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清代蘇式傢具

清代蘇式傢具

發布時間:2021-01-31 07:25:32

① 蘇式傢具有什麼特色

明末清初,傢具的發展並未停滯。崇禎年間的傢具不見什麼創新,但從形制、工藝專、裝飾、用材等各方面都屬日趨成熟。

大量進口硬木木料如紫檀、花梨、紅木都得到上層社會和文人雅士的喜愛,其中色澤淡雅、花紋美麗的花梨木成為製作高檔傢具的首選材料。

國產的木材如南方的與黃花梨接近的鐵力木、櫸木,北方的高麗木和核桃木等大量柴木也得到廣泛使用,另外,還有用於裝飾的黃楊木和癭木以及專做箱櫃的樟木等都被廣泛使用。

在裝飾上,有浮雕鏤雕以及各種曲線線形,既豐富又有節制,使得這一時期的傢具剛柔相濟,洗練中顯出精緻;白銅合頁、把手、緊固件或其他配件恰到好處地為傢具增添了有效的裝飾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傢具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生產,但從產品不難看出只有蘇州地區的風格特點和工藝技術最具底蘊。這種風格鮮明的江南傢具,得到廣泛喜愛,人們把蘇式傢具看成是明式傢具的正宗,也稱它為「蘇式傢具」,或稱「蘇作」。

② 蘇式傢具的風格特點

蘇式傢具特點-風格特點
要想知道蘇式傢具特點,首先我們就得來了解蘇式傢具的風格特點吧。蘇式傢具其實就是指以蘇州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所生產的傢具,但我們的蘇式傢具形成較早,所以時至今日令人稱贊的明式傢具以蘇氏傢具為主。說到這蘇式傢具特點,首先不可否認的是其造型十分優美,線條設計也十分流暢,用料及結構設計也很是合理。值得一提的是,蘇式傢具一直以雋秀著稱,在手工雕刻工藝上的要求也十分多。蘇式傢具多以歷代名人畫為稿,所以具有很高的文學造詣。
蘇式傢具特點-格調大方
素潔文雅,古樸而富有傳統的蘇式傢具,一直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睞。就拿普通的箱櫃來說吧,一般採用優質硬木做成框架,然後在按照漆工工序塗漆,糊麻布等,在經過一系列工序處理後,等到漆料陰干後,才可以雕刻裝飾圖案。上文我們也提到了,蘇式傢具的裝飾文案一般採用都是一些文人雅士書畫為稿,這也算是最大的蘇式傢具特點之一了吧。當然了不會廢棄任何細小料渣也是蘇式傢具特點之一!
蘇式傢具特點-精於造材
一般蘇式傢具的主要用料都為優質硬木,其中不乏黃花梨木、紫檀木以及雞翅木等。這些木材的質地都十分堅硬,色澤也十分自然,木質紋理不用說都知道是十分精緻美觀的。最令人痴迷的蘇式傢具特點就是工匠們為了能充分使其充滿天然的色彩,所以一般不會上油漆,採用打磨上蠟的工藝進行拋光處理,使其的天然美表現到極致。這也是蘇式傢具最明顯的特點之一。
蘇式傢具特點-精巧細致
精巧細致也是蘇式傢具特點之一,我們都知道這蘇式傢具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造型十分精緻小巧,沒有廣式傢具那樣的厚重,自然而然的帶著一種天然美感。與其它傢具不同的是,蘇式傢具在裝飾上也十分的簡單秀致,沒有滿身的裝飾,其裝飾多採用的是歷代名人的畫稿,多以山水風景畫為主。也有的蘇式傢具在局部裝飾設計上會採用花紋的圖案裝飾,多以纏枝牡丹為主。
蘇式傢具特點-線條流暢
線條流暢,整體結構比例好也是蘇式傢具特點之一,蘇式傢具特點就在其製作時採用的是一木連作的工藝,也就是說上下連貫,不會出現像清代傢具那樣,各個部件會分離出來。我們的蘇式傢具中大物件多採用的是包鑲手法,雖然費時費力,但對工藝技術的要求也十分高。並且蘇式傢具大都會採用油漆飾里,這樣可以確保蘇式傢具不會受潮,使其保持不易變形,也使其具有遮醜的作用。

