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樣學好模擬電路啊好糾結,感覺好難啊,有什麼資料啊!可以發給我!郵箱:[email protected]
給你電路圖都無濟於事,
尤其是高頻電路。
高性能的開關電源也類似。
因為弄栽倒了太多的人,這個領域太「妖魔」化了,所以被失敗者恐怖地稱為「魔電」、「魔鬼電路」,
只要是本科生弄不明白,
去到了博士後也白搭。
就算是一個最簡單、最基本的三極體的電路,因為各種要求不同,設計和調試都有完全不同的訣竅。
同樣是體現空間思維能力,
繪畫、音樂、數學、醫學、化學、、體育、雜技、技巧、生物、雕刻、刺綉、篆刻、書法等等專業可以傳、幫、帶,
也就是在這個領域,吃透的人極少,又都不願意出來透露、揭曉、曝光、張揚、挑明,稍微有點兒眉目、摸到點兒門道,就冠以「商業秘密、技術訣竅、絕頂發明創造」,決不示人,嚴守機密。
所以,還是去「玩弄數學工具」,擺弄什麼「小波、混沌」數學理論來的實在,還可以摸得到邊際。
如此復雜玄妙,你們哪能把握得了、把握得好?
模擬電路考試即使次次得滿分,
一上到了實際電路,就一塌糊塗,無從下手,茫茫然,不知道錯在那裡,區區10元錢的分立元器件就能夠要原形畢露,暴露無遺,羞愧萬分,好在老師本身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老師也看不出個門道,說不出個所以然,講不出個道道來。
這電路出了問題,都不知道去調整那裡的參數,不曉得去改變那個設計錯誤,連「摸著石頭過河」的可能性都是為零。
過去國外的分立元器件的電視機、音響設備,現在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備,老外也一樣有設計缺陷,要通過售後維修部門來積累經驗,分析問題所在,不告訴廣大的消費者罷了。
所以進口設備維修部門都有經驗,同一個型號的機器,往往都有類似的、共性的故障,他們內部反饋到了國外設計部門。
即使是普通的電路,俺也見過日本人名牌廠家的設計缺陷。
再熟悉集成電路設計軟體也是白搭,自己也無法製造出優秀的集成電路,只能夠在老外畫的圈子裡面打轉轉。
好在有進口的高性能集成電路、有進口的頂尖模塊、有無法逾越的整機、有完善的應用軟體系統,
否則啊,嘻嘻!!!!!
也就不必杞人憂天,無需擔心,老外提供的集成電路使用手冊,歷來在應用介紹的部分,
都詳細地說明了集成電路外圍電路的範例,人家售後服務到家啊,
還可以免費提供少量的贈品,培養在學的學生,發展潛在的客戶。
所以嘛,
是驢是馬拉出來遛一遛,
就請去到學生做實驗、做畢業論文、做「科研探討」的現場,
去回答具體的、簡單的問題,抽絲剝繭,就無法迴避鋒芒,避重就輕,逃避現實,必將是:真人露陷,暴露出廬山真實面目,展露出真才實干,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某網友提問:模電中的場效應管好難啊,我一點都看不懂?
