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腦為什麼能記著東西,記憶到底是以什麼形式產生的能儲存在電路板或者某個容器中嗎
我的理解記憶和電腦的原理一樣,這樣跟你講吧,不過還沒人這樣說過,我是第一個呦!人的右腦就像電腦的硬碟,有海量的儲存空間,人幾輩子也存不完的空間,另外右腦比電腦硬碟又多了處理器,可以不用搜索直接調出我們需要的文件,呵呵,高級吧!你也有!同時,他還會自己加工剪輯合成儲存的圖片和聲音(當然還有一個原料就是你的情感),在你不知道的時候放給你看!呵呵,有意思吧!那就是做夢!夢可能千奇百怪,離奇荒誕,不著邊際!這就是我們的右腦,記憶中樞!所以說,記憶是通過外界接受到聲音、畫面和你自己情感因子相互作用產生的,以一個個的電信號存在,又有一些化學物質參與當中,導致記憶的內容不同,自行把內容分區!所以,目前還不能存放在電路板或某個容器中!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會辦到的!也許是你呦!
另外告訴你的是,左腦主管分析、處理,就像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人的聰明和智商就是看這個區域的!
怎麼樣?我的分析你能明白嗎?
『貳』 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由哪幾部分構成
一、基本結構三部分:
微處理器,(存儲器,I/0介面,系統匯流排)
外圍設備
電源
二、微型計算機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配以內存儲器及輸入輸出(I/0)介面電路和相應的輔助電路而構成的裸機。把微型計算機集成在一個晶元上即構成單片微型計算機。一個完整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包括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硬體系統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 含內存、外存和緩存)、各種輸入輸出設備組成,採用「 指令驅動」方式工作。
三、微型計算機軟體系統包括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系統軟體,系統軟體用來對構成微型計算機的各部分硬體,如CPU、內存、各種外設進行管理和協調,使它們有條不紊高效率地工作。
應用軟體,應用軟體是針對不同應用,實現用戶要求的功能軟體,例如,Internet網點上的Web頁、各部門的MIS程序、CIMS中的應用軟體以及生產過程中的監測控製程等。
(2)電路板人腦擴展閱讀:
微型計算機簡稱「微型機」、「微機」,由於其具備人腦的某些功能,所以也稱其為「微電腦」。微型計算機是由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體積較小的電子計算機。它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配以內存儲器及輸入輸出(I/0)介面電路和相應的輔助電路而構成的裸機。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通常以微處理器晶元CPU的發展為基點。當一種新型CPU研製成功,一年之內,相應的軟硬體配套產品就會推出,進而使微型計算機系統的性能得到進一步完善,這樣只需兩三年的時間就會形成一代新的微型計算機產品。美國Intel公司在微處理器的生產商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微型計算機的歷史也就是Intel微處理器的發展史。
『叄』 電子廠會有職業病嗎
電子行業也是職業病高發行業,常見的職業危害包括——有毒化學物質、金屬粉塵、焊接煙霧、噪音、輻射等。讓人擔憂和痛心的是:大部分工廠沒有依法提供有效的職業安全保護及培訓;工人缺乏渠道去了解所處工作環境中的職業危害。許多人身受其害卻渾然不覺。
一、化學品危害
