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模擬電子技術:固定偏置放大電路和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各有什麼作用,有什麼不同,特點在哪裡
這兩種放大電路最大的區別在於後者對於抑制零漂有很好的作用.因為放大電路中對於外界的內影響比較敏感.如何容平衡外界對於電路的影響一直都是各放大電路考慮的必要因素...相對來說固定式的放大電路比較簡單,而分壓式放大電路則穩定性好,比較適合要求精度高的地方.
B. 共射極固定偏置放大電路
對於三極體,首先會有一個靜態工作點,這個點也就是直流負載線上的一個點。在沒有加交流小信號的時候,晶體管的狀態停留在這一點。
加了交流小信號之後,其實是在直流偏置的基礎上略微的周期性改變晶體管各個部分的電壓和電流,也就是說,現在不能停留在這一個點了,而是沿著這個負載線來回上下震動。。。。。。晶體管其實只有一根負載線,交流小信號只是讓工作點沿著負載線來回震動。交流小信號是直流基礎上的微小周期改變。所以晶體管的電壓放大倍數才不會超出集電極電源電壓嘛,再得瑟也跑不出負載線的范圍啊~
對於理想情況,認為放大倍數一定,不隨晶體管電壓電流改變而改變。
這時候你可以認為它們在一條線上。因為交流和直流的放大倍數一樣,交流信號又不大。加上交流之後,工作點會在靜態工作點附近沿著負載線來回振動。但是交流帶來的振動只是一個很小的量。比如交流信號100mV,電路放大10倍,那麼輸出電壓的來回振動幅度也才1V,而集電極電源電壓12V,也就是說這個振動只是負載線上的一小段而已。
比如基極直流電壓0.7V,集電極直流輸出電壓7V,然後加一個交流小信號,瞬時值100mV,那麼基極電壓現在是800mV,集電極電壓變成8V;當瞬時值變成-100mV的時候,基極電壓600mV,集電極變6V(嗯。。。如果是反向放大,集電極電壓分別是6V和8V)。也就是說所謂交流,是隨著時間流動而改變,但是每一個時間點上,電壓電流都是確定的。交流直流是兩個相對的概念,晶體管只有一根負載線,也就是說所具體的電路,晶體管的電壓電流關系曲線是確定的。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給什麼電壓,就有什麼電流。就一根負載線~不然的話基爾霍夫定律就不滿足了~
C. 固定偏置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10V/200ΚΩ)xβ100x1ΚΩ=5V
你拿電壓除基極偏置電阻再乘上放大倍數再乘上集電極就是了.
D. 什麼叫固定偏置放大電路
就是共發射機極的放大電路
E. 三極體放大電路中的固定偏置是什麼意思
就是讓放大器有一個工作電壓,這就與動物一樣,動物會於活,但是須要你給它食物讓它有活動的能力!跟它一個偏值電壓就是這個目的,讓它無論何時都能處於放大狀態,這就是你給了它食物它無論何時都會為你工作,如果沒有偏值電壓它將在正半工半周處於放大,[但此時信號電壓將要大於二極體的開啟電壓否則沒放大的能力]處於負半周時由於小加入的是負壓所以也沒放大的能力,所以為了讓它有放大的能力所以從電源那接一個電阻分壓為它提供,但是一個電阻分壓存在很多缺點,所以接兩個電阻,讓偏值電壓處於放大狀態的中間位置,這個點就是三極體中重要的Q點,讓信號在Q點上下移動。以上就是加偏置電阻的目的! 在三極體放大電路中,為了使三極體在工作時對輸入信號的放大在輸出端有相同的波型,即輸出信號不失真,就要使三極體始終處於放大區而不進入飽和區和截止區,就要給三極體加上一個穩定的靜態工作點電流,而這個電流就由三極體的偏置電阻來提供;固定偏置電阻的值可以使這個三極體的偏置電流固定在一個范圍內,而往往為了精確調整這個三極體的靜態工作點,還要加上一個可變微調電阻來調整。 我們僅以NPN的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為例來說明一下放大電路的基本原理。 下面的分析僅對於NPN型硅。三極體的放大作用就是:集電極電流受基極電流的控制(假設電源能夠提供給集電極足夠大的電流的話),並且基極電流很小的變化,會引起集電極電流很大的變化,且變化滿足一定的比例關系:集電極電流的變化量是基極電流變化量的β倍,即電流變化被放大了β倍,所以我們把β叫做的放大倍數(β一般遠大於1 ,例如幾十,幾百)。如果我們將一個變化的小信號加到基極跟發射極之間,這就會引起基極電流Ib的變化,Ib的變化被放大後,導致了Ic很大的變化。如果集電極電流Ic是流過一個電阻R的,那麼根據電壓計算公式U=R*I可以算得,這電阻上電壓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將這個電阻上的電壓取出來,就得到了放大後的電壓信號了。 在實際的放大電路中使用時,還需要加合適的偏置電路。這有幾個原因。首先是由於BE結的非線性(相當於一個二極體),基極電流必須在輸入電壓大到一定程度後才能產生(對於硅管,常取 0.7V)。當基極與發射極之間的電壓小於 0.7V時,基極電流就可以認為是0 。但實際中要放大的信號往往遠比 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話,這么小的信號就不足以引起基極電流的改變(因為小於 0.7V時,基極電流都是0)。如果我們事先在的基極上加上一個合適的電流. 那麼當一個小信號跟這個偏置電流疊加在一起時,小信號就會導致基極電流的變化,而基極電流的變化,就會被放大並在集電極上輸出。另一個原因就是輸出信號范圍的要求,如果沒有加偏置,那麼只有對那些增加的信號放大,而對減小的信號無效(因為沒有偏置時集電極電流為0 ,不能再減小了)。而加上偏置,事先讓集電極有一定的電流,當輸入的基極電流變小時,集電極電流就可以減小;當輸入的基極電流增大時,集電極電流就增大。這樣減小的信號和增大的信號都可以被放大了。 偏置一定要做的好一點才行.不然的話就會有失真現象.
