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動運輸線控制電路
起動:你把m1的繼電器的常開出點,串接在m2的控制電路,和時間繼電器的線圈,時間到了以後,m1繼電器吸合以後,m2的控制電路等電,m2、m3和m1一樣。
停止;用斷電延時繼電器控制,
Ⅱ 電氣控制布線時主電路,控制電路電線的顏色是如何規定的
主電路電源三相來A、B、C分別是黃源、綠、紅;控制電路電線一般規定為交流主迴路--黑;交流控制迴路--紅;直流--藍;零線--白;櫃外部聯鎖線--橙或黃;保護(接地)線--黃綠雙色等。
布線時一般講究橫平豎直,具體依個人審美能力和經驗。
Ⅲ 電路控制線路圖原理
電氣原理圖目的是便於閱讀和分析控制線路,應根據結構簡單、層次分明清晰的原則,採用電器元件展開形式繪制。它包括所有電器元件的導電部件和接線端子,但並不按照電器元件的實際布置位置來繪制,也不反映電器元件的實際大小。
電氣原理圖一般分主電路和輔助電路(控制電路)兩部分。
主電路是電氣控制線路中大電流通過的部分,包括從電源到電機之間相連的電器元件;一般由組合開關、主熔斷器、接觸器主觸點、熱繼電器的熱元件和電動機等組成。
輔助電路是控制線路中除主電路以外的電路,其流過的電流比較小和輔助電路包括控制電路、照明電路、信號電路和保護電路。其中控制電路是由按鈕、接觸器和繼電器的線圈及輔助觸點、熱繼電器觸點、保護電器觸點等組成。
電氣原理圖中所有電器元件都應採用國家標准中統一規定的圖形符號和文字元號表示。
電氣原理圖中電器元件的布局
電氣原理圖中電器元件的布局,應根據便於閱讀原則安排。主電路安排在圖面左側或上方,輔助電路安排在圖面右側或下方。無論主電路還是輔助電路,均按功能布置,盡可能按動作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排列。
電氣原理圖中,當同一電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線圈、觸點)分散在不同位置時,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電器元件的不同部件處標注統一的文字元號。對於同類器件,要在其文字元號後加數字序號來區別。如兩個接觸器,可用KMI、KMZ文字元號區別。
電氣原理圖中,所有電器的可動部分均按沒有通電或沒有外力作用時的狀態畫出。
對於繼電器、接觸器的觸點,按其線圈不通電時的狀態畫出,控制器按手柄處於零位時的狀態畫出;對於按鈕、行程開關等觸點按未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畫出。
電氣原理圖中,應盡量減少線條和避免線條交叉。各導線之間有電聯系時,在導線交點處畫實心圓點。根據圖面布置需要,可以將圖形符號旋轉繪制,一般逆時針方向旋轉90o,但文字元號不可倒置。
圖面區域的劃分
圖紙上方的1、2、3…等數字是圖區的編號,它是為了便於檢索電氣線路,方便閱讀分析從而避免遺漏設置的。圖區編號也可設置在圖的下方。
圖區編號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對應的下方元件或電路的功能,使讀者能清楚地知道某個元件或某部分電路的功能,以利於理解全部電路的工作原理。
Ⅳ 通常電氣控制線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電氣控制電路一般由以下部分組成:分合閘控制開關,分合閘位置指示燈,分合閘繼電器,分合閘線圈,防跳迴路,近控及遠控切換,保護自動跳閘迴路等。不知是否合你題意。
Ⅳ 一根線通過電阻變化控制的電路
(1)滑動變阻器是靠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大小;
(2)一根均勻的導線,若從中間剪成兩段後,再將兩段並在一起當一根使用,它的材料相同,導體的長度變短,導體的橫截面積變大,故阻值變小;
故答案為:長度;變小.
Ⅵ 計算機中什麼包含傳輸線和控制電路
通過系統匯流排進行數據的傳輸,其中包含傳輸數據和控制命令,在計算機終端有各類通信電路和介面,對根據地址編碼有針對的處理屬於各自的信息,另外控制電路是終端的具體執行模塊,根據匯流排傳輸來的命令進行解析處理.
Ⅶ 電工電氣原理圖K1K2K3什麼意思,這張圖看不懂,求解答
X1X2X3是引入外電的端子囗.是主電路.是主電源的入囗.並通過k1接觸器主觸頭合上後通電到專D1D2D3所控制的電器屬.其引出線由D1D2D3三個出線端子.引出電源.輔助電路是通過變壓器降圧後.並整流後形成36V安全直流電壓.形成二次線控制電路.其電路組成有啟動.停止和保護電路形成.主要將主接觸器k1吸合和釋放..
