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傢具行業的書籍
這個很容易啦,傢具類書籍資料及培訓光碟光碟有很多啊
《傢具製造業生產管理實務大全》
《傢具製造業工藝技術實務大全》
《傢具製造業品質管理實務大全》
《傢具製造業物料控制實務大全》
《傢具製造業采購管理實務大全》
《傢具製造業現場管理實務大全》
《傢具製造業市場營銷實務大全》
《傢具製造業專賣店管理實務大全》
《傢具製造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大全》
《傢具製造業生產管理制度大全》
《傢具製造業木材、板材、薄片采購》
《傢具製造業設備、工具、刀具采購》
《板式傢具》
《實木傢具》
《中國傢具市場分析》
《傢具業市場營銷制度大全》
《千萬不要加盟的十五類傢具企業》
《中國主要城市傢具賣場分布》
《傢具製造業生產管理培訓教程》
《傢具品質測試國際標准》
《製造企業現場管理診斷與決策方案》
《企業管理診斷與決策方案》
《生產系統優化與超常規作業》
《生產監督與作業控制》
《物控系統的建立及運作》
《物料定額管理實務》
《物料的配套供應》
《物料使用的過程式控制制》
培訓光碟一套8張:傢具製造業生產管理
培訓光碟一套6張:傢具製造業成本控制
培訓光碟一套6張:傢具製造業計件工資管理
培訓光碟一套5張:金融危機下,傢具營銷戰略
培訓光碟一套6張:傢具終端銷售實戰技能
培訓光碟一套2張:傢具製造業效率提升與現場管理
培訓光碟一張:2010中國傢具的末日?
培訓光碟一套5張:傢具營業員導購實戰技巧
了解更多傢具方面書籍信息,可以到網路搜索張屹老師的著作!
很值得看的!
B. 想了解中國古代傢具史應該看什麼書。
嘉木堂傢具文房系列 一套8本 1500元包快遞
年輕時伍嘉恩在歐、美、加求學,197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明朝傢具,1981年回到香港,1987年在中環畢打行一樓創辦Grace Wu Bruce,正式從收藏家跨度到職業行家。起初她只做博物館、行家生意,不喜歡與不知明朝傢具好壞的人打交道,只願意和明朝傢具追求者交流。結果資深收藏家接踵而來,倫敦知名骨董商Eskenazi過去伍嘉恩是他的客戶,現在回過頭來要她讓傢具給他,原因是香港緊臨古傢具貨源地中國大陸,擁有地利之便,伍嘉恩比歐美骨董商更能得到資訊和貨源。她的店自然成了歐美博物館專家、行家來香港必到之處,除此香港本地也慢慢出現喜歡明朝傢具的收藏家,如業承耀醫師等。正因為伍嘉恩對明朝傢具的專業,她在香港的店成了經營明朝傢具的象徵。 在中環畢打行,為讓這些傢具看起來像雕塑藝術品,表現出明朝傢具的線條、比例之美,伍嘉恩把展出的明朝傢具都放置在台座上,展示空間也全部漆成白色,放在純白空間、台座上的傢具,看起來有如雕塑藝術品,而不單只是用具,這對當時歐美、亞洲、甚至全世界的中國古傢具愛好者,是新的體驗與驚訝。因此伍嘉恩在香港中環畢打行創辦Grace Wu Bruce首展立刻吸引全世界中國古傢具愛好者目光,讓中國明朝傢具地位從實用性提升到藝術品的陳設品味。 回到香港的伍嘉恩更常接觸到中國文化,到蘇州後對中國庭園十分心儀,便嘗試將二份喜愛結合為一。中國庭園的奧妙就在借景,景借的好,空間便有生機、有變化,以致1993年參加倫敦GHAF展時,便把中國庭園做為空間規劃元素,例如把庭園常見的圓門、六角門、花瓶門做為過道區隔展覽空間,讓空間充滿趣味生機,再把展出的古傢具放回它該有的位置,空間還是純白、沒有舊建設的繁雜,展品一目瞭然,讓明代傢具在擬古的現代空間找到它新的生命,這次空間規劃贏得當年博覽會的設計大獎。除此,在1994年香港亞洲藝術Art Asia展,更建了一幢模擬蘇州園林現代古建築來展示她的明朝傢具。 1994年嘉木堂搬到了新址,在中環靠近荷里活道的亞畢諾道三號環貿中心701室。這是一幢商業大樓,新址位於七樓,為讓新址能呈現明代傢具之美,她營造了一個有如庭園般的明代傢具空間。入口有石板間道,純白仍是她堅持的,在倫敦、新加坡、香港博覽會見過的現代蘇州庭園移到了新址。迎面而來,王世襄所寫《嘉木堂》三個書法大字正掛在牆上。過去伍嘉恩經營的傢具店,只有英文名Grace Wu Bruce,沒有中文名,王世襄就以伍嘉恩喜歡木製古傢具,為她取了《嘉木堂》,從此伍嘉恩的店有了中文名。
1998年伍嘉恩更在倫敦設立倫敦《嘉木堂》,一如香港《嘉木堂》的空間規劃,倫敦《嘉木堂》也是純白的展示空間,從1987年創立香港《嘉木堂》、1998年創立倫敦《嘉木堂》至今,伍嘉恩共為中國明朝傢具舉辦過二十八次展覽,相信比全中國的類似展覽次數還要多,這二十八次展覽為中國明朝傢具從只是用具,變化成藝術雕塑品的觀念起了重要奠基作用。 2002年伍嘉恩對中國文房清供感興趣,並與《翦淞閣》、《泥留齋》兩位收藏家在10、11月分別在香港、倫敦舉辦展覽,這兩位展覽的專業與鑒賞能力,讓伍嘉恩《嘉木堂》順利打入了清供經營項目,從此在項目上佔有一席之地。
