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跪求山東農業大學《計算機網路》試題,多謝,明天就要考試了,急急急急急急!!!!!!!!!
一、填空題
第一章
(1)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與通信技術高度發展、緊密結合的產物,網路技術的進步正在對當前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
(2) 從資源共享觀點來看,計算機網路是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連起來的自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3)從計算機網路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計算機網路從邏輯功能上可以分為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兩部分。資源子網向網路用戶提供各種網路資源與網路服務,通信子網完成網路中數據傳輸、轉發等通信處理任務。
(4) 計算機網路拓撲是用通信子網中結點與通信線路之間的幾何關系來表示網路的結構。網路拓撲反映出網路中各實體之間的結構關系,它對網路性能、系統可靠性與通信費用都有重大影響。
(5) 根據通信子網中通信信道類型,網路拓撲可以分為兩類:廣播信道通信子網的網路拓撲與點—點線路通信子網的網路拓撲。採用廣播信道通信子網的拓撲構型主要有四種:匯流排弄、樹型、環型、無線通信與衛星通信型。採用點—點線路的通信子網的拓撲有四類:星型、環型、樹型和網狀型。
(6) 計算機網路按覆蓋范圍可以分為三類:區域網、城域網與廣域網。區域網用於有限范圍內的各種計算機互連成網;城域網設計的目標是滿足幾十千米范圍內大量企業、機關、公司的多個區域網的互連需求;廣域網覆蓋的地理范圍從幾十千米到幾千千米,可以覆蓋一個國家、地區或橫跨幾個洲。廣域網的通信子網主要使用分組交換技術,將分布在不同地區的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
第二章
(1) 數據通信技術是網路技術發展的基礎。數據通信是指在不同計算機之間傳輸字元、數字、語音、圖像的二進制代碼0、1序列的過程。目前,數據通信中應用最廣泛的編碼標準是ASCII碼。
(2) 信號是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電信號的表示形式。按照在傳輸介質上的傳輸類型,信號可以分為兩類: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數據通信系統相應也可以分為兩類:模擬通信系統和數字通信系統。
(3) 設計數據通信系統首先要確定:採用串列通信還是並行通信方式。串列通信方式只需要在收發雙方之間建立一條信道 ;並行通信方式需要在收發雙方之間必須建立並行的多條信道。
(4)按照信號傳送方向與時間的關系,數據通信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單工通信、半雙工通信與全雙工通信。在單工通信方式中,信號只能一個方向傳輸;在半雙工通信方式中,信號可以雙向傳送,但一個時間只能向一個方向傳輸;在全雙工通信方式中,信號可以同時雙向傳輸。
(5) 數據通信中同步技術是解決通信的收發雙方在時間基準上保持一致的問題。數據通信的同步主要包括兩種:位同步與字元同步。
(6) 傳輸介質是網路中連接收發雙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實際傳輸信息的載體。網路中常用的傳輸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無線與衛星通信信道。傳輸的介質的特性對網路中數據通信質量的影響很大。由於光纖具有低損耗、高傳輸速率、低誤碼率與安全保密性好的特點,因此是一種最有前途的傳輸介質。
(7) 頻帶傳輸是指利用模擬信道通過數據機傳輸經過轉換的數字信號的方法;基帶傳輸是指利用數字信道直接傳輸數字信號的方法。
(8) 數據傳輸速率是描述數據傳輸系統的重要技術指標之一。數據傳輸速率在數值上等於每秒鍾傳輸構成數據的二進制位數,單位為位/秒(記做bps)。
(9)多路復用技術是解決在單一物理線路上建立金條並行信道的問題。多路復用可以分為三種類型:頻分多路復用FDM、波分多路復用WDM與時分多路復用TDM。
(10) 網路數據交換主要採用分組交換技術。在採用存儲轉發方式的廣域網中,分組交換可以採用數據報方式或虛電路方式。數據報是指同一報文的不同分組可以通過通信子網中不同的路徑,從源結點傳送到目的結點的方法。虛電路是指同一報文的所有分組,都通過預先在通信子網中建立的邏輯鏈路傳輸的方法。
第四章
