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舉例說明幼兒科學製作活動的類型並結合各年齡段目標和教學實際效果.進行詳細
摘要 幼兒科學製作活動得分類
㈡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電從哪裡來》
找到一篇類似的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靜電哪裡來
教師:屈老師
活動由來:一天午睡時,齊鑫晨在脫衣服時聽到了"劈劈啪啪"的聲音並感到有點刺痛,覺得很奇怪:"是什麼弄得我這么痛?"旁邊的思雅說:"有時我脫衣時也會感到痛,晚上還能看見一點點的亮光呢!"這時好多幼兒都說:"我也有過,我也有過。"還有一次,我給女孩子梳頭,孩子們發現頭發被梳子吸了起來,十分好奇。於是,我就設計了"靜電哪裡來"這一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探索慾望強烈。
一、活動目標
⑴、感知物體摩擦後產生的靜電現象。
⑵、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⑶、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塑料尺子、人形紙片、碎紙屑、毛線、竹筷、鉛筆、塑料梳子、綢布、海棉、泡沫、鐵釘、記錄卡。
經驗准備:幼兒接觸過靜電現象
三、重難點分析重點:感知物體摩擦後產生的靜電現象。
難點:能夠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
四、活動過程:
(一)魔術《紙娃娃站起來》
1、出示人形紙片,教師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後與綢布摩擦,並對幼兒說:"老師會變魔術,能用一把尺子就讓紙娃娃站起來"。
2、教師示範後,幼兒動手操作並說一說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靜電現象
1、教師再次演示魔術,幼兒仔細觀察並說一說教師做了什麼動作。"現在老師再把這個小魔術做一遍,請你們仔細觀察老師做了什麼動作"。
2、幼兒動手嘗試,與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摩擦力度。
3、幼兒談一談自己的成功經驗(怎樣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師簡單小結:因為尺子和衣服經過摩擦它們產生了靜電,靜電將紙娃娃吸了起來。
(三)大膽猜想
1、出示豐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大膽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後會起靜電。
2、幼兒先自己猜想,再進行小組討論,將猜想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啟發幼兒發散思維。
(四)嘗試操作
1、幼兒動手操作,把竹筷、鉛筆、塑料尺、鐵釘分別和綢布摩擦,然後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線、碎紙屑,驗證猜想結果。
2、個別幼兒說一說猜想與操作的不同,並進行示範操作。
(五)生活中的靜電現象1、啟發幼兒說出生活中見到的各種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頭發時,頭發會飄起來;穿化纖衣服脫時會有聲音,黑暗中會發現小火花;天氣乾燥時,長時間走路,由於摩擦會產生靜電,衣服會和身體粘在一起;有時人與人在接觸的剎那會被對方電到等等。
(六)游戲《頭發飛起來》
1、教師示範游戲,將對方的頭發摩擦飛起來。
2、幼兒互相結對做摩擦游戲,先讓每個男孩和女孩對應。然後女孩和女孩之間互相游戲,並請操作好的幼兒到前邊演示。經過演示,看誰先把對方的頭發摩擦飛起來。(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㈢ 學習家用電器對幼兒有什麼幫助
活動意圖
大班幼兒有著濃厚的探究慾望,喜歡動手嘗試新鮮事物,家用電器功能的「神奇」常使他們產生操作的願望。本次活動以情景表演為主線,讓幼兒學會使用幾種簡單的家用電器,引導幼兒了解使用的常識,避免使用中發生危險。
活動目標
1.能正確使用家中常用的、簡單的小家電。
2.知道按照電器的使用要求操作,未學會使用前不亂動電器按鈕。
3.感受家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准備
1.教師與幼兒共同搜集攜帶方便的小家電,如小台燈、按摩器、錄音機等,每組一至兩種。
2.蘿卜條(或較脆的物品)若干、小型電風扇、果汁機、水果若干。
3.多媒體教師資源:我可不能這樣做。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准備了好多的小家電,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分組觀察,嘗試操作小家電,了解家電都有開關。
2。輪流試著打開開關,觀察電器的變化。然後請一名幼兒向全班介紹本組的電器名稱和用途以及打開開關後電器的變化。
(二)由案例——風扇打壞幼兒手指,幫助幼兒了解面對運轉的電器應注意的事項。
1.教師講述案例,請幼兒說一說小波的手指為什麼被打壞。
2.現場試驗:風扇的威力。
教師操作小風扇,將蘿卜條伸進扇頁,幼兒觀察蘿卜條被打斷的現象。
小結:扇頁很薄,通電後高速旋轉,使空氣流動形成風,這讓我們感到涼爽。但旋轉的扇頁就像刀片一樣,能打斷伸進扇頁范圍內的物品。所以正在運轉的風扇很危險,小朋友千萬不要把手伸進風扇中。
3.說一說還有哪些電器會運轉,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可以觸摸嗎?
