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SUNON、FORCECON、ADDA、Delta、Toshiba 、SPEA、Panasonic、 SEI、各個字母是那個公司
你是做什麼抄行業的啊?
SUNON 建准
FORCECON 力致
ADDA 協禧
Delta 台達
(上面四個產品以風機風扇為主)
Toshiba 東芝(不解釋)
SPEA這個是做電路板的
Panasonic 松下(不解釋)
SEI是義大利SEI激光設備有限公司
㈡ 51單片機控制PCF8591 ADDA晶元問題
找個示波器測量IIC匯流排的兩條線,對應你的程序看看,哪個地方時序和AD晶元要求的時序不一樣。
㈢ STC官方手冊里說比較器可以做1路AD,請問是什麼原理,怎麼可以實現其功能
如果是內部ad位數不夠 想用比較器做更高一點的ad,那還是算了吧,內部AD是10位的,夠精確的了。
這比較器還不如AD呢,因為它根本就不是A/D轉換電路。
原理沒有什麼特殊的,就是通用的運算放大器,當成比較器來用的。
放大器的一個輸入端加一定的預定電壓,另一個輸入端加變化的電壓,當變化的電壓達到預定的電壓,放大器輸出狀態翻轉。這需要知道預定電壓是多少,才知道變化的電壓是多少,並不是直接得到轉換的數字電壓。
只不過是把運算放大器放在內部罷了,做一個模擬的AD電路,它的應用好像是AD電路,其實根本就不是。
要提高AD的精確度,還是選一個專業的高精度的AD晶元吧,別在這上耽誤時間了。
㈣ 模擬集成電路,電源管理和ADDA,前途對比
電源管理應用場合多,ADDA的技術相對較高,里頭有共通的技術,也有完全不同的考慮。
個人覺得,你要說前途,只要是牛人,前途總是光明的,你得學得精深。
㈤ 怎麼用單片機同時執行AD功能和DA功能,是選個帶內置AD的單片機加DA外圍電路么
同時執行?
一個周期內最多隻能執行一個,要麼AD要麼DA,同時執行好像是不行的版。
而且權現在帶AD的單片機執行AD要等幾個周期才成轉換完畢。DA是可以稍微快一點。
再說清楚一點需要實現什麼功能,好幫你分析
㈥ 設計一個簡易數字電壓表,單片機上有ADDA 模塊,是不是就不需要在外部弄AD晶元了,如AD0809
那當然了,好多單片機上的AD模塊是10 位的,比AD0809精度要高,且價格也不貴,因此完專全屬可以替代低精度的AD晶元,DA模塊多數單片機上沒有,高檔的單片機上有,如STM32F103,有12 位的DA,同時AD模塊也是12 位的
㈦ 在電路中有AD和DA晶元了為什麼還要數據機
AD和DA晶元分別為模數轉換器和數模轉換器,而數據機是為了發送和接收,兩者功能不同
㈧ 二進制轉換BCD電路
使用ISP1016就能實現,非常好的一個器件,我給你個程序,是我作的一個儀器中用的,自己設計的。絕對好用。
MODULE
Seg
B3..B0
PIN;
G,F,E,D,C,B,A
PIN
LSTYPE』COM』;
LED=[G,F,E,D,C,B,A];
BCD=[B3..B0];
TRUTH_TABLE(BCD->LED)
[0,0,0,0]->[0,1,1,1,1,1,1];
[0,0,0,1]->[0,0,0,0,1,1,0];
[0,0,1,0]->[1,0,1,1,0,1,1];
[0,0,1,1]->[1,0,0,1,1,1,1];
[0,1,0,0]->[1,1,0,0,1,1,0];
[0,1,0,1]->[1,1,0,1,1,0,1];
[0,1,1,0]->[1,1,1,1,1,0,1];
[0,1,1,1]->[0,0,0,0,1,1,1];
[1,0,0,0]->[1,1,1,1,1,1,1];
[1,0,0,1]->[1,1,0,1,1,1,1];
[1,0,1,0]->[1,1,1,0,1,1,1];
[1,0,1,1]->[1,1,1,1,1,0,0];
[1,1,0,0]->[0,1,1,1,0,0,1];
[1,1,0,1]->[1,0,1,1,1,1,0];
[1,1,1,0]->[1,1,1,1,0,0,1];
[1,1,1,1]->[1,1,1,0,0,0,1];
END
㈨ AD和DA的工作原理是什麼作用是什麼謝謝!
