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紅木傢具製作工藝
1、紅木乾燥工序:平衡除濕處理,科學乾燥木材
新鮮木材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特定環境下水分會不斷蒸發。水分的自然蒸發會導致木材出現干縮、開裂、彎曲變形、霉變等缺陷,嚴重影響木材製品的品質,因此木材在製成傢具之前必須進行乾燥處理。原木並不能直接進行乾燥,要先進行鋸材。大福明清傢具將開好料的板材堆成材堆裝入乾燥室,採用科學的除濕乾燥方法,分別進行預熱、中間、平衡和終了處理,讓木料含水保持量達到科學標准,提高木材的力學強度,改善木材的加工性能,延長使用年限,保證傢具的經久耐用,防止開裂變形。完成乾燥處理後,大福明清傢具還要進一步對板材進行嚴格篩選,防止烘乾中開裂、變形的木料進入下一道工序。
2、選料開料:專用頂級紅木,精細選材配料
俗話說「萬丈高樓從地起」,選材配料工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整個傢具產品的質量。大福明清傢具專用頂級紅木黃花梨、小葉紫檀、紅酸枝為木料,製作的傢具可以傳世數代,增值保值。選材就是要選擇材質盡量接近的,同一款產品用同批次、同產地、樹齡更接近的材料來拼做這樣做起來省事,質量也好。材質不一樣,縮脹比不一樣,木工就難以把握,遇溫度濕度變化,就容易開裂。配料是在選材的基礎上,精心比對花紋、顏色等。把它配得色澤相當,紋理走向一致,過渡自然。材料選得好,選得順,榫卯就好做,傢具也牢實。料配得好,看上去就美觀,就能增加傢具本身的價值。
3、紅木榫卯工序:傳統榫卯結構,傢具穩固耐用
榫卯是紅木傢具的靈魂,是中國傳統木作工藝的精髓。大福明清傢具木工技師依據傢具設計圖樣,科學考慮榫卯的粗細緊密和力學平衡的合理性,運用巧妙的構思,採用精巧准確的榫卯結構將傢具的各個部件緊密組合連接在一起,更渾然天成、經久穩固。榫卯結構是中國古典傢具的特色,榫卯結構的紅木傢具,榫本身即是傢具部件的聯體,材質一致,榫和傢具壽命相同,結構緊密,不易鬆弛,扎實穩固,經久耐用。
4、紅木雕刻工序:巧匠精雕細琢,作品美不勝收
榫卯工序完成後,會進入到雕刻紋飾的工序,紅木傢具中對手工雕刻的要求非常嚴格。大福的每件傢具,都經過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可以說紅木傢具的全部工藝,雕刻工藝就佔了一半以上。雕刻是一種「旨在意會,不可言傳」的手藝。大福明清傢具的雕刻技師們將「仙作」工藝步驟和工具使用技法結合緊密,以鑿、雕、修、刮、磨等精妙藝術手段,一絲不苟,精雕細刻,創造出構圖生動,形象鮮明,線條流暢、技藝精湛的傢具精品,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富含傳統傢具特有的藝術氣質。各類雕刻圖案,表達著各種美好的寓意及祝福,完美呈現手工雕刻的意韻。
5、紅木傢具組裝:組裝榫卯結構,技巧至關重要
傢具組裝在行業里叫「攢活兒」,就是利用榫卯結構將雕刻好的部件,組裝成成品傢具。因為紅木傢具自重很大,如果組裝時放在不平的地面上,腿上的受力不勻,容易造成傢具的變形,一旦傢具攢裝完成後,就很難再矯正過來。所以大福明清傢具木工師傅在「攢活」時,都會在水平、干凈的地面上進行,好能及時判別傢具成品是否裝正。
6、紅木刮磨工序:線條流暢平滑,手感舒適細膩
大福對傢具的打磨可謂精益求精,打磨技師先用從粗到細經過幾十道砂紙的純手工打磨,每道打磨都必須將留下的痕跡和不平整光滑的地方徹底打磨干凈。在打磨的過程中,方向是極其重要的。最後再使用最精細的砂紙反復打磨,直至傢具表面光潤平滑,手感舒適。成型的半成品傢具,經過科學專業的、反復細膩的刮磨處理,使傢具的稜角分明、線條流暢、平整光滑、手感舒適,表面平坦無波浪感,視覺流平度佳和紋理流暢清晰。
