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断舍离衣柜收纳法亲身实验,整理的不只是衣物,还有自己的心情
上周日终于抽空把自己的衣柜整理了一遍,该换季的全收到箱子里,然后买了几个小抽屉,整齐排列在衣柜里,当季的衣服都叠整齐放在抽屉里,一目了然。这几天早晨一打开衣柜心情都美美的。
虽然我平时也比较爱收拾整理家里,但按照“断舍离”的理念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还是第一次。
一说到“断舍离”,普遍意义上的理解是家居整理收纳术,再往深里理解,其实是整理自己的内心。
前几天听古典老师的专栏,他提到了一个有关“断舍离”的观点:
我们买什么、用什么、丢弃什么,其实是我们心智模式的外在延伸。
他提到了和物品相处的三种状态:
1. 执着过去 :爱保留旧物。比如旧车票、纪念物等;
2. 逃避现实 :东西越堆越多,就越是视而不见,不愿整理;
3. 担忧未来 :爱囤物。比如囤纸巾、囤面膜、囤保鲜膜等。
我在整理家务的这几天,发现自己属于第1种和第3种。
东西越堆越多,家里越来越乱,心情越来越差。怎么破?
一个字:扔!
但也不是见到杂物就扔,有一个基本原则,即“ 当下对自己是否有用”。
具体说来,可以按照 需要、适合、舒服这三个标准来判断一件东西我到底是该留还是该扔。以我自己换季衣柜收纳为例,来具体说明。
右边:
最上层:羽绒服+其他杂物
下层:悬挂区+包包+杂物
我习惯把换季的衣服用收纳箱收起来,一开始可以先把夏天的衣服全部堆放在床上,然后清空衣柜,把冬天的衣服摆放在床的另一边,这样可以一眼看清自己到底买了多少衣服,方便下一步集中整理。(这一步惭愧地没敢拍照~)
这时候,你可以先整理出来不需要的衣服:买回来没穿过几次的,或者以后打算都不再打算穿的衣服,果断拿去另一个区域,这些衣服多半是因为冲动消费,脑袋一热就买了,没穿几天就压在衣服的最下面,都换季了还没穿过。这样的衣服整理出来捐掉吧,自己不穿就捐给有需要的人,还能腾出不少空间。
整理出不穿的衣服之后,剩下的冬季衣物叠整齐摆放在收纳箱里。毛衣类的衣服不怕压,可以叠放,容易起褶皱的衣服可以叠好之后竖着放在一边,厚袜子可以用小袋子装起来。
我一般准备2个收纳箱,自己和老公的衣服分开收纳。另外还会放一个防霉袋或者小香盒,有利于保存衣物。
冬季衣物收拾好后,开始处理当季的衣服。
分类好之后,开始依次收进抽屉。
内衣袜子用小盒子装起来。 也可以从网上买专门存放内衣的软布盒,因为家里有很多结实的快递盒,直接拿来废物利用。
短袖类装进尺寸小的抽屉里。 先把衣服叠好,再从中间对折,垂直并排1列放在抽屉里。
长袖、裤子叠两层,也是竖着叠放在尺寸较大的抽屉里。
衬衫、长裙容易起皱的衣服,以及外套,都悬挂着存放。
羽绒服一类的厚外套没有另外放在收纳箱里,全都叠放在衣柜的最上层。
比如说包包、真空包装袋、旅行收纳袋等等, 这些杂物可以用适当大小的盒子装起来,放在衣柜的最上层或者最顶层。 平时网购剩下的漂亮包装盒这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如果怕杂乱,可以用规格大小一致的盒子来装杂物。
如果不记得每个盒子和抽屉里都有什么,可以买彩色的胶带,用笔写上关键字,贴在表面,这样找东西的时候就不用翻来翻去了。
很多人在整理衣柜的时候都在纠结这么多衣服到底该怎么判断留还是不留。
在满足 需要、适合、舒服 三原则的基础上,还可以尝试这样做:
1.拿出一件衣服,问自己:这件衣服我以后会不会穿?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者是“留着吧,说不定哪天就穿上了”这样的回答,那就果断处理掉,它只有压箱底的份。
2.一时冲动买回来的衣服。
最明显的就是每年双11,到了这一天不买几件东西就好像没吃晚饭一样总觉着缺点什么。所以衣柜里总是有几件冲动消费后结果穿一两天就不喜欢的衣服,收拾出来,捐了吧。与其等着它发霉,不如给有需要的人。再不行,9成新的衣服就上闲鱼卖了吧。
3.衣柜常留这三个种类的衣物: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代表着自己的形象。
整理收纳,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可以先从自己的衣柜开始整理。今天整理衣柜、明天整理厨房、后天收拾客厅,慢慢的,收纳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通过不断地筛选、收纳、整理,就会对自己的需求越来越清晰。在想要买买买的时候,也会冷静的思考:这个东西对我有什么用?是否是必要的?
当你周围都是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时,生活状态也会变得舒适、淡然。
家里整齐了,心情也利索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