最簡單的回答,
場效應管就類似於歷史上的電子管,
真沒有啥子好計算的,
按照特性曲線去設計吧,每一種器件的各種曲線都不一樣,低速電路和高頻環境以及電力線路,運用起來都大不一樣。
這就是空間想像思維,屬於實驗技術,通過實際測試來把握,如果硬是要採用數學解析式來表達,那也是自欺欺人。
翻炒、翻抄公式的書籍泛濫成災,就是沒有書籍去介紹調試的方法,思維的方向,調整的細節。
㈡ 湖南大學電氣考研
《湖大電氣考研》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WXJwhzBedsxXDK9zjUVppw
湖大電氣考研|完美湖大電氣院復試資料|湖大電氣工程其他資料整理|1.湖南大學《電路一》考研真題的視頻詳解(晚上看視頻)|17年湖南大學考研專業課大綱|869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大綱.pdf|868食品化學大綱.pdf|867計算機系統大綱.pdf|866數據結構大綱.pdf|865自動控制原理二大綱.pdf|864植物遺傳學大綱.pdf|863數字與模擬電子技術.pdf|859數學教學論大綱.pdf|858漢語言基礎大綱.pdf|857中外文學史大綱.pdf
㈢ 想了解下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和模擬集成電路設計都是做什麼的。
首先說說數字和模擬設計的問題。無外乎數字前端數字後端,模擬前端(設計)模擬後端(layout),因為本身是做模擬的,所以對模擬的流程更熟悉一些,但是因為經常整個項目一直到流片出來都參與到了,所以包括數字和流片封裝都有些了解,在次簡單根據個人的了解解釋一下。數字前端:簡單說就是演算法代碼綜合成門級電路,當然還有模擬、FPGA驗證等也算在數字前端。數字後端:主要就是布局布線了。因為數字電路大多是大信號,而且邏輯單元在版圖實現上也比較有規律,而且動輒幾十萬門幾百萬門,所以版圖的實現主要靠工具,其中ICC和SOCencounter是主要工具,但很多地方也需要手工修。模擬前端:主要就是原理圖、前模擬,當然版圖實現後後模擬也是你得任務。模擬後端:其實就是模擬版圖,layout,模擬版圖應該見過吧。
在集成電路中,千萬不要有一種觀念,做哪方面的一定很牛,哪方面的沒技術含量,都是非常重要且需要研究的。有的人覺得前端比較需要頭腦技術含量高,後端就是畫畫圖,數字後端就是用工具,但實際根本不是這樣的,拿模擬來說,你設計能力再強,沒有好的layout工程師幫你實現,各種匹配問題寄生問題,煩也煩死你,到頭來還做出一堆廢柴,而且好的後端工程師那面積也省大發了,這在公司中就是錢啊。數字方面也是一樣,不要以為後端僅僅是工具,很簡單,告訴你,同樣是後端用一樣的工具做同一個電路,有經驗的和沒經驗的差太遠了,而且後端優秀的人才很珍貴的,如果有個好的後端工程師,你會發現做起來真的是太給力了!最簡單的,去看看那些做後端的design service的開價你就知道重要性了。這個就說到這,有什麼不清楚的和不同意見的可以提出來,再討論一下,我也只是根據自己的經歷過的來說說。另外,樓上有個朋友說真正nb的都是模擬的,這個我還是不太同意的,雖然我也是做模擬的,知道模擬的重要性,但在做數模混合晶元以及SOC的時候,我只能說數字模擬同樣重要,模擬方面性能確實是一大難度,但數字方面也不是只完成功能就可以了,記住最終做出來的是為了量產的,不僅僅只是實現那麼簡單,成本效率等同樣是命脈。
關於看書的問題,數字方面的我就不多說了,我之前也看過一些數字方面的,但都很膚淺(終歸不是做這方面的,只為了了解流程)。主要說模擬:拉扎維 那本確實是寶典之一,這本中文翻譯的不錯,建議第一遍可以先看一下中文的,對於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和初步理解,中文的看的還是快,僅僅看一遍是不夠的,這本書後邊會經常用來參考,包括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重中之重,拉扎維書中最重要的——課後習題,這可是這書非常寶貴的地方,千萬別忽略),但我建議還是也看一下英文的,進一步理解,同時,掌握這個專業英文的名詞,你後邊查文獻有用的基本都是英文的。另外,四個這方面的建議都看一下:一、艾倫- 《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中英都可以。二、拉扎維-《模擬cmos集成電路設計》。三、格雷-《模擬集成電路的分析與設計》(格雷大師,鼻祖啊,不過這本書里bjt講的比較多),英文的看過,沒看過中文版,不知道怎麼樣。四、馬丁、約翰斯-《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講的真不錯,但這本書一大遺憾,國內沒有英文版,但是千萬別看中文版,翻譯的就是垃圾,去網上下吧,有掃描的英文版)。
