝品的仿製品。從唐代的繪畫中可以看到椅、凳、雙人胡床、墩等傢具,但這些傢具僅限於上層社會或者僧侶所使用。這與承襲前代席地而坐的習慣有關,或許是當時的人們把床、榻都理解為高的地面。在裝飾方面,浮雕配件或繪畫圖案,都與佛教有很大關系。
隋朝只維持了37年,在傢具方面沒有什麼特殊的東西,也看不出有什麼變化。真正的繁榮時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就出現了蓬勃進取的精神風貌,長時間的戰亂和流離失所在江山統一後,人們的生活熱情得以爆發。「貞觀之治」帶來了社會的穩定和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唐代的傢具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顯現出它的渾厚、豐滿、寬大、穩重之特點,體重和氣勢都比較博大,但在工藝技術和品種上都缺少變化。豪門貴族們所使用的傢具比較豐富,尤其在裝飾上更加華麗,唐畫中多有寫實體現。這一時期的傢具出現復雜的雕花,並以大漆彩繪,畫以花卉圖案。
從唐代敦煌壁畫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蓮花座、藤編墩等,還可以見到形制較為簡單的板足案、曲足案、翹頭案等。文人士大夫們多追求素雅潔凈,所以這一時期的立屏、圍屏多素麵無飾。床榻類無多變化,因襲上代形制,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獨立榻為主。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門望族們以追求豪華奢侈的生活為時尚,許多重大宴請社交活動都由繪畫高手加以記錄,這給我們研究、考察當時人們的生活環境提供了極為可靠的形象資料。五代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畫面向我們清晰地展示了五代時期傢具的使用狀況,其中有直背靠背椅、條案、屏風、床、榻、墩等等。完整簡潔的形式也向我們預示了明式傢具前期形態,為中國歷史傢具的最完美階段打下了基礎。
從10世紀中晚期開始,宋王朝展開了它經濟發展、城市繁榮的畫卷。
宋時高座傢具已相當普遍,高案、高桌、高幾也相應出現,垂足而坐已成為固定的姿勢,中國歷史上的起居生活變革由坐姿而定。城鎮世俗生活的繁榮使高檔宅院、園林大量興建,打造傢具以布置房間成為必然,這給傢具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宋代以及稍後的遼、金歷時300餘年,傢具發展經歷了一個高潮時期,高檔傢具系統已建立並完善起來,傢具品種愈加豐富,式樣愈加美觀。比如桌類就可分為方桌、條桌、琴桌、飯桌、酒桌以及折疊桌,按用途愈分愈細。宋代的椅子已經相當完善,後腿直接升上,搭腦出頭收攏,整塊的靠背板支撐人體向後依靠的力量。圈椅形制完善,有圓靠背,以適應人體曲線。胡床改進後形成交椅。幾類發展出高幾、矮幾、固定幾、直腿幾、捲曲腿幾等各種形式。宋代傢具在總體風格上呈現出挺拔、秀麗的特點,裝飾上承襲五代風格,趨於樸素、雅緻,不作大面積的雕鏤裝飾,只取局部點綴以求其畫龍點睛的效果。
相對而言,元代立國時間也比較短,統治者採用的政策是漢制,所以,不僅在政治、經濟體制上沿襲宋、遼、金各代,傢具方面亦稟承宋制,工藝技術和造型設計上都沒有大的改變。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抽屜桌,抽屜作為儲物之匣方便開取,是一大發明,它更大程度地加大了傢具的使用效果。而這一新事物的出現也許更多地歸功於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
從魏晉六朝至宋遼金元這千餘年間,中國王朝不斷更替,其中發生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民族融合,社會取向一直沿著封建儒家的統治路線運行。當西方正在黑暗的中世紀苦苦摸索,力圖走向新的啟蒙之時,中國的封建王朝又在不斷更替,元代也即將結素,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更世俗,更多樣化的新時代。
⑼ herman miller 是哪個國家的公司
美國的
HermanMiller公司始於1905年,從一家生產傳統傢具的公司演變形成美國現代傢具設計與生產中心。它是美國最主要的傢具與室內設計廠緩悄商之一。這家公司因其老闆赫曼.米勒(HermanMiller)而擾鋒渣得名。
HermanMiller公司認為設計是企業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並與世界著名的設計師合作,擁有自己的設計師隊伍。其中GilbertRohde,GeorgeNelson,Charles&RayEames,AlexanderGirard,IsamuNoguchi,就是HermanMiller公司的設計先驅,他們使得HermanMiler基咐改變傳統的傢具設計路徑。
而在20世紀60年代,經過8年的研究,RobertDropst(羅伯特.普羅佩斯特)創立世界第一個開放式的辦公傢具系統"行動式辦公室"("ActionOffice")。也就是今天被廣泛採用的開放式辦公屏風系統。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