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白渡桥的历史
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它是由供职于怡和洋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宝顺洋行的韦韧、霍梅等20人凑资组起的苏州河桥梁公司投资建造的。
桥长137.25米,宽7.015米,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到了光绪年间,木桥几经补修,已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新桥代替。
筹建时曾有钢桥、木桥两种设计图纸与预算方案供工部局参考。两种桥梁宽度相同,设计要求都能承受一级城市桥梁通常能够承受的载重。
其中,木桥使用寿命20年,造价8.3万两,每年维修费用按造价的4%计算为3320两。钢桥使用寿命50年,造价20万两,每年维修费按造价的0.35%计算为700两。
工部局工程师兼测绘师查尔斯·梅恩认为虽然钢桥先期投资较大,但外白渡桥位置重要,日常交通量大,又需铺设复线电车轨道,建造钢桥可以得到长久的好处。
同时英商电车公司表示愿意为钢桥改建费用捐助3500英镑。通过对拟建中的钢桥、木桥不同造价及按照复利年利率6%计算50年后所获款项的比较,工部局选择了钢结构桥,并刊登广告征求。
(1)外白渡桥被撞了维修费扩展阅读:
在上海城建档案馆内存有外白渡桥的设计建造图纸及历年大修图纸档案共计6卷。已经泛黄的正式设计图纸上标明,外白渡桥建造方为上海特别市政委员会工部局,图纸绘制日期是1903年8月25日。
虽说是由手工绘制而成,但线条却是工工整整,每一数据都不差分毫。这就是老桥的“出生证明”与护身符,它是老桥如何做到修旧如旧的最权威依据。
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地面文物处表示,老桥的修葺方案早前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并获得批复。按文物部门要求,苏州河历史最低水位以上的桥体将保持原貌。
这是一套大胆而科学的维修保护方案。该方案在通道施工中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系数,并可保外白渡桥再使用50年。
㈡ 外白渡桥有多少年历史了﹖
第一代桥
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它是由供职于怡和洋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宝顺洋行的韦韧、霍梅等20人(多为洋行经理或鸦片巨贩)凑资组起的“苏州河桥梁公司”(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以桥梁建造为主的公司)投资建造的。桥长137.25米,宽7.015米,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
第二代桥
造桥纯粹为牟利的威尔斯等人曾声称,上海道台特准许其专利,人行需交“过桥税”,且只向华人收税,外国侨民车辆及仆役一概免去。继之,上海居民愤起抗争,粤人詹若愚就在今日的山西路口设置义渡,免费接送两岸过路华人,以示不屈。因市民不再付钱,乃称之为“白渡”。 租界工部局迫于众怒难犯,于1876年在威尔斯桥近侧造了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当年的英国人叫它“花园桥”(Garden Bridge) ,并在桥头立铜质纪念碑刻字记载(1949年后铜碑被毁),而百姓则直呼为“外摆渡桥”。 从此,这里过桥不再付费。而威尔斯桥则由工部局拆除。这也是第二代桥——“外白渡桥”的由来。 后来数十年,民间口误,读音成“外白渡桥”,于是,约定俗成地沿袭下来,再后来,历史走到今天,这其中的“涵括”早已经不止是一座桥的名字。
第三代桥
到了光绪年间,木桥几经补修,以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新桥代替。筹建时曾有钢桥、木桥两种设计图纸与预算方案供工部局参考。两种桥梁宽度相同,设计要求都能承受一级城市桥梁通常能够承受的载重。其中,木桥使用寿命20年,造价8.3万两,每年维修费用按造价的4%计算为3320两。钢桥使用寿命50年,造价20万两,每年维修费按造价的0.35%计算为700两。工部局工程师兼测绘师查尔斯·梅恩认为虽然钢桥先期投资较大,但外白渡桥位置重要,日常交通量大,又需铺设复线电车轨道,建造钢桥可以得到长久的好处。同时英商电车公司表示愿意为钢桥改建费用捐助3500英镑。通过对拟建中的钢桥、木
外白渡桥
桥不同造价及按照复利年利率6%计算50年后所获款项的比较,工部局选择了钢结构桥,并刊登广告征求
外白渡桥
新桥设计和承建招标书。在17份投标书中,最后由豪沃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 Erskine Ltd.)以1.7万英镑中标,并由英国达林顿市克利夫兰桥梁建筑公司制造钢件,威斯敏特市的帕利和比德公司代表工部局在英国监督加工制作。
光绪32年,打下第一根桩,第二年竣工。该桥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简支铆接钢珩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两孔跨经组合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桥面铺设电车轨道。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桥。新桥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交付使用,晚于法国艾菲尔铁塔十一年。桥宽60英尺(其中车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长171英尺,为当时技术最新的钢铁结构。工业革命的成果,科学技术的发展,铁架桥梁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钢架桥梁兴起于19世纪的美国。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桥梁,由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有钢材料皆从英国进口,由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整座桥梁的设计和架构。 类似的钢结构桥,在当时,除了上海,还有横跨天津海河的万国桥(今名解放桥),建于1902年,比外白渡桥的建成时间还要早5年,由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以也叫“法国桥”。