㈣ 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 作者:艾倫
這書有的是。
㈤ 誰是美國科學在論的創始人
科學在論創始人是美貝爾電話研究所的數學家香農(C.E.Shannon1916——),他為解決通訊技術中的信息編碼問題,突破老框框,把發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為一個整體的通訊過程來研究,提出通訊系統的一般模型;同時建立了信息量的統計公式,奠定了資訊理論的理論基礎。1948年申農發表的《通訊的數學理論》一文,成為資訊理論誕生的標志。 申農創立資訊理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完成的。
在資訊理論的發展中,還有許多科學家對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法國物理學家L.布里淵(L.Brillouin)1956年發表《科學與資訊理論》專著,從熱力學和生命等許多方面探討資訊理論,把熱力學熵與信息熵直接聯系起來,使熱力學中爭論了一個世紀之久的「麥克斯韋爾妖」的佯謬問題得到了滿意的解釋。英國神經生理學家(W.B.Ashby)1964年發表的《系統與信息》等文章,還把資訊理論推廣應用於生物學和神經生理學領域,也成為資訊理論的重要著作。這些科學家們的研究,以及後來從經濟、管理和社會的各個部門對資訊理論的研究,使資訊理論遠遠地超越了通訊的范圍。因此,資訊理論可以分成兩種:狹義資訊理論與廣義資訊理論。 狹義資訊理論是關於通訊技術的理論,它是以數學方法研究通訊技術中關於信息的傳輸和變換規律的一門科學。廣義資訊理論,則超出了通訊技術的范圍來研究信息問題,它以各種系統、各門科學中的信息為對象,廣泛地研究信息的本質和特點,以及信息的取得、計量、傳輸、儲存、處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規律。顯然,廣義資訊理論包括了狹義資訊理論的內容,但其研究范圍卻比通訊領域廣泛得多,是狹義資訊理論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和推廣,因此,它的規律也更一般化,適用於各個領域,所以它是一門橫斷學科。廣義資訊理論,人們也稱它為信息科學。關於信息的本質和特點,是資訊理論研究的首要內容和解決其它問題的前提。信息是什麼?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英文信息一詞(Information)的含義是情報、資料、消息、報導、知識的意思。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就把信息看作是消息的同義語,簡單地把信息定義為能夠帶來新內容、新知識的消息。但是後來發現信息的含義要比消息、情報的含義廣泛得多,不僅消息、情報是信息,指令、代碼、符號語言、文字等,一切含有內容的信號都是信息。哈特萊第一次把消息、情報、信號、語言等等都是信息的載體,而信息則是它們荷載著的內容。但是信息到底是什麼呢?申農的狹義資訊理論第一個給予信息以科學定義:信息是人們對事物了解的不確定性的消除或減少。這是從通訊角度上下的定義,即信源發出了某種情況的不了解的狀態,即消除了不定性。並且用概率統計數學方法,來度量為定性被消除的量的大小:H(x)為信息熵,是信源整體的平均不定度。而信息I(p)是從信宿角度代表收到信息後消除不定性的程度,也就是獲得新知識的量,所以它只不在信源發出的信息熵被信宿收到後才有意義。在排除干擾的理想情況下,信源發出的信號與信宿接收的信號一一對應,H(x)與I(p)二者相等。所以信息熵的公式也就是信息量的分式。式中的k是一個選擇單位的常數,當對數以2為底時,單位稱比特(bit),信息熵是l0g2=1比特。 在申農尋信息量定名稱時,數學家馮.諾依曼建議稱為熵,理由是不定性函數在統計力學中已經用在熵下面了。在熱力學中熵是物質系統狀態的一個函數,它表示微觀粒子之間無規則的排列程度,即表示系統的紊亂度,維納說:「信息量的概念非常自然地從屬於統計學的一個古典概念——熵。正如一個系統中的信息量是它的組織化程度的度量,一個系統的熵就是它的無組織程度的度量;這一個正好是那一個的負數。」這說明信息與熵是一個相反的量,信息是負熵,所以在信息熵的公式中有負號,它表示系統獲得後無序狀態的減少或消除,即消除不定性的大小。
信息一般具有如下一些特徵:
1可識別;
2可轉換;
3可傳遞;
4可加工處理;
5可多次利用(無損耗性);
6在流通中擴充;