③ 明清傢具的主要區分

明及清代前期傢具製造業空前繁榮,大致上可歸於兩個原因,一是城市鄉鎮的商品經濟普遍發達起來,社會時尚的追求從一個側面刺激了傢具的供需數量;另一個原因可能與海運的開放有關,硬質木材大量湧入,使工匠們有發揮的空間,競相製造出在堅固程度和美觀實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傢具。
所謂明式傢具,一般是指在繼承宋元傢具傳統樣式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由明入清,以優質硬木為主要材料的日用居室傢具開始出現。它起始時被稱為「細木傢具」。起初,這種細木傢具在江南地區主要採用當地盛產的櫸木,至明中期以後,更多地選用花梨、紫檀、等品種的木材。當時人們把這些花紋美麗的木材統稱為「文木」。特別是經過晚明時文人的直接參與和積極倡導,這類時髦的傢具立即得以風行並迅速以鮮明的風格形象蔓延開來。細木傢具具有經久耐用的實用性和雋永高遠的審美趣味,它以一種出類拔萃的藝術風貌,成為中華民族文明史中一顆藝術明珠。這種傢具產生於明代,時代特色鮮明,故稱其為「明式」。
明末清初,社會動盪不安,可傢具的發展並未因戰亂而停滯。傢具從形制、工藝、裝飾、用材等各方面都日趨成熟。大量進口硬木木料如紫檀、花梨、紅木都得到上層社會和文人雅士的喜愛。其中色澤淡雅、花紋美麗的花梨木成為製作高檔傢具的首選材料。國產的木材如南方的與黃花梨接近的鐵力木、櫸木、用於裝飾的黃楊木和癭木以及專做箱櫃的樟木等都被廣泛使用。在裝飾上有浮雕鏤雕以及各種曲線線形,既豐富又有節制,使得這一時期的傢具剛柔相濟,洗練中顯出精緻;白銅合頁、把手、緊固件或其它配件恰到好處地為傢具增添了有效的裝飾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傢具的種類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豐富,不僅有桌、櫃、箱類,也有床榻類、椅凳類、幾案類、屏風類等等,其中最為集中的出現在清朝初期。根據不同的工藝特點,做法上明顯不同,可劃分為紫檀作、花梨作、紅木作以及柴木作等等,相互有所區別。清初的柴木傢具是明代傢具中的精品,許多柴木傢具風格淳厚、造型敦厚,體現出來自民間的審美情趣。在柴木傢具當中,以晉作為最優,河北、山東也不乏佳作,精品不絕。
清初之時,傢具上的創新不多,出現了尺寸擴大,形式守舊的特徵;但隨著政治的穩定,社會的繁榮,統治者體現到傢具上的追求,一是體積加大,二是裝飾一味趨細趨膩。
清代中葉以後,蘇式傢具也出現了新的特徵,與風行全國的京式傢具相互影響,又各自保留著自身的特點和歷史地位,在清代各種不同風格的傢具中獨樹一幟。從傢具的工藝技術和造型藝術上講,乾隆後期達到了頂峰時期。這個時期清朝傢具的風格逐漸明朗起來,才真正顯示出「清式傢具」的獨特審美來。
對於這兩種時代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傢具、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一)明代傢具的特點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明代傢具的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券口、圈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明式傢具紋飾題材最突出的特點是大量採用帶有吉祥寓意的母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雲頭、龜背、曲尺、連環等紋,與清式傢具相比,明式傢具紋飾題材的寓意大都比較雅逸,更增強了明式傢具的高雅氣質。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 清代傢具,從發展歷史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清初至康熙初,這階段不論是工藝水平、還是工匠的技藝,都還是明代的繼續。所以,這時期的傢具造型、裝飾等,還是明代傢具的延續。造型上不似中期那麼渾厚、凝重,裝飾上不似中期那麼繁縟富麗,用材也不似中期那麼寬綽。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傢具還是用紫檀木製造。中期以後,紫檀漸少,多以紅木代替了。清初期,由於為時不長,特點不明顯,沒有留下更多的傳世之作,這時期還是處於對前代的繼承期,傢具風格可以稱為明式。
第二階段是康熙至嘉慶。這段時間是清代社會政治的穩定期,社會經濟的發達期,是歷史上公認的「清盛世」時期。這個階段的傢具也隨著社會發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進步而興旺發達。到了清朝黃金時代的乾隆時期,傢具生產達到了高峰。這些傢具材質優良,作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國勢與民風。這些盛世傢具風格,與前代截然不同,代表著清代的主流,被後世稱為「清式風格」。清式傢具的風格,概括來說有如下兩點:
1.造型上渾厚、莊重
從雍正年開始,傢具新品種、新結構、新裝飾不斷涌現,如折疊式書桌、炕格、炕書架等。在裝飾上也有新的創意,如黑光漆面嵌螺鈿、婆羅漆面、掐絲琺琅等。另外用福字、壽字、流雲等描畫在束腰上,也是雍正時的一種新手法。這時期的傢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為渾厚和莊重。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大師椅的造型,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後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
2.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清中期傢具特點突出,成為「清式傢具」的代表作。清式傢具以雕繪滿眼絢爛華麗見長,其紋飾圖案也相應地體現著這種美學風格。清代傢具紋飾圖案的題材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拓寬,植物、動物、風景、人物無所不有,十分豐富。清式傢具的裝飾,求多、求滿、求富貴、求華麗。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甚而在一件傢具上,也用多種手段和多種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並用。此時傢具,常見通體裝飾,沒有空白,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吉祥圖案在這一時期亦非常流行,但這一時期所流行的圖案大都以貼近老百姓的生活為目的,與明式傢具的陽春白雪相比,顯得有些世俗化。晚清的傢具裝飾花紋多以各類物品的名稱拼湊成吉祥語,如「鹿鶴同春」、「年年有餘」「早生貴子」等,宮廷貴族的傢具則多用「祥雲捧日」、「雙龍戲珠」、「洪福齊天」等等。明末清初之際,西方文化藝術逐漸傳入中國,雍正以後,仿西洋紋樣的風氣大盛,特別是清代廣式傢具,出現了中西結合式傢具,即以中國傳統做法製成器,而雕刻西式紋樣,通常是一種形似牡丹的花紋,這種花紋出現的年代要相對晚些。
清代工匠崇尚在一件傢具上同時採用幾種工藝手法,如雕刻加鑲嵌,彩繪加貼金、包銅或琺琅等,材料的運用也趨多樣,常見的有傢具上加玉、牙、藤、瓷等等。處理手法比起明代更趨多樣化、復雜化。如這一時期出現的紫檀嵌瓷扶手椅、玻璃香幾、嵌玉璧插屏、掐絲琺琅寶座等都是清代特有的傢具裝飾技法。
第三階段是道光以後至清末。至同治、光緒時,社會經濟每況愈下。同時,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文化、以及教會的輸入,使得中國原本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發生了變化,外來文化也隨之滲入中國領土。這時期的傢具風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響,有所變化。造型上接受了法國建築和法國傢具上的洛可可影響。追求女性的曲線美,過多裝飾。木材不求高貴,作工也比較粗糙。

④ 紅木傢具三大流派中的蘇作傢具是怎樣的

蘇作也稱蘇式,形成較早,在明式傢具中,蘇式傢具占很大比重。蘇式傢具是宋回代傢具藝術的答代表,隨著明朝首都北遷,它影響了京作傢具。
我國在明代時,尚無流派可言。當時的傢具製作,主要集中在以江蘇省為中心的長江下游一帶。隨著時間的推移,江蘇省的蘇州、揚州和松江一帶的傢具製作名望越來越高,人們以「蘇式」的稱謂。所謂「蘇式」,就是在明代出現的,是明式傢具的發源地,所以也可以說是「明式」。換句話說,名揚中外的明式傢具,即以蘇式傢具為主。