(1) 區域網與廣域網的一個重要區別是覆蓋的地理范圍不同。由於區域網直盯進覆蓋有限的地理范圍,因此它的通信機制與廣域網完全不同,從「存儲轉發」方式改變為「共享介質」方式與「交換方式」。
(2) 區域網在網路拓撲結構上主要分為匯流排型、環型與星型結構三種:在網路傳輸介質上主要採用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與無線介質。
(3) 從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的角度看,區域網可以分為共享介質式區域網與交換式區域網兩類。
(4)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區域網是乙太網,它的核心技術是隨機爭用共享介質的訪問控制方法,即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CSMA/CD方法。
(6) 交換式區域網從根本上改變了「共享介質」工作方式,通過交換機支持連接到交換機埠的結點之間的多個並發連接,實現多結點之間數據的並發傳輸。
(7) 隨著交換式區域網技術的發展,交換式區域網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共享介質式區域網,交換技術的發展為虛擬區域網提供了技術基礎。
(8) 無線區域網是傳統區域網的補充。無線區域網使用的是無線傳輸介質,按傳輸技術分為紅外線區域網、擴頻區域網和窄帶微波區域網。目前,比較成熟的無線區域網標準是IEEE802.11標准。
第五章
(1)IEEE 802標准面向普通乙太網、快速乙太網與千兆乙太網的物理層,針對不同的傳輸制定相應的物理層標准。
(2)網卡是組建區域網的基本部件。按網卡支持的傳輸介質與傳輸速率,網卡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3)集線器是共享介質乙太網的中心連接設備。使用集線器與雙絞線的乙太網組網方法可分為:單一集線器、多集線器級聯與堆疊式集線器結構。在實際的組網應用中,常單一集線器、堆疊式集線器與多集線器級聯結構相結合。
(4)使用雙絞線組建乙太網是目前主流的組網方式。在使用非屏蔽雙絞線組建符合10BASE-T標準的乙太網時,需要使用以下基本硬體設備:10Mbps集線器、帶RJ-45介面的乙太網卡、雙絞線、RJ-45連接頭。
(5)快速乙太網的組網方法與普通乙太網相似。在組建快速乙太網時,需要使用以下基本硬體設備:100Mbps集線器或交換機、10Mbps集線器、10/100Mbps自適應乙太網卡與10Mbps乙太網卡、雙絞線或光纜。
(6)千兆位乙太網的組網方法與普通乙太網相似。在組建千兆乙太網時,網路帶寬分配合理是很重要的,需要根據網路規模與而已選擇兩級或三級結構。網路主幹部分通常使用千兆位乙太網交換機。
(7)結構化網路布線系統是指預先按建築物的結構,將所有可能旋轉計算機或外部設備的位置都預先布線,然後根據實際所連接的設備情況,通過調整內部跳線裝置將所有計算機或外部設備連接起來。
第六章
(1)網路操作系統是具有網路功能的操作系統,用於管理網路通信與共享網路資源,協調網路環境中多個結點中的任務,並向用戶提供統一、有效的網路介面的軟體集合。網路操作系統經歷了對待結構向非對等結構的發展過程。
(2)非對等結構網路操作系統分為兩個部分:網路伺服器與工作站。網路伺服器採用高配置、高性能的計算機,以集中方式管理區域網的共享資源。網路工作是配置比較低的微型機,為用戶訪問網路資源提供服務。
(3)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文件服務、列印服務、資料庫服務、通信服務、網路管理服務與Internet服務等。
(4)Windows操作系統是Microsoft公司開發的網路操作系統,它是目前流行的、具有很多版本的一種網路操作系統。常見的Windows操作系統主要包括:Windows NT、Windows 9x、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Server2003與Windows Server 2008等。
(5)NetWare操作系統是Novell公司開發的網路操作系統,它是早期流行的、具有很多版本的操作系統。近年來,NetWare操作系統的用戶越來越少。
(6)UNIX操作系統是很多公司或研究機構自行開發的,它是一系列流行的、具有很多的網路操作系統的統稱。常見的UNIX操作系統主要包括:Solaris、FreeBSD、OpenServer與UNIXWare。
(7)Linux操作系統是很多公司、研究機構或個人自行開發的,它是一系列開源的、具有很多的網路操作系統的統稱。常見的Linux操作系統主要包括:RedHat、Mandrake、Slackware、SUSE、Debian與紅旗Linux等。
第七章
(1)網路互連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網路連接起來,以構成更大規模的互連網路系統,實現更大范圍內互連網的資源共享。
