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明清家具的简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绍中国古典家具的著作《明代黄花梨家具图考》,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份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书中的图片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工匠的技艺,令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叹为观止。亚洲特别是港台地区的明清家具收藏,到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出版后,才引起港台收藏家大量涌入内地搜觅明清家具。当时大陆根本没有古典家具市场,大陆的古玩商们也不清楚古典家具在国际上的价格。港台收藏家开出的价码,极大地激发了大陆家具商的热情。他们深入到江、晋、冀、陕等省的城乡,到每一间旧宅老屋内搜寻,以极低的价格搬走黄花梨、红木、乌木、鸡翅木等明清家具,从而使明清家具的价格暴涨了近10倍。在古董家具外流的高潮中,国内的收藏家也开始了古典家具的收藏。首先吸引国人的是迅速上升的价格,收藏古董家具除了保值,还使人感受到了明清家具的艺术魅力。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清家具的交易已成为古玩买卖中的重头戏。
20世纪50年代王世襄等专家参与、制定了关于紫檀、黄花梨等明式家具不得出口的法律规定。1985年家具外流高潮时,王先生再一次向文物部门呼吁,但家具商贩完全无视此规定。一件紫檀条桌在海外拍卖价高达32.5万美元,相当于270万人民币。海内外价格间的差距,已无法阻止中国古典家具的外流。1985年后,市场偏好苏作、广作、京作的明式家具,至80年代末由于市场硬木家具货源减少,江苏、安徽、浙江、山西以及福建泉州、厦门的明式柴木家具,成为向外倾销的主要对象。至90年代初这类极具中国民俗风味的民间家具开始走入纽约、伦敦、香港等地的国际拍卖行,约占每场拍卖古董家具的30%以上。台湾古典家具商在大陆设厂收货修复,拉回台湾后举办专业讲座,煸情促销。台湾人开始讲求陈设古董家具,显露出中国人对自己民族艺术的理解。
一些专家指出,在各种传统收藏品中,如中国书画、陶瓷、古玩等价格高居不下的情况下,明清家具仍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存在着巨大的差额,未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应是颇具潜力的投资项目。有人估算过,明清家具的年升值率约为20%左右,说明了明清家具的收藏确实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收藏明清家具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保值投资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留存的古旧明清家具将会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资源匮乏的现实也就越来越难满足收藏者们的强烈愿望。在这种大趋势下,人们就会退而求其次,自然而然地将眼光转向可遇可求的仿古家具,尤其钟情于那些选料精良、做工精细、形神兼备的仿古家具精品,因为无论就其珍稀名贵木材的价值,还是其艺术价值都具有增值的潜力。
『贰』 古代木匠的地位并不高,为何却没有人敢去轻易得罪他们
在古代民间有说法,说一生最好不要招惹的三种人,第一是接生婆,第二是守墓人,第三就是木匠了。那这是为什么呢?
古代的的建筑大都以木料为主,木匠的地位就及其重要了,不光设计上,包括选材上都要依靠木匠。虽然地位不高,但是雇主一般都会好生相待,因为都害怕哪里招呼不周,万一遇上个小心眼的匠人,稍微做点手脚,那后面会有什么事就不好说了。前面的例子就可以就可以看出,古时候大多数的木匠除了基本功外,还懂阴阳风水和符咒玄术之类的,加上古人非常封建迷信,任何难以解释的事情都会往鬼神之事上靠拢。
『叁』 造出了许多新奇实用的东西,古代木匠的工具有哪些
①古代木匠抄的工具:
曲尺(也叫矩袭或鲁班尺);墨斗;刨子;钻子;;凿子;
②工具细述:
鲁班尺:全称“鲁班营造尺”,亦作“鲁班尺”,为建造房宅时所用的测量工具,类今工匠所用的曲尺。鲁班尺长约42.9厘米,相传为春秋鲁国公输班所作,后经风水界加入八字,以丈量房宅吉凶,并呼之为“门公尺”。又称“角尺”,主要用来校验刨削后的板、枋材以及结构之间是否垂直和边棱成直角的木工工具。
墨斗:由墨仓、线轮、墨线(包括线锥)、墨签四部分构成,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工具。
刨子:刨子传说由中国古代工匠鲁班所制造.用来刨平、刨光、刨直、削薄木材的一种木工工具。一般由刨身(刨堂、槽口)、刨刀片(也叫刨刃)、楔木等部分组成。按刨身长短、形状、使用功能可分长刨、中刨、短刨、光刨(细刨)、弯刨、线刨,槽口刨、座刨、横刨等。
钻子:钻的发明应在九千年以上。河南省的贾湖考古出土的骨笛,据碳——14测定骨笛距今天有一万年到九千年的历史,其笛孔就是钻出来的。最小的孔径只有3毫米。
凿子:凿子是一种雕刻工具,常用于木材雕刻。分为:平凿、圆凿、菱凿、斜凿。
『肆』 定制家具图片
定制家具是指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空间细节,定做个性化的家具配内置,每件定制产品都可以独容一无二。 家具企业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每一位消费者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消费者根据自己的要求来设计想要的家具,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设计要求来制造的个人专属家具。
真正意义上的“定制”并不仅仅是家具样式的制作,而是涵盖设计、布置、制作工艺、物流等各方面的定制。此类定制服务在欧美、日本早已流行。
家具定制的方法有3种:
一、依照顾客或者家装设计师的要求,配合装修风格设计家具款式,这种设计是完全个性化的,甚至可以细化到家居空间的每一个数据和细节,达到丝丝入扣的效果;
二、现有元素组合,即在家具卖场中找感觉,把喜欢的材质、布料、款式、格调由专业设计师重新整合成新作品;
三、原版复制,按照杂志或者网络上的家具图片,制作出现实造型。
与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不同,家具定制更贴近老工匠手工雕刻的传统技艺。因此它的订货期比较长,通常在3个月左右;并且无法大批量生产,必须耐心“排队”等着手工师傅逐一打造。所以,现代风格的直线条家具是不必凑这个热闹的,只有那些讲求木料、考究雕花的欧美古典格调才有必要心境沉淀地走这一遭。
『伍』 给我一个古代家具的资料、名称、简介和图片,谢谢
罗汉床,弥勒榻一般体形较大,又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类型。有束腰且牙条中部较宽,曲线弧度较大的,俗称“罗汉肚皮”,故又称“罗汉床”。罗汉床一直是备受欢迎的实用家具。
罗汉床名称俚俗,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解释,推测与明人所称弥勒榻有关。弥勒榻是大型坐具,短不能卧;而罗汉床也是坐的功能大于卧的功能。古人隋唐以前的生活习俗是席地坐,虽宋以后演变为垂足坐,但盘腿打坐的习惯一直保留着。弥勒榻,罗汉床都是为适应国人旧俗而保留的家具品种。另一说“罗汉床”,是原来汉榻(汉朝的坐具)的演变。“罗汉床”是明清宫廷“宝座”的前身,小的称榻,如现代的“沙发”。
明清罗汉床的制做有许多区别,首先用大理石做围子是明代家具中不曾见的,其次是围子装石形式也与清代施工手法大异其趣。清代工匠往往先用芯板夹住大理石,再装入框架中,而明式做工往往直接装石装入框架,有时由于石板不平,框架打槽也随形弯曲,凡此类施工手法,年代一般较早。罗汉床腿弯曲度大,兜转力,俗称“香蔗腿”。从床腿亦可区分出明做还是清做。清式鼓腿彭牙与明式的大挖缺做工,区别完全在于对罗汉床腿的理解,是有力而含蓄,还是有力而夸张?总体上,明式罗汉床挖缺腿足,给人有力度但十分含蓄,清式罗汉床的类似腿足,在力度上多了活泼,显得夸张了一些。
『陆』 古代木匠在家具上的哪些做法,被称为“绝户活”
中国古代手工艺精巧,在世界工艺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古代木匠更是心灵手巧,其中销钉、关门钉、半粘牙板用钉等又被称为“绝户活”,因为制作这些家具零件需要极其高超的工艺,因此很难流传下来。