⑤ 蘇式傢具的簡介

清代中葉以後,「清式」傢具廣為流傳和盛行,但蘇式傢具始終遵循著「明式」的優良傳統,保持著「明式」的一貫做法和作風。因此,人們把「蘇式」往往看成是叫「明式」,明式傢具也就包括了蘇式傢具。蘇式傢具在明清兩代最為鼎盛的,以至現今蘇州傢具在市場很響亮的。
蘇州光福古鎮,走進「博雅古藝傢具廠」,記者見到了無數正在加工和已經製作好的仿古明清傢具:龍鳳床、靠椅、圓凳、書桌、扶手椅、博古架、炕幾……彷彿步入了一個古意濃濃的傢具長廊,令人目不暇接。
明清傢具是指明清時代生產的以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為主要原料的優質硬木傢具,由於製作工藝精良、式樣典雅古樸、雕刻勁挺娟秀、卯榫嚴密細膩、線條流暢,其藝術魅力經久不衰,至今仍受到人們的喜愛。精妙的工藝,總會被後來的有志藝人繼承和發揚,工藝美術師王建新就是其中的一個。對傳統工藝有著濃厚興趣的他,最早師從石雕工藝美術師錢炳仁,後來又受木雕名人陳忠林的指點,專攻紫檀木雕。由於他虛心討教,勤學苦練,技藝日趨嫻熟,從而佳作迭出,卓有名聲。
原本可以在木雕上有所作為的王建新,卻在前幾年改變了他的藝術走向,因為他一次次地為蘇州古典園林和江南老宅中陳設的那些明清傢具輻射出的高雅氣質和古典魅力而折服。更多現代人對於這一歷史文物的文化追尋,使仿古傢具擁有了極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前景。因此,王建新選擇它作為自己另一個手藝領地。
重拾明清傢具這一古老工藝,既讓王建新獲得了無窮的樂趣,也讓他感到其中的奧妙和太多的艱辛。明清傢具的製作十分考究,光紋飾雕刻手法有龍紋、鳳紋、牡丹紋、海棠紋、雲鶴紋、蝙蝠紋、如意紋等七十餘種,更不要說線雕、淺雕、浮雕、透雕、鏤雕、懸雕等十多種雕刻手法,而卯榫就有明榫、悶榫、抱肩榫、燕尾榫等十幾種,尺寸稍有偏差,都可能「破相」而成為「敗筆」。為此,他除了一次次在實踐中感悟和積累經驗外,還專程去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看明清傢具,一看就是半天,有時還畫下一張張實樣,回來後細細地揣摩。同時他還多次登門向著名的專家請教,到書店淘來有關書籍挑燈夜讀,提高了自己的藝術修養,開闊了視野,熟稔掌握了成千上百個有關尺寸的准確數據,在製作時達到「形、藝、材」俱佳,與真正的明清傢具毫無二致。
如今,對於王建新來說,製作明清傢具,無論是幾、案、椅、凳,還是屏、櫃、桌、床,都能得心應手,形制如一,不失神韻。在2001年的「中國華東工藝精品展」上,他的紫檀傢具「明式寫字台」獲金獎,「明式圈椅」、「蟠龍腰回紋太師椅」獲銅獎。在2003年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他創作的「醉八仙」獲金獎,「明式南宮帽椅」獲創新藝術金獎,「清式博古架」獲銀獎。
面對成績和榮譽,王建新沒有絲毫的滿足。他總是以一種不停頓的節奏,跋涉在藝術的道路上,在傳承中不斷創新。他對許多明清傢具做了改進,將羅漢床、太妃床、架子床,改進成現代片子床,使之既古又新。他製作的博古架,後面不設封板,打破了過去只能前觀的缺憾,因增強了採光度而變得更加玲瓏剔透。這些 「 新」傢具,既有明清風韻,又具現代氣息,受到了更多收藏家和消費者的喜愛。
這種融合著歷史文化的古老工藝——明清傢具,在王建新的手上得到了延續、發揚,而明清傢具的藝術魅力,會使王建新飛得更高、更遠。

⑥ 廣式傢具和蘇式傢具有什麼區別

廣東地區採用優質硬木為原料生產硬木傢具的歷史也比較早,我們能從一件面板底部刻有「崇禎庚辰(1640年)仲冬制於康署」的鐵力木大翹頭案為例證,說明最遲到明朝末年就已有品質很好的高級傢具了。這件由廣東德慶縣生產的翹頭案,十分靜穆氣派,但與同時期成就顯赫的蘇式傢具相比,仍略遜一籌。在造型比例、線腳運用和與形體的關繫上都暴露出不足之處。這些年來,一直很少再有廣東地區生產的明代高級硬木傢具發現。1997年8月,筆者應邀赴廣州作專題考察,順道走訪了《清代廣式傢具》的作者蔡易安先生。我們大致認定,廣東地區明代優質硬木傢具的生產要比蘇州地區晚。廣州地區開始較多的生產硬木傢具可能是在清初,或許也是隨著蘇式傢具影響的不斷擴大而開始興盛起來的。

到清代乾隆時期,廣州地區的傢具生產已非昔比,出現了蒸蒸日上的興旺景象,正如《清代廣式傢具》中所分析的,「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清代廣東傢具領先突破了我國千百年來傳統傢具的原有格式,它大膽地吸取了西歐造型等新的傢具形式,創造出了嶄新的廣式傢具。」從風格上說,廣式傢具可以稱得上是中西文化的合璧。今天,我們比照流傳下來的廣式傢具,從造型形態、構造工藝、製作方法以及裝飾紋樣題材和表現形式,都能清楚地看到外來文化對它所產生的影響是多麼地巨大。它充分地表現出了一種獨特的地域性,而這些,恰恰是同時代其他地區的傢具所缺乏的因素。