7、紅木上蠟工序:色澤清澈光瑩,氣質高貴典雅
刮磨後的各部件經檢查合格後,就可以拆分下來進行打蠟工藝。打蠟工藝——中國明清硬木傢具進行木材表面處理的一種裝飾工藝,它不僅很好地展現了木材優美的自然紋理,而且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層保護膜,很好地防止了外界環境對木材的腐蝕。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層保護模由於不斷受到空氣的氧化,人手的撫摸、抹布的試擦等因素的影響,使傢具的表面、稜角、邊線等處呈現出一種自然的、透亮的、溫潤如玉的表面形態即所謂的「包漿」。在眾多硬木傢具表面形成的「包漿」當中,唯黃花梨的包漿最惹人喜愛。
『貳』 做紅木傢具的幾個步驟,你知道多少
7、紅木傢具上蠟工序
上蠟之前可以先在上面塗一層木器防爆劑,這樣可以更好的鎖住水分,然後在陰涼處放置一天。現在塗飾的工藝,主要有打蠟和生漆的。打蠟常用的蠟是蜂蠟。這兩種工藝,都是為了給紅木傢具增加一層保護膜。選用質量較好的蜂蠟。上蠟時可以將蜂蠟放入鐵桶內,然後放在火爐上加熱,等蜂蠟溶化後,用軟的純棉布均勻地擦磨在部件表面上,擦磨的時候應用較大的力量反復進行,以保證蠟能很好地滲入部件。
『叄』 紅木為什麼要烘乾處理
烘乾是製成紅木傢具很重要的一道工序。明清硬木傢具歷時幾百年也不會收縮開裂,其原因除製作工藝精細之外,對硬木料進行烘乾處理很到位則是關鍵。
古代對硬木材料烘乾處理十分講究,硬木圓料要在通風的陰涼處存放10年以上(趨長越好),此後才將圓料鋸成厚67厘米的板材,要放在陰涼通風處,平置、懸架起來,撒上生石灰(起殺蟲、吸水、定形的作用)放置幾個月至數年(越長越好)。放置期間還要定期倒料,讓木料乾燥均勻,避免變形。臨製作傢具之前,要將硬木板材送到專用的窯中烘乾二三次,每次溫度不能太高,要一點一點地排出木料里的水分。之後,還要放置陰涼通風處讓木材回性(即以自然的方式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幾個月,因為木料太乾燥了也不行,讓其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經這樣處理後的硬木料,才能用於傢具的製作。
『肆』 紅木傢具用什麼油保養好
紅木傢具可以使用的保養油有:一、核桃油,將核桃油塗抹在紅木傢具上,可以在紅木傢具表層形成一層保護膜,有效防止木材乾裂,能讓傢具看起來比較光亮鮮艷,還帶有一些輕微的香氣;二、木蠟油,將木蠟油塗抹在紅木傢具上,能夠讓紅木傢具表面看起來比較光滑平整,觸摸起來的手感也會比較細膩。
1、核桃油
將核桃油擦拭在紅木傢具上,等一段時間後,核桃油會在紅木傢具的表層位置形成一層保護膜,這層保護膜能夠補充傢具的油性,避免木材發生乾裂的現象,可以讓紅木傢具看起來光亮新鮮,同時還能散發出一種比較淡的香味。
2、木蠟油
使用棉布或者是毛刷,將木蠟油按照紅木傢具的木紋紋理進行塗抹,塗抹完畢之後應保持良好的通風,等其完全乾燥之後,紅木傢具的外表就會看起來會比較光滑平整,用手觸摸起來的手感也是較為細膩的。
紅木傢具如何挑選
1、品牌的選擇
在挑選紅木傢具的時候應挑選一些口碑比較好的品牌來進行選購,因為這樣的產品在售後服務以及產品的質量方面都會有保障一些,而且一般購買了品牌的產品之後,商家也會開具商品的發票以及出廠的一些報告。
2、木料的產地
一般品質不錯的紅木傢具使用的材料通常是:越南黃花梨、海南黃花梨、黑酸枝以及小葉紫檀等,在選購紅木傢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產品的木料產地,不同的產地,在價格方面會相差比較大,比如非洲的紫檀跟印度的小葉紫檀,兩者就具有比較大的差距。
3、觀察木紋
