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PCB板和集成電路有什麼區別
集成電路是一般是指晶元的集成,像主板上的北橋晶元,CPU內部,都是叫集成電路版,原始名也是叫集成塊的.而印刷電路是權指我們通常看到的電路板等,還有在電路板上印刷焊接晶元.
集成電路晶元是以單晶矽片為基片,上面光刻CMOS或TTL半導體元件。外面的封裝一般是塑料。
電路板我們用的就那種塑料和錫的那種。有一個個焊盤
你可以這樣簡單理解,集成電路是把一個通用電路集成到一塊晶元上,它是一個整體,一旦它內部有損壞 ,那這個晶元也就損壞了,而PCB是可以自己焊接元件的,壞了可以換元件。
❷ 集成電路晶元有哪幾種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邁進了一大步。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電路發明者為傑克·基爾比(基於鍺(Ge)的集成電路)和羅伯特·諾伊思(基於硅(Si)的集成電路)。當今半導體工業大多數應用的是基於硅的集成電路。
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半導體器件。它是經過氧化、光刻、擴散、外延、蒸鋁等半導體製造工藝,把構成具有一定功能的電路所需的半導體、電阻、電容等元件及它們之間的連接導線全部集成在一小塊矽片上,然後焊接封裝在一個管殼內的電子器件。其封裝外殼有圓殼式、扁平式或雙列直插式等多種形式。集成電路技術包括晶元製造技術與設計技術,主要體現在加工設備,加工工藝,封裝測試,批量生產及設計創新的能力上。
佛山穎展電子就是專門提供集成電路,二三極體,電容電阻,等電子元器件一站式配套的。
集成電路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引出線和焊接點少,壽命長,可靠性高,性能好等優點,同時成本低,便於大規模生產。它不僅在工、民用電子設備如收錄機、電視機、計算機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在軍事、通訊、遙控等方面也得到廣泛的應用。用集成電路來裝配電子設備,其裝配密度比晶體管可提高幾十倍至幾千倍,設備的穩定工作時間也可大大提高。
❸ 電路板、集成電路、單片機、CPU、晶元的區別
1)CPU是一種特殊功能的晶元,包含控制器和運算器,是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回就是計算機的答大腦。從外觀上來看就是一個晶元。
2)單片機是含有CPU,存儲器,輸入輸出部件,定時、計數器等功能的一個晶元,具備了一個計算機主機的基本功能,由於體積小等原因,適合嵌入式應用,從外觀上來看就是一個晶元。
3)集成電路和晶元一般意義上來說 是一樣的。
4)電路板是讓各種晶元(集成電路)配合工作搭起來的集合,也就是通道。
❹ 電路板和晶元有什麼區別
電路板和晶元區別為:板材不同、層數不同、用途不同。
一、板材不同
1、電版路板權:電路板的板材有陶瓷電路板,氧化鋁陶瓷電路板,氮化鋁陶瓷電路板,線路板,PCB板,鋁基板,高頻板,厚銅板等。
2、晶元:晶元是將電路製造在半導體晶圓板材表面上。
二、層數不同
1、電路板:電路板按層數來分的話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和多層線路板三個大的分類。
2、晶元:晶元都是集成到襯底或線路板所構成的雙面小型化電路面板。
三、用途不同
1、電路板:電路板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載體。
2、晶元:晶元用於控制計算機、手機等電子精密設備,進行模擬和數字集成技術。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電路板
網路——晶元
❺ 晶元與集成電路有什麼關系
晶元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它將微處理器和一些其他裝置通過集成電路集成在一小塊電路板上而構成的計算機的核心部分。