如蘇式傢具,始終沒有如同廣式傢具一樣的羊蹄腳、鯉魚肚以及類似的部件裝飾性符號或樣式,包括運用西洋圖案的雕刻手法。蘇州地區雖然也有製造廣式傢具的產品,或者也流行一些廣式傢具的品種,這些產品和品種也只能是廣式,是蘇制的廣式產品,而不能因為是蘇州生產就稱其為蘇式傢具。正像廣州改制蘇式品種的圈椅一樣,總不免缺乏廣式傢具的形象和特色,也不能說其是廣式傢具,它實際上給人的是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鑲嵌大理石的盾形式靠背扶手椅、三連式和雙連式長椅、通體雕刻的龍紋椅等等,才是廣式傢具無與倫比的代表產品;絞藤、連珠、仰俯蓮瓣、西番蓮花紋,雙線花瓶腳、工字式連腳檔、大挖彎以及滿嵌螺鈿、通體懸雕等等,才是廣式傢具最鮮明的風格特色。

這個時期,由於政治、經濟、歷史、地域等各方面的原因,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傢具製作顯得因循守舊,傳統的束縛使它們沒有像廣式傢具那樣在改革創新中沖鋒陷陣。很快地,蘇式傢具在全國失去了它原先的主導地位,被廣式傢具取而代之,廣式傢具充當了時代的表率。

⑦ 清代出現的四大流派傢具是分別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四大流派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一、廣式傢具
廣式傢具分為明式和清式。明代廣式傢具主要盛產於廣西,清代廣式傢具主要盛產於廣東。廣西的鐵力木傢具普遍都比較早,明代的佔多數。做工都很朴實、大氣。廣西是鐵力木的故鄉,在硬木中鐵力木是長得比較高大的,因而其傢具用料一般都比較大。用料碩大是廣西和廣東傢具的一個共同特點。不管傢具腿部彎曲度有多大,都是用一塊整料鎪挖出來的,不用去拼接。所以廣式傢具顯得特別的敦實。廣西傢具很少雕刻花紋,即使刻有花紋也和當地特產有關系,比如大象圖案等等。廣東接受西洋文化比較早、比較多,所以廣東傢具紋飾善用西洋花紋。西洋花紋一般分為路易十四式和路易十五式。一般只要是用料粗大、雕刻有西洋花紋的基本上都是廣東傢具。廣東傢具的雕刻一般模仿西洋建築的形制,所以雕刻得比較深,磨得比較光,生動傳神。

二、蘇式傢具
蘇式傢具是指長江中下游一帶所生產的傢具。蘇式傢具形成較早,舉世聞名的明式傢具即以蘇式傢具為主。它以造型優美、線條流暢、用料講究、結構合理、比例尺寸合度等特點,以及樸素、大方的格調博得世人贊賞。進入清代以後,隨著社會風氣的變化,蘇式傢具的風格也開始向華而不實的方面轉變。
蘇式傢具的一個特點是節省木材,這是他們的傳統,從明到清一直如此。做一件廣式傢具的料,拿到蘇州去則可做3件。為了節省木料,清代蘇式傢具的暗處構件還常以雜木代替,這種情況,多表現在器物裡面的穿帶上。從明清兩代的蘇式傢具看,十有八九都有這種現象。蘇式傢具里側都作油漆處理,目的在於避免受潮變形,同時也有遮醜的作用。
蘇式傢具的另一特點是用傳統圖案裝飾,比較守舊。其圖案以松、竹、梅、山石、花鳥、風景以及各種神話傳說為主;其次是海水江崖、海水雲龍、龍戲珠、龍鳳呈祥等;折枝花卉亦很普遍,大多借其諧音寓意一句吉祥語。局部裝飾花紋多以纏枝蓮和纏枝牡丹為主。

三、京式傢具
京式傢具介於廣式和蘇式之間。廣式傢具用料太大,蘇式傢具用料太小。京式傢具因為源於皇宮,所以皇帝要求用料不能小氣,不能摳摳搜搜的,但是也不能浪費,要節儉。所以京式傢具用料比廣式的小,但比蘇式的大。由於京式傢具具有某種特殊的涵義以及受到各種古物紋飾的影響,所以裝飾圖案也富有個性,比如龍紋、鳳紋、戰國紋飾、玉器紋飾、青銅器紋飾等等。清宮傢具造辦處的工匠來自全國各地,但多數來自江南一帶,而廣東的木匠技藝更勝一籌,所以就單獨有廣式傢具製作小隊。清宮的傢具在製作之前都有畫稿,也就是畫大樣。一般樣稿由蘇州木匠畫,蘇州木匠畫的樣稿秀氣、漂亮,畫完了由廣東木匠去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句俗語:「蘇州樣,廣東匠。」所以製作出來的京式傢具就是介於廣式和蘇式之間。皇宮造辦處製作的傢具在清代中期是京式傢具的代表,到了清代後期至民國再至新中國成立初期,京式傢具以北京龍勝城傢具為代表。在明式傢具向清式傢具的轉變過程中,轉折點在雍正一朝。雍正登基後坊間一直流傳關於他篡位的蜚語,雍正帝為了轉移矛盾和扭轉不利因素,就搬出了祥瑞。比如傳說在沈陽努爾哈赤的墓冢上長出了靈芝草,雍正帝正好拿此事大做文章,向天下人宣告是自己祖宗的陰德顯靈,以示自己當皇帝的正統。因此京式傢具的祥瑞裝飾圖案至雍正朝也發展到極致,明式傢具也自此正式宣告向清式傢具轉變。