7主客體二重性。信息是物質相互作用的一種屬性,涉及主客體雙方;信息表徵信源客體存在方式和運動狀態的特性,所以它具有客體性,絕對性;但接收者所獲得的信息量和價值的大小,與信宿主體的背景有關表現了信息的主體性和相對性。8信息的能動性。信息的產生、存在和流通,依賴於物質和能量,沒有物質和能量就沒有能動作用。信息可以控制和支配物質與能量的流動。 資訊理論還研究信道的容量、消息的編碼與調制的問題以及雜訊與濾波的理論等方面的內容。資訊理論還研究語義信息、有效信息和模糊信息等方面的問題。廣義資訊理論則把信息定義為物質在相互作用中表徵外部情況的一種普遍屬性,它是一種物質系統的特性以一定形式在另一種物質系統中的再現。信息概念具有普遍意義,它已經廣泛地滲透到各個領域,信息科學是具有方法論性質的一門科學。信息方法具有普適性。 所謂信息方法就是運用信息觀點,把事物看做是一個信息流動的系統,通過對信息流程的分析和處理,達到對事物復雜運動規律認識的一種科學方法。它的特點是撇開對象的具體運動形態,把它作為一個信息流通過程加以分析。信息方法著眼於信息,揭露了事物之間普遍存在的信息聯系,對過去難於理解的現象從信息觀點作出了科學的說明。資訊理論為控制論、自動化技術和現代化通訊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為研究大腦結構、遺傳密碼、生命系統和神經病理象開辟了新的途徑,為管理的科學化和決策的科學批提供了思想武器。信息方法為認識當代以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為中心的新技術革命的浪潮,為認識論的研究和發展,將進一步提高人類認識與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㈥ 保羅·艾倫的人物經歷
的確,如果個人計算機革命要等待年長的人來推動,也許至今還看不到曙光。有那麼一些人不願意耐心等待,他們的躁動不安促使他們邁出革命性的步伐。這些革命者當中有的人出奇地年輕。
在60年代末的西雅圖,一群十幾歲的孩子每天下午都在湖畔中學外面會合,他們都是這所郊區私立中學的學生。會合後,他們會蹬上自行車,趕往一家叫做「計算機中心公司」(ComputerCenterCorporation,孩子們淘氣地將其稱為CCubed)的當地公司。盡管公司已經下班,孩子們卻剛剛開始上班。他們覺得自己頗像一群夜班工人,每天晚上都幹得很晚,一邊在公司的DEC計算機上敲敲打打,一邊吃著比薩餅,喝著可樂。這群孩子的領袖是兩個不同尋常的學生。他們比所有的同伴對計算機都更為著迷,事實上,同學們把他倆稱作「計算機瘋子」。15歲的保羅·艾倫和13歲的比爾·蓋茨都擅長數學,格外喜歡編程。
艾倫、蓋茨及其他孩子被這家公司雇來尋找計算機程序中的錯誤。更好的說法也許是公司「允許」他們使用計算機,因為孩子們得不到報酬,純粹是為了好玩兒。CCubed願意這樣做,因為它與DEC公司簽有合同,只要CCubed能找出DEC軟體中的「臭蟲」,就不必為使用DEC計算機而付費。
DEC的軟體程序是新開發出來的,很復雜,難免存在不少錯誤。DEC公司與CCubed簽這種合同是軟體公司的一種常見做法,意在發現軟體中最細微的缺陷。半年下來,孩子們收獲甚豐,蓋茨的成績尤為突出。他們根據自己的工作編纂的《問題報告書》,最後長達300頁。DEC中止了與CCubed的合同,蓋茨後來回憶說,「DEC發現,這幫傢伙總能挑出毛病。」
在挑錯的過程中,艾倫與蓋茨的計算機技能與日俱增;很快,他們就開始往程序中加入自己的東西,以便讓其運行得更好。蓋茨會批評DEC的個別編程人員說:「看哪,×××又犯了同樣的錯誤。」
保羅·艾倫
也許蓋茨變得過於傲慢了。軟體似乎是一種可以令他隨心所欲的東西,例如,他在CCubed為湖畔中學編寫學生座次排序軟體時,偷偷地加進一些指令,使自己成為班上幾乎唯一一個周圍坐滿了女生的男孩。如同他在自述這段經歷時所說:「很難把我同一台能如此明確無誤地展示我的成功的機器分開,我已經深深陷進去了。」他陶醉於由於控制那些巨大的計算機而產生的權力感之中,開始擺弄計算機安全系統。在分時計算機系統(time-sharing computer system)——例如蓋茨所熟悉的DEC計算機——中,許多用戶同時使用一台機器。系統內置了一種安全保護設施,以防止某一個用戶侵入其他用戶的文檔或破壞程序的運行。更重要的是,不能讓其破壞操作系統,否則的話,整個計算機系統的工作都會陷入停頓。蓋茨很快成為計算機安全的行家,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進入各種計算機系統。他成了一名黑客。外人很難想像到,這個長著一副娃娃臉的中學生,只需在一部終端上敲出14個字母,便可以令DEC計算機系統俯首稱臣。蓋茨開始搞各種各樣的電子惡作劇。
艾倫和蓋茨要設計一台可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監視器傳來的信息的機器。艾倫決定為其配置英特爾的微處理器8008,並且使用BASIC進行編程,蓋茨深表懷疑,因為8008是為計算器而製造的,不夠復雜和精密。盡管如此,兩人還是花360美元買了一塊8008晶元,動手設計出一塊電路板,編起程序來。但由於INTEL 8008晶元功能太差,他們放棄了BASIC語言,轉而用小晶元啟動一台機器。他為自己的新公司取名為交通數據公司(Trof-O-Data),蓋茨說,「那時它聽起來像詩一樣。」
