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子千分尺的原理
千分尺 - 正文 一種長度測量工具。千分尺分為機械式千分尺和電子千分尺兩類。
機械式千分尺 簡稱千分尺,它是利用精密螺紋副原理測長的手攜式通用長度測量工具(見圖)。精密螺桿在螺母中每轉動一圈,即沿軸線移動一個螺距。因此可用螺桿轉動的角度來表示移動的距離。測量時,轉動的整圈數從固定套管上的刻度讀出,小數部分從微分筒圓周上的50個等分刻度讀出。精密螺桿的螺距常採用0.5毫米,轉動微分筒上的一個刻度,相當於精密螺桿移動0.01毫米,這就是千分尺的分度值。採用高精度螺桿並利用游標(見卡尺)或其他細分讀數機構時,可以製成分度值為 0.001毫米的千分尺。千分尺的結構設計符合阿貝原則,所以測量精度較高。
外徑千分尺是由法國人J.L.帕爾默於1848年在法國取得專利的,1869年由美國人J.R.布朗和L.夏普等製成商品,用於測量金屬線外徑和板材厚度。精密螺桿的有效長度一般為25毫米,所以千分尺的規格有 0~25毫米、25~50毫米和50~75毫米等。最大規格的外徑千分尺一般為2000毫米。千分尺的品種很多。改變千分尺測量面形狀和尺架等就可以製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例如有用於測量內徑、螺紋中徑、齒輪公法線或深度等的千分尺。
電子千分尺 它的結構設計也遵循阿貝原則,但在測量系統中應用了光柵測長技術和集成電路等。測量結果由數字顯示,故也稱數顯千分尺。電子千分尺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的,用於外徑測量。常用的測量范圍為0~25毫米和0~38毫米,解析度為 1微米。允許誤差不大於2微米,這相當於測量范圍為 0~25毫米的0級外徑千分尺允許誤差的1/2。(見彩圖)
② 求數顯千分尺、卡尺如何進行調修的資料
數現卡尺和千分尺都是容珊感測器,加上電路組成的,要是電路和感測器部分損壞了,幾乎不可能修復,只能靠積累的經驗和知識來解決部分問題,測量部分和游標卡尺千分尺的修理一樣,參照就可以了
查看原帖>>
③ 千分尺顯示屏顯示00--05什麼意思咋辦所有按鍵失靈
1、按鍵卡死(逐個按鍵按一次,每個按鍵是否有彈力)。
2、鍵盤潮濕、漏電(清洗、乾燥機板)。
3、 鍵盤縱、橫線的保護元件及抗干擾電容漏電、短路(通過測對地電阻或鍵盤 觸點電壓來判定)。
4、 翻蓋控制電路失效引起。
5、 CPU虛焊或壞(重植、更換)。
6、 機板斷線。
④ 千分尺種類有幾種
千分尺種類有2種,分為機械式千分尺和電子千分尺兩類。機械式千分尺簡稱千分尺,是利用精密螺紋副原理測長的手攜式通用長度測量工具。電子千分尺也叫數顯千分尺,測量系統中應用了光柵測長技術和集成電路等。
千分尺是比游標卡尺更精密的測量長度的工具,用它測長度可以准確到0.01mm,測量范圍為幾個厘米。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為0.5mm的螺紋,當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轉動時,將前進或後退,活動套管C和螺桿連成一體,其周邊等分成50個分格。螺桿轉動的整圈數由固定套管上間隔0.5mm的刻線去測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動套管周邊的刻線去測量,最終測量結果需要估讀一位小數。
⑤ 精密測量的螺旋測微器
1、定義
螺旋測微器又稱千分尺(micrometer)、螺旋測微儀、分厘卡,是比游標卡尺更精密的測量長度的工具,用它測長度可以准確到0.01mm,測量范圍為幾個厘米。
2、分類
螺旋測微器分為機械式千分尺和電子千分尺兩類。
(1)機械式千分尺。簡稱千分尺,是利用精密螺紋副原理測長的手攜式通用長度測量工具。1848年,法國的J.L.帕爾默取得外徑千分尺的專利 。1869年,美國的J.R.布朗和L.夏普等將外徑千分尺製成商品,用於測量金屬線外徑和板材厚度。千分尺的品種很多。改變千分尺測量面形狀和尺架等就可以製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用於測量內徑、螺紋中徑、齒輪公法線或深度等的千分尺。
(2)電子千分尺。也叫數顯千分尺,測量系統中應用了光柵測長技術和集成電路等。電子千分尺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的,用於外徑測量。
3、組成