还有一种制作工艺,称为半粘牙板用钉,牙板是用于家具两足部位的板材,在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半粘牙板用钉还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明朝时的一些家具,没有运用任何钉子,仅仅依靠半粘牙板用钉就能够完成一件精美的家具,而这样的家具在经过了几百年之后仍然完好如初,这也可以看得出古代工艺是多么的高超。
古代科技虽然没有现代发达,但是一些手工艺品却比如今更加精美,是匠人的精益求精让那些精致的手工艺品完成了时间的检验。
『柒』 古代木匠的工具有哪些
1、锯子
锯子是传统木工工具之一,用于木材的横向切断及纵向分解,手动锯历史久远。条形锯片又称“锯条”,锯凿角度一般呈带倾斜的45°角,锯牙逐个相隔向左右岔开,便于锯条在锯缝中往复运行。
其中框架锯,锯条装于一侧,另一侧装一绳框缠绕绞紧,插竹别子固定,可以调节锯条松紧与角度,十分合理方便。
框架锯按锯条长度及齿距不同可分为粗、中、细三种。粗锯锯条长650—750mm,齿距4—5mm,主要用于锯割较厚的木料;中锯锯条长550—650mm,齿距3—4mm,主要用于锯割薄木料或开榫头;细锯锯条长450—500mm,齿距2—3mm,主要用于锯割较细的的木材和开榫拉肩。
2、刨子
刨子是传统古典家具制作的一种常用工具,由刨刃和刨床两部分构成。刨刃是金属锻制而成的,刨床是木制的,即将一段钢质刀刃斜向插入一只带方形孔的台座之中,上用压铁压紧,台座长条形,左右有手柄,便于手持。
手工刨削的过程,就是刨刃在刨床的向前运动中不断地切削木材的过程。把木材表面刨光或加工方正叫刨料。木料画线、凿榫、锯榫后再进行刨削叫净料。家具结构组合后,全面刨削平整叫净光。台刨历史最少可上溯到明代。
3、斧子
斧头是传统的木工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和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原理来运作的分为两个部分:斧头和斧柄。斧头为金属所制,斧柄为木质。刀口形状一般为弧形(有时也为直线形)或扁形。用斧子“砍削”是传统木工的基本功,“一世斧头三年刨。”要掌握刨子不容易,用斧比用刨更难。
斧子是凿榫眼的最佳敲击工具,比锤子好使的多,斧子横过来,底面积比锤子大得多,不容易敲偏打到手,重量也比锤子重得多。 用斧子砍边,木料纹理较直时,三两下就可砍好,比锯子快得多。斧子削木楔也很好用。 在没有电动工具的时代,斧子是木工的利器,木匠是很看重自己的斧子的。
4、墨斗
墨斗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工具,古人有“设规矩、陈绳墨”之称。民间墨斗木工自制,墨仓常被雕作桃形、鱼形、龙形等,既为自娱,也是木工手艺的一种炫耀。
墨斗多用于木材下料,从事家具制作的木工墨斗可做的较小些,从事建筑木结构制作木工可做的大些。一方面可以用墨斗作圆木锯材的弹线,或调直木板边棱的弹线,还可以用于选材拼板的打号弹线等其他方面。如木板打号或弹线中,墨斗有时还用作吊垂线,衡量放线是否垂直与平整。
5、钻子
钻子是由握、钻杆、拉杆和牵绳等组成的,内有圆孔,竹片与钻杆相接,可以自由转动,是用来钻孔的。常用的钻子有牵钻和弓摇钻两种,弓摇钻适用于钻较大的孔。这两种钻子都可以通过更换钻头来改变钻孔大小。
『捌』 古家具实木椅有哪几种
明代家具用材,可分细木、柴木两大类。紫檀、花梨、鸂鶒木、铁力木、红木、乌木、楠木等均属细木,除楠木外又称硬木。榆木、榉木、杉木等都属柴木。从全国各地家具制造业和广大用户使用情况看,漆木家具占比重最大,但因为硬木坚固,容易保存,所以传世家具以硬木为多。本节所要说明的木材,也限于硬木。现将各种木材的特点分述如下: 紫檀 紫檀木是名贵木材,主要产于热带地区的南洋群岛,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也有少数生长。其木质坚硬,体重,放在水里立即下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博物要览》说"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从彩图中的家具实物照片中,可以看出它的纹理稠密,经打蜡磨光和空气氧化,逐渐演变成红紫、黑紫色。色调深沉稳重,有古雅静穆感。这是紫檀木家具的最主要特征。 使用紫擅制作器物,由来己久,东汉未年就见记载。到了明代,紫檀木受到皇家的宠爱。明代官方派员定期赴南洋采办,皇家储存了很多紫檀木。直到清代早期,宫廷制作家具,使用的多是明代的库存。清代认为紫檀是名贵木材之首,但是清中期以后,库存告罄,货源中断,紫檀紧缺。所以,清代中期以后的家具,就采用红木替代了。 