Ⅷ 什麼是電氣控制線路表示方法有哪幾種
第三章 常用建築電氣控制線路分析 第一節 閱讀電氣控制線路圖的方法 分析線路前,先介紹閱讀電氣控制線路圖的一般方法。 工程上通常將電氣控制線路分為主電路和輔助電路(也稱控制線路)兩部分。讀圖前,應廠解設備裝置的主要結構、運動形式、電力拖動形式及受控設備的控制要求等內容,然後根據控制要求按照「先零後整,先主後輔」的順序分析電氣線路。 一、主電路 相對輔助(控制)電路而言,主電路具有十分簡潔的形式。因此分析時應從主電路人手,根據被控設備(電動機、電磁閥等執行電器)的控制要求進行分析。對電氣設備的控制要求包括起動、方向控制、調速和制動等內容。 (1)根據被控對象種類、電源及額定功率,確定其可能採用的控制方式。 例如,對於直流電動機,一般採用定子繞組降壓或轉子繞組串電阻起動方式;三相籠型非同步電動機可採用直接起動或降壓起動(丫—厶、串自耦變壓器、串軟起動器、串變頻器、延邊三角形等)方式;三相繞線轉子非同步電動機常採用轉子繞組串電阻(頻敏變阻器)或晶閘管調速等起動方式。 對於不同的電動機,也有相應的制動方式(機械抱閘、電磁製動等)、調速方式(降壓調速、轉子繞組串電阻調速、弱磁調速等)和運行方式。 (2)根據受控方式,查找相應的典型控制環節。 二、輔助電路(控制電路) 控制線路的讀圖通常採用「化整為零」和「集零為整」的讀圖方式。即在讀圖時,根據主電路所具有的環節,對應找出控制電路中相應的控制環節,按其功能或控制順序將其劃分成若干個控制單元,再利用典型控制環節的分析方法逐一進行分析。完成對每個控制環節或局部工作電路的原理分析後,再根據各環節之間的控制關系,對控制線路進行整體分析。其一般步驟為: (1)從主電路人於對應找出控制電路中相應的控制環節,即根據主電路中的接觸器等設備的接人方式,由主電路控制元件的土觸點的文字元號查找控制電路的相應設備;將控制電器「分零」,即分為基本控制環節。 在分析各個基本控制環節時,可把對此環節分析沒有影響、暫時不參與控制的電路元件「去除」,即將其視為「通路」或者「斷路」。 (2)根據各元件及其在線路中的對應觸點,尋找相關控制環節及環節間的聯系。 (3)從電源合閘開始,分析起動及制動環節,分析過程一般從按下起動按鈕開始。 按下起動按鈕,觀察線路中各電磁線圈的得電情況,並找出其分布在控制線路各個部分的觸點,分析這些觸點的通斷對其他控制元件的影響。對於接觸器,還應查看其中觸點
Ⅸ 灌裝流水線電氣控制電路圖
灌裝流水線電氣控制電路圖:
電氣原理圖由主電路、控制電路、保護、配電電路等幾部分組成,通過對每個部分的類別、結構、接線方式等進行了描述來達到示意的目的,所以掌握電氣原理圖的看圖方法是很重要的,只要你懂得了電氣原理圖怎麼看,就很容易理解裡面示意的內容。
一、看主電路的步驟
第一步:看清主電路中用電設備。用電設備指消耗電能的用電器具或電氣設備,看圖首先要看清楚有幾個用電器,它們的類別、用途、接線方式及一些不同要求等。
第二步:要弄清楚用電設備是用什麼電器元件控制的。控制電氣設備的方法很多,有的直接用開關控制,有的用各種啟動器控制,有的用接觸器控制。
第三步:了解主電路中所用的控制電器及保護電器。前者是指除常規接觸器以外的其他控制元件,如電源開關(轉換開關及空氣斷路器)、萬能轉換開關。後者是指短路保護器件及過載保護器件,如空氣斷路器中電磁脫扣器及熱過載脫扣器的規格、熔斷器、熱繼電器及過電流繼電器等元件的用途及規格。一般來說,對主電路作如上內容的分析以後,即可分析輔助電路。
二、看輔助電路的步驟
第一步:看電源。首先看清電源的種類.是交流還是直流。其次.要看清輔助電路的電源是從什麼地方接來的,及其電壓等級。電源一般是從主電路的兩條相線上接來,其電壓為380V。也有從主電路的一條相線和一零線上接來,電壓為單相220V;此外,也可以從專用隔離電源變壓器接來,電壓有140、127、36、6.3V等。輔助電路為直流時,直流電源可從整流器、發電機組或放大器上接來,其電壓一般為24、12、6、4.5、3V等。輔助電路中的一切電器元件的線圈額定電壓必須與輔助電路電源電壓一致。否則,電壓低時電路元件不動作;電壓高時,則會把電器元件線圈燒壞。
第二步:了解控制電路中所採用的各種繼電器、接觸器的用途,如採用了一些特殊結構的繼電器,還應了解動作原理。
第三步:根據輔助電路來研究主電路的動作情況。
第四步:研究電器元件之間的相互關系。電路中的一切電器元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這種互相控制的關系有時表現在一條迴路中,有時表現在幾條迴路中。
第五步:研究其他電氣設備和電器元件。如整流設備、照明燈等。
Ⅹ 電路控制線什麼意思
電路控制線是指用於電路電器設備控制操作的專用線路!它包括感測線,信號線,控制電源線,開關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