交通數據公司並沒有獲得成功,也許是因為市政當局不願意從兩個毛頭小子手中購買設備。那一年,艾倫19歲,蓋茨16歲,不過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要年輕。
在這次商業冒險失敗後,艾倫上了大學。一家大公司TRW公司聽說艾倫與蓋茨在CCubed的成就,主動找上門來為兩人提供了一份開發軟體的工作。一年能掙3萬美金!這樣的工作令兩個年輕人眼睛發亮。艾倫離開大學,蓋茨也從中學請假,兩人一起編起軟體來了。
他們過了一年半的計算機少年的夢幻生活。程序員通常都不願意與別人共享專業知識,但蓋茨卻很會利用自己的年輕外表向人討教。畢竟,他還只是一個孩子。兩人學到了更多的計算機技能,並且發現,這些技能可以為自己帶來豐厚的收入。蓋茨買了一艘快艇,兩人常常一同前往附近的湖中兜風。
少年黑客看到了軟體業下面深埋的黃金。但金錢的回報絕不是唯一的誘惑:編寫軟體是一場公平的游戲,邏輯的清晰與思想的鋒利,決定著誰是游戲的勝方。這種游戲對於兩個天才少年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
艾倫與蓋茨在TRW的工作最終結束了,但對這兩個少年黑客來說,它是一段令人難忘的經歷。蓋茨回憶說:「計算機鼓舞我們沉浸在一種夢想中,總有一天上百萬的人都會擁有他們自己的計算機。每過一年,我便愈加堅信計算機和計算機的使用必定會變得越來越廉價和普及。我敢肯定我如此堅決地去幫助開發個人計算機的原因之一就是我自己想要擁有一台。」
蓋茨上了哈佛大學。他大多數時間都逃課,到期末的時候再玩命學以應付考試,閑暇時間都用來玩撲克。艾倫則在波士頓找了一份程序設計工作。他常常開車到哈佛,以便與蓋茨繼續關於未來計劃的長談,1974年,這一未來由於「牛郎星」(世界第一台微電腦的名字,Altair)的出現變得清晰可見。這也就是蓋茨在《未來之路》中描述過的那個時刻,他說,「正是這一刻使我們的未來之夢變成現實。」
㈦ 模擬電路還有學習的必要沒有,有哪些入門的書
剛好我的專業集成電路。跟你這么說吧,模擬電路很有必要學,但是模擬電路入門很難,很多人要學2年多才算入了門。你說的也很對,模擬電路學好了對數字電路的理解更有幫助,做數字電路甚至可以不用接觸電路,用代碼來實現電路功能。但是模擬電路是不可能被淘汰的,數字電路最後都是為模擬電路服務,因為所有你能看到、聽到、感觸到的都是模擬電路提供的。模擬電路入門的書有拉扎維的《模擬COMS集成電路設計》和艾倫的《COM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前者更偏基礎些
㈧ 我要自學 集成電路的數字後端設計 應該怎麼入手
自學。比較難啊,版圖設計根本沒有教材,而且你要做後端肯定不能只看版圖,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需要弄懂電路,就更麻煩了。建議你搜索一下知名大學微電子專業的課程安排,那裡面有你想要的。簡單來說,你需要弄明白:半導體物理,拉扎維或者艾倫,然後看對應數字ic設計或者模擬ic設計的書,最後才是版圖。
如果你只是機械的想學習工具使用,找個工具自帶的使用手冊看就行了
你可以上eetop,會有人幫助你的
希望你能明白
㈨ 國內有哪些對計算機做出貢獻的人
互聯網業發展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
1、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互聯網瀏覽器之父,Netscape創始人之一
2、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Google公司董事長兼CEO
3、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全球最大電子商務網站Amazon創始人
4、斯蒂夫·凱斯(Steve Case):最大互聯網公司AOL創始人、AOL時代華納共同主席
5、吉姆·克拉克(Jim Clark):最成功的互聯網創業家,SGI、Netscape創始人、主席
6、羅鮑·蓋斯勒(Rob Glaser):全球最大網路視頻技術公司RealNetworks創始人、主席兼CEO
7、哈爾西·米納(Halsey Minor):全球最大IT網站Cnet創始人、名譽主席
8、皮埃爾·奧米迪亞爾(Pierre Omidyar)、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
全球最大拍賣網站eBay創始人、主席和CEO
9、孫正義(Masayoshi Son):全球最成功的互聯網投資家,Softbank公司創始人