花梨木 花梨木产于广东、广西,但数量不多,《博物要览》说:"花梨产交(交趾)广(广东、广西)溪峒,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花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具。"《广州志》记载:"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 花梨木又分新花梨与老花梨。老花梨又称黄花梨,材质适中,性温,不变形,有香气,色呈橙黄,有的红紫,有似狸斑的深浅相间花纹。明代高级考究的家具,多是用黄花梨制作。由于老花梨纹理漂亮,工匠们多采用通体光洁的处理,不作雕饰,以突出木材纹理的自然美,花梨家具华丽无比。 新花梨又称草花梨,色赤黄,木质疏松,棕眼粗,呈条纹,没有光泽,材质远远不如老花梨。 鸂鶒木 又称杞梓木、鸡翅木,也是贵重木材,出产在西蕃。我国广东、海南也产此木。此木质硬,苏州工匠有"木里含沙石"之说,破料时常常打锯,所以也叫它"砂石木"。 鸡翅木的纹理、色调比较特殊,受光照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有暗红色,也有更重些的紫褐色。这也许就是北京匠师所谓的新老之别。新的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不清;老的纹理细腻,有紫褐色深浅变化,而且有光泽,如同鸂鶒鸟的羽毛一般漂亮。鸡翅木材数量不多,所以,传世家具也较少。 铁力木 也叫铁梨木、铁栗木。产于印度和我国的广东、广西。树木直立高大,直径丈余,质地坚硬、沉重,纹理细美,心材呈暗红色。它的色泽和花纹,与鸡翅木很相似,只是纹理粗些。用铁力木打制的家具,经久耐用。 铁力木因树体高大,所以材料也很宽大,适于打造大型家具。常见明式家具中的大翘头案,长达三米以上的案面,竟是用一块铁力木的整料作成。铁力木价格低廉,明式家具的大件多用此木。由于此木酷似鸡翅木,有些家具商,常以铁力木伪充鸡翅木,或在鸡翅木家具的个别构件上,以铁力木充替,真伪难辨。 椐木 或写成榉木、椇木。产于我国的江浙等地,木质坚硬,色纹并茂,其纹如天然美丽的山峦重叠,色如琥珀的黄花梨,是制作家具的良材。椐木在明清的民间家具中,使用较多。椐木家具的式样和制作手法,多取明式,与花梨、紫檀家具的式样和制作手法相同。 所以,椐木家具虽非贵重木材,但仍不失其艺术价值,极受珍爱者的欢迎。六十年代初,我在苏州一位农民那里,拍了一张明式清作的椐木柜;造型简洁、大方,现收进了本书的清代家具篇内。 红木 红木生长在我国广东、云南及南洋群岛,印度是主要产地。其木质的坚硬程度,和材质的重量,仅次于紫檀。红木色呈浅红色,但年久日深经空气氧化,逐渐会变成深红或黑红色,个别还能呈现墨色斑点。纹理细密光滑,并有轻微香气,表面光泽华丽。 清代乾隆以后,高级家具多数为红木。用红木制造仿明式花梨家具,表面确有花梨效果,往往乱真。仔细辨认,可发现它没有闪烁的斑斑金点和鬼面纹等花梨木的其它特征。 乌木 乌木产于海南、云南等地。性坚体重,纹理细腻,颜色黑如墨,光亮似漆,日久而不变。乌木材小,无大材,而且产量少,所以价格昂贵。因此,乌木家具只有炕桌之类的小件。但是北京故宫内,有一件乌木大罗汉床,镶粉彩瓷片,是清代家具,实为稀罕的珍品。 由于乌木量少材小的特点,一般多作台面的心板,或台面四周的边框,与其它不同颜色的木材搭配,形成深浅对比,或红黑成趣,很是新颖别致。 瘿木 瘿,"树瘤也、树根。"(《格古要论》)瘿木非指某一树种,而是指树根部位结瘤、或树干结瘤部位的木材。此处木材纹理特殊,效果奇异,历来受人喜爱。瘿木,实指木质纹理的特征。 瘿木,也写作影木。产于辽东、山西、四川等地。不同树种的影木,呈不同花纹,如: 楠木瘿—木纹呈山水、人物、花木、鸟兽状。 桦木瘿—俗称桦树包,呈小而细的花纹,小巧多姿,奇丽可爱。 花梨瘿—木纹呈山水、人物、鸟兽状。 柏木瘿—呈粗而大的花纹。 榆木瘿—花纹又大又多。 枫木瘿—花纹盘曲,互为缠绕,奇特不凡。 瘿木一般用作台面心板,可想,一件桌案的精致边框,配以自然成趣的瘿木台心,将是何等别致,新颖。 瘿木大材少见,仅见《博物要览》卷十载:"余昔于重庆余子安家得桌面,长一丈一尺,阔二尺七寸,厚一寸许,满面胡花,花中结小细葡萄纹及茎叶之状,名满架葡萄。"现在我们所见的传世家具中,瘿木只作镶板使用。 硬木制成的明式家具,年代越久越是漂亮。因为家具收藏家们,有许多使用经验,一位有名里的前辈告诉我:使用硬木家具要经常擦摸。擦,是用布擦,或用棕老虎擦。使得家具表面的浮蜡去掉,渗入木纹里面的蜡保持住,木质亮而不燥,呈现出润泽、含蓄、古朴、典雅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