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甲类,乙类,甲乙类和丙类功放电路中三极管的导通角分别是
甲类功放电路,三极管的导通角是360度;
乙类是180度;
甲乙类介于甲类和乙类中间,导通角大于180度而小于360度;
丙类功放是小于180度。
工作的状态是它的工作点为依据的。
甲类:是工作点在负载线的中间,这样,它正负半周shu都能放大,没有信号时也有较大的静态的电流,所以效率低。
乙类:是工作点在负载线的底部,即刚刚导通的位置,它只能放大半波的信号,所以常常用两个管子推挽工作,没有信号时静态的电流很小,所以效率高,
甲乙类:处于以上二者之间的。
(1)功放电路甲类扩展阅读:
甲类:在放大电路中,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若晶体管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均导通(即导通角θ=360°),则称之工作在甲类状态;
乙类:若晶体管仅在信号的正半周或负半周导通(即θ=180°),则称之工作在乙类状态;
甲乙类:若晶体管的导通时间大于半个周期且小于一个周期(即θ=180°~360°之间),则称之工作在甲乙类状态;
丙类:若晶体管仅有小于半个周期的导通时间(即θ=0°~180°),则称之工作在丙类状态。
❷ OTL和OCL功放电路算甲乙类还是算乙类
这完全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提问本身就是错误的。
这样提问,和“燃油轿车和纯电动轿车算是拖拉机还是挖掘机”颇为类似,令人忍俊不禁。
OTL,通常指单电源供电、没有输出变压器、功放输出级和喇叭直接耦合的电路形式。因为输出端直流电位等于电源电压的一半,因此,一般要用大容量耦合电容隔直。
OCL,指的是采用±双电源供电、没有输出耦合电容、输出直流电位为零的电路形式。
OCL电路可以算作OTL电路的特例,毕竟,OCL也是没有输出变压器的。
而甲类、甲乙类,指的是输出级功率管的静态直流工作点设置的不同方式。
为了减小、消除交越失真,输出级功率管的静态电流不能为零,设置成几十mA的算乙类,几百mA到1A算甲乙类,超过1A甚至几A的是甲类。
❸ 从电路上看,甲类、乙类、甲乙类功放有何区别
一、失真效率不同
1、甲类功放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静态有工作电流,对输入信号幅度有要求,不然会产生很大的失真。
2、乙类功放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因三极管的导通电压的影响所以有失真,但效率比较高(甲类功放的效率比较低的,所以甲类功放的功率一般都不是很大的)不适合做功放的。
3、甲乙类功放兼顾了失真和效率的问题,一般功放都采用这种方案的,对发烧友来说音质才是关键,所以采用甲类功放。
二、 效率不同
1、甲类放大器的输出晶体管(或电子管)的工作点在其线性部分中点,不论信号电平如何变化,它从电源取出的电流总是恒室不变,它是低效率的,用作声频放大时由于信号幅度不断变化,其实际效率不可能超过25%。
2、乙类放大器的偏置使推挽工作的晶体管(或电子管)在无驱动信号时,处于低电流状态,当加上驱动信号时,一对管子中的一只半周期内电流上升,而另一只管子则趋向截止,到另一个半周期,情况相反,由于两管轮流工作,必须采用推挽电路才能大完整的信号波形。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较高。
3、甲乙类放大器在低电平驱动时,放大器为甲类工作,当提高驱动电平时,转为乙类工作。甲乙类放大器的长处在于它比甲类提高了小信号输入时的效率,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大,效率增高。
三、耗能程度不同
甲类功放它的造价也是惊人的,它电耗等于是一部空调。特别是百分之百的甲类功放就是指音箱阻抗怎样随频率变化,功放都能保持甲类工作而且输出功率足够,一对音箱虽然它的标称阻抗是8欧姆,便在工作时它的实际阻抗因素是会随频率变化的,时高时低,有时会低至1欧姆。
乙类功放和甲乙类功放因为效率高,因此耗能均低于甲类功放。
❹ 功放电路里三极管的工作状态:甲类、乙类和甲乙类怎么区分最好详细的!