一般來說,化學品有以固體、液體、氣體三種形態存在。接觸任何一種形態的有毒化學品,都有可能危害健康以至生命。危害程度取決於接觸時間的長短,及化學品毒性的強弱。化學品侵入主要有三種途徑:皮膚滲入、呼吸道吸入、食入。對電子製造業的工人來說,主要的途徑是前兩種。
目前電子業使用的化學品有數百種,對人體的危害各有不同。有的會損害人腦及神經系統,有的易引起癌變,有的破壞肝臟、消化系統或心血管,也有的影響生殖系統,造成女性月經不調、男性性功能下降,或不孕不育。並且,通常一種化學品也會同時對人體產生多方面的危害。
電子廠常用某些有毒有害的溶劑作為清洗劑,例如洗板水,主要的成分是三氯乙烯。三氯乙烯會損害肝功能,症狀類似於肝炎。有些三氯乙烯中毒患者因被誤診為肝病,未能對症下葯以至死亡。天拿水也很常用,通常含有苯和甲苯。苯是劇毒化學品,有強致癌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多發再生障礙性貧血,既白血病。甲苯也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還有一種常用溶劑叫白電油,又名去漬油,主要成分是正己烷,毒性比苯低。近年,許多工廠用它代替含苯溶劑,但因使用不當,車間環境差,不通風,缺乏防護措施,造成許多工人正已烷中毒。正己烷可破壞人的周圍神經,患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一個主要症狀就是四肢無力、麻木、酸痛。2002年發生在東莞一家鞋廠近40女工中毒事件曾驚動全國。以上三種化學品都很容易在空氣中揮發,徒手接觸,危害性都很高。
除了溶劑,各種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也很大,並且,由於重金屬積聚在人體內不易排出,會長期影響健康,甚至影響終生。近幾年發生了多起電池廠工人大面積鉛、汞、鎘中毒(或超標)事件。鉛會破壞神經系統,造成記憶力減退、性功能障礙。鎘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致癌性很高,對生殖系統影響也非常大。在電子廠,這類重金屬(化合物)大多以粉塵或煙霧形式存在,工人長期吸入,便引起中毒或體內化學品超標。
二、輻射
許多電子廠會接觸到輻射。大多數輻射的分量都較低。但有證據顯示,即使較低分量輻射,都是危險的。最危險的輻射類型是電離輻射,人們既感覺不到它,又看不見它。其次是非電離輻射,最普遍且危害性較低的輻射類型是熱能和人造光。
電子行業常見的電離輻射有:X光(常用於電路板的製作、測試電路錯誤)、放射性同位素(常用於測試密封後零件內是否有空氣)。接觸過量電離輻射的後果包括:癌症、流產、先天殘缺、過早衰老、貧血症。
常見的非電離輻射有:無線電波(常產生於增塑、粘合、焊接、固化環氧等工序)、微波、紅外線、紫外線、激光等。其中微波、紫外線及激光是最危險的非電離輻射。醫學研究顯示,工人接觸過量微波後,會導致心臟、甲狀腺及神經系統毛病。激光非常危險,不僅會立即燒傷眼睛和皮膚,還可能導致失明。紫外線可引起急性皮膚燒傷和眼睛損傷,如工作時不戴防護眼罩,可導致失明。B型紫外光還可誘發皮膚癌。
三、噪音
音量過高或刺耳的噪音,會使人體緊張,甚至導致永久失聰。高血壓、神經紊亂、頭痛等身體不適與噪音所致的緊張有關。電子長內的噪音主要來自金屬搗碎機、切割儀器、打磨及包裝機等。人對噪音的最大容忍程度約120~140分貝。我國現行有關噪音的國家標准規定:如果每天工作8小時,噪音水平不能超過 85分貝。但有研究表明,若要保障工人的 正常聽覺,每天8小時工作期間,工人聽到的噪音最好不要超過80分貝及16千赫。
四、對眼睛的危害
在電子製造業短短的發展過程中,許多人認為最可悲的,是數以萬計的年輕工人因處於不合理、不健康的工作環境,而永久失去良好的視力。有調查顯示,長期使用顯微鏡、電腦及刺激性化學品是引致眼睛受損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之前所說的輻射也會對眼睛造成損傷。另外。長時間從事冗長而精細的重復操作,比如擰一個個很小的螺絲釘,也容易導致視力減退。為自己的健康考慮,具體情況請登錄中國職業病網進行全面的了解及咨詢!!!
