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集成電路屬於哪個行業,主要分為哪些領域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復種微型電子器製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二極體、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
B. 集成電路行業的上游、下游產業公司有哪些怎麼分析他們的發展
一般高端抄的晶元上下游都是一家,防襲治技術外泄,比如Intel,從晶元設計研發到生產,都是自己一家完成得,但也有的廠,只加工,沒有實際的研發技術,先購IC生產買設備,在購買設計圖,在買原料,晶圓等,就可以幹了,
C. 中國集成電路晶元行業和外國差距有多大
差5年吧。
D. 全球第一、二、三大集成電路生產基地
2009年集成電路製造行業復重點企業排制名
集成電路製造行業銷售收入前十位企業排名
排名
企業名稱
1
飛思卡爾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
2
恩斯邁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3
奇夢達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4
海力士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
5
奇夢達模組(蘇州)有限公司
6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
7
環旭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8
威訊聯合半導體(北京)有限公司
9
緯創資通(中山)有限公司
10
偉創力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艾凱數據研究中心整理
集成電路製造行業利潤前十位企業排名
排名
企業名稱
1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
2
海力士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
3
飛思卡爾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
4
成都航天通信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5
江陰新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6
英特爾產品(上海)有限公司
7
無錫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
8
環旭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9
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
10
上海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艾凱數據研究中心整理
E. 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目前的情況怎麼樣前景如何
如果不是這個專來業,建議不要自來了
不是很好的產業,現在已經快到夕陽產業了
IC設計現在就是靠的是工藝的升級,工藝升級才會產生新問題,才會要設計人員
你知道現在的工藝達到多少了嗎?20nm已經有大公司量產了,概念是以後從物理層無法再升級,摩爾定律不再適用
那時候,所有的設計差不多完成,IC廠商只是把這些設計去流片而已
以後的IC設計的方向就是向多產業擴展,如汽車電子,4G,5G晶元,以及醫學晶元,這些是新課題,但能不能成功還是未知數
反正前途未卜,現在的行情還能支撐10年到20年,現在國內的需求還很大,但是等到3年以後就不好說了
F. 現在國際和國內集成電路加工水平是多少呢
國際大廠,如Intel、三星、台積電,主力生產線應該是22/28納米的工藝水平。國內的中芯國際,主力生產線是40/45納米水平。差了一代。
G. 集成電路製造上下遊行業是哪些,有誰知道,跪求!
集成電路製造,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IDM廠商,設計製造都是自己做,例如Intel;另一類是外包廠商,只做加工,例如台積電。
從IC產品的供應鏈看,IC製造者要從設備研發者那裡購買生產設備,從IC設計者那裡拿到設計,從晶圓生產者那裡購買晶圓(當然也可以自己製作晶圓),然後投入量產,再將成品送到IC銷售者那裡去銷售。對於IDM廠商,設計者和銷售者都在本公司內部。對於外包廠商,設計者和銷售者都在公司外部。但還是可以將IC設備研發、IC設計、晶圓生產看作上游,IC銷售看作下游。
H.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分析資料
集成電路產業信息產業的核心之一,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十三五」以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快速增長、龍頭企業涌現、但產業的整理競爭力有待提升。「十四五」時期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將如何發展,本文將從發展重點、發展目標兩大方面進行分析。
1、「十三五」發展回顧
——國內市場快速增長、貿易逆差擴大
集成電路產業信息產業的核心之一,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十三五」以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快速增長,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8848億元,平均增長率達到20%,為同期全球產業增速的3倍。但同時,我國集成電路的進出口貿易逆差總體擴大,2020年達2334.4億美元。
——各省市發展目標匯總
此外,全國各省市也圍繞集成電路產業的產業規模、龍頭企業數量等內容,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
——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I. 集成電路包括哪些行業
集成電路包括電子技術產業,包括電子元件產業,以及一些電路板企業。
J. 中芯國際在晶元行業處於什麼地位
目前中芯國際的晶元在行業上還是處於比較落後的位置,由於中芯國際無法買到先進的製造設備,由此導致沒有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所以在一些程度上根本無法跟上世界上最先進的製程。
吸收新人才,未來可期
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來看這個問題,實際上從同等級別的工藝上來雖然國產的廠商能做,但是這並不代表著能做得更好。因為人才上的弱勢中心國際仍然和台積電也有一定的差距,人才之所以會儲備不足,終究還是因為大陸在集成電路這條產業上的起步比較晚,我們大量的依賴外部人才,本土化的人才並不多,但好在這幾年中芯國際也正在加大力度,引入新鮮的血液。
瓦森納協議限制的不僅僅是產品的製作工藝技術,而且由此還影響了中心國際的產品質量和工作量。根本上導致了中心國際的工程師離職率偏高。但是如今中國漸漸的發展起來之後,現代社會里中心國際實際上的待遇和名聲在行業里還是算比較不錯的,也非常有前景,可以吸引來不少的年輕人才,未來中芯國際的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