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帮我整整这个电路图,可调光电灯开关电路,追加200!决不食言
根据要求和顺序,回答如下。
1.电路的组成
电路主要由灯泡点亮回路、工作电源提供部分和输入脉冲控制部分组成。
灯泡点亮回路:包括220V交流电源、开关S、灯泡H和单向可控硅VS1(或者是双向可控硅VS2)。
工作电源提供部分:由C1、VD1、VDW1和1000μF电容组成。
输入脉冲控制部分:由CD4017、80KΩ电阻、VD2、VDW2、10μF电容、3KΩ和5KΩ电阻组成。
2.总体的功能
电路的总体功能是调光电路分为三档,即开关S每接通一次,灯泡由高亮→低亮→不亮……,依次循环。
3.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在灯泡点亮回路中
VS1是一个单向可控硅,仅让半个周期的交流电压加到灯泡上,灯泡所加电压有效值较低,故亮度较低(见半波波形图)。
VS2是一个双向可控硅,可让整个周期的交流电压加到灯泡上,灯泡所加电压有效值较高,故亮度较高(见全波波形图)。
工作电源提供部分
交流电压220V经电容C1降压,VD1二极管整流,让电源的负半波电压被傍路,正半波电压经12V稳压管限幅,1000μF电解电容滤波,它们共同完成给CD4017提供12V工作电压的任务。
输入脉冲控制部分:
这一部分电路涉及到电路状态的转变过程。
三种状态间的转换是依靠输入脉冲的递增来完成的。
而输入脉冲加到CD4017的CP端,是由开关S的闭合与断开来完成的。
当开关S闭合时,电源通过80KΩ电阻电阻降压,二极管VD2整流,稳压管VDW2稳压,10μF电解电容滤波,使CP端14脚有一高电平输入。因为13脚直接为低电位,故14脚输入脉冲的上升沿有效,输出状态会得到转换。若断开开关S,14脚被3KΩ的下拉电阻拉至低电平,完成了一个脉冲由高到低的变化。
首先看看你的电路图CD4017用了哪几个引脚
16、8—用于接12V电源
2(Q1)—提供双向可控硅VS2的控制极电压
4(Q2)—提供单向可控硅VS1的控制极电压
7(Q3)—直接连到15脚,此状态有效时对CD4017复位
15—复位脚,高电平时,会使CD4017的Q0输出高电平,其余Q1—Q9输出低电平
13—时序允许脚,当此脚为低电位,输入脉冲的上升沿使CD4017计数
14—为脉冲信号的输入脚
CD4017为十进制计数器//脉冲分配器,在此处使用的原理是这样的。
14脚作为脉冲信号输入端,Q1、Q2、Q3作为脉冲分配的输出端,当14脚有脉冲序列输入时,输出端Q1、Q2、Q3依次为高电平(见时序图)。
此装置只要一接通220V,对应的输出便有以上所说三种状态中的一种(因为没有上电复位电路,输出状态未确定)
假设是220V接通后,灯泡处于不亮状态(当然也可能处于低亮状态,反正是由高亮→低亮→关闭→高亮……循环),此时Q0为高电平,两个可控硅均未导通,故灯泡不亮。
开关S第一次闭合,相当于有一个高电平加到14脚,此时Q1为高电平,双向可控硅VS2的控制极相对于阴极有一个高电平,使之导通,全波电压加给灯泡,灯泡为高亮状态。若此时断开开关S,灯泡熄灭,且14脚被3KΩ的下拉电阻拉至低电平,完成了一个脉冲由高到低的变化。
开关S第二次闭合,相当于第二个脉冲加到14脚,此时Q2为高电平,单向可控硅VS1的控制极相对于阴极有一个高电平,使之导通,半波电压加给灯泡,灯泡为低亮状态。若此时断开开关S,灯泡熄灭,且14脚又被3KΩ的下拉电阻拉至低电平,完成了第二个脉冲由高到低的变化。
开关S第三次闭合,相当于第三个脉冲加到14脚,此时Q3为高电平,两个可控硅的触发极均未得到高电平而关断,故灯泡不亮。与此同时,因Q3(7)与复位端15脚直接相连,Q3的高电平加到15脚使复位有效,CD4017的Q0为高电平(见时序图)。
总结:灯泡的亮度仅与加到灯泡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有关。与电源频率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频率是固定的50HZz。而灯泡所加电压的高低与CD4017的输出脉冲分配给哪一个Q端有直接的关系。
『贰』 求解答,急需要。台灯调光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求需要
单向可控硅调光电路,灯泡始终工作在脉动直流状态。
由于调光采用了【单向】可控硅,所以220伏进入调光电路时经过了4个二极管整流,4个二极管是对面两、两导通的(可惜4个管没有单独画出极性,单独画出后,两、两导通会一目了然)。
原理:220伏【上正下负】时电流走向是,上线进-右上二极管-灯泡-可控硅正极-负极-回左下二极管-回下线220伏