四、晉式傢具
晉式傢具以山西平遙為代表。大漆螺鈿是晉做傢具的典型特點。在山西和陝西北部,傢具製作成毛坯之後,直接在毛坯上塗生漆,再糊上麻布,然後再用木板壓麻布,讓生漆從麻布眼裡滲透出來,使得麻布完全埋在生漆里,自然風干之後,表面非常堅硬,再在上面塗上漆灰泥。一般都是把磚頭砸碎,研成細微的粉末狀,和清漆調和,然後塗在傢具的表面,大約1毫米厚。要塗兩遍,第一遍是中灰,第二遍是細灰,如果是女孩子用的首飾盒或者裝珍貴東西的盒子,那就要用鹿角灰或牛骨灰。把鹿角或牛骨燒成灰,再調和清漆,那是很黏很細的。塗在盒子表面後給人的感覺就和現在的塑料一樣,又硬、又細,還沒有紋理。當然,塗一般傢具還是用磚灰,要上三遍大漆,橫一遍,豎一遍,再橫一遍。如果要鑲嵌螺鈿,在生漆未乾的時候,趁著那個黏勁,將磨好的螺鈿或者玉等其他鑲嵌物粘在漆上。
晉式傢具和宗教有著密切的聯系。因為山西地面保存的古建築多,寺廟也很多。晉式傢具的腿部多採用香爐腿樣式。晉式傢具雕刻紋飾善用卷草,這種卷草實際上是山西當地一種名叫金銀花的植物。

⑧ 蘇式傢具的主要特徵

蘇作」傢具俗稱「蘇式」傢具。蘇州地區是我國明式傢具的主要發源地,故蘇式傢具是明式傢具的典型代表。其有以下特徵: 蘇式傢具的主要用料是黃花梨、紫檀木、鐵力木、雞翅木、癭木等優質硬木。由於這些木材有質地堅硬、色澤自然、紋理優美等特長,工匠們為了充分展示這些天然的木色,一改宋元重漆善描的工藝,採用不上油漆,打磨上蠟的工藝,將木質的天然美表現到最佳程度。這是蘇式傢具最明顯的特點之一。最上品的蘇式傢具所用的木材是黃花梨,所以我們今天見到明式黃花梨傢具,就可斷言它必定是蘇式,也就是說產於蘇南地區。 由於地理條件決定,蘇南地區的硬質木材來源在明代時與廣州、北京相比,遠不及它們充實,主要是靠海上通道運來,這些材料來之不易,因此蘇派工匠們在傢具製作上,用材精打細算。中國古代繪畫書法中有「惜墨如金」之說,蘇式傢具也可以說做到了「惜木如金」的境界。蘇式傢具既要造型優美,又要省料的作法,從而使傢具產生了俊秀的風格,這是在客觀條件下主觀追求的結果。歷史上那些蘇式工匠簡直就象魔術師般精心地落用木料,巧妙套用,甚至連很小的木片都派上了用場,不論是大件器具或是小件器具,無不精心琢磨,保持美觀,使之天衣無縫,其近乎鬼斧神工的工藝技巧,令人嘆為觀止。
明代時,蘇式傢具製成後,主要靠運河北上,運至北京通縣,上貢到朝廷皇宮或讓達官顯貴、財主商賈購置。再後來,工匠們也可以隨路出買傢具,沿運河一帶散落了不少明式的黃花梨傢具。事隔數百年後的今天,當世界性颳起收藏黃花梨傢具旋風時,許多古傢具販子就是沿著當年的這條運輸線,從民間尋覓黃花梨傢具。在明代,北上的傢具主要靠水運,大運河屬漕運,漕運就是宮運,運價奇高,所以當一件黃花梨傢具運到北京時,行情就很高,特別是有題款的木器,據說一對面條櫃,差不多要白銀千兩,當時一座很像樣的四合院,也只不過這個價錢。
蘇式傢具經明朝的輝煌之後,到了清早期還在國內傢具領域內占據「龍頭老大」的地位。到了雍正、乾隆兩朝,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社會風氣和清統治者心理的變化,傢具的造型和裝飾急速向富麗、繁縟與華而不實的方向轉變。在這種情況之下,蘇式傢具逐漸失去一統天下的主導地位,被後來居上的廣式傢具所超越,客觀上黃花梨材料也已用竭,蘇式傢具改用紅木。隨著蘇式傢具的滑坡,能進入宮廷與宦官之家的木器越來越少,不得不轉向普通傢具市場。
在蘇式傢具從官向民的轉化過程中,為了能更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不得不吸取廣式傢具的工藝,於是便形成了清代蘇式傢具的面孔,人們習慣上稱為「廣式蘇作」。這種廣式蘇作的傢具,參照廣式傢具的品種與式樣,但仍按照蘇式製作工藝生產;或者在繼續沿襲傳統做法的基礎上,在裝飾手法和花紋圖案上不同程度地仿效廣式和京式,並明顯帶有外來文化的傾向。由干蘇式傢具的豐富而歷史悠久的文化內涵,盡管它失去了上層社會的青睞,但它依舊保持了典雅而秀俊的風格,博得一般人家,尤其是文人的厚愛,在向純商品邁進的過程中,取得了市場。並闖出了一條為不同階層所享用的高度商品化的古典傢具,從而使蘇式傢具普及起來,民間一直有著豐富的存世量。
總的來看,蘇式傢具的最大特點是造型上的輕與小和裝飾上的簡與秀,不如廣式傢具渾厚凝重,滿身雕飾。蘇式傢具的裝飾常用小面積的浮雕、線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題材多取自歷代名人畫稿,以松、竹、梅、山石、花鳥、山水、風景以及各種神話傳說為主,其次是傳統紋飾如海水雲龍、海水江崖、二龍戲珠、龍風呈祥等。折枝花卉亦普遍喜用,大多借其諧音,寓意吉祥,局部裝飾花紋多以纏枝蓮和纏枝牡丹為主,也有的採用草龍、方花紋、靈芝紋等圖案。 所謂「明圓清方」,不論是部件斷面,局部圖案,還是整體造型,都呈圓渾柔潤狀態。給人一種自然的美感。