晶元以前的電路都是由分立的元件聯結在一起的電路。晶體管發明之後,1961年發明了集成電路。這是電路設計的一場革命。它把整個晶體管電路的各個元件之間的相互聯結,同時製做在一塊半導體基片上,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打破了原有電路的概念,打破了原有分立元件的設計方法,實現了材料、元件、電路的統電腦和所有電子設備的「大腦」稱為微處理器,也就是晶元。這塊方型矽片中大約有2000萬只晶體管,這些電子開關可以使晶元發揮其功能一。與分立元件相比,集成電路體積小、重量輕,焊點和外部聯線大為減少,可靠性增加了。在這之後,美國的技術人員採用以晶體管隔離各級晶體管的新耦合方式,提高了集成電路的性能。1967年,英特爾公司又製成了第一個4位微處理器。集成電路的加工工藝和集成度不斷提高,從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集成電路加工線條寬度已從20微米縮小到1微米左右;從1965年至1990年,每個晶元上的晶體管已從不到1000個,發展約瑟夫遜集成電路到了100萬個。最近,日本又研製出集成度上千萬個的集成電路。與此同時,其市場價格卻在不斷降低。
這樣的集成電路塊就可叫做晶元了。通過兩旁的引腳將中央處理器與存儲器、輸入器、輸出器等連接起來,就形成了計算機系統。
因此,當代電子計算機生產所採用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要求很高的生產和工藝技術,這主要包括微細加工、超凈工藝、大規模生產技術和新器件結構研究等。可以預言,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集成電路技術的提高仍將是提高計算機速度和性能的主要推動力。
❻ 電路板、集成電路、單片機、CPU、晶元的區別是什麼
1)CPU是一種特殊功能的晶元,包含控制器和運算器,是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就是計算機的大版腦。從外觀上來看權就是一個晶元。
2)單片機是含有CPU,存儲器,輸入輸出部件,定時、計數器等功能的一個晶元,具備了一個計算機主機的基本功能,由於體積小等原因,適合嵌入式應用,從外觀上來看就是一個晶元。
3)集成電路和晶元一般意義上來說 是一樣的。
4)電路板是讓各種晶元(集成電路)配合工作搭起來的集合,也就是通道。
❼ 什麼叫做晶元晶元,IC和集成電路是一個意思嗎
什麼叫晶元,其抄實晶元就是一塊集成電襲路片,它是內部元件、功能和接腳比較多的晶元的集合體。早期的主板是由許多TTL晶元和一些LSI的晶元所組合而成,所以一塊大AT的主板就有一百多塊晶元元件,生產一塊主板不但耗時費力而且成本高。後來美國一家名叫晶技公司(Chips)把一百多塊晶元元件,濃縮為五塊大的晶元組和幾塊TTL晶元組合成的一塊叫BABYSize或稱小AT的主板。由於這種主板的晶元組把許多的晶元電路集合在一塊狹窄的晶元里,當材質和技術不成熟時,會造成高頻的干擾、溫度的增加和特性的匹配等不穩定的情況,所以小AT大概經過一兩年的改善,在技術、材質己有些突破,從而奠定了以後晶元組的基本結構。繼Chips公司以後相繼有幾十家公司投入設計和生產,故主板就有很多的品牌和編號(見生產晶元組廠商),早期小AT的主板有Chips、G2、Suntek、EFA等品牌。在"物相競擇,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這些品牌或己銷聲匿跡,或改頭換面,從事其他用途的開發設計。目前比較新的,功能比較多的晶元組採用BGA的封裝,可設計300多支接腳至800多支接腳。
❽ 集成電路和晶元有什麼不同
晶元一詞來自集成電路製造業,指製作好未封裝的集成電路。後來芯版片一詞又用來指控權制系統的主控集成塊如cpu,以及集成度很高的集成塊。以後逐漸的就被引申到是集成電路都稱晶元。現在成了晶元和集成電路就幾乎成了同義詞。
❾ 怎樣把集成電路晶元從電路板上弄下來
方法比較多,只是不知道你有什麼條件:
1.可以採用吸錫電烙鐵,將集版成電路管腳上的焊錫吸下來,權然後用電烙鐵加熱管腳的同時用小螺絲刀輕輕將集成塊撬下來。
2.如果沒有吸錫器,可找一段多股軟銅絲,用電烙鐵浸上松香,放到管腳上,同樣可以起到吸錫作用。
3.標准焊錫熔點是183攝氏度,也可將電路板放到熱油中,可很完整取下集成晶元。
4.實際上取集成塊有專用工具,如有條件可以去借一下。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