(2)網路互連的類型主要有:「區域網-區域網」互連、「區域網-廣域網」互連、「區域網-廣域網-區域網」互連,以及「廣域網-廣域網」互連。
(3)根據網路層次的結構模型,網路互連的層次可以分為:數據鏈路層互連、網路層互連與高層互連。
(4)網橋是在數據鏈路層上實現網路互連的設備,它能夠互連兩個採用不同數據鏈路層協議、傳輸介質與傳輸速率的網路。
(5)路由器是在網路層實現多個網路互連的設備。在一個大型的互連網路中,經常用多個路由器將多個區域網與區域網、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路由器能夠為不同子網計算機之間的數據交換選擇適當的傳輸路徑。
(6)網關是在傳輸層及以上各層實現多個網路互連的設備,它能夠實現不同網路協議之間的轉換功能。
(7)第三層交換是指在網路層通過硬體來實現路由選擇功能。
第八章
(1)Internet又稱為網際網路,它是全球性的、最有影響力的計算機互連網路,也是世界范圍的信息資源寶庫。從Internet結構的角度來看,它是使用路由器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數以千萬的計算機網路互連起來的網際網。
(2)TCP/IP協議是Internet中計算機之間通信必須遵循的一種通信協議。
(3)Internet地址能夠唯一確定每台計算機的位置。Internet地址有兩種表現形式:IP地址與域名。
(4)WWW是最愛用戶歡迎的一種Internet服務類型,它對推動Internet技術發展與應用直到重要作用。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都建立在WWW服務的基礎上。
(5)電子郵件是應用廣泛的一種Internet服務類型,它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快捷、方便的通信手段。
(6)Internet接入方式主要分為兩種類型:電話網接入和區域網接入方式。電話網接入方式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撥號接入與寬頻接入方式。
(7)Intranet是利用Internet技術建立的企業內部信息網路,它已經成為當前網路信息系統的基本模式。Internet伺服器主要有以下幾種:WWW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與電子郵件伺服器。
(8)電子商務是通過電信網路進行的生產、營銷、銷售與流通活動,它不僅包括基於Internet的網上交易活動,還包括所有利用網路與信息技術來擴大宣傳、降低成本、增加價值和創造商機的商務活動。
第九章
(1)網路安全技術研究的基本問題包括:網路防攻擊、網路安全漏洞與對策、網路中的信息安全保密、網路內部安全防範、網路防病毒、網路數據備份與災難恢復。
(2)網路安全服務應該提供保密性、認證、數據完整性、防抵賴與訪問控制等服務。
(3)制定網路安全策略需要研究造成信息丟失、系統損壞的各種可能,並提出對網路資源與系統的保護方法。
(4)防火牆根據安全規則來檢查、過濾網路之間傳送的數據分組,以便確定這些數據分組的合法性。
(5)企業內部網通過將防火牆與用戶身份認證、數據加密與防病毒等技術相結合,保護網路系統與資源不被破壞或非法使用,以增強網路信息系統的安全。
(6)網路管理是指對網路應用系統的管理,它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記賬管理等基本功能。
B. 在一條使用電路交換的長途電話線路上,哪一種時延在端到端時延中佔主導地位
從通信原理可以知道:電路交換方式是在用戶開始通信前,先申請建立一條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並且在雙方通信期間始終佔用該信道。
時延是評價網路性能的重要參數,對於一些實時性業務,如IP電話、會議電視等,過大的時延有時會導致業務無法正常開通。
時延按幀轉發方式分為存儲轉發(S&F)和比特轉發2種方式,目前MSTP上均採用存儲轉發方式。對於存儲轉發方式,時延是指輸入幀最後一位到達輸入埠到該幀第一位出現在輸出埠的時間間隔。一個端到端的時延主要由串列時延、傳播時延和處理時延3個部分組成。
在低帶寬時,串列時延對端到端時延的影響最大。
a) 串列時延是指一個幀或信元在它能被處理之前完全被一個收端節點接收所需要的時間。比如MAC幀必須等CRC全部接收後才能被處理。
MAC幀最小為64 Byte,採用100 Mbit/s乙太網鏈路傳輸時,串列時延為51.2 ms;MAC幀最長為1 518 Byte,採用100 Mbit/s乙太網鏈路傳輸時,串列時延為1.214 4 ms。可見,串列時延和傳輸速率成反比,速率越高,接收一個完整幀的時間越短,同時,串列時延也和幀長有關,幀越長,時延越大。