⑨ 求清代傢具陳設

清代傢具

清代傢具的風格特點,在以上傢具品種、造型、裝飾等項里,大致都已講到,現在只概括地作一小結。
清代傢具,經歷了近三百年的歷史,從繼承、演變、發展,以至形成為自己的獨立風格,這當然有它特殊的背景與經歷,乃至獨立存在的特色。
清初傢具沿襲明式傢具的風格,但隨著歷史發展,滿漢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清康熙年間逐漸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華麗氣派的清式傢具風格,到乾隆時達到顛峰。乾隆時期的傢具,尤其是宮廷傢具,材質優良,做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多種材料、多種工藝結合運用 ,是清式傢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傢具,特別是宮中傢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 。用料講究清一色,各種木料不混用。為了保證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和堅固牢靠,有的傢具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後,上述三種木料逐漸缺少,遂以紅木代替。
裝飾方面,為了追求富貴豪華的裝飾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種裝飾材料和使用了各種工藝美術手段,可謂集裝飾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傢具為裝飾而裝飾,雕飾過繁過濫,也成了清式傢具的一大缺點。
清式傢具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是雕刻、鑲嵌和描繪。雕刻刀工細膩入微,以透雕最為常用,突出空靈剔透的效果,有時與浮雕相結合,取得更好的立體效果。鑲嵌在清式傢具中更為普遍地運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鈿嵌、百寶嵌、琺琅嵌乃至瑪瑙嵌、琥珀嵌等,品種豐富,流光異彩,華美奪目。其中琺琅技法由國外傳入,用於傢具裝飾僅見於清代。描金和彩繪也是清代傢具的常用裝飾手段,吉祥圖案是清式傢具最喜歡的裝飾題材。
綜觀清式傢具,以清中期為代表,總的特點是品種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裝飾上富麗豪華,並能吸收外來文化,融會中西藝術。造型上突出穩定、厚重的雄偉氣度,製作上匯集雕、嵌、描、繪、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藝,品種上不僅具有明代傢具的類型,而且還延伸出諸多形式的新型傢具,使清式傢具形成了有別於明代風格的鮮明特色。清代傢具有不同於明式傢具的獨到之處。其總體尺寸要比明式傢具寬大,形成穩定、渾厚的氣勢。而樣式也十分豐富:有床座榻,屏燈籠,箱櫥櫃,椅凳墩,桌幾案等。例如新興的太師椅就有多種式樣,至於靠背、扶手、束腰、牙條等新形式,更是層出不窮。裝飾上求多、求滿,常運用描金、彩繪等手法,顯出光華富麗、金碧輝煌的效果。而在傢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廣作、蘇作之分,使清代傢具完全系統化、風格化。
清代傢具的發展至風格成熟為"清式",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清初至康熙初,這階段不論是工藝水平、還是工匠的技藝,都還是明代的繼續。所以,這時期的傢具造型、裝飾等,還是明代傢具的延續。造型上不似中期那麼渾厚、凝重,裝飾上不似中期那麼繁縟富麗,用材也不似中期那麼寬綽。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傢具還是用紫檀木製造。中期以後,紫檀漸少,多以紅木代替了。清初期,由於為時不長,特點不明顯,沒有留下更多的傳世之作,這時期還是處於對前代的繼承期。
第二階段是康熙末,經雍正、乾隆,至嘉慶。這段時間是清代社會政治的穩定期,社會經濟的發達期,是歷史上公認的"清盛世"時期。這個階段的傢具生產,也隨著社會發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進步,而呈興旺、發達的局面。這時的傢具生產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成為特殊的、有別於前代的特點,或叫它風格。這風格特點,就是"清式傢具"風格。
1.造型上渾厚、莊重
這時期的傢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為渾厚和莊重。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大師椅的造型,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後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傢具,也可看出這些特點,僅看粗壯的腿子,便可知其特色了。
2.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清中期傢具特點突出,成為"清式傢具"的代表作。清式傢具的裝飾,求多、求滿、求富貴、求華麗。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甚而在一件傢具上,也用多種手段和多種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並用。此時傢具,常見通體裝飾,沒有空白,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但是,不得不說,過份追求裝飾,往往使人感到透不過氣來,有時忽視使用功能,不免有爭奇鬥富之嫌。
第三階段是道光以後至清末。道光時,中國經歷了鴉片戰爭的歷史劫難,此後社會經濟日漸衰微。至同治、光緒時,社會經濟每況愈下。同時,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文化、以及教會的輸入,使得中國原本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發生了變化,外來文化也隨之滲入中國領土。這時期的傢具風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響,有所變化。我們看,現在頤和園里的部分傢具,接受了外來影響最為明顯。這種情形,作為經濟口岸的廣東最突出,廣作傢具明顯地接受了法國建築和法國傢具上的洛可可影響。追求女性的曲線美,過多裝飾,甚至堆砌。木材也不求高貴,作工也比較粗糙。
總之,我們所謂清式傢具,乃是指康熙未至雍正、乾隆、以至嘉慶初的清代中期,是指這一段清盛世時期的傢具。
中國古典傢具品種主要有:椅凳、桌幾案、床榻、櫃架、門窗、楹聯和其它用途各異的小件

