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線車速感測器原理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B線,對於車速感測器而言,B線是輸出的,直接接到儀表的車速信號針腳;A線是12V電源正,其實這個電源是儀表內部輸出的(24V系統),當然也有整車提供的(12V系統);這個電源是給感測器提供電源的。
C線則是搭鐵線,也就是地線;對於您說的B線有電壓,你需要搞明白車速感測器的工作原理,它內部也是有調理電路的,通過曲軸轉動產生方波脈沖,你用萬用表測量B線當然存在電壓。
車速感測器的輸出信號可以是磁電式交流信號,也可以是霍爾式數字信號或者是光電式數字信號,車速感測器通常安裝在驅動橋殼或變速器殼內,車速感測器信號線通常裝在屏蔽的外套內,這是為了消除有高壓電火線及車載電話或其他電子設備產生的電磁及射頻干擾。
用於保證電子通訊不產生中斷,防止造成駕駛性能變差或其他問題,在汽車上磁電式及光電式感測器是應用最多的兩種車速感測器,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的各種汽車上比較廣泛採用磁電式感測器來進行車速(VSS)、曲軸轉角(CKP)和凸輪軸轉角(CMP)的控制,同時還可以用它來感受其它轉動部位的速度和位置信號等,例如壓縮機離合器等。
(1)車速電路圖擴展閱讀:
霍爾效應感測器(開關)在汽車應用中是十分特殊的,這主要是由於變速器周圍空間位置沖突,霍爾效應感測器是固體感測器,它們主要應用在曲軸轉角和凸輪軸位置上,用於開關點火和燃油噴射電路觸發,它還應用在其它需要控制轉動部件的位置和速度控制電腦電路中。
霍爾效應感測器或開關,由一個幾乎完全閉合的包含永久磁鐵和磁極部分的磁路組成,一個軟磁鐵葉片轉子穿過磁鐵和磁極間的氣隙,在葉片轉子上的窗口允許磁場不受影響的穿過並到達霍爾效應感測器,而沒有窗口的部分則中斷磁場。
因此,葉片轉子窗口的作用是開關磁場,使霍爾效應象開關一樣地打開或關閉,這就是一些汽車廠商將霍爾效應感測器和其它類似電子設備稱為霍爾開關的原因,該組件實際上是一個開關設備,而它的關鍵功能部件是霍爾效應感測器。
測試步驟 將驅動輪頂起模擬行使狀態,也可以將汽車示波測試線加長進行行駛的測試。 波形結果 當車輪開始轉動時,霍爾效應感測器開始產生一連串的信號,脈沖的個數將隨著車速增加而增加,與圖例相像。
這是大約30英里/小時時記錄的,車速感測器的脈沖信號頻率將隨車速的增加而增加,但位置的占空比在任何速度下保持恆定不變。車速感測器越高,在示波器上的波形脈沖也就越多。
❷ 車速表的工作原理
車速表的工作原理
駕車時只有準確地掌握行車速度,才能靈活地操控愛車。一般在行車中我們都通過車速表來了解、掌握車輛的行駛速度,但這里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有時車速表所顯示的車速與實際車速不符。這是為什麼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了解一下車速表的工作原理。
汽車車速表是通過指針擺動來顯示汽車行駛速度的。簡單來說,車速表內有一套系統(帶指針軸的轉盤,帶永久磁鐵的轉軸、軸承、游絲等零件)操控指針的擺動。而指針的擺動幅度最終由變速器輸出的轉速決定的(即速度表的轉軸由軟軸驅動,而軟軸又與汽車變速器或分動器輸出軸上的蝸輪—蝸桿傳動副中的蝸輪相連接)。由於這些零件本身的製造工藝、裝配誤差,以及在使用過程中的自然磨損、磁性元件的磁性變化都會造成車速表的指示誤差。