『肆』 人的大腦沒有電路板為什麼有記憶
因為人腦中有記憶中樞神經系統
『伍』 電腦的問題
電腦
diàn nǎo
computer
英文PC (Personal Computer) 是個人計算機
用電子等部件模擬的具有運算能力的物體,學名計算機。
最初由約翰·馮·諾依曼發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於現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麼大,後逐步發展而成。
是一種能夠按照指令對各種數據和信息進行自動加工和處理的電子設備
一般來說電腦由二部分組成,即硬體和軟體。硬體包括:顯示器、滑鼠、鍵盤、機箱、電源、主板,CPU、音效卡、顯卡、光碟機(軟碟機已淘汰)、內存、硬碟,有些還包含網卡、音箱、耳機、列印機、掃描儀、攝像頭、手寫板等外部設備。軟體又分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電腦學名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1946年2月14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埃尼阿克」計算機的最初設計方案,是由36歲的美國工程師 莫奇利於1943年提出的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炮彈軌道。美國軍械部撥款支持研製工作,並建立了一個專門研究小組,由莫奇利負責。總工程師由年僅24歲的埃克特擔任,組員格爾斯是位數學家,另外還有邏輯學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它器件,其總體積約90立 方米,重達30噸,佔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是個地地道道的龐然大物。這台耗電量為140千瓦的計算機,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比機械式的繼電器計算機快1000倍。當「埃尼阿克」公開展出時,一條炮彈的軌道用20秒種就能算出來,比炮彈曬身的飛行速度還快。埃尼阿克的存儲器是電子裝置,而不是靠轉動的「鼓」。它能夠在一天內完成幾千萬次乘法,大約相當於一個人用台式計算機操作40年的工作量。它是按照十進制,而不是按照二進制來操作。但其中也用少量以二進制方式工作的電子管,因此機器在工作中不得不把十進制轉換為二進制,而在數據輸入,輸出時再變回十進制。「埃尼阿克」最初是為了進行彈道計算而設計的專用計算機。但後來通過改變插入控制板里的接線方式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而成為一台通用機。它的一種改型機曾用於氫彈的研製。「埃尼阿克」程序採用外部插入式,每當進行一項新的計算時,都要重新連接線路。有時幾分種或幾十分種的計算,要花幾小時或1~2天的時間進行線路連接准備,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它的另一個弱點是存儲量太小,至多隻能存20個10位的十進制數。英國無線電工程師協會的蒙巴頓將軍把「埃尼阿克」的出現譽為「誕生了一個電子的大腦」,「電腦」的名稱由此流傳開來。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展,製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路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作電腦了。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由IBM於1981年推出。
1 定義
按照當前《牛津英語詞典》(第二版)的定義:計算機是一種進行運算,或者控制那些可以表示為數字或者邏輯形式的操作的設備。 這個定義的確是真實精確的。然而它和從其他詞典中找到的其他對計算機的定義一樣,包含了太多的內容。這些定義沒有辦法區分歷史上的,當代的,以及未來的,各種各樣的計算機。更有意義的問題可能包含:有哪些不同種類的計算機?或者問,當代計算機有哪些區別與其他時代計算機的特點和能力?
1.1 辭源
「計算機」對應的英文computer這個詞的含義一直在改變,但是它的含義總是落在了當時計算機能力的後面。「computer」最早用來代表被雇來進行算術計算的人,即計算員;這種用法今天仍然有效。《牛津英語詞典》(第二版)認為最早是在1897年, 這個詞被用來代表一種機械的計算設備。到1946年的時候,牛津詞典加入了幾個限定詞來區分不同類型的計算機。這些限定詞包含 模擬的,數字的,以及 電子的。 然而,從被引用的上下文看,這些限定詞在1946年前就在被人使用了。
2 成指數級增長的計算機的發展
