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這個電路圖的中文名字叫什麼
Flyback變換器,俗稱單端反激式DC-DC變換器,又稱為返馳式(Flyback)轉換器,或「Buck-Boost」轉換器,因其輸出端在原邊繞組斷開電源時獲得能量,因此得名。
這里用簡單的幾個元件盡然實現了:自激式電流饋電ZVS推挽拓撲。
電流饋電解決電壓饋電推挽電路的偏磁問題,ZVS提高了轉換效率而且對EMC也有好處,真是個巧妙的設計。
將這個電路改造一下很容易做成溫伯格電路(反激電流饋電推挽拓撲),就可以得到一個低成本;無偏磁;高效率;不錯的EMC;低紋波的電源。
這簡直就是一個特別適合汽車12V升壓hifi功放的電源。
零電壓開關(Zero Voltage Switch)
PWM開關電源按硬開關模式工作(開/關過程中電壓下降/上升和電流上升/下降波形有交疊),因而開關損耗大。高頻化雖可以縮小體積重量,但開關損耗卻更大了。為此,必須研究開關電壓/電流波形不交疊的技術,即所謂零電壓開關(ZVS)/零電流開關(ZCS)技術,或稱軟開關技術,小功率軟開關電源效率可提高到80%~85%。20世紀70年代諧振開關電源奠定了軟開關技術的基礎。隨後新的軟開關技術不斷涌現,如准諧振(20世紀80年代中)全橋移相ZVS-PWM,恆頻ZVS-PWM/ZCS-PWM(上世紀80年代末)ZVS-PWM有源嵌位;ZVT-PWM/ZCT-PWM(20世紀90年代初)全橋移相ZV-ZCS-PWM(20世紀90年代中)等。我國已將最新軟開關技術應用於6kW通信電源中,效率達93%。
『貳』 誰有世界第一台晶體管計算機電路圖
ksk呵呵呵呵,,,
接著加碼吧,,,加再多我也沒有,,,,
找黑客去吧,
『叄』 電路圖的歷史
1、1903年,英國的Hanson申請與印刷電路板有關的「用電纜連接及相同連接法的改進」專利內,這是最早的電路和技術之一容。
2、1936年,英國Eisler博士提出「印刷電路(p- rintcricuit)」這個概念,被稱為「印刷電路板之父」。
3、1953年出現了雙面板。
4、1960年出現了多層板。
5、1960年代末期,聚醯亞胺軟性電路板問世。
6、1970年,產生了多層布線板。
7、1990年代初,又產生了積層多層印製板。
傑克 基爾比(JackpKilby)發明了集成電路 在集成電路出現之前,電子設備大多採用體積龐大且容易損壞的電路,主要是真空管。p但1958年基爾比在德州儀器半導體實驗室發明的集成電路改變了整個電子世界,並使微處理器的出現成為可能。
『肆』 用世識味的電壓源和一個10k的變阻器構成一個迴路當變阻器只有小變大時
根據歐姆定侓;I=V/R 電源電壓不變R變小,則I變大.所以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小,整個電路中I變大.因為V=IR,所以電阻變小滑動變阻器上的V也變小.同理;串聯電路各處I相等,所以定值電阻上的V變大.
『伍』 世界上最復雜的電路圖是什麼
應該是Intel CPU的電路版圖(注意是版圖,不是電路圖,也就是做到矽片上的那個),一共有9層,如果把它放大到每個晶體管都有正常的晶體管那麼大,則整個圖的面積會超過紐約市區。
『陸』 江門廣東世運電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吃完飯就上班,垃圾公司
『柒』 怎樣畫電路圖
畫電路圖的關鍵就是你要搞清楚什麼樣的實物可以用什麼符號來表示,
其次是要搞內清楚電路是串聯容還是並聯,是誰和誰串聯,誰和誰並聯......,那麼如何判斷電路是串聯還是並聯,就是要看從電源的任一極出發,到達另外一極,如果中間只有一條路,則電路是串聯,如果有兩條或兩條以上的路,則說明電路是並聯。
再次要搞清楚電路中如果有電流表或者電壓表的時候,它們分別是用來測誰的電流和電壓。在分析的時候,對於理想的電流表來說在電路中相當於導線,對理想的電壓表來說它的電阻認為很大,在電路中相當於斷路。要先畫好了用電器與電源、電流表、開關的連接之後,再把電壓表接在它所測量的用電器的兩端。
『捌』 CPU工作原理和電路圖
CPU的工作原理就是:
1、取指令:CPU的控制器從內存讀取一條指令並放入指令寄存器。指令的格式一般是這個樣子滴:操作碼就是匯編語言里的mov,add,jmp等符號碼;操作數地址說明該指令需要的操作數所在的地方,是在內存里還是在CPU的內部寄存器里。
2、指令解碼(解碼):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經過解碼,決定該指令應進行何種操作(就是指令里的操作碼)、操作數在哪裡(操作數的地址)。
3、執行指令(寫回),以一定格式將執行階段的結果簡單的寫回。運算結果經常被寫進CPU內部的暫存器,以供隨後指令快速存取。
4、修改指令計數器,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
(8)世一電路擴展閱讀:
CPU從內存中接收數據和指令,並處理這些指令,將處理結果再送回內存中結果可以顯示和儲存起來,周而復始,一直這樣執行下去,天荒地老,海枯枝爛,直到停電。CPU內部的工作過程為:控制器-運算器-累加器-儲存器-寄存器-累加器。
CPU的工作原理就像一個工廠對產品的加工過程:進入工廠的原料(程序指令),經過物資分配部門(控制單元)的調度分配,被送往生產線(邏輯運算單元),生產出成品(處理後的數據)後,再存儲在倉庫(存儲單元)中,最後等著拿到市場上去賣(交由應用程序使用)。
『玖』 世界上第一塊電路板誰發明的
印製電路板的創造者是奧地利人保羅·愛斯勒(Paul Eisler),1936年,他首先在收音機里採用了印刷電路板。1943年,美國人多將該技術運用於軍用收音機,1948年,美國正式認可此發明可用於商業用途。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印刷線路板才開始被廣泛運用。
在PCB出現之前,電子元器件之間的互連都是依託電線直接連接完成的。
(9)世一電路擴展閱讀
線路板按層數來分的話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和多層線路板三個大的分類。單面板,在最基本的PCB上,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導線則集中在另一面上。因為導線只出現在其中一面,所以就稱這種PCB叫作單面線路板。單面板通常製作簡單,造價低,但是缺點是無法應用於太復雜的產品上。
雙面板是單面板的延伸,當單層布線不能滿足電子產品的需要時,就要使用雙面板了。雙面都有覆銅有走線,並且可以通過過孔來導通兩層之間的線路,使之形成所需要的網路連接。
多層板是指具有三層以上的導電圖形層與其間的絕緣材料以相隔層壓而成,且其間導電圖形按要求互連的印製板。多層線路板是電子信息技術向高速度、多功能、大容量、小體積、薄型化、輕量化方向發展的產物。線路板按特性來分的話分為軟板(FPC),硬板(PCB),軟硬結合板(FP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