另一個造成誤差的重要原因與汽車輪胎有關,因為車速表的顯示數字只與變速器輸出的轉速有關,但實際車速不僅與轉速有關,還與輪胎的滾動半徑有關。汽車輪胎在使用過程中隨行駛里程的增加而逐漸磨損,其滾動半徑逐漸減小,輪胎氣壓高低也影響滾動半徑的大小。因此車速表的指示值與實際車速就會形成誤差。按照規定,車速表允許誤差范圍為+20%~-5%。即當實際車速為40km/h時,車速表指示值應在38~48km/h之間,或當車速表的指示值為40km/h時,實際車速應在33.3~42.1km/h之間。
目前車速表的校檢方法主要有道路實驗法和室內台架實驗法兩種。道路實驗法就是汽車按車速表上的不同車速等速通過某一預定長度的試驗道路,測定通過該路段的時間,然後計算出實際車速,再與車速表對照,即可求出不同車速下車速表的指示誤差。室內台架實驗法主要是通過滾筒式車速表檢測台進行測試。
為了防止實際車速與車速表顯示的數值之間誤差過大,影響行車安全,在相應安全法規中要求車主應對車速表進行定期鑒定。
❸ 車速里程錶感測器原理
工作原理
車速感測器的輸出信號可以是磁電式交流信號,也可以是霍爾式數字信號或者是光電式數字信號,車速感測器通常安裝在驅動橋殼或變速器殼內,通過指針擺動來顯示汽車行駛速度,或產生交變電流信號,通常由帶兩個接線柱的磁芯及線圈組成。這兩個線圈接線柱是感測器輸出的端子,轉化為電流振幅表示車速。
作用
車速感測器檢測電控汽車的車速,控制電腦用這個輸入信號來控制發動機怠速,自動變速器的變扭器鎖止,自動變速器換檔及發動機冷卻風扇的開閉和巡航定速等其它功能。
❹ 五十鈴700p車速感測器線路圖是怎麼控制的
新的買來有說明書的
曲軸位置感測器通常安裝在分電器內,是控制系統中最重要的感測器之一。其作用有:檢測發動機轉速,因此又稱為轉速感測器;檢測活塞上止點位置,故也稱為上止點感測器,包括檢測用於控制點火的各缸上止點信號、用於控制順序噴油的第一缸上止點信號。
曲軸感測器主要有三種類型:磁電感應式、霍爾效應式和光電式。
電磁式曲軸感測器1、磁電感應式:
磁電感應式轉速感測器和曲軸位置感測器分上、下兩層安裝在分電器內。感測器由永磁感應檢測線圈和轉子(正時轉子和轉速轉子)組成,轉子隨分電器軸一起旋轉。正時轉子有一、二或四個齒等多種形式,轉速轉子為 24個齒。永磁感應檢測線圈固定在分電器體上。若已知轉速感測器信號和曲軸位置感測器信號,以及各缸的工作順序,就可知道各缸的曲軸位置。磁電感應式轉速感測器和曲軸位置感測器的轉子信號盤也可安裝在曲軸或凸輪軸上。
2、 霍爾效應式:
霍爾效應式霍爾效應式轉速感測器和曲軸位置感測器是一種利用霍爾效應的信號發生器。霍爾信號發生器安裝在分電器內,與分火頭同軸,由封裝的霍爾晶元和永久磁鐵作成整體固定在分電器盤上。觸發葉輪上的缺口數和發動機氣缸數相同。當觸發葉輪上的葉片進入永久磁鐵與霍爾元件之間,霍爾觸發器的磁場被葉片旁路,這時不產生霍爾電壓,感測器無輸出信號;當觸發葉輪上的缺口部分進入永久磁鐵和霍爾元件之間時,磁力線進入霍爾元件,霍爾電壓升高,感測器輸出電壓信號。
3、光電式:
光電式曲軸位置感測器一般裝在分電器內,由信號發生器和帶光孔的信號盤組成。其信號盤與分電器軸光電式[1]一起轉動,信號盤外圈有 360條光刻縫隙,產生曲軸轉角 1 °的信號;稍靠內有間隔 60 °均布的 6 個光孔,產生曲軸轉角 120 °的信號,其中 1 個光孔較寬,用以產生相對於 1 缸上止點的信號。信號發生器安裝在分電器殼體上,由二隻發光二極體、二隻光敏二極體和電路組成。發光二極體正對著光敏二極體。信號盤位於發光二極體和光敏二極體之間,由於信號盤上有光孔,則產生透光和遮光交替變化現象。當發光二極體的光束照到光敏二極體時,光敏二極體產生電壓;當發光二極體光束被檔住時,光敏二極體電壓為0 。這些電壓信號經電路部分整形放大後,即向電子控制單元輸送曲軸轉角為 1 °和 120°時的信號,電子控制單元根據這些信號計算發動機轉速和曲軸位置
❺ 單片機車速表
一般車子輪子轉一圈會有個脈沖信號給你
車速可以從上個脈沖到下個脈沖的所測的時間確定,因為對於一個特定的車子,輪子轉一圈的距離是固定,這樣時間,距離都知道,車速就出來了,而里程則是測脈沖的個數,一個脈沖的距離就是輪子的周長,乘上脈沖數就是里程
❻ 汽車里程錶感測器模擬器電路圖
汽車里程錶感測器模擬器電路圖如下參考:
❼ 汽車時速表的工作原理
汽車行駛時,主動軸帶著永久磁鐵旋轉,永久磁鐵的磁力線在鋁碗上產生渦流,渦流與永久磁鐵的磁場相互作用產生力矩而克服盤形彈簧的彈力,於是鋁碗便帶著指針轉過一個角度。
車速里程錶的功能是指示行車速度、累計行駛里程,它由車速表和里程錶兩部分構成。主動軸由變速器或分動器傳動齒輪經軟軸驅動。
車速表由與主動軸緊固在一起的永久磁鐵、帶有軸及指針的鋁碗、罩殼和緊固在表殼上的刻度盤等組成。不工作時,鋁碗在盤形彈簧(游絲)的作用下,使指針位於刻度的零點位置。
車速里程錶分為純機械式、機械-電子式、純電子式三種。
純機械式車速里程錶中的軟軸在高速下旋轉,其運動的,遲滯性及受到鋼絲交變應力極限的限制,高速行駛的車輛常常造成鋼絲軟軸疲勞斷裂,從而使里程錶功能失效,所以純機械式里程錶己經慢慢退出市場。
機械-電子式車速里程錶與機械式車速里程錶相比,最主要是用感測器取代了軟軸,克服了機械式車速里程錶指針擺動,軟軸易斷的缺點,傳來的光電脈沖或磁電脈沖信號,經儀表內部的微機處理後,可在顯示屏上顯示車速。
純電子式車速里程錶因為沒有里程錶主、被動齒輪實際速比與理論速比之間的誤差而產生的整車車速與里程的誤差,因此車速里程錶指示讀數較前兩種更准確。
❽ 車速感測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主要感測器的作用工作原理2008-11-19 12:39一、一體化溫度變送器
一體化溫度變送器一般由測溫探頭(熱電偶或熱電阻感測器)和兩線制固體電子單元組成。採用固體模塊形式將測溫探頭直接安裝在接線盒內,從而形成一體化的變送器。一體化溫度變送器一般分為熱電阻和熱電偶型兩種類型。
熱電阻溫度變送器是由基準單元、R/V轉換單元、線性電路、反接保護、限流保護、V/I轉換單元等組成。測溫熱電阻信號轉換放大後,再由線性電路對溫度與電阻的非線性關系進行補償,經V/I轉換電路後輸出一個與被測溫度成線性關系的4~20mA的恆流信號。
熱電偶溫度變送器一般由基準源、冷端補償、放大單元、線性化處理、V/I轉換、斷偶處理、反接保護、限流保護等電路單元組成。它是將熱電偶產生的熱電勢經冷端補償放大後,再帽由線性電路消除熱電勢與溫度的非線性誤差,最後放大轉換為4~20mA電流輸出信號。為防止熱電偶測量中由於電偶斷絲而使控溫失效造成事故,變送器中還設有斷電保護電路。當熱電偶斷絲或接解不良時,變送器會輸出最大值(28mA)以使儀表切斷電源。一體化溫度變送器具有結構簡單、節省引線、輸出信號大、抗干擾能力強、線性好、顯示儀表簡單、固體模塊抗震防潮、有反接保護和限流保護、工作可靠等優點。一體化溫度變送器的輸出為統一的4~20mA信號;可與微機系統或其它常規儀表匹配使用。也可用戶要求做成防爆型或防火型測量儀表。