桌案類 桌案類包括:1炕桌、炕幾、炕案;2香幾;3酒桌、半桌;4方桌;5條幾、條桌、條案;6書桌、書案、畫桌、畫案;7其它桌案等。
椅凳類 椅凳類包括:1杌凳;2坐墩;3交杌;4長凳;5椅;6寶座等。
下面重點介紹一下清朝的紫檀木傢具:
清早期紫漆描金山水紋海棠式香幾
這件清早期紫漆描金山水紋海棠式香幾,高86厘米,長54厘米,寬44.5厘米。幾面海棠式,高束腰,壼門式牙子,牙頭鏤雕成卷雲形。三彎腿,足端上翻,雕鏤空花葉,足底承圓珠,落在海棠式束腰四足座上。香幾通體紫漆地描金,幾面飾山水紋,束腰透雕卷草紋,幾身遍飾蝙蝠、磬、如意紋等吉祥圖案,間飾回紋及卷草紋。此香幾的造型雖為明式,但其富貴華麗的紋飾已顯現出清代風格。在清代宮殿中,香幾為擺放陳設品所用。
清代中期--紫檀嵌竹絲梅花式凳
凳為五腿梅花式,紫檀光素座面,側圍牙子、羅鍋棖,腿部正中起槽,當中填嵌竹絲,打窪束腰,浮雕冰梅紋。
此凳造型優美,小巧精製,在做工和色調的處理上更是恰到好處,為清中期蘇式作品
清代康熙 清康熙填漆戧金花卉紋炕案
案面兩端鰍背圓翹頭,壼門式板腿。案面開光內為紅色錢紋錦地,雕填茶花、蝴蝶和洞石。開光外為紅萬字方格紋錦地,雕填牡丹、葵花、荷花、茶花四季折枝花卉。案板邊沿和腿部均戧金雙勾紅線,填彩暗八仙紋、戧金流雲,散布折枝花卉紋。左右板腿里外均以彩漆雕填纏枝勾蓮紋。紅色漆里,刻「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
此案原貼有 「壽康宮在帳」字條,說明此物曾陳設於壽康宮。壽康宮為皇太後、太妃的居所。此物為康熙時宮廷製品。
清乾隆文竹小炕幾
此小幾呈長方形,以松木為骨架,在其稜角處鑲嵌紫檀木細絲,中間貼飾極精細的竹黃,色澤淡雅。幾面正中鑲癭木心,側沿兩端雕飾回紋。腿子為豎直方材,縮進幾面以內,其上端飾以透雕拐子牙頭,前後兩腿間各施橫棖兩根。
文竹技法屬於竹刻工藝中的新起之秀,其取材於成熟南竹,將竹劈開後翻轉其里,再以竹之內膜貼於木或竹製的器物上,製作難度較大,耗工巨甚,由於文竹用材所用的竹之「內簧」大料難得,故在使用上也是惜料如金,文竹成器多為一些小件文玩,可以說「文竹無大器」,而用於傢具裝飾上則更是少而又少。此小幾造型靈秀可人,顏色清新淡雅,在故宮現存的文竹器物中可以說是精巧之作,彌足珍貴
清乾隆紫檀邊金桂月掛屏
紫檀框雕夔龍紋,屏面藍絨地,畫面中用黃金製成山石、小草、桂樹以及流雲、明月等飾紋,滿目金秋美景。屏面左上角有嵌金楷書乾隆「御制詠桂」詩一首:
金秋麗日霽光鮮,恰喜天香映壽筵。應節芳姿標畫格,一時佳興屬唫篇。
賡歌東壁西園合,風物南邦北塞連。幽賞詎惟增韻事,更因叢桂憶招賢。
金掛屏精美典雅,製作精良,流行於乾隆時期,反映了這一時期錘鏨工藝的成就。
此櫃系由清宮造辦處製作。這里製作的傢具精雕細琢,小處亦不隨便,從櫃上的銅活即可見一斑。此櫃雲紋之間平整如一,鏟地尤見匠師之功力。
八仙源自道教傳說,八寶則由佛教衍生,兩者符號化後同時出現在一件傢具之上,主人的佛道兼用之意可以想見,正與有清一代統治者對於宗教的看法吻合。
清乾隆紫檀嵌玉雲龍紋地屏
地屏紫檀木製成。底座兩側作成十字形,各有三個站牙抵夾。屏心兩面裝飾工藝不同,正面嵌以碧玉碾琢的海水江牙及雲龍紋圖案,周邊飾絛環四道。背面以描金漆手法裝飾,所飾圖案與正面相同。地屏上端裝雲龍紋屏帽。
乾隆時代處於清代鼎盛時期,各項手工藝技術高度發展。嘉慶以後,國力衰退,手工藝品的製作水平下降。此件乾隆時期的地屏代表了清代傢具藝術的最高水平,且大件嵌玉製品存世量極少,愈顯珍貴。
清乾隆杉木包竹黃畫案
畫案杉木胎,通體包鑲竹黃。案面之下為回紋透空攢牙子,四腿上端與案面連接,支撐著案牙的下部。兩側腿間安裝羅鍋棖,雲頭形足。
此案採用竹黃包鑲,在大型桌案上極為少見,堪稱清代傢具之珍品。
清乾隆紫檀嵌玉雲龍紋地屏
地屏紫檀木製成。底座兩側作成十字形,各有三個站牙抵夾。屏心兩面裝飾工藝不同,正面嵌以碧玉碾琢的海水江牙及雲龍紋圖案,周邊飾絛環四道。背面以描金漆手法裝飾,所飾圖案與正面相同。地屏上端裝雲龍紋屏帽。
乾隆時代處於清代鼎盛時期,各項手工藝技術高度發展。嘉慶以後,國力衰退,手工藝品的製作水平下降。此件乾隆時期的地屏代表了清代傢具藝術的最高水平,且大件嵌玉製品存世量極少,愈顯珍貴。
清乾隆杉木包竹黃畫案
畫案杉木胎,通體包鑲竹黃。案面之下為回紋透空攢牙子,四腿上端與案面連接,支撐著案牙的下部。兩側腿間安裝羅鍋棖,雲頭形足。
此案採用竹黃包鑲,在大型桌案上極為少見,堪稱清代傢具之珍品。
清紫檀八仙八寶紋頂豎櫃
頂豎櫃紫檀質,櫃門採用落膛踩鼓式,正面打槽裝板。頂櫃門心板雕雲紋為地,上雕八寶紋;立櫃門心板亦以雲紋為地,上雕暗八仙。櫃的兩側面山板雕錦結蝠磬葫蘆紋。櫃正面邊框安銅鏨螭紋鍍金活頁及面頁。
清紫檀嵌琺琅綉墩
這件清紫檀嵌琺琅綉墩,通高52厘米,面徑28厘米。綉墩造型仿腰鼓,面、底徑相若。上下兩端各雕玄紋兩道,玄紋外側浮雕象徵固定鼓皮的乳釘,玄紋之間以浮雕卷草紋卡子花界出6格,每格各嵌夔龍紋琺琅片一塊。腹腔中間為6組海棠式開光,彼此銜接。開光內另鑲紫檀木板,邊緣雕出雲紋圈,當中鑲蝙蝠紋及寶相花紋琺琅片。此綉墩設計巧妙,結構合理,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紫檀嵌瓷扶手椅
隨著歲月的推移,時光的流逝,許多精美絕巧的傳統工藝品都已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不復存在了,作為傳統工藝美術寶庫中的清宮紫檀傢具,自然也不例外,其存世量也越來越少了,以至於有人認為,存世於今的清代紫檀傢具,其數量至多隻有一萬件左右,可謂寥若晨星。似乎為了驗證這句話,最近幾年的國內外各類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些做工精巧致、厚重凝華的紫檀傢具的價格一路走高,往往能以少則幾萬元、多則上百萬的價格成交,更說明了紫檀傢具的稀有性。
紫檀傢具價格的不斷攀升,說明其市場前景的廣闊,紫檀傢具那沉穆穩重的特性及其深蘊的文化內涵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作為中國傢具明珠的紫檀傢具,將來還會以更加耀眼的光芒成為藝術拍賣市場上的一個奪目的亮點