小結:正在運轉的電器都很危險,如洗衣機、食品加工機、豆漿機等,小朋友千萬不要觸摸正在運轉的電器。
4.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豐富幼兒安全使用電器的常識。
(1)教師情境式講述:小強看媽媽下班後很累,很想幫媽媽做點事情,可是到了廚房一看,微波爐、飲水機都不會用,這是他該怎麼辦呢?如果他自己亂動,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2)請幼兒介紹自己知道的電器的安全使用方法。
小結:每一種電器都有安全使用的要求,小朋友在使用電器時一定要按照要求進行操作。在沒學會操作前,不能隨便亂動電器按鈕,否則可能傷到自己。
(三)結束部分
師:我們小朋友已經掌握了電器的使用方法,那我們現場製作果汁,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品嘗吧!
活動反思
家電常識是門新課,即沒有課本,更沒有參考資料,教學難度可想而知。針對職業學校的學生厭倦枯燥的講解,喜歡靈活多樣的實踐加實訓教學,幾年來積累了許多媒體課件和視頻資料,在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實踐的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不怕臟和油,蹲在地下就動手,和坐在教室里判若二人,教學中講的內容,通過實訓,使學生知識掌握的深而廣,並且特別容易記牢。
㈣ 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世界
奇妙科學實驗室課程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NJm5UaYzWzRbcH5oJXoK4w
通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1、通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鼓勵幼兒運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㈤ 大班科學活動內容
(一)目標
1. 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 喜歡觀察、動手操作和實驗,積極尋求答案;
3. 初步理解事物的數量關系,能用比較、分類、測量等簡單方法探究事物;
4. 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發現;
5. 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二)教育要求
1. 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
2. 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初步了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系;
3. 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萌發對科學的興趣;
4. 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
5. 幫助幼兒認識和理解事物的形狀和數量關系,形成初步的數概念;
6. 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
7. 鼓勵幼兒用語言和非語言等多種方式來反映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表達發現的愉快並與他人交流、分享。
(三)指導要點
1.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慾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2. 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並積極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
3. 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㈥ 大班安全微波爐別亂動教案
幼兒園教案:認識家用電器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了解常用家用電器的特點、功能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形成粗淺的家用電器概念。
2、通過現場操作了解家用電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3、對科技產品感興趣,有安全使用電器的意識。
活動准備:
1、家用電器實物:吹風機、微波爐、拖線板
2、大量家用電器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實物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出示吹風機)這是什麼呀?你們家裡有嗎?後面長長的線有什麼用呢?(操作一下電風扇,感受有電工作沒電不工作)小結:像這種我們家裡使用的、為我們生活服務的、要通上電才能工作的機器就叫「家用電器」
安全操作家用電器,體驗家用電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1、(出示微波爐)剛剛認識了那麼多家用電器,現在就讓家用電器來為我們服務吧。
2、我們應該怎樣使用這個家用電器呢?(鼓勵幼兒大膽發表意見)
3、這么拿插頭對嗎?那應該怎樣拿呢?請你教教我。第二步應該做什麼了呢?(有的按鈕是按的,有的按鈕需要旋轉的)
4、那我們就和老師一起來用家用電器做做好吃的吧,共同製作爆米花。
教師交流小結:這些家用電器真是我們的好朋友,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但是使用不正確的時候還會傷害我們呢。(觀看PPT)
四、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操作成功。
香噴噴的爆米花做好啦,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下我們用家用電器做出來的好吃的吧。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㈦ 大班科學活動寒冷的冬天
不行,因為會凍壞的。畢竟是年齡比較小的
㈧ 我動手,我快樂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活動主題:我們身邊的塑料
一 、活動背景:塑料從誕生到現在雖算不上歷史悠久,但塑料製品卻已遍布世界各個角落,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塑料的發明極大地方便了人類的生活,但也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認識塑料,了解塑料不僅能使孩子們加強實踐能力、拓展知識面,而且活動的過程中還能加強環保意識。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 、活動目標:
1、使同學們具有關注社會、關注自然的良好品質,加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2 、培養孩子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拓展知識面。
3 、培養孩子們善於觀察力、善於發現、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自信心。
三 、活動過程:創設活動情境:
1、很高興又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一起關注生活,走進科學。
教師說: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種現象,其實這種現象平時也存在,只是這回格外的觸動我,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照片。
2、你們覺得在我們生活中這種現象多嗎?哪來那麼多塑料袋呢?你們有沒有過這種現象呢?在我們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習人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什麼叫陋習?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慣。比如;(讓學生說)隨地吐痰、順手扔垃圾等
但很少有人覺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為人們不以為然、滿不在乎才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你們說對嗎?