伍嘉恩與文房清供的接觸比明朝傢具要早的多,學生時代便常逛骨董店,零用錢幾乎都花在這些小玩意上。1987年開業經營明朝傢具後,喜歡收藏文房清供的興趣卻不曾間斷。香港馮平山博物館和東方陶瓷學會1986年舉辦《文房萃珍展》,她便曾參與統籌,這個隱而不宣的興趣直到去年才以《翦淞閣——文房清供展》對外宣告。
伍嘉恩成功的關鍵在於為文房清供打到新的定位,過去雖然有許多人經營文房清供市場,但多是一般的文房品,無法論述它的來歷和作者,但伍嘉恩《嘉木堂》展出的文房清供品,件件都有清楚來歷論述,這就有如瓷器市場的官窯,器物上有款、有皇帝年號,同樣的,嘉木堂展出的文房清供多有作者款或製作年代,如此便區隔了與其他業者的差距,進而為文房市場開辟出一條類似官窯瓷器鑒賞之路
C. 學習傢具設計學
《計算機輔助傢具設計高手速成》、《傢具設計分析與應用》還有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傢具設計》我最近一直在看這幾本書
D. 有什麼經典的傢具書籍
很值得看的!先學一些平面構成,看一些類似《秩序感》、《構成研究》、《專藝術設計的點、線、面》之屬類的書,後兩本在國內比較冷門,但是很經典很透徹,學習這些才能在設計傢具立面時保證美感、節奏與韻律,其實就和音樂的譜曲與編曲一樣,一切藝術的最高解釋形式就是音樂。
學一些人機工程學方面的東西,這方面的書很多,《室內設計資料集》里邊人體尺度方面的東西很多,學好這些能保證你設計出來的傢具在人使用的時候感到舒適與順手。往往滿足各種人體尺度的傢具與構成學的美觀要求會偶合。
學一些材料學方面的知識,板材傢具的話,知道板材的規格,還有板材的特性、強度、各種優點劣勢,能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板材的利用率,做到既滿足美觀實用強度的基礎上又不浪費材料,要在工廠去看整套傢具的生產過程,了解各種五金與連接件的使用,並且親自參與安裝過程。實木的話就要多了解各類木材的特性,某種木頭適合干什麼不適合干什麼一定要搞清楚,所有材料都要揚長避短。
雖然,現在都是工廠化的現代設備生產傢具,但是有時候自己用小工具動手做一些小玩意也挺有意思,推薦《彼得.科恩木工基礎》,算是個小小的入門。
E. 關於古代傢具製作方法有哪些書籍
1.《考工記》中有「木工」方面的內容,不過年代有點久遠
是中國目前所見年代最早內的手工業技術文獻,該書容在中國科技史、工藝美術史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全書共7100餘字,記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類30個工種的內容,反映出當時中國所達到的科技及工藝水平。
2.《留住老手藝:傳統古傢具製作技藝》
此書是對我國傳統手工藝的發掘和整理,可供木工程愛好者、古傢具收藏者及研究者學習參考。(網上查的)
僅供參考
F. 有沒有關於紅木傢具的書籍
閣下不妨可以看看 王世襄的《明式傢具研究》以及《明式傢具珍賞》等等之類的經典著作~
請採納~\(^o^)/~
G. 我是做紅木傢具,想要懂些歷史,需要看哪本書
留住老手復藝:傳統古傢具製作技藝制
H. 介紹一些傢具設計的書籍
可以看看方海的復這本<現代傢具制設計中的中國主義>,此書從一些傳統傢具樣式中作探討並延伸到現在傢具設計中的一些經典產品,個人覺得很有啟發意義.
另外,雖說是傢具設計,但其實你可以多由建築/室內設計理念或者風格入手.因為建築>室內>傢具
,對建築風格,結構,設計理念有一定的理解會對傢具設計很有幫助!
把分給我吧,哈哈~~~
I. 誰知道關於中國傢具史的書
在文軒網搜索到一本,不過不是專門講中國傢具的
傢具史
- 2010年08月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傢具是一種凝固的藝術,是人類生活的縮影,因為它濃縮了人類對物質的駕馭能力,沉澱著社會的政治文化,更凝結著藝術家智慧的結晶。當我們回顧這件件傢具物品時,可以從中感受到先輩們探索和進步的足
J. 介紹幾本傢具設計方面的書籍
《家復具生產工藝學》是宋魁彥編制的。教我們的一個老師,人品不好,書還不錯。
《傢具史》看看吧,包括近現代的傢具風格。有南林的和東林的兩個版本。
《人造板》也建議看一下,不過很貴,好像是我們院的院長顧繼友教授編的。
《傢具生產設備》
當時學了很多專業課呢,一時想不起來,哪天我幫你看看人才培養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