螺旋測微器組成部分圖解圖上A為測桿,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為0.5mm的螺紋,當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轉動時,將前進或後退,活動套管C和螺桿連成一體,其周邊等分成50個分格。螺桿轉動的整圈數由固定套管上間隔0.5mm的刻線去測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動套管周邊的刻線去測量。所以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長度時,讀數也分為兩步,即(1)從活動套管的前沿在固定套管的位置,讀出整圈數。(2)從固定套管上的橫線所對活動套管上的分格數,讀出不到一圈的小數,二者相加就是測量值。
螺旋測微器的尾端有一裝置D,擰動D可使測桿移動,當測桿和被測物相接後的壓力達到某一數值時,棘輪將滑動並有咔咔的響聲,活動套管不再轉動,測桿也停止前進,這時就可以讀數了。
不夾被測物而使測桿和小砧E相接時,活動套管上的零線應當剛好和固定套管上的橫線對齊。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使用不當,初始狀態多少和上述要求不符,即有一個不等於零的讀數。所以,在測量時要先看有無零誤差,如果有,則須在最後的讀數上去掉零誤差的數值。
4、原理和使用
螺旋測微器的讀數螺旋測微器是依據螺旋放大的原理製成的,即螺桿在螺母中旋轉一周,螺桿便沿著旋轉軸線方向前進或後退一個螺距的距離。因此,沿軸線方向移動的微小距離,就能用圓周上的讀數表示出來。螺旋測微器的精密螺紋的螺距是0.5mm,可動刻度有50個等分刻度,可動刻度旋轉一周,測微螺桿可前進或後退0.5mm,因此旋轉每個小分度,相當於測微螺桿前進或推後0.5/50=0.01mm。可見,可動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以螺旋測微器可准確到0.01mm。由於還能再估讀一位,可讀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測量時,當小砧和測微螺桿並攏時,可動刻度的零點若恰好與固定刻度的零點重合,旋出測微螺桿,並使小砧和測微螺桿的面正好接觸待測長度的兩端,那麼測微螺桿向右移動的距離就是所測的長度。這個距離的整毫米數由固定刻度上讀出,小數部分則由可動刻度讀出。
5、注意事項
(1)測量時,在測微螺桿快靠近被測物體時應停止使用旋鈕,而改用微調旋鈕,避免產生過大的壓力,既可使測量結果精確,又能保護螺旋測微器。 不同尺寸的螺旋測微器
(2)在讀數時,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線是否已經露出。
(3)讀數時,千分位有一位估讀數字,不能隨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點正好與可動刻度的某一刻度線對齊,千分位上也應讀取為「0」。
(4)當小砧和測微螺桿並攏時,可動刻度的零點與固定刻度的零點不相重合,將出現零誤差,應加以修正,即在最後測長度的讀數上去掉零誤差的數值。
6、正確使用和保養
(1)檢查零位線是否准確;
(2) 測量時需把工件被測量面擦乾凈;
(3) 工件較大時應放在V型鐵或平板上測量;
(4) 測量前將測量桿和砧座擦乾凈;
(5)擰活動套筒時需用棘輪裝置;
(6)不要擰松後蓋,以免造成零位線改變;
(7)不要在固定套筒和活動套筒間加入普通機油;
(8)用後擦凈上油,放入專用盒內,置於乾燥處。
⑥ 怎麼看千分尺
長度測量工具
。又稱螺旋測微儀、分厘卡。分為機械式千分尺和電子千分尺兩類。①機械式千分尺。簡稱千分尺,是利用精密螺紋副原理測長的手攜式通用長度測量工具。1848年,法國的J.L.帕爾默取得外徑千分尺的專利
。1869年,美國的J.R.布朗和L.夏普等將外徑千分尺製成商品,用於測量金屬線外徑和板材厚度。千分尺的品種很多。改變千分尺測量面形狀和尺架等就可以製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用於測量內徑、螺紋中徑、齒輪公法線或深度等的千分尺。②電子千分尺。也叫數顯千分尺,測量系統中應用了光柵測長技術和集成電路等。電子千分尺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的,用於外徑測量。
一、千分尺特點
1)
測量精度比游標卡尺更高;
規格種類繁多、製造難度大。
二、千分尺結構
如圖所示為外徑分度千分尺,其結構主要由固定套筒2、尺架1、微分筒9、測微螺桿6以及測力棘輪13等構成。
三、千分尺原理
外徑千分尺的刻線原理:活動套筒旋轉360度,在軸向上移動0.5毫米。把活動套筒等分為50小格,每小格為:
0.5/50=0.01毫米,其最小測量精度為0.01毫米。
四、千分尺讀數
千分尺讀數步驟如下:
(1)讀出活動套筒左邊端面線在固定套筒上的刻度;
(2)把活動套筒上其中一條刻度線與固定套筒上零基準線對齊,讀出刻度;
(3)把以上兩個刻度的讀數相加。
五、千分尺的正確使用及保養
1.