一、A/D轉換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介紹以下三種方法:逐次逼近法、雙積分法、電壓頻率轉換法
1、逐次逼近法
逐次逼近式A/D是比較常見的一種A/D轉換電路,轉換的時間為微秒級。採用逐次逼近法的A/D轉換器是由一個比較器、D/A轉換器、緩沖寄存器及控制邏輯電路組成。基本原理是從高位到低位逐位試探比較,好像用天平稱物體,從重到輕逐級增減砝碼進行試探。
逐次逼近法的轉換過程是:
初始化時將逐次逼近寄存器各位清零;轉換開始時,先將逐次逼近寄存器最高位置1,送入D/A轉換器,經D/A轉換後生成的模擬量送入比較器,稱為 Vo,與送入比較器的待轉換的模擬量Vi進行比較,若Vo<Vi,該位1被保留,否則被清除。
然後再置逐次逼近寄存器次高位為1,將寄存器中新的數字量送D/A轉換器,輸出的 Vo再與Vi比較,若Vo<Vi,該位1被保留,否則被清除。
重復此過程,直至逼近寄存器最低位。轉換結束後,將逐次逼近寄存器中的數字量送入緩沖寄存器,得到數字量的輸出。逐次逼近的操作過程是在一個控制電路的控制下進行的。
2、雙積分法
採用雙積分法的A/D轉換器由電子開關、積分器、比較器和控制邏輯等部件組成。如圖所示。基本原理是將輸入電壓變換成與其平均值成正比的時間間隔,再把此時間間隔轉換成數字量,屬於間接轉換。
積分法A/D轉換的過程是:
先將開關接通待轉換的模擬量Vi,Vi采樣輸入到積分器,積分器從零開始進行固定時間T的正向積分,時間T到後,開關再接通與Vi極性相反的基準電壓VREF,將VREF輸入到積分器,進行反向積分,直到輸出為0V時停止積分。
Vi越大,積分器輸出電壓越大,反向積分時間也越長。計數器在反向積分時間內所計的數值,就是輸入模擬電壓Vi所對應的數字量,實現了A/D轉換。
3、電壓頻率轉換法
採用電壓頻率轉換法的A/D轉換器,由計數器、控制門及一個具有恆定時間的時鍾門控制信號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V/F轉換電路把輸入的模擬電壓轉換成與模擬電壓成正比的脈沖信號。
電壓頻率轉換法的工作過程是:當模擬電壓Vi加到V/F的輸入端,便產生頻率F與Vi成正比的脈沖,在一定的時間內對該脈沖信號計數,時間到,統計到計數器的計數值正比於輸入電壓Vi,從而完成A/D轉換。
二、A/D轉換的作用
將時間連續、幅值也連續的模擬量轉換為時間離散、幅值也離散的數字信號,因此,A/D轉換一般要經過取樣、保持、量化及編碼4個過程。
在實際電路中,這些過程有的是合並進行的,例如,取樣和保持,量化和編碼往往都是在轉換過程中同時實現的。
三、D/A轉換器轉換原理
D/A轉換器數字量是用代碼按數位組合起來表示的,對於有權碼,每位代碼都有一定的位權。為了將數字量轉換成模擬量,必須將每1位的代碼按其位權的大小轉換成相應的模擬量,
然後將這些模擬量相加,即可得到與數字量成正比的總模擬量,從而實現了數字—模擬轉換。這就是組成D/A轉換器的基本指導思想。
D/A轉換器由數碼寄存器、模擬電子開關電路、解碼網路、求和電路及基準電壓幾部分組成。數字量以串列或並行方式輸入、存儲於數碼寄存器中,數字寄存器輸出的各位數碼,
分別控制對應位的模擬電子開關,使數碼為1的位在位權網路上產生與其權值成正比的電流值,再由求和電路將各種權值相加,即得到數字量對應的模擬量。
四、D/A轉換器的作用
D/A轉換器基本上由4個部分組成,即權電阻網路、運算放大器、基準電源和模擬開關。模數轉換器中一般都要用到數模轉換器,模數轉換器即A/D轉換器,簡稱ADC,它是把連續的模擬信號轉變為離散的數字信號的器件。
(9)adda電路擴展閱讀:
D/A轉換器構成和特點:
DAC主要由數字寄存器、模擬電子開關、位權網路、求和運算放大器和基準電壓源(或恆流源)組成。
用存於數字寄存器的數字量的各位數碼,分別控制對應位的模擬電子開關,使數碼為1的位在位權網路上產生與其位權成正比的電流值,再由運算放大器對各電流值求和,並轉換成電壓值。
根據位權網路的不同,可以構成不同類型的DAC,如權電阻網路DAC、R–2R倒T形電阻網路DAC和單值電流型網路DAC等。權電阻網路DAC的轉換精度取決於基準電壓VREF,以及模擬電子開關、運算放大器和各權電阻值的精度。
它的缺點是各權電阻的阻值都不相同,位數多時,其阻值相差甚遠,這給保證精度帶來很大困難,特別是對於集成電路的製作很不利,因此在集成的DAC中很少單獨使用該電路。
它由若干個相同的R、2R網路節組成,每節對應於一個輸入位。節與節之間串接成倒T形網路。R–2R倒T形電阻網路DAC是工作速度較快、應用較多的一種。和權電阻網路比較,由於它只有R、2R兩種阻值,從而克服了權電阻阻值多,且阻值差別大的缺點 。
電流型DAC則是將恆流源切換到電阻網路中,恆流源內阻極大,相當於開路,所以連同電子開關在內,對它的轉換精度影響都比較小,又因電子開關大多採用非飽和型的ECL開關電路,使這種DAC可以實現高速轉換,轉換精度較高。
參考資源來源:網路-數模轉換器
網路-模數轉換器
㈩ 數字電路,影響AD轉換器轉換精度和影響DA轉換器轉換精度的因素分別是
與位數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