b) 傳播時延是指信號在傳輸介質中從發端到收端所需的時間,它和傳輸距離以及傳輸介質有關。例如光在單模光纖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200 000 km/s(即0.005 ms/km),因此傳播時延等於光纜長度×0.005 ms/km。光纖越長,傳播時延越長。
c) 處理時延是指信號經過光-電-光設備時,從入設備到出設備所需時間,對於MSTP設備,處理時延包括SDH的處理時延以及乙太網的處理時延。根據YD/T 974-1998,SDH的處理時延對於VC12級別,應小於125 ?滋s,對於VC4級別,應小於50 ?滋s。乙太網的處理時延根據乙太網板CPU的處理能力不同而不同。
因此,一個端到端的時延應該是串列時延、傳播時延以及處理時延之和。隨著傳輸速度的提高,串列時延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時延主要表現在傳播時延以及處理時延上。可以看出,時延和帶寬、距離都有關系,不同的網路結構會有不同的時延。時延包括處理時延,因此,在進行時延測試的時候,系統或設備的負荷情況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系統或設備的負荷不同,測得的時延也不同。一般情況下,只測試負荷為吞吐量90%情況下的時延,即在非擁塞情況下的時延。另外,由於MSTP封裝乙太網可以採用虛級聯,VC通過不同的路徑,在收端重組,也需要一定的時延,因此,建議配置VC的時候,盡量安排在同一路徑,以減少時延。測試時需採用7種典型的位元組長度來進行測試,測試時間為10 s。
C. 誰知道SDH與MSTP的區別
MSTP是指基於SDH 平台同時實現TDM、ATM、乙太網等業務的接入、處理和傳送,提供統一網管的多業務節點。其構建統一的城域多業務傳送網,將傳統話音、專線、視頻、數據、VOIP、IPTV等業務在接入層分類收斂,並統一送到骨幹層對應的業務網路中集中處理,從而實現了所有業務的統一接入、統一管理、統一維護,提高了端到端電路的服務等級。
MSTP電路適用於任何高速率、信息量大、實時性強的業務傳送在通信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用戶端介面為通用性的RJ45介面。
MSTP專線帶寬靈活,在2M到1000M的區間內,可以靈活選擇。
安全性有保障,比純粹基於互聯網的業務安全性更高。
組網靈活,可支持星形網路、環形網路、點到點連接、多點匯聚等。
適用范圍、優勢
1、線路開通後,用戶完成相關配置即可使用
2、依託中電信雄厚的網路資源,可以廣泛應用於跨國企業、銀行、證券、等需要作高速業務傳送的行業,適用於任何區域網之間的高速互聯、以及會議電視等圖像業務的傳輸,為客戶提供高速透明的數據傳輸通路。
SDH數字電路產品是基於傳輸網,通過數字復用一次群(基群)傳輸鏈路,提供將語音或數據模擬信號變換為數字信號在信道中進行傳送的服務。目前它能為用戶提供從2M到2.5G速率的數字專線電路,供用戶傳送語音、數據和圖像。
SDH數字電路傳輸質量高,網路時延小。數字電路網為同步傳輸網,不具有交換功能,利用交叉連接技術,具有電路交換功能。
速率高,通信速率可根據需要在2Mbit/s,8Mbit/s,34Mbit/s,155Mbit/s,622Mbit/s,2.5Gbit/s,10Gbit/s等速率進行選擇。
SDH數字電路技術成熟,網路運行管理簡便,數字電路將檢錯等功能放到智能化程度較高的終端來完成,簡化了網路運行管理和監控內容,為客戶參與網路管理創造了條件。
安全:採用路由迂迴和備用方式,使電路安全可靠。
適用范圍、優勢
1、線路開通後,用戶完成相關配置即可使用
2、依託中電信雄厚的網路資源,可以廣泛應用於跨國企業、銀行、證券、等需要作高速業務傳送的行業,適用於任何區域網之間的高速互聯、以及會議電視等圖像業務的傳輸,為客戶提供高速透明的數據傳輸通路。
D. VC是什麼意思
風險投資(英語:Venture Capital,縮寫為VC)簡稱風投,又譯稱為創業投資。
VC所投的通常是一些中早期項目,經營模式相對成熟,一般有用戶數據支持,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且盈利能力強,在獲得資金後進一步開拓市場可以繼續爆發式增長。
投資節點一般為在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的谷底。VC可以幫助創業公司速提升價值,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為後續融資奠定基礎。
(4)虛級聯電路擴展閱讀:
一般而言,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比如說已經有個相對較為成熟的產品,或者是已經開始銷售的時候,天使投資那100萬的資金對於他們來說已經猶如毛毛雨一般,無足輕重了。因此,風險投資成了他們最佳的選擇。