檢查零位線是否准確;
2.
測量時需把工件被測量面擦乾凈;
3.
工件較大時應放在V型鐵或平板上測量;
4.
測量前將測量桿和砧座擦乾凈;
5.
擰活動套筒時需用棘輪裝置;
6.
不要擰松後蓋,以免造成零位線改變;
7.
不要在固定套筒和活動套筒間加入普通機油;
8.
用後擦凈上油,放入專用盒內,置於乾燥處
⑦ 怎樣看千分尺
呵呵!這個你不懂哇,那我教教你好嘍!
錢分尺是這么認的:在尺上有很多刻度,其中,那個可以轉動的上面每一個小格(就相當與直尺上的一毫米格子),就是1絲(也就是0.01毫米),而那個不能轉動的上面的刻度,每一個小格就是1毫米;然後就要看刻度讀數了,怎麼讀呢?是這樣的:當那個可以轉動的上面的0字對准不能轉動的上面的任何一個毫米線,就是讀整數(也就是不能轉動的前面有幾個格子就是幾毫米的整數),如果,你把可以轉動的上面的0字再轉一圈,結果0字對到了不能轉動的格子中間,那麼就是讀半數(即幾點5個毫米),那麼在到下個整數前的讀數都要加上0.5,就這么簡單.呵呵!
⑧ 怎麼對千分尺的正確使用及保養
使用與保養
1、檢查零位線是否准確;
2、測量時需把工件被測量面擦乾凈;
3、工件較大時應放在V型鐵或平板上測量;
4、測量前將測量桿和砧座擦乾凈;
5、擰活動套筒時需用棘輪裝置;
6、不要擰松後蓋,以免造成零位線改變;
7、不要在固定套筒和活動套筒間加入普通機油;
8、用後擦凈上油,放入專用盒內,置於乾燥處。
(8)千分尺電路擴展閱讀
外徑千分尺的結構由固定的尺架、測砧、測微螺桿、固定套管、微分筒、測力裝置、鎖緊裝置等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條水平線,這條線上、下各有一列間距為1毫米的刻度線,上面的刻度線恰好在下面二相鄰刻度線中間。
微分筒上的刻度線是將圓周分為50等分的水平線,它是旋轉運動的。從讀數方式上來看,常用的外徑千分尺有普通式、帶表示和電子數顯式三種類型。
測量原理
根據螺旋運動原理,當微分筒(又稱可動刻度筒)旋轉一周時,測微螺桿前進或後退一個螺距──0.5毫米。這樣,當微分筒旋轉一個分度後,它轉過了1/50周,這時螺桿沿軸線移動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確讀出0.01毫米的數值。
⑨ 千分尺的使用
千分尺的正確使用及保養: 1、檢查零位線是否准確; 2、測量時需把工件被測量面擦乾凈; 3、工件較大時應放在V型鐵或平板上測量; 4、測量前將測量桿和砧座擦乾凈; 5、擰活動套筒時需用棘輪裝置; 6、不要擰松後蓋,以免造成零位線改變; 7、不要在固定套筒和活動套筒間加入普通機油; 8、用後擦凈上油,放入專用盒內,置於乾燥處。千分尺又名螺旋測微器,是比游標卡尺更精密的測量長度的工具,用它測長度可以准確到0.01mm,測量范圍為幾個厘米。 原理:千分尺是依據螺旋放大的原理製成的,即螺桿在螺母中旋轉一周,螺桿便沿著旋轉軸線方向前進或後退一個螺距的距離。因此,沿軸線方向移動的微小距離,就能用圓周上的讀數表示出來。千分尺的精密螺紋的螺距是0.5mm,可動刻度有50個等分刻度,可動刻度旋轉一周,測微螺桿可前進或後退0.5mm,因此旋轉每個小分度,相當於測微螺桿前進或推後0.5/50=0.01mm。可見,可動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千分尺可准確到0.01mm。由於還能再估讀一位,可讀到毫米的千分位,故稱為千分尺。分類:千分尺分為機械式千分尺和電子千分尺兩類。 1、機械式千分尺,簡稱千分尺,是利用精密螺紋副原理測長的手攜式通用長度測量工具。1848年,法國的J.L.帕爾默取得外徑千分尺的專利 。1869年,美國的J.R.布朗和L.夏普等將外徑千分尺製成商品,用於測量金屬線外徑和板材厚度。千分尺的品種很多。改變千分尺測量面形狀和尺架等就可以製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用於測量內徑、螺紋中徑、齒輪公法線或深度等的千分尺。 2、電子千分尺,也叫數顯千分尺,測量系統中應用了光柵測長技術和集成電路等。電子千分尺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的,用於外徑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