劃分不同種計算機的難度因為計算機計算能力的指數增長更加復雜化。粗略估計,從1900到現在,計算設備的計算能力(按1000美元能夠買到的設備在每秒種內處理運算指令的數量)每一年半到兩年就增加一倍。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戈登.E.摩爾在1965年首次描述了計算機發展的這種特性(參考摩爾定律)。快速發展的計算機製造工程技術維持了這種指數級的能力增長。與這種能力增長攜手並進的另一過程是戲劇化的計算機小型化過程。第一代的電子計算機,例如ENIAC(出現於1946年),都是一些重達數噸,占據好幾間房間,需要多個操作員來維持它們正常工作的龐然大物。這些大傢伙太貴了,以至於只有政府和大型機構才能夠買得起。它們也的確太怪異了,當時的人們都認為幾台,或者幾十台這樣的機器就能夠滿足全世界的需求了。相比之下,現代計算機比第一代前輩多了幾個數量級,更加多才多藝,而且便宜,小巧,還隨處可見。
3 計算機的分類
為了定義什麼是計算機,對所有計算設備進行分類是必然的。下面的章節介紹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這些分類方法必須一起使用才能准確無誤的描述一台特定的計算機。
3.1 按用途分類
這是最明顯的分類法了。 計算機製造商通常用這種方法來描述他們的產品;用戶用同樣的方法來描述與他們交流的機器。例如:
超級計算機
迷你超級計算機
大型計算機
企業級伺服器
小型機
PC 伺服器
工作站
個人計算機或者台式機
膝上型計算機或者筆記本電腦
個人數字助理
可以穿戴的計算機
嵌入式計算機
按用途分類很通俗,但是也導致它的不確定性,因為僅僅當前廣泛使用的設備被包含進來了。計算機發展的快速性意味著計算機新的用途層出不窮,當前的定義很快就過時。許多不再被人使用的計算機的類型,例如微分分析器,通常不被列入分類條目之中。所以,必須採用其他分類方法來明白無誤的定義 計算機 這條術語。
3.2 按製造技術分類
機械式
半電子-半機械式
電子式
晶體管
半導體集成電路
光學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
生物計算機
3.3 按設計特點分類
現代計算機綜合了許多基本的設計特點,這些特點是許多貢獻者在很多年裡逐漸開發出來的。設計特點經常獨立於實現技術。現代計算機的綜合性能來源於這些特點互相作用的方式。一些重要的設計特性羅列如下:
3.3.1 數字式 和 模擬式
設計一種計算機時有一個基本的決定:這種計算機應該是數字式還是模擬式的?數字式計算機處理離散的數字性或者符號性值,而模擬式計算機仍然應用於一些特殊目的的領域:例如機器人和迴旋加速器的控制。其他的途徑,象脈沖計算和量子計算,也是可能存在的;但是他們或者用於很特殊的目的或者仍然處於試驗階段。
3.3.2 二進制 和 十進制
在數字式計算的發展歷程中,一個重大的設計進步是引入了二進製作為內部的數字系統。這種方法避免了那些基於其他數字系統的計算機中必須的復雜的進位機制,例如十進制系統。採用二進制的好處是簡化了實現算術功能和邏輯運算的設計。
3.4 按能力分類
對不同的計算設備分類的最好辦法可能是按他們的內在能力分類,而不是按他們的用途,實現技術,或者設計特性來分類。計算機按能力可以分為三大類:只能計算一種函數的單用途設備,可以計算有限范圍內的函數的特殊用途設備,以及我們天天使用的通用設備。過去計算機這個詞用來描述所有這些類型的機器,但是現在口語中的用法通常特指通用計算機了。
3.4.1 通用計算機
按定義來說,一台通用計算機能用來解決任何問題,只要這個問題可以用程序來表示。然而,程序運行的是有一些實際的限制的:計算機的存儲能力,問題的大小,以及運行的速度。在1934年,艾倫·圖靈證明了:給定正確的程序,任何通用計算機可以模擬其他任何計算機的行為。他的數學證明是純粹理論上的,因為那時候還沒有通用計算機存在。這個證明的意義是深遠的:例如,從理論上說,現在的通用計算機能夠模擬任何未來製造的通用計算機的行為,盡管速度很慢。
通用計算機也稱作完備的圖靈機,它經常被用來作為定義現代計算機的能力上限。然而,這種定義是有問題的。幾種過分單純化的計算設備已經展現出完備的圖靈機特性。但是他們都處於一種幽默化表達的「圖靈瀝青陷阱」(?)狀態,一種什麼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和實用性一點都不沾邊。現代計算機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通用化,而且是實用化的通用工具。
從1930年中期到1940年後期,許多人在開發現代的,數字式的,電子的,通用計算機。許多試驗型的機器被造了出來並且可能是圖靈完備化的。這些機器在當時都被宣稱為第一台計算機,然而它們都只有有限的處理通用問題的能力,所以他們的設計最終都被拋棄了。
3.5 按操作類型分類
計算機也可以按用戶操作的方式來分類。有兩大類操作方式: 批處理 和 互動式處理
4 舊條目解釋
計算機是計算的輔助工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計算機包括:
算盤
加法機
計算尺
計算器
狹義計算機就是電子計算機,如今稱為電腦。
計算機分為巨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中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微機(PC)。計算機已經逐步進入社會各個領域,尤其是進入了家庭和個人領域,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的日常面貌。