一般而言,風險投資的投資額度都會在200萬-1000萬之內。少數重磅投資會達到幾千萬。但平均而言,200萬-1000萬是個合理的數字,換取股份一般則是從10%~20%之間。能獲得風險投資青睞的企業一般都會在3-5年內有較大希望上市。
E. 誰知道SDH與MSTP的區別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數字體系),根據ITU-T的建議定義,是不同速度的數位信號的傳輸提供相應等級的信息結構,包括復用方法和映射方法,以及相關的同步方法組成的一個技術體制。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數字系列)光端機容量較大,一般是16E1到4032E1。 SDH是一種將復接、線路傳輸及交換功能融為一體、並由統一網管系統操作的綜合信息傳送網路,是美國貝爾通信技術研究所提出來的同步光網路(SONET)。國際電話電報咨詢委員會(CCITT)(現ITU-T)於1988年接受了SONET 概念並重新命名為SDH,使其成為不僅適用於光纖也適用於微波和衛星傳輸的通用技術體制。 它可實現網路有效管理、實時業務監控、動態網路維護、不同廠商設備間的互通等多項功能,能大大提高網路資源利用率、降低管理及維護費用、實現靈活可靠和高效的網路運行與維護,因此是當今世界信息領域在傳輸技術方面的發展和應用的熱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
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基於SDH 的多業務傳送平台)是指基於SDH 平台同時實現TDM、ATM、乙太網等業務的接入、處理和傳送,提供統一網管的多業務節點。
MSTP可以將傳統的SDH復用器、數字交叉鏈接器(DXC)、WDM終端、網路二層交換機和IP邊緣路由MSTP器等多個獨立的設備集成為一個網路設備,即基於SDH技術的多業務傳送平台(MSTP),進行統一控制和管理。基於SDH的MSTP最適合作為網路邊緣的融合節點支持混合型業務,特別是以TDM業務為主的混合業務。它不僅適合缺乏網路基礎設施的新運營商,應用於局間或POP間,還適合於大企事業用戶駐地。而且即便對於已敷設了大量SDH網的運營公司,以SDH為基礎的多業務平台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分組數據業務,有助於實現從電路交換網向分組網的過渡。所以,它將成為城域網近期的主流技術之一。 這就要求SDH必須從傳送網轉變為傳送網和業務網一體化的多業務平台,即融合的多業務節點。MSTP的實現基礎是充分利用SDH技術對傳輸業務數據流提供保護恢復能力和較小的延時性能,並對網路業務支撐層加以改造,以適應多業務應用,實現對二層、三層的數據智能支持。即將傳送節點與各種業務節點融合在一起,構成業務層和傳送層一體化的SDH業務節點,稱為融合的網路節點或多業務節點,主要定位於網路邊緣。
F. vc是什麼
你好 你說的VC是維生素C還是 Visual C++ ? Visual C++是微軟的一款圖形化C++編譯軟體
VC在網路上的兩種解釋
第一種:指一種編程語言,VISUAL C++ 是Visual系列裡面的一款編程語言,一般提到VC,首先想到的就是編程語言。
第二種:指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的英文縮寫,創業投資的意思。做網路,做創業里常常提到的VC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經常說,接到了VC.就是接到了風險投資的意思.
望採納~
G. 什麼是Ethernet Over SDH
Ethernet Over SDH,簡稱EOS。就是乙太網映射上SDH一種技術方式。 其實你只需要知道幾個概念,就可以完全了解EOS的功能。一個是GFP技術,一個是LCAS技術(含VCAT)。
GFP(Generic Framing Procere)通用成幀規程協議。是一種通用映射技術,它可將變長或定長的數據分組,進行統一的適配處理,實現數據業務在多種高速物理傳輸通道中的傳輸。這個技術是EOS的基礎。
VCAT(虛級聯,Virtual Concatenation):提高網路帶寬使用效率,虛級聯技術是把多個小的容器級聯起來,組裝成為一個比較大的容器來傳輸業務數據的一種技術。
LCAS(鏈路容量調整機制,Link Capacity Adjustment Scheme):簡單的說,就是建立在源和目的之間雙嚮往來的控制信息系統。這些控制信息可以根據需求,動態的調整虛容器組中成員的個數,以此來實現對帶寬的實時管理,從而在保證承載業務質量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網路利用率。
LCAS是建立在虛級聯基礎上的。
H. OSI2.5層是怎麼回事
對,MPLS確實是位於二層和三層之間,稱之位於2.5層也沒錯.