3、現在我給同學們挖一個智力陷阱,看你會不會身陷其中?怎麼樣,敢不敢接招?請聽題(音樂2下):白紙、白布廢棄後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擾著世界上許多個國家確確實實為我們人類出了一大難題,但是,這個難題被我攻克了。
我決定:向聯合國衛生組織倡議一下:世界各國一律禁止生產塑料製品,你們看咋樣?
4、學生一定會就塑料的好處發表看法。教師也可拿實物對同學們進行提示:吉他、跳繩等。
照片:百葉窗、電視、滑板車、鋼琴、汽車方向盤等。
教師將准備好的教具貼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兒、樂器、裝飾材料、交通工具、家用電器、傢具、農業等。
教師說:看來,塑料在我們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塑料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這么廣,它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它的誕生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到底是禍還是福呢?怎麼樣?想進一步了解塑料嗎?先給我們這次活動起一個主題吧!
5、確立活動主題的名字
6、給同學們思考討論的時間,明確自己最想探究的內容。教師下去指導,適當引導同學們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學進行交流,提出問題。教師將其一一寫在黑板上。指導同學們自己進行歸納整理。
8、將問題分成幾類。請同學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坐成一組。(如一組人太多就將一組分成兩組)。
9、同學們進行研究討論,教師到各組指導。加背景音樂。
10、同學們介紹活動方案。加背景音樂烘托氣氛。/
11、交流完活動方案,教師進行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二
水火箭的製作與發射
一、 活動簡介:
火箭點火後向下噴射高溫高壓氣體,噴火的箭稱火箭。目前,在模型商店能買到的是用炎葯點火燃燒產生反沖的「火箭」,效果當然好,但每發射一次需要400元左右的經費,這對於中學生來講只能望而生畏。
現在介紹一種並不噴火,而是在高壓空氣作用下噴火的箭,叫「水火箭」。找個大號可樂瓶,將它裝飾成火箭的形狀。瓶內注入一部分水,在瓶口塞上一個裝有自行車內胎氣門嘴芯的橡皮塞,瓶內水和氣迅速噴出,推動瓶體沖向空中。
這項製作、發射活動,近年來在日本的青少年中普通開展。1993年在我國桂林召開的沖外物理教師學術交流會上,由日本的「山貓」學會介紹到我國,這項活動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材料易得,廢物利用;
2、 製作簡單,發射簡便,任何中學生均可操作;
3、 趣味性強,一般可發射十米高;
4、 安全性好,噴水不噴火;
5、 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二、 活動目標:
1、 使學生初步了解火箭發射的有關科學知識,懂得航天火箭的原理,了解國內外火箭發射的歷史;
2、 通過水火箭製作與發射活動,讓學生體驗整個過程,逐步提高動手能力;
3、 為了提高火箭發射高度,讓學生學會分析改進實驗方法,及提高實驗效果的科學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4、 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識及認真細致、敢於創新、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三、 活動准備:
1、場地:
製作火箭——教室或實驗室;
發射場——操場或寬闊地。
2、器材:
①可樂瓶(腰部勿彎曲) 每組2個
②透明膠帶 每組1卷
③即時貼單面紙 每組若干
④剪刀 每組1組
⑤模型專用鋸(或鋼鋸條代) 每組1把
⑥帶氣門嘴、芯的橡皮塞 全班1-2個
⑦實驗室用鐵架台及鐵環 全班1-2個
⑧打氣筒(高壓氣筒最適宜) 全班1-2個
⑨自來水及水桶 全班1-2個
3、學生課前探究安排:
① 分好小組,選好組長,分組了解有關國內外火箭發射的歷史資料,了解火箭發射的原理(也可以是網上查找,也可以是去圖書室查閱有圖片更好),由組長負責整理匯報本小組收集到的資料。
② 讓一兩個小組去嘗試製作、發射一下,記錄大致的體會,並把嘗試製作與發射中所遇到的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製作的模型也帶進課堂。
4、教師准備:
① 一個完整的水火箭范作。
② 帶氣門嘴、芯的橡皮塞,課前由教師製作。方法是:找3白橡皮塞將下頭切去5MM,(如用4號白橡塞就從大頭切去5MM),用鑽孔器化學(實驗室用)按自行車門嘴的筒管的直徑大小,鑽一孔,把氣門嘴固定在橡皮塞上。
四、 課時安排:2課時。
五、 活動過程:
1、 組織教學,導出活動課題。
2、 組內討論,反饋收集到的信息、資料,由組長負責整理匯報。
① 國內外有關火箭發展的歷史知識。
② 火箭發射的原理。
③ 嘗試小組匯報製作發射水火箭的方法與體會,回答火箭發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並把遇到的困難和疑惑提出來,供大家探討。