回顧計算機的發展史,一個新概念或一件新產品的出世無疑都直接轉化為產業變革的源動力,而個人電腦(PC)散發出來的能量,讓整個產業瞬間飛越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場聲勢浩大的PC革命離不開那些偉大科學家的精準指引,阿倫·凱(Alan Kay)就是這么一個關鍵的領路人。他不但是PC革命的預言家,更是一個技術天才。他所開發的軟體Smalltalk(面向對象程序語言)、Dynabook計算機(筆記本電腦的前身),提出的Windows GUI(圖形用戶操作界面)概念為PC軟體、硬體和操作系統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美國國家工程學院(NAE)在華盛頓向凱頒發有工程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2004年「德雷珀獎」時,該學院的主席Wm. A. Wulf說到:「也許大多數人還都不明白,應用於網路的個人電腦為什麼能像神話故事一樣影響著我們。在對(計算機)技術本身和其發展方向進行重新定義的過程中,凱在這個群體中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美國德州大學21世紀計劃項目主任Gary Chapman在向凱頒發2003年「圖靈獎」時也表示,Smalltalk和Dynabook概念給一代又一代技術人員帶來創新的靈感。他的發明引來了個人電腦的革命,從蘋果的Macintosh到微軟的Windows都是受益者。
現年64歲的凱出生在美國,他的父親是生理學家和醫學家,母親是藝術家和音樂家,外祖母是教授和學者,外祖父是攝影師和作家。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凱從小就多才多藝,聰慧過人。他三歲時就可以自己閱讀,上小學時已讀過上百本書籍。由於在學校里經常不服管理,他多次被校方責令停課,甚至在1961年被維吉尼亞的柏薩尼學院開除。不久他參加了軍隊的志願服務,從未接觸過計算機的他在一次計算機能力傾向測驗中,意外的發現自己有著這方面的天賦,並因此被美國空軍招入IBM 1401大型計算機項目工作,從此便與計算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離開美國空軍後,凱進入科羅拉多大學就讀數學和分子生物學專業。1966年取得雙學士學位後,在音樂、醫學和哲學等方面都極具天分的凱面臨多重選擇,最終他還是進入了猶他大學攻讀機電工程專業。1967年他與人合作發明了一台名為FLEX的機器。這台被他們稱為「個人計算機」的機器配有顯示器和控制面板,使用的是一種多窗口圖形用戶界面,並首次植入了凱開發的面向對象操作系統。雖然這台重量超過一百多公斤的機器基本不具實用功能,更不用說是市場價值,但仍讓凱和他的同伴興奮不已。
在後來的一次參觀麻省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過程中,凱有幸接觸到了供兒童使用的LOGO程序語言。受LOGO的啟發,他開始構想設計一台適合各年齡兒童使用的「筆記本式計算機」,即KiddieKomp項目。1968年,凱拿到了碩士學位,並在猶他大學的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實驗室中從事3D圖形系統和ARPA網的開發工作。1969年他憑借一篇名為《面向對象圖形系統》的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在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做了兩年的教授後,1972年技術前輩泰勒邀請他共同組建施樂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PARC),凱成為了該中心的創始人之一。
在PARC的十年,凱的許多構想都得以實現。他只用了幾個月時間就將Smalltalk程序完成,而在此基礎上的第一台攜帶型計算機Dynabook也在隨後完成。雖然Dynabook計算機主要是為兒童教學而設計的,但它所包含的同書本相同的尺寸和重量的概念以及平板式顯示器、手寫輸入、無線網路、本地存儲、圖形界面等等超前技術直接導致了個人電腦概念在全世界的生根發芽。
1983年離開PARC後,凱先後加入了Atari、蘋果、迪斯尼,並成立了非盈利機構觀點(Viewpoints)研究中心,2002年他正式加入惠普繼續從事軟體的開發工作。惠普公司研發部高級副總裁Dick Lampman表示:「凱的能力、創造力和觀察力始終都給業界帶來了無法預知的影響。」惠普正寄託於凱能為業界引發另一場技術革命,就像凱自己最經典的一句話:「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
電腦升級分硬體升級和軟體升級.軟體升級就是程序換個更新的(多指驅動程序),硬體升級指往電腦里添置新的設備或更換部件,讓電腦運行速度更快。
但一般來說電腦升級可以分為主機升級與其他元件升級(如顯示器,滑鼠,音箱等),大多數人是指主機升級!
