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卫星坏了怎么修
现在只有少数国家能够修理卫星,像美国和俄罗斯。
当然,卫星坏了,首先要想想是否还有维修的价值。有些卫星,你去修,还不如直接重新发一颗上去。
具体怎么修,也是要人来操作,首先发射飞船、或者航天飞机,靠近后,远航员穿上太空服,进行舱外操作。
② 卫星坏了怎么办
通常卫星都有自动修复系统.可以在指挥站遥控自动修复.有价值的卫星可以采用载人飞船上去手工维修.所有的卫星都有设计寿命.达到商业或是科学价值后一般都会直接命令卫星坠毁在大气层.也有回收到陆地研究的
③ 卫星的寿命通常是多久
一般在10年左右,不同的卫星设计寿命不同。人造卫星的寿命取决于许多因素:
1.
卫星本身。卫星正常功能的发挥,需要卫星本身各系统都能良好地工作,而卫星各部件都是有寿命的,一旦某一部件过了寿命期,它一出故障就会导致整个卫星失效。
2.
空间环境。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包括地球非球形的形状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日、月引力摄动等。
3.
轨道因素。一般低轨道卫星寿命都比较短,高轨道卫星寿命相对较长,这主要是因为轨道高度不同,大气产生的阻力不同而导致的
④ 北斗卫星 能够正常使用运行多少年
10年以上。
卫星寿命是航天工业制造水平的综合体现,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燃料寿命,二是星载设备的寿命。同时,还与卫星发射技术、入轨控制技术、位置保持技术和姿控轨控技术水平密切有关,任何环节能耗的减少,都可延长卫星的实际寿命。
卫星有效工作寿命是卫星应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燃料寿命取决于运载能力及入轨控制水平,星载设备的寿命取决于高端产品及元器件的制造水平。
卫星有效工作寿命的提升,可降低备份卫星的数量,减少补星的次数与数量,降低组网运行成本,提高星座服务性能。随着星载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导航卫星制造水平和发射入轨控制水平的提升,从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开始,北斗全球系统组网卫星的设计寿命进一步提高。
(4)卫星多久维修吗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为确保北斗二号系统稳定运行,在13颗在轨卫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2016年又发射2颗在轨备份卫星,进一步提高了北斗二号系统星座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定位精度由10米提高到8米。
2015-2016年完成5颗北斗三号卫星试验验证,全面突破系统核心关键技术,卫星状态基本固化。北斗三号卫星将增加性能更优的互操作信号B1C,并随着全球系统建设将B1I逐步升级为性能更优的B2a信号,在进一步提高基本导航服务能力基础上,按照国际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SBAS)及搜索救援服务(SAR)。
同时还将采用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4量级,氢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5量级。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性能得到大幅提升,空间信号精度(SIS)优于0.5m,地基增强系统正式提供服务。
⑤ 北斗卫星,寿命到了怎么办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轨道的高低决定了卫星的寿命到了后最后要去的地方。离地面最远的地球同步卫星,因为离地球太远,所以这些同步卫星可以一直在太空漂浮,为了保证不污染太空环境,我们会利用这些卫星上最后一点燃料把它们送到离地球地面4万公里左右的坟墓轨道去。
从系统更新换代的角度来说,只有旧的卫星寿终正寝,能实现更多功能、寿命更长的新卫星才能进行替换、升级换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拥有健全的保障措施就像停水停电影响城市生活一样,卫星导航服务一旦中断,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拥有一套健全的措施保障卫星定位服务连续、可靠、稳定。
⑥ 卫星寿命多久
不同用途的卫星寿命是不相同的,像中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寿命仅仅只有20天。卫星的寿命是指卫星在轨寿命,即卫星在轨道上存留的时间,从卫星进入轨道到陨落为止的时间间隔。
第三,轨道高度的影响。一般低轨道卫星寿命都比较短,高轨道卫星寿命相对较长,这主要是因为轨道高度不同,大气产生的阻力不同。大气阻力可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但对于人造卫星而言,却是隐形杀手,会严重危及人造卫星的在轨寿命。
⑦ 为什么发射的卫星的寿命一般情况下都只有短短的几年呢
1.把卫星做的结实耐用势必会增加卫星重量,而增加发射成本.这就是一个成本核算问题.
2.现在电子技术发展迅速,长期服役的卫星,使用一段时间后,更不上社会发展对他的要求,势必要淘汰.
3.太空环境恶劣,把卫星做的结实耐用增加卫星重量,而增加发射成本后,不能保证其服役时间一定较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