10、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WWW(萬維網)之父
十大電腦英雄:電腦業(PC、硬體產品)發展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
1、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全球PC新霸主Dell公司主席兼CEO
2、卡莉·菲奧莉納(Carly Fiorina):全球第二大IT公司HP主席兼CEO
3、路易·郭士納(Lou Gerstner):全球第一大IT公司IBM主席兼CEO
4、傑夫·霍金斯(Jeff Hawkins)、唐娜·杜賓斯基(Donna Dubinsky):Palm、Handspring公司的創始人
5、斯蒂芬·喬布斯(Steven Jobs):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主席兼CEO
6、羅德·肯尼恩(Rod Canion)和本·羅森(Ben Rosen):Compaq創始人、投資家
7、薩姆·帕米桑諾(Sam Palmisano):最大IT公司IBM新任CEO兼總裁
8、埃克·菲弗爾(Eckhard Pfeiffer):最大PC公司Compaq原CEO兼總裁
9、路·普拉特(Lewis Platt):全球第二大IT公司HP前CEO兼主席
10、特德·威特(Ted Waitt):全球最大PC郵購公司Gateway創始人、主席兼CEO
十大軟體英雄:軟體業發展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商業成功)
1、斯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全球最大軟體公司微軟CEO兼總裁
2、比爾·蓋茨(Bill Gates):全球最大軟體公司微軟創始人之一,主席
3、保羅·艾倫(Paul Allen):微軟創始人之一、高科技第二大富翁
4、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Oracle創始人
5、司各特·庫克(Scott Cook):全球最大的財務軟體公司Intuit創始人
6、查爾斯·格什克(Charles Geschke)約翰·沃諾克(John Warnock):
桌面印刷之父,全球最大圖形軟體公司Adobe共同創始人
7、米切爾·卡普爾(Mitch Kapor):曾經最大PC軟體公司Lotus創始人、EFF創始人
8、哈索·普拉特納(Hasso Plattner):全球最大ERP軟體公司SAP共同創始人、主席、CEO
9、加里·基爾代爾(Gary Kildall(1942-1994)):PC操作系統DOS之父
10、PC軟體三劍客:保羅·布萊內德(Paul Brainerd):桌面出版之父,Als創始人;
菲利普·卡恩(Philippe Kahn),Borland國際創始人;萊·諾達(Ray Noorda),Novell公司創始人
十大半導體英雄:半導體業(半導體、微處理器等)發展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
1、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1910-1989)):晶體管之父、「矽谷第一公民」
2、羅伯特·諾宜斯(Robert Noyce(1927-1990)):集成電路共同發明人、英特爾創始人
3、戈登·摩爾(Gordon Moore):英特爾共同創始人、IT第一定律「摩爾定律」創造者
4、安迪·格羅夫(Andy Grove):英特爾共同創始人、前董事長兼CEO
5、傑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全球第二大CPU公司AMD創始人、主席兼CEO
6、特德·霍夫(Ted Hoff):微處理器之父
7、查爾斯·E·斯波克(Charles Sporck):國民半導體公司創始人、前董事長
8、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集成電路的共同發明人(德州儀器)
9、湯姆·安吉伯(Thomas J. Engibous):德州儀器公司(TI)主席、CEO兼總裁
10、克雷格·貝瑞特(Craig Barrett):英特爾總裁兼CEO
十大通訊網路英雄:通訊產業(通訊業、網路產品等)發展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
1、威廉·麥高文(William McGowan):MCI通訊公司總裁,打破AT&T壟斷,改寫電信歷史
2、克雷格·麥考(Craig McCaw):移動通訊先驅,與比爾·蓋茨創辦Teledesic衛星系統