一般正品的紅木傢具,木質會呈現出一種深紅色或帶有一點紫色的色彩,而且具有比較美觀細膩的木紋,是能夠比較清楚的就看到的,但是一般仿製紅木傢具的產品在經過上漆處理之後,色彩方面比較死板,而且還會帶有一種白蒙蒙的感覺,甚至在外表上看不到相關的紋理,仿製的紅木傢具在重量方面也會更輕一些,所以在選購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
4、製作工藝
在選購紅木傢具的時候,也要觀察一下產品的製作工藝,比如在雕刻方面,要觀察一下產品的雕刻使用的是雕刻機操作的還是純手工操作,通常來說使用雕刻機雕刻出來的花紋是不太靈動的,看起來有一點呆滯。而手工雕刻技術也要通過雕工水平來檢驗高低,要觀察一下產品上面雕刻出來的形象是否比較靈動,在空間感以及立體感方面的表現如何等。
『伍』 紅木傢具的七大工序是什麼
1、紅木乾燥工序
原木並不能直接進行乾燥,要先進行鋸材。完成乾燥處理後,還要進一步對板材進行篩選,防止烘乾中開裂、變形的木料進入下一道工序。
紅木傢具木料的水分含量,直接關系傢具對季節變化的適應性,所以首先就對木料反復烘乾處理,最終將木料水分含量減少到8%-12%,這樣做出來的紅木傢具,才不容易變形和撐裂。
紅木乾燥工序
2、選料開料
木料經過乾燥後,木工師傅會根據所需木材數量和尺寸的材料單,從完成乾燥的加工料中選擇板材。
選料主要是根據傢具製作的不同部位,選擇合適尺寸和造型的木料,同時還要考慮兩塊相接面板的花紋是否對稱,紋理走向一致等諸多因素。各個板材選擇好之後,就開始進行截料。先把白皮、兩端不能用的殘料截下來,然後根據料單的尺寸把截好的板材再次開料,開料後的木材再進行刨平,方便在下一步工序精確尺寸。
3、紅木榫卯工序
榫卯結構是中國古典傢具的特色,相比現代許多傢具用釘子連接固定各部位,榫卯結構更渾然天成、經久穩固。見到了傳說中的榫卯製作,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精湛工藝。工人師傅開鑿好榫卯後,還需要反復檢查大小是否合適,有沒有歪斜或翹角,這也就是行業里所說的「認榫」。如果發現有歪斜或翹角情況,需要及時進行調整。
延伸閱讀:紅木傢具的百年壽命秘訣
紅木榫卯工序
4、紅木雕刻工序
可以說紅木傢具的全部工藝,雕刻工藝就佔了一半以上。榫卯工序完成後,會進入到雕刻紋飾的工序,紅木傢具中對手工雕刻的要求非常嚴格。紅木傢具中木工工藝和雕刻工藝相結合,才能體現珠璧共輝、異曲同工的效果。在雕刻車間,每一名雕刻工在雕刻時都要集中精力,一旦刻錯一刀,整張木板就很難修補了,這對紅木傢具成品的質量影響很大。
紅木雕刻工序
5、紅木傢具組裝
傢具組裝組裝在行業里叫「攢活兒」,就是利用榫卯結構將雕刻好的部件,組裝成成品傢具。因為紅木傢具自重很大,如果組裝時放在不平的地面上,腿上的受力不勻,容易造成傢具的變形,一旦傢具攢裝完成後,就很難再矯正過來。所以木工師傅在「攢活」時,都會在水平、干凈的地面上進行,好能及時判別傢具成品是否裝正。
6、紅木刮磨工序
組裝以後需要對表面進行刮磨處理,這是紅木傢具製作過程中一個重要步驟。
我們看到的傢具很多型面都需要純手工打磨,一般先用刮刀刮磨,再用越來越細的砂紙分多次進行打磨,一直要把較粗砂紙的痕跡磨掉。刮磨後的半成品傢具線條流暢,表面平坦無波浪感,紋理流暢清晰,手感也變得平滑舒適。
延伸閱讀:價格可相差百萬的三大紅木種類
7、紅木上蠟工序
刮磨後的各部件經檢查合格後,就可以拆分下來進行上蠟了。用軟的純棉布將加熱溶化後的蜂蠟,均勻地擦磨在部件表面上。擦磨時工人師傅要用很大的力氣反復進行,才能保證蠟液很好地滲入,顯示出美麗的木紋和色澤。
紅木上蠟工序
第一遍上蠟後待木材完全將蠟吸收,還要再進行重新打磨,為的是將紅木傢具表面的浮蠟去掉,把滲入木紋裡面的蠟保持住,使木質亮而不燥。這樣的工序要反復好多次,直至紅木傢具呈現出潤澤、古樸的氣質,這樣的紅木傢具處理才算大功告成,也才可以出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