F. 固定偏置放大電路解析
當共發射極放大電路正常工作時(這里拿NPN型管舉例),那麼集電極電流Ic就等於回β倍的答基極電流Ib,β由所選管子決定,發射極電流Ie等於集電極電流Ic加上基極電流Ib,放大時,電流從集電極流入負載。
這里給你一幅圖片,Ib、Ic的方向都有了,Ie就是發射極流出的電流,是向外流出的。uo接的就是負載。
G. 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和固定偏置放大電路有啥不同
飽和失真,電壓過高,電流大,如果按照正常的放大倍數,那麼放大的電壓將會超過電源電壓,出現飽和如果低於0.7V,那麼電壓過低,三極體bePN結處於截止狀態,是截止失真
H. 什麼是固定偏置電路
你是說模電里三抄極管的固定偏置電路吧,它是指為讓三極體工作在放大區在三極體電路中而設定了基極偏置電阻Rb和集電極電阻Rc,通過兩個電阻的分壓來得到輸出電壓,Uce;
還有一種叫分壓固定偏置電路,與上面電路不同的是又多了一個Rb2,和Re電阻,Rb2電阻並接在基極和發射極兩端,Rb1和Rb2是串聯關系,由於它們將電源電壓分壓後的到固定的Urb1和Urb2,所以Ube則不會被改變了,因此偏置電壓被固定,所以叫分壓固定偏置電路,而Re作用是穩定靜態工作點防止零點漂移或溫度變化等其它因素造成的Q點變化
I. 固定偏置放大電路
1、抄IBQ=VCC/[Rb+(1+β)(Re1+Re2)]
ICQ=β*IBQ
UceQ=VCC-ICQ(RC+Re1+Re2)
2、ri=RB//rbe+(1+β)(Re1+Re2) rbe=rbb+(1+β)*26/[(1+β)IBQ]
ro=RC
Au=β(RC//RL)/[+(1+β)(Re1+Re2)]
Aus=[ri/(ri+Rs)]*Au
vo=Aus*Us
這是所有的公式,你可以代數計算就行了。具體數我就不算了。
J. 固定偏置放大電路為何不能反饋,看看我分析哪裡有誤
網頁鏈接
首先說一下PN結的電流方程I=Is×(e^(U/Ut)-1)。其中U為結兩端電壓;Is是反向飽和電流,它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Ut是溫度電壓當量,相比於反向飽和電流的影響,它可以忽略不計。這里對發射結進行分析。
當溫度升高後,放大系數β增大,I(CBO)增大,Is增大。他們都會導致I(b)增加。現在我們把過程看成一步一步發生的,這樣好分析。
一方面:I(b)變大→I(c)變大→IcRe變大即電阻Re兩端電壓變大
另一方面:I(b)變大→IbRb變大即電阻Rb兩端電壓變大(咱們這里把各個進程單獨拿出來分析了,至於最後變大變小不確定,這里只是針對此時Ib變大,必然導致此刻Rb電阻兩端電壓變大)
我們先把進程卡在這里,從上面的分析,溫度升高時,固定偏置放大電路的U(be)下降的比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下降的還要多,進而減小I(c)的升高效果更好!!!
這個結論肯定是錯誤的,問題出在,上面的進程還沒結束,還不是穩定狀態。我們還是把進程分開看。
先說U(Rb)變大→U(be)變小,根據電流方程,I(b)變小,這樣又會導致U(Rb)變小,最終達到穩態,重點來了,Rb阻值大(一般固定偏置放大電路的偏置電阻Rb較大,這樣可以保證工作點穩定性),I(b)只要減小一點點,IbRb立馬增大很多,然後等電壓平衡時的結果就是,I(b)自始至終只減少了一點點點!!!
再說U(Re)變大→U(be)變小,根據電流方程,I(b)變小。但是跟上面分析的差不多,不管怎麼著,只要I(b)減小,U(Rb)=IbRb就會變大,而且增大的要多得多,有點搶風頭的意思。
總的說下來,固定偏置放大電路中,雖然U(be)減小,從而使I(b)減小了,但風頭都被Re電阻搶走了,最終減小的其實不多。這也是為什麼要用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固定V(b)電位的原因。
---------------------
作者:強和嬋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117170/article/details/90611988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