二、壓力變送器
壓力變送器也稱差變送器,主要由測壓元件感測器、模塊電路、顯示表頭、表殼和過程連接件等組成。它能將接收的氣體、液體等壓力信號轉變成標準的電流電壓信號,以供給指示報警儀、記錄儀、調節器等二次儀表進行測量、指示和過程調節。
壓力變送器的測量原理是:流程壓力和參考壓力分別作用於集成硅壓力敏感元件的兩端,其差壓使矽片變形(位移很小,僅μm級),以使矽片上用半導體技術製成的全動態惠斯登電橋在外部電流源驅動下輸出正比於壓力的mV級電壓信號。由於硅材料的強性極佳,所以輸出信號的線性度及變差指標均很高。工作時,壓力變送器將被測物理量轉換成mV級的電壓信號,並送往放大倍數很高而又可以互相抵消溫度漂移的差動式放大器。放大後的信號經電壓電流轉換變換成相應的電流信號,再經過非線性校正,最後產生與輸入壓力成線性對應關系的標准電流電壓信號。
壓力變送器根據測壓范圍可分成一般壓力變送器(0.001MPa~20MP3)和微差壓變送器(0~30kPa)兩種。
三、液位變送器
1、浮球式液位變送器
浮球式液位變送器由磁性浮球、測量導管、信號單元、電子單元、接線盒及安裝件組成。
一般磁性浮球的比重小於0.5,可漂於液面之上並沿測量導管上下移動。導管內裝有測量元件,它可以在外磁作用下將被測液位信號轉換成正比於液位變化的電阻信號,並將電子單元轉換成4~20mA或其它標准信號輸出。該變送器為模塊電路,具有耐酸、防潮、防震、防腐蝕等優點,電路內部含有恆流反饋電路和內保護電路,可使輸出最大電流不超過28mA,因而能夠可靠地保護電源並使二次儀表不被損壞。
2、浮簡式液位變送器
浮筒式液位變送器是將磁性浮球改為浮筒,它是根據阿基米德浮力原理設計的。浮筒式液位變送器是利用微小的金屬膜應變感測技術來測量液體的液位、界位或密度的。它在工作時可以通過現場按鍵來進行常規的設定操作。
3、靜壓或液位變送器
該變送器利用液體靜壓力的測量原理工作。它一般選用硅壓力測壓感測器將測量到的壓力轉換成電信號,再經放大電路放大和補償電路補償,最後以4~20mA或0~10mA電流方式輸出。
四、電容式物位變送器
電容式物位變送器適用於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進行測量和控制生產過程,主要用作類導電與非導電介質的液體液位或粉粒狀固體料位的遠距離連續測量和指示。
電容式液位變送器由電容式感測器與電子模塊電路組成,它以兩線制4~20mA恆定電流輸出為基型,經過轉換,可以用三線或四線方式輸出,輸出信號形成為1~5V、0~5V、0~10mA等標准信號。電容感測器由絕緣電極和裝有測量介質的圓柱形金屬容器組成。當料位上升時,因非導電物料的介電常數明顯小於空氣的介電常數,所以電容量隨著物料高度的變化而變化。變送器的模塊電路由基準源、脈寬調制、轉換、恆流放大、反饋和限流等單元組成。採用脈寬調特原理進行測量的優點是頻率較低,對周圍元射頻干擾、穩定性好、線性好、無明顯溫度漂移等。
❾ 求高手給個霍爾車速感測器驅動電路圖
應該就是速度感測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