自己可以升級,但必須具有一定的電腦硬體的常識,與最近電腦配件種類,性能,品牌,以免升級後不能充分發揮出水平,或造成不兼容,嚴重的影響電腦其他部件的使用壽命,甚至是電腦燒毀!
顯示器:如果資金不足的話可以選擇CRT(普通顯示器),資金允許的話可以買LCD(液晶顯示器),但必須注意液晶顯示器的幾個特點:1. 高亮度 2. 高對比 3. 寬廣的可視范圍 4. 快速訊號反應時間(8ms以下) 不要有壞點通過TCO O3認證的.
主機:CPU,主板,內存,顯卡,音效卡,硬碟、電源、數據線
但是具體怎麼升級,要看你的資金的多少,與原來的配置,如果機子較新的話換部分就可以了,但是較老的話建議全部換完,總而言之要看具體情況,與個人意願。建議不太懂電腦的話,請專職的電腦人員幫忙升級!
電腦就是電子計算機的俗稱.世界正在經歷由a到b的轉變,即原子(atom) 時代向比特(bit)時代的變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進步在其中無疑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經過50多年的量變,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領域幾乎無所不在,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由此形成了獨特的計算機文化。
李英棟謹供.自http://e.slz.cn/info/jsj/3.htm 目前電腦最高配置
CPU —Xeon 3.2Ghz×2; 內存:8192MB(8G); 顯示器CRT×3台+17液晶; 硬碟由22台180GXP組成,共2110GB; 電源由7個電源組成,合計2740瓦; 顯卡MillenniumG550+ MillenniumG450; 音效卡採用Sound Blaster Audigy2 ZS 風扇採用15dB以下靜音風扇。
海爾電腦的那個一鍵恢復,性質和三茗的那個差不多。
我的海爾電腦,一鍵恢復密碼忘掉了,我想重新作系統,可是如果不卸載掉這個一鍵恢復,系統就做不上去。
可怕的是我把密碼也給忘了,這個怎麼辦?
具體的的情況是,老的系統目前已經徹底的無法進入了,因為我的魯莽,在沒有卸載這個一鍵恢復的情況下就貿然GHOST鏡像到了c盤,而此行為破壞了這個可愛的一鍵恢復所保護的老系統,新系統也無法正常運行。
在開機的時候,如果不按F9在提示是否回到到最近的保存點的時候選否 那麼,一鍵恢復將自動抹掉新裝的系統,起作用的還是老系統,可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在我ghost之後,非但新系統被抹掉了,老系統也不能用了。如果按了F9並且選擇不恢復到最近的保存點,那麼新裝的系統將在啟動途中藍屏死掉。
郁悶的是我又忘記了一鍵恢復的密碼,導致我無法以正常模式卸載這個海爾的一鍵恢復。
打過他們的4006999999可是這個電話那頭的可愛MM讓我找客服的人,我的電腦已經不是免費軟體維護的期限了,我是說我的電腦已經買了將近兩年,如果我要他們的客服人員上門服務,那麼我將為此付出相應的費用,我不想付這筆費用,於是想知道一下怎麼在不知道密碼的情況下刪掉這個一鍵恢復?