㈢ 外白渡桥历史与意义
简介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又称外婆桥,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外白渡桥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现在的外白渡桥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
历史
第一代桥
外白渡桥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它是由供职于怡和洋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宝顺洋行的韦韧、霍梅等20人(多为洋行经理或鸦片巨贩)凑资组起的"苏州河桥梁公司"(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以桥梁建造为主的公司)投资建造的。桥长137.25米,宽7.015米,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
第二代桥
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当年的英国人叫它"花园桥"(Garden Bridge) ,并在桥头立铜质纪念碑刻字记载(1949年后铜碑被毁),而百姓则直呼为"外摆渡桥"。 从此,这里过桥不再付费。而威尔斯桥则由工部局拆除。这也是第二代桥--"外白渡桥"的由来。 后来数十年,民间口误,读音成"外白渡桥",于是,约定俗成地沿袭下来。再后来,历史走到今天,这其中的"涵括"早已经不止是一座桥的名字。
第三代桥
到了光绪年间,木桥几经补修,已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新桥外白渡桥 代替。筹建时曾有钢桥、木桥两种设计图纸与预算方案供工部局参考。两种桥梁宽度相同,设计要求都能承受一级城市桥梁通常能够承受的载重。其中,木桥使用寿命20年,造价8.3万两,每年维修费用按造价的4%计算为3320两。钢桥使用寿命50年,造价20万两,每年维修费按造价的0.35%计算为700两。工部局工程师兼测绘师查尔斯·梅恩认为虽然钢桥先期投资较大,但外白渡桥位置重要,日常交通量大,又需铺设复线电车轨道,建造钢桥可以得到长久的好处。同时英商电车公司表示愿意为钢桥改建费用捐助3500英镑。通过对拟建中的钢桥、木桥不同造价及按照复利年利率6%计算50年后所获款项的比较,工部局选择了钢结构桥,并刊登广告征求
外白渡桥新桥设计和承建招标书。在17份投标书中,最后由豪沃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 Erskine Ltd.)以1.7万英镑中标,并由英国达林顿市克利夫兰桥梁建筑公司制造钢件,威斯敏特市的帕利和比德公司代表工部局在英国监督加工制作。
光绪32年,打下第一根桩,第二年竣工。该桥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简支铆接钢珩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两孔跨经组合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桥面铺设电车轨道。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桥。新桥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交付使用,晚于法国艾菲尔铁塔十一年。桥宽60英尺(其中车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长171英尺,为当时技术最新的钢铁结构。工业革命的成果,科学技术的发展,铁架桥梁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钢架桥梁兴起于19世纪的美国。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桥梁,由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有钢材料皆从英国进口,由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整座桥梁的设计和架构。 类似的钢结构桥,在当时,除了上海,还有横跨天津海河的万国桥(今名解放桥),建于1902年,比外白渡桥的建成时间还要早5年,由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以也叫"法国桥"。
城市象征
上海因河而兴,通江贯海,外白渡桥是上海市区连接沪东的重要通道,也把老上海金融与外贸运输两大支外白渡桥柱产业贯通一气。
1937年上海沦陷,当时中国人过桥都要毕恭毕敬地向在桥头站岗的日本兵鞠躬,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毒打或罚跪,甚至被狗咬。而在桥的东南面,就是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的黄浦公园。
研究上海历史的上海市档案馆馆员张姚俊告诉记者,直接发生在外白渡桥上的最大事件便是1915年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被刺案了。在上海市档案馆里可以找到的有关外白渡桥的照片中,有淞沪抗战期间大量难民从闸北潮水般向南通过外白渡桥的情景,也有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从外白渡桥进城的画面。
年逾百岁的外白渡桥默默承载着城市的荣辱,其交通功能已退居其次,如今的它乐当观景台,每天让中外游客架起相机,对着彼岸新楼拍照留念。在许多海外游子心中,外白渡桥的身影却已化成一缕抹不去的乡愁。