可以这么理解:
甲类、乙类和甲乙类功放区别只是末级功放电路静态工作点电流的不同,其中
1、甲类功放管的工作点电流设计在放大区的线性区中点,所以静态电流较大(一般在800mA-1.5A之间,不同功率的功放管是其最佳工作点电流是不同的),其静态发热量较大,所需的散热片也要面积较大,当然电路的稳定性也要求较高,这样的成本也就比较高,但这也为最大限度的高保真放大提供了保障。使用甲类功放的关键是散热要绝对良好。
2、乙类功放大多应用于经济型功放机中,其特点是工作点设置在临界导通状态,静态电流极小(约<1mA之间),这样静态时,电路功耗极低,对散热片、电源及电路稳定性的要求不那么高,成本也相对较低。但是音频正弦波的正、负半周信号经两功放管交替放大时,功放管从临界导通进入放大区时,不可避免地经过该管的非线性区,从而引起正、负两半周信号近零点的非线性失真,这种失真叫“交越失真”,所以,乙类功放电路始终无法登“发烧”的大雅之堂。
3、为了克服甲类功放的高热量、高能耗和乙类功放的保真度低,也就有了介于甲类和乙类功放之间的甲乙类功放这么个折衷解决方案。其工作特点是,工作点电流设置在功放管的浅导通状态(视功放管的不同,工作电流约在10mA-200mA之间),这样小信号时,功放管基本相当于工作在甲类状态,不存在交越失真,当大信号来临时,则功放管自动工作于近似乙类状态,各负责放大半周的正弦波信号,由于人耳的遮掩效应,大信号大声音时,乙类功放固有的交越失真也不那么“明显”了。
这三种功放电路从听音效果来说,甲类较优,其次是甲乙类,最后是乙类。
❺ 说明甲类、乙类、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有什么区别
一、导通角不同
甲类:在放大电路中,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若晶体管在信号版的整个周期内均导通权(即导通角θ=360°)
乙类:半周导通(即θ=180°),则称之工作在状态;
甲乙类:若晶体管的导通时间大于半个周期且小于一个周期(即θ=180°~360°之间)
二、按静态工作点在交流负载线上的位置不同
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在被放大的交流信号加入电路时,不论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都能满足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的三极管放大状态。
三、听感不同
甲类放大器由于用两只功率管分别担任正半周和负半周音频放大。故声音大,音质好,失真小。又称推挽放大,被现在普遍使用。乙类放大器用单管作半周放大,缺点是功率小,失真大,音质差,使用较少。甲乙类相比乙类则性能更低。
❻ 功放电路里三极管的工作状态,甲类、乙类和甲乙类怎么区分
工作的状态是它的工作点为依据的。
甲类:是工作点在负载线的中间,这样,它正负半周都能放大,没有信号时也有较大的静态的电流,所以效率低,
乙类:是工作点在负载线的底部,即刚刚导通的位置,它只能放大半波的信号,所以常常用两个管子推挽工作,没有信号时静态的电流很小,所以效率高,
甲乙类:处于以上二者之间的。
❼ 如何辨别甲类功放,乙类功放,甲乙类功放
1、甲类一般用于真空管放大器中。最大的特点是输出端有一个非常大的耦合变压器突袭机。
2、乙类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输出正弦信号的放大器,其输出由推挽输出级的两个“臂”依次放大两个半周期。每个“臂”的传导时间是信号的半个周期。b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交叉失真。
3、甲类和一乙类,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尤其是在家庭放大器中,基本上都是用这种电路。放大器,推杆管、放大器管是一对一的。
(7)功放电路甲类扩展阅读:
1、甲类放大器的输出级,两个(或两组)的晶体管总是在导通状态,也就是说,他们保持导电电流有或没有信号输入,并使这两个电流等于交流电的顶峰,那时的交流电流入最大信号条件下的负载。
当没有信号时,两个晶体管的电流相等,因此在输出中心没有不平衡的电流或电压,因此扬声器没有电流输入。
当信号接近正极时,线顶端的输出晶体管允许更多的电流流入。底部的输出晶体管允许更少的电流流入。
2、乙类功放,放大方式为无信号输入时,输出晶体管不导电,不消耗功率。当有信号时,每对输出管放大一半的波形,每对输出管打开和关闭以完成完整的波放大。
当两个输出晶体管旋转时,会产生交叉畸变,从而形成非线性。纯B放大器是罕见的,因为失真是如此严重,在非常低的信号水平,人行横道粗糙的声音。b类功率放大器的平均效率约为75%,产生的热量比a类功率放大器少,因此可以使用更小的散热器。
参考资料:网络-乙类功放
参考资料:网络-甲类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