從清初至清中葉,由於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版圖遼闊,海禁初開,四海來朝,八方入貢。明代難得的新疆玉、緬甸翠、海中的珊瑚、車渠、遠道的犀角象牙,都匯集到了宮中,還有西洋的玻璃,鏡子都需一種色澤沉靜的木料來襯托,而紫檀木因為其獨特的屬性猶為帝王之家所看重。此時,西方正值文藝復興後的法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時期,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的藝術大行其道,影響遍及歐美。而中國也正值清代康,雍及乾隆前期,尤其是康、雍二朝,正是清式傢具形成期,巴洛克的那種精雕細琢及鑲金嵌玉的工藝風格,也影響到正在發展中的清代宮廷傢具,這種工藝風格最終選定的材料也必是以紋理沉穆、質地堅好的紫檀木。再有,清代統治者的審美情趣也決定了紫檀木最終要在清宮傢具製做中走運。清代是中國皇權制度登峰造極的時期,清代宮廷禮法森嚴,規制繁多,清代帝王不論才智如何,大都做事嚴謹,安於守成,對於瑣事小節亦頗重視。這與明代的一些帝王不務正業、喜好玩樂形成很大的反差。而紫檀木那種不喧不噪、色澤深沉、穩重靜穆的特性恰恰迎合了清代帝王的心理需求。故清代皇室對於紫檀木格外看重。

⑩ 如何區分清代傢具和清式傢具

清代傢具大體分為三個時段:

1、清代初期,即清入關至康熙晚期;

2、雍正至乾隆、嘉慶時期;

3、道光至清代末期。

清代康熙年以前生產的傢具仍保留著明式風格,因而被列為明式傢具。進入雍正朝以後,由於經濟的繁榮,形成盛世局面,各項手工藝得以高度發展,傢具藝術一改明式那種簡練格調,形成獨特的風格、特點。被譽為代表清代風格的清式傢具。清式傢具風格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用材厚重,形體寬大,局部尺寸也大多採用誇張的手法;用材廣泛;裝飾手法豐富多采;作工精細;整體造型穩重、精製、豪華、艷麗。

清式傢具用材厚重,以廣式傢具最為突出。廣式傢具的主體構件無論彎曲度有多大,很少用拼接作法,而多用一塊整木挖成。京式傢具和蘇式傢具看似較大,但絕大多數採用拼接作法。其目的主要是為省料。蘇式傢具還常於硬木框內鑲安柴木板心,表面塗漆,在漆面上或彩繪或鑲嵌各式花紋。

在用材方面除各種硬質木材外,還有各種金屬,各種玉石,碼瑙、青金、綠松、蜜臘、沉香、螺鈿、象牙,各色瓷,各種羽毛畫,刺綉品等。可謂用材廣泛。

裝飾手法主要有三點,雕刻、鑲嵌、彩繪。雕刻裝飾一般採取深浮雕的手法,圖案反映出高中低三個層次。鑲嵌裝飾則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得用嵌件的自然色彩巧妙運用,使圖案形象逼真。彩繪裝飾多體現在漆器傢具上,作法是以各色漆描繪各式花紋。

清式傢具雖不如明式傢具那樣具有很高的科學性,但仍有很多獨到之處。它不像明式傢具那樣以樸素、大方、優美、舒適為標准,而是以厚重、豪華、富麗堂皇為取向,因而顯得厚重有餘,俊秀不足,也缺乏應有的科學性。但從另一方面講,由於清式傢具以富麗堂皇和豪華穩重為標准,為達到設計目的,利用各種手段,採用多種材料、多種形式,巧妙地裝飾在傢具上,效果也很成功。所以,清式傢具仍不失為中國古典傢具藝術中的優秀作品。清式傢具也和明式傢具一樣,是清代中期形成的藝術風格。我們現在按清代中期式樣仿製的各式傢具仍屬於清式傢具。

閱讀全文

與清代蘇式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莞盈豐傢具 瀏覽:497
網址唄自家電腦給屏蔽了怎麼辦 瀏覽:149
綦江沙溪路家電維修店 瀏覽:334
明式傢具八病 瀏覽:68
傢具最便宜在哪個月份 瀏覽:440
雪而棉家居服 瀏覽:473
沈陽三星手機特約維修中心 瀏覽:146
江陰海爾冰箱維修電話 瀏覽:933
下次要做防水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240
家用電器處理辦法 瀏覽:254
謝瑞麟手鏈壞了維修怎麼辦 瀏覽:657
掃碼全自動洗衣機維修視頻 瀏覽:343
蘋果維修點瀟湘人瑞 瀏覽:676
城建浦電路 瀏覽:384
合肥創維電視售後維修電話 瀏覽:488
維修流量及注意哪些事項 瀏覽:352
電路板金銀 瀏覽:117
背帶牛仔短褲怎麼以舊翻新 瀏覽:115
短接鐵軌電路 瀏覽:407
國家電網農電工怎麼去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