下面詳細介紹是CV來的:
詳細介紹MPLS路由協議的相關概念知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 08:59 比特網ChinaByte
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即多協議標記交換,是一種標記(label)機制的包交換技術,通過簡單的2層交換來集成IPRouting 的控制。
MPLS屬於第三代網路架構,是新一代的IP高速骨幹網路交換標准,由IETF(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所提出,由Cisco、ASCEND、3Com等網路設備大廠所主導。
MPLS是集成式的IPOverATM技術,即在FrameRelay及ATM Switch上結合路由功能,數據包通過虛擬電路來傳送,只須在OSI第二層(數據鏈結層)執行硬體式交換(取代第三層(網路層)軟體式 routing),它整合了IP選徑與第二層標記交換為單一的系統,因此可以解決Internet路由的問題,使數據包傳送的延遲時間減短,增加網路傳輸的速度,更適合多媒體訊息的傳送。因此,MPLS最大技術特色為可以指定數據包傳送的先後順序。MPLS使用標記交換(Label Switching),網路路由器只需要判別標記後即可進行轉送處理。
MPLS的運作原理是提供每個IP數據包一個標記,並由此決定數據包的路徑以及優先順序。與MPLS兼容的路由器(Router),在將數據包轉送到其路徑前,僅讀取數據包標記,無須讀取每個數據包的IP地址以及標頭(因此網路速度便會加快),然後將所傳送的數據包置於FrameRelay或 ATM的虛擬電路上,並迅速將數據包傳送至終點的路由器,進而減少數據包的延遲,同時由FrameRelay及ATM交換器所提供的 QoS(Qualityof Service)對所傳送的數據包加以分級,因而大幅提升網路服務品質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
對IPOA(IPOVERATM)的改進是MPLS產生的源動力。目前MPLS還沒有成為最後正式的標准,在MPLS成為標準的過程中,許多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標記技術,比如CISCO公司的Tag交換技術。
MPLS中涉及了很多基本的概念:
1.FEC(轉發等價類)
MPLS實際上是一種分類轉發的技術,它將具有相同轉發處理方式(目的地相同、使用的轉發路徑相同、具有相同的服務等級等)的分組歸為一類,這種類別就稱為轉發等價類。屬於相同轉發等價類的分組在MPLS網路中將獲得完全相同的處理。在LDP(後面講到)過程中,各種等價類對應於不同的標記,在 MPLS網路中,各個節點將通過分組的標記來識別分組所屬的轉發等價類。
2.多協議標記交換
(1)多協議
MPLS位於傳統的第二層和第三層協議之間,其上層協議與下層協議可以是當前網路中的各種協議。如:IPX,APPLETALK等。
(2)標記
一個長度固定,只具有本地意思的標志。它用於唯一地表示一分組所屬的FEC,決定標記分組的轉發方式。
(3)交換
通過FEC的劃分與標記的分配,MPLS的標記在網路中進行交換,建立一條虛電路。
3.標記棧
是一組標記的級聯。
4.標記分組
包含了MPLS標記封裝的分組。標記可以使用專用的封裝格式,也可以利用現有的鏈路層封裝如:ATM的VCI和VPI.
5.標記交換路由器(LSR)
支持MPLS協議的路由器,是MPLS網路中的基本元素。
6.標記交換路徑(LSP)
使用MPLS協議建立起來的分組轉發路徑,由標記分組源LSR與目的LSR之間的一系列LSR以及它們之間的鏈路構成,類似於ATM中的虛電路。
7.上游LSR與下游LSR,一個分組由一個路由器發往另一個路由器時,發送方的路由器為上游路由器,接收方為下游路由器。
8.標記信息庫(LIB)
類似於路由表,包含各個標記所對應的各種轉發信息。
9.標記分發協議(LDP)
該協議是MPLS的控制協議,相當於傳統網路的信令協議,負責FEC的分類,標記的分配,以及分配結果的傳輸及LSP的建立和維護等。
10.標記分發對等實體(LDPPEERS)
進行LDP*作的LSR為標記分發對等實體。
11.標記合並
對於某一相同FEC的標記分組,將不同的入標記替換為相同的一個出標記繼續轉發的過程,減少標記資源的消耗。
12.TLV(TypeLength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