3、文頓·塞夫(Vint Cerf):TCP/IP發明人之一、WorldCom公司副總裁
4、柏納德·埃貝斯(Bernard Ebbers):MCI WorldCom公司總裁兼CEO
5、約爾馬·奧利拉(Jorma Ollila):全球最大行動電話生產商諾基亞主席兼CEO
6、維諾德·科斯拉(Vinod Khosla)、約翰·杜爾(John Doerr)等:網路風險投資大師
7、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全球最大網路公司Cisco主席、CEO兼總裁
8、埃里克·本哈默(Eric Benhamou):全球著名網路產品公司3Com主席兼CEO
9、斯考特·麥克里尼(Scott McNealy):著名網路產品公司Sun創始人、主席兼CEO
10、鮑伯·麥特卡夫(Bob Metcalfe):乙太網之父,3Com創始人
十大創業先驅:IT產業化過程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主要是歷史人物)
1、威廉·休利特(William 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Dave Packard):HP共同創始人
2、托馬斯·沃森父子(Thomas . Watson):全球最大IT公司IBM創造者
3、肯·奧爾森(Ken Olsen):DEC創始人,小型機之父
4、阿蘭·舒加特(Alan Shugart):全球最大硬碟廠商Seagate創始人
5、唐·埃斯特利奇(Don Estridge):IBM PC之父
6、諾蘭·布希內爾(Nolan Bushnell(1943-)):Atari創始人、電子游戲機之父
7、愛德華·羅伯茨(Ed Roberts):全球第一家PC公司MITS創始人、個人電腦之父
8、羅斯·佩羅(Ross Perot):最大計算機服務公司EDS創始人
9、亞當·奧斯本(Adam Osborne):攜帶型計算機之父、奧斯本公司創始人
10、計算機渠道三劍客:威廉·米拉德(William H. Millard):計算機零售之父,ComputerLand創始人;
Bronson Ingram:計算機分銷帝國Ingram創始人;Edward Raymund:第二大分銷商Tech Data創始人
十大技術天才:IT業發展中技術創新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偏重技術的商業價值)
1、斯蒂芬·沃茲尼克(Steven Wozniak):蘋果創始人之一
2、阿倫·凱(Alan Kay):現代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GUI)之父
3、納森·梅爾沃德(Nathan Myhrvold):微軟公司前首席技術官
4、西摩·克雷(Seymour Cray(1925-1996)):超級計算機之父,Cray公司創始人
5、戈登·貝爾(Gordon Bell):DEC技術靈魂、最成功的小型機VAX開發者
6、比爾·喬伊(Bill Joy)、James Gosling:Java之父。Sun創始人、首席技術官
7、旦·布萊克林(Dan Bricklin):PC電子表格之父、PC商用軟體開拓者
8、吉恩·阿姆達爾(Gene Amdahl):IBM大型機之父、最傑出的計算機設計師
9、李納斯·托沃茲(Linus Torvalds):著名操作系統Linux之父
10、丹尼斯·利奇和肯·湯普生(Dennis M. Ritchie、Ken Thompson):Unix之父、C語言的發明人
十大科學精英:計算機科學和工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偏重技術的學術價值和對基礎科學的推動)
1、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計算機之父
2、阿蘭·圖靈(Alan Turing 1912-1954):人工智慧之父
3、計算機語言三劍客:約翰·巴庫斯(John Backus):FORTRAN之父等
4、伊凡·蘇澤蘭(Ivan Sutherland):虛擬現實之父
5、格蕾絲·赫柏(Grace Murray Hopper):計算機程序之母
6、鮑伯·泰勒(Bob Taylor):ARPA IPTO主任,PC技術搖籃——施樂PARC創始人
7、約翰·阿塔納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1903-1995)):法定的數字計算機之父
8、艾克特和莫齊利(J. Presper Eckert (1919-1995)、John Mauchly (1907-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