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么设计一个上电延时触发电路
上电延时触发电路如图。
说明:加大C1可以延长上电时间,R3为继电器。
原理:
1:上电后,内Q1的基级为高容电平,由C1充电慢慢变低电平。
2:当C1满电,那么Q1截止,那么Q2基级为高,则Q2导通,R3继电器闭合。
其他:Q1可以选8050。
『贰』 DSP电源上电顺序电路谁来解释一下。
假设3.3V是外部电,上电时经VD2VD1降压后,给2.5V核心电压。
下电时,3.3V失电,2.5V电经VW1先3.3V电路放电,保证核心最后失电。
当然你展示的电路只是一部分,只能这样分析,完整电路也许有另外的说法。
要求的原理摘录如下:
在上电过程中,如果内核先获得供电,周围没有得到供电,这时对芯片不会产生损坏,只是没有输入输出而已,但是如果周边I/O 接口先得到供电,内核后得到供电,则有可能会导致DSP 和外围引脚同时作为输出端,此时如果双方输出的值是相反的,那么两输出端就会因反向驱动可能出现大电流,从而影响器件的寿命,甚至损坏器件。同样在掉电时,如果内核先掉电,也有可能出现大电流,因此一般要求CPU内核电源先于I/O电源上电,后于I/O 电源掉电。但CPU内核电源与I/O电源供电时间相差不能太长(一般不能大于1 秒,否则也会影响器件的寿命或损坏器件)
『叁』 截图中上电检测电路告知IC,各器件作用分析说明,谢谢
这个是一个将交流正弦信号转换为对应的反相位燃敬矩形波信号的电路。R6、R7、D2 组成负半周限幅电路(限幅0.7v左右),R6、R7、D1、R5、+5V组成正半周限幅电路(限幅度0.7V+5V左右)。激雀R4、R3、Q1、R1组成一个开关反相输出明段早整形电路,将前级输出的正负限幅的输出信号整形成一个反相矩形波信号。R1是Q1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2是输出限流电阻。
『肆』 51单片机“上电/按键复位电路”的按键复位原理和其中电容C的作用
开机时,电容器是空的,上电后就对电容充电。
充电电流,在电阻上版形成正电压,使得RST为高电平,权单片机处于复位状态。
充电电流逐渐减弱,电阻上电压逐渐接近于0,RST降为低电平,单片机即开始正常工作。
手动按下SW,对电容放电,电容器里面又空了。
手松开后,电源又对电容充电,再次出现开机时的现象。
『伍』 上电下电概念
在电力系统中,上电与下电是两种常见的操作,分别代表着合闸和拉闸。
上电即合闸,是指通过人为操作,将断路器从分闸位置转变为闭合位置。这一操作使得电流能够顺畅地通过电路,为用电设备提供所需的电能。在电力系统中,上电是恢复供电或开始供电的重要步骤。
而下电,即拉闸,则是将断路器从闭合位置转变为分闸位置。这一操作会切断电路中的电流,使设备停止运行。下电分为一次下电和二次下电。一次下电指的是主回路下电,即停止除传输设备外的所有设备供电,以确保其他站点能够正常工作。而二次下电则是指控制回路下电,是为了保护电池而进行的停电操作,此时所有设备都将停止工作。
在移动通基站中,下电操作尤为重要。通过合理地进行一次和二次下电,可以确保基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电池的持久使用。此外,下电操作还可以用于维护和管理电力系统,如在设备故障时进行故障排除或在系统升级时进行停电操作等。
总的来说,上电与下电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操作,它们共同确保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