220伏【下正上负】时电流走向是,下线进-右下二极管-灯泡-可控硅正极-回左上二极管-回上线220伏。
R2保证可控硅无触发信号可靠截止。
调整470k改变可控硅导通角(即导通时机)。
R1防止电位器阻值调到0。
电容c与电阻、电位器串联配合,决定起始导通延迟时间,调大电位器阻值时,电容充电慢,可控硅触发极得到同步正触发就晚,可控硅开通时间短,灯泡就暗。
2CTS是触发二极管,给可控硅触发电压整形。
触发电压取自可控硅正极,等于可控硅是同步自触发,虽然是‘同步’,实际触发时机(导通角)由电阻电容串联延迟触发起始时间,所以调整电位器阻值大小,可以改变可控硅每个半周的导通时长,来改变电灯亮度
『叁』 答:日光灯调光电路,见图4
-29
图中所示电路、在调节电位器时可以调节日光灯的亮度。电路的简单原理版是有电答权图位器和电阻电容组成一个阻弃移相电路,调节电位器时可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从而调节晶间管的电流.控制日光灯灯丝发射电子的流量,这样就调节了日光灯的亮度。
启辉前,应把亮度调制最大.以保证正常启辉启辉后,再把亮度调到需要的大小。
『肆』 无极调光电路原理
无极调光电路原理:
本电路采用双向可控硅(双向晶闸管)来调光,可以让光线从弱到强均匀变化。双
向可控硅的外形和三极管一样,很多朋友会误以为可控硅也是和三极管一样,是类似于基极电流控制三极管分压限流来完成调光的。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至少站长十几年以前有好几年就是这样认为的,毕竟,通过自学在很多方面的突破都是有一定困难的,那时学习条件也很差,很多都是停留在想象状态,很少有书讲得详细,很少提到重点。
可控硅和三极管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电流控制器件,都可以起到开关作用;不同点在于:三极管需要电流持续控制,可精确控制,可控硅导通后可以撤消控制电流,控制电流失去控制作用,负载电流取决于负载大小,可控硅在无控制电流和负载电流情况下会自动关断。因此,可控硅控制电流又称触发电流。这是可控硅的重点,如果大家认真理解并实践制作实验,这一关就过了。
电路原理图和可控硅97A6的资料:
本调光电路采用交流220V供电,可控硅会在每个电压交变(正悬波的0电位)时
自动关断。平时由于R1、W、C1、R2、C2、R3的移相延时作用,会使触发电流来得比较迟, 这是因为电压通过电阻给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的电压相位会滞后产生延时,当W的阻值调至最小时,R1和C1组成第一级延时,R2和C2组成第二级延时,但是,由于R1、R2的阻值很小,当A端电压上升时,T1的控制极仍能很快产生触发电流导通,让负载有电流通过;但是,当W的阻值调节到最大时,C1、C2上的电压上升很慢,T1甚至在正半周结束了还没有导通,这样负载就没有电流通过。通过调节W的阻值,可以调节可控硅在每个交流电半周期的导通时间的长短,从而达到调节负载消耗功率来起到调光的作用。
交流电压的负半周工作情况和正半周情况相同,仅仅是电压极性不同而已。由于可控硅是工作在开关状态,可控硅本身消耗的功率很小,从而效率很高,本制作元件包配用的97A6可控硅,外形和9014的三极管一样大,但是可以控制100W的灯泡(理论值220V时可以控制220W),如果换成用三极管串联分压限制电流的原理来控制调光的话,那得需要一个几十W的大功率三极管才行,光散热片的成本就高得不得了
『伍』 电阻调光电路原理
电阻调光原理:可变电阻与灯泡串联在电路中,通过改变电阻阻值大小,实现对其工作电流大小的改变。从而改变了灯光亮度,实现调光。
『陆』 晶闸管调光电路的工作原理
晶闸管调光电路的工作原理:
晶闸管在工作过程中,它的阳极(A)和阴极(K)与电源和负载连接,组成晶闸管的主电路,晶闸管的门极G和阴极K与控制晶闸管的装置连接,组成晶闸管的控制电路。
晶闸管为半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它的工作条件如下:
1. 晶闸管承受反向阳极电压时,不管门极承受何种电压,晶闸管都处于反向阻断状态。
2. 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仅在门极承受正向电压的情况下晶闸管才导通。这时晶闸管处于正向导通状态,这就是晶闸管的闸流特性,即可控特性。
3. 晶闸管在导通情况下,只要有一定的正向阳极电压,不论门极电压如何,晶闸管保持导通,即晶闸管导通后,门极失去作用。门极只起触发作用。
4. 晶闸管在导通情况下,当主回路电压(或电流)减小到接近于零时,晶闸管关断。