在網上翻看了一些資料,多半人說這個東西不錯,很少人提到刪除,個別文章提到有專用的卸載工具,
資料:http://ke..com/view/2358.htm
『陸』 AOI自動光學檢測儀的原理是什麼
AOI自動光學檢測儀的原理:
人認識物體是通過光線反射回來的量進行判斷,反射量多為亮,反射量少為暗。AOI與人判斷原理相同。AOI通過人工光源LED燈光代替自然光,光學透鏡和CCD代替人眼,把從光源反射回來的量與已經編好程的標准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目前最常用的圖像識別演算法為灰度相關演算法,通過計算歸一化的灰度相關(normalized greyscale correlation)來量化檢測圖像和標准圖像之間的相似程度。灰度相關的取值介於「0」和「1000」之間,「1000」代表圖像完全相同,「0」代表圖像完全不同,一般通過設定一個臨界相關值(如650)來判斷檢測圖像是否發生變化。相關值大於或等於臨界相關值的為正常圖像(元件或焊點正常),而小於臨界相關值的為異常圖像(元件或焊點異常)本社導入的AOI設備採用歸一化的彩色相關演算法(normalized color correlation),以RGB三基色的階調度進行計算相似度。
AOI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一種新型測試技術,但發展迅速很多廠家都推出了AOI測試設備。當自動檢測時,機器通過攝像頭自動掃描PCB,採集圖像,測試的焊點與資料庫中的合格的參數進行比較,經過圖像處理,檢查出PCB上缺陷,並通過顯示器或自動標志把缺陷顯示/標示出來,供維修人員修整。
『柒』 大腦被百分百應用會怎麼樣
這題的答案是根據已經在人間發生的事實而陳述,故你不要以為這是科幻:
1.會產生對人間世事與宇宙各種現象均可明辨是非的智慧和完全掌控自已人生命運的基本能力.
比如可明確遠程分辨出你的生命綜合智慧狀態是屬於什麼性質?這是包括了許多指數的,均可一眼看出.
2.可以輕易做到遠程操控想要操控的任何人的靈魂與大腦光球意識,從而達到全面操控該人大腦神經系統意識的目標.
包括了遠程增加或刪除該人大腦松果體內的生命軟體系統這種常人無法想像的小事.
僅這二項就已經可使你難以想像(不可思議)了,更不用講然後還會擁有的第3,4,5,6,7,.............太多的正常人都無法想像的基本能力都會變為事實.當然這種大腦所有的神經元細胞都可被充分應用的狀態也包含了每個神經元細胞的記憶存儲所需要的信息量會發生本質的巨變.還有許多知識也都屬於當今人類科學系統所完全沒有的科學知識我也不好意思再多說下去了.因這是三類高級智慧文明的量子科技系統工程在人體的應用----將人腦演變為超級大腦系統工程.
總之做人就應該進化成為可以充分應用自己大腦每一個神經元細胞的人才能算不是糊塗人.也才有機會超越"因病醫治無效"的人生陷阱而成為真正掌控自己人生命運的人.
不然做人必面臨各種人間世事難題又解決不了只好搞瞎猜瞎鬧模式來自我忽悠渡日----盲人摸象模式.最終最美的人生結局都只能努力成為"因病醫治無效"了事,不論種族與財富多少或社會地位高低皆如此.這顯然不是人類需要追求的目標又成了不得不奔赴的目標----太矛盾了耶.所以我才會總說:人類文明的未來希望就是量子科學的全面普及,而決非哪門"神學"深入人心.否則若拒絕學習量子科學的人類(不論何種宗教信仰)都會被成為文明進化洪流中被巨浪所淘汰的人物了.淘汰的意思不只是指失業失敗,更是指被死亡才是淘汰的真實含意。
『捌』 機器人的大腦由什麼組成
機器人一般是由以下模塊組成: 1.語音模塊 用於語音對話、語音控制。 2.燈光表達模塊 用於機器人狀態顯示、感情表達(喜、怒、哀、樂) 3.控制模塊 I/O+決策,即機器人的大腦,其控制能力及AI由編程者的水平決定。 4.感測器模塊 對外界環境的的感知。 5.電源模塊 為機器人提供能源,常用有3v、5v、6v、9v、12v。 6.減速電機 常用於機器人行走驅動,根據需要選擇變比。 7.驅動模塊 機器人的執行機構,常選用行模中的舵機。 8.視頻模塊 機器人的眼 9.機械模塊 10.無線通訊模塊 11.控制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