3、 教師出示範作,並作簡要講解,有的問題可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解決方案。
① 火箭頭是圓錐體,在製作過程中是難點。教師作重點演示。
② 發射時橡皮塞塞得越緊,瓶內充的氣體越多,發射越高。因此要用力將皮塞塞緊,還可用銼刀把橡皮塞銼成近似圓柱體可使塞與瓶口接觸面大,塞得緊。
③ 瓶內注水大約在1/3至1/2之間,可實驗決定。瓶內的大氣壓大約在4-5個大氣壓。超過5個大氣壓瓶體容易破裂。
④ 強調使用工具時,要保護好桌面及環境,並注意安全。
4、 原理分析研究及討論。
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箭體向下噴出氣和水,由於它們的反沖作用使之迅速升空。整個過程是一個用壓縮空氣達到儲存能力,而後瞬間釋放,推動箭體向上運動的過程。水作為火箭發射時的噴射物質,它的噴射速度與物質的多少是關鍵。
氣壓式水火箭在飛行中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暫時忽略不計。用動量守恆定律分析,推導得出火箭在某一時刻的速度V,有下列關系式: 式中:v為某時刻噴出的水相對於箭體的速度;M水為注入瓶中水的質量;M瓶為瓶體的質量。
從上式可看出水火箭的速度與水噴出的相對速度V成正比;還與瓶體的質量M瓶和注入水的質量M水有關。要使水火箭上升得高,必須增大它的速度。加法有二:
1、 增大瓶內壓縮空氣的壓強,從而達到水噴出的速度V增大,具體方法是塞緊瓶塞,多充氣增大瓶內壓強,或者利用控制裝置使之發射前卡緊瓶口與瓶塞,瓶內氣壓增加時,瓶塞不自行脫落,可充入更多的空氣以增加瓶內大氣壓值。
2、 增大注水量。M水增大,噴出的物質增多,但是注水量增大後,會使空氣在瓶內佔有的空間減小,使壓縮空氣減少,因而影響氣壓式火箭的速度,所以注水量不能過多,有一個最佳量,可通過實驗在注水量1/3至1/2之間得出最佳量。
㈨ 大班科學《有用的學習工具》教案怎麼寫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因此,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工具(鉛筆、橡皮、水果刀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工具的具體用途、種類還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通過操作、觀察及其講述等手段,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1、通過交流展示各種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種類很多。
2、在觀察操作嘗試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發展綜合能力。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活動准備:
1、課前幼兒收集各種工具。老師和幼兒到室外尋找特殊的工具。
2、卷筆刀、削蘋果機,刨子,開瓶器。以及相對應的輔助用品。 活動過程:
一、嘗試操作使用工具
1、師:「前幾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工具,今天讓我們就來試試這些工具,看看它們有什麼用。」 (幼兒分別操作工具,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師:「剛剛小朋友都使用這些工具,請你來說說你使用了什麼工具?做了什麼事情?
2、幼兒講述使用過程和方法。
3、教師小結: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學習中用到的。
4、師:「桌子上還有一些工具請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麼用?」 5、分類並認識字卡。
師:「現在請大家把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幫它們分分類。」(幼兒操作)
師:「你為什麼把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出示字卡:學習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訊工具。
6、再次分類及鞏固。
7、教師出示有字卡的簍子,請幼兒再次分類。
師:「桌上還有一些工具我請幾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它們的名稱和用途,並將它們分分類。(個別幼兒講述、操作)
8、引導幼兒認識一些特殊工具
師:「老師這還有兩樣工具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麼?」引導幼兒說出農作工具並認識字卡。
9、小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很多的工具它們有學習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訊工具、農作工具。還知道了他們各自的用途。 三、總結認知激發探索。
出示鋸子,提問幼兒這是什麼?是誰發明的?是怎樣發明的?
教育幼兒要愛觀察,愛探索,長大發明各種有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