㈣ 上海的外白渡桥是怎么拿下来维修的
低潮时进船 拆除固定
涨潮时船将其抬升脱离支座,运走
大概的思路应该是这样,具体怎么样好好找找资料
㈤ 上海外白渡桥现在能步行过去么
外白渡桥已经暂时移位了
外白渡桥建于1907年,由于计划建设的外滩通道要从桥下近距离穿过,经多方研究协商,工程部门决定把外白渡桥暂时移走,到工厂彻底检修,增强耐用度,明年3月重新移回原位,承担原有功能。
现在在浦东的一个仓库里维修
㈥ 外白渡桥资料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频临黄浦江,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风雨历史呢?笔者查阅相关资料,请教专业人士,方知:现今的外白渡桥,其实已经第三代桥了。
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它是由供职于怡和祥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宝顺祥行的韦韧、霍梅等20人(多为祥行经理或鸦片巨贩)凑资组起的“苏州河桥梁公司”(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以桥梁建造为主的公司)投资建造的。桥长137.25米,宽7.015米,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
造桥纯粹为牟利的威尔斯等人曾声称,上海道台特准许其专利,人行需交“过桥税”,且只向华人收税,外桥车辆及仆役一概免去。继之,上海居民愤起抗争,粤人詹若愚就在今日的山西路口设置义渡,免费接送两岸过路华人,以示不屈。因市民不再付钱,乃称之为“白渡”。
租界工部局迫于众怒难犯,于1876年在威尔斯桥近侧造了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定名为“公园桥”。从此,这里过桥不再付费,遂称之为“外白渡桥”。而威尔斯桥则由工部局收购后拆除。这也是第二代桥——“外白渡桥”的由来。
到了光绪年间,木桥几经补修,以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钢桥代替。光绪32年,打下第一根桩,第二年竣工。该桥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筒支铆接钢珩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两孔跨经组合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桥面铺设电车轨道。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桥。
钢桥建成之后,经历40多年从未大修。1945年抗战胜利后,桥台桥台下沉倾发现裂痕,随即以重浇捣混凝土进行排险处理。解放后,又进行了多次全面测试检验,对维修养护作了科学研究,先后曾进行了9次大修。
人们影象里,外白渡桥只是外滩风景区的一部分。事实上,它还承担着极重要的交通作用。据1987年的交通测试显示,当时每昼夜外白渡桥交通流量就已达到2.7万辆次,可见它是连接中心城区与沪东地区的交通要道。外白渡桥在昨天和今天的接力中延伸到明天,与吴淞路闸桥竞渡苏州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㈦ 上海百渡桥一百年后收到英国建桥公司的信是真的吗
假的!谣言出处貌似在这里
@信海光:跨世纪的售后服务。上海有座标志性建筑外白渡桥,在很多电影上出现过,桥建于光绪32年,由英商霍华思公司承建,当时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100年后,上海市政收到一封来自该公司的信,说外白渡桥的“年限已到期,注意维修”,并“建议检测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随信还寄来百年前手工绘制的整套设计方案。
显然,是不好意思说自己那种搞笑的“正式新闻报道出处”,《读者》、《知音》这种就别拿出来炫了。可如果排除这种传说的出处,它还有其它真正有信任度的信源吗?
能跟风如此拙劣造谣传谣,智商都不咋地,要让这种货色理解“信源”,让其来为自己的言论“举证”,太难为这种智商和素质的货了。
外白渡桥的“原本使用期只有50年”(详见附录外白渡桥规划、建设者的叙述),哪里来的100年?这就是谣言的问题所在,如果不捏造个“100年”出来,哪能对应的上呢,而且,百年,多顺口的整数,是造谣者的最爱。感情都知道乌龟能活一百年,所以就顺口喷一百年了啊。
上海有专门部门时刻关注、监测、维修该桥,该桥在建国后陆续经历了11次重要的检测维修,安全始终被关注,哪里需要早已被合并消失的英国设计公司来指点自己是否应该维修?
可惜Howarth Erskine 1912年就与另一家Riley Hargreaves合并了,新公司的名称是 United Engineers Limited,总部在新加坡。”
㈧ 外白渡桥的来历
外白渡桥在上海的外滩,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
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当年的英国人叫它“花园桥”(Garden Bridge) ,并在桥头立铜质纪念碑刻字记载(1949年后铜碑被毁),而百姓则直呼为“外摆渡桥”。
从此,这里过桥不再付费。而威尔斯桥则由工部局拆除。这也是第二代桥——“外白渡桥”的由来。 后来数十年,民间口误,读音成“外白渡桥”,于是,约定俗成地沿袭下来。
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关于桥名“外白渡桥”的来源至今仍存在着许多的争论,现今已知最早是由上海工部局在1873年对原先木桥的称呼。其中最为广泛认可的解释便是:“任何河流的上游称之为里,反而言之河流的下游则为外。”
在学者薛理勇的《外滩的历史和建筑》一书中有如下的表述:在一些情况下,汉语的内部和外部,指的是距离某一点的远或近的程度。这种用法至今仍旧可见于上海的一些地方,而外白渡桥即属于此类。
因此更靠近上游的便称为里白渡桥,而位于河口的,便自然而然的称作为外白渡桥。而之所以称之为白渡桥,是因为该桥建成后,凡是过河无需再支付过桥费,因此是“白”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