晶闸管(Thyristor)是晶体闸流管的简称,又被称做可控硅整流器,以前被简称为可控硅;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晶闸管产品,并于1958年将其商业化;晶闸管是PNPN四层半导体结构,它有三个极:阳极,阴极和控制极; 晶闸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且其工作过程可以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调压、无触点电子开关、逆变及变频等电子电路中。
『柒』 调光电路 工作原理 其中的原件各有什么作用
调光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部分就是由一个双向可控硅和由可调电阻,电容和双向二极管组成的触发电路,此电路采用220V交流供电,交流电正半周通过电位器VR4和电阻R19向电容C23充电,随着电容C23上的充电电压升高,达到双向触发二极管DB1的正向转折电压时,二极管呈低阻态导通。
从而触发可控硅导通,至过零时截止,双向触发二极管是一个当两端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导通,不管是正向还是反向,所以在负半周到来时,电容被反向充电,当反向电压达到双向二极管的转折电压时,也可触发可控硅。
这样,只需调节电位器阻值,就可以改变RC充电时间常数,进而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达到调压的目的。
(7)可调光电路扩展阅读
调光电路的应用
用光电耦合器作固体继电器具有体积小、耦合密切、驱动功率小、动作速度快、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一个光电耦合器用作固体继电器的实际电路图,它的左半部分电路可用于将输入的电信号Vi变成光电耦合器内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光信号。
而右半部分电路则通过光电耦合器内的光敏三极管再将光信号还原成电信号,所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电光与光电联合转换器件。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比为20%,耐压为150V,驱动电流在8~20mA之间。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它没有一般电磁继电器常见的实际接点,因此不存在接触不良和燃弧打火等现象,也不会因受外力或机械冲击而引起误动作。所以,它的性能比较可靠,工作十分稳定。
『捌』 晶闸管调光电路原理
如图:该电路为串联型脉宽调压控制电路,该电路采用一个晶闸管,和一个两极双向回可控硅组成的控制电路。该答电路是大功率调压控制电路,同小功率台灯调光原理一致。
其工作原理:当可调电阻趋于470k时,整个调压控制电路处在最大导通状态。两个33k电阻和一个整流桥电路,构成的是一个预置旁路电路,整流桥是利用二极管的0.7V导通电压,来稳定两极可控硅控制的突变,对整个电路起到一定的抗干扰作用。
『玖』 直流12V调光电路怎样制作
12v 20w石英灯,都是开关电源的,调压很繁的哦..
『拾』 晶闸管调光电路原理
工作原理:晶闸管T在工作过程中,它的阳极A和阴极K与电源和负载连接,组成晶闸管的主电路,晶闸管的门极G和阴极K与控制晶闸管的装置连接,组成晶闸管的控制电路。
晶闸管是PNPN四层半导体结构,它有三个极:阳极,阴极和门极。晶闸管工作条件为:加正向电压且门极有触发电流。其派生器件有:快速晶闸管,双向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光控晶闸管等。
它是一种大功率开关型半导体器件,在电路中用文字符号为“V”、“VT”表示(旧标准中用字母“SCR”表示)。晶闸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且其工作过程可以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调压、无触点电子开关、逆变及变频等电子电路中。
(10)可调光电路扩展阅读
晶闸管是四层三端器件,它有J1、J2、J3三个PN结,可以把它中间的NP分成两部分,构成一个PNP型三极管和一个NPN型三极管的复合管当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为使晶闸管导通,必须使承受反向电压的PN结J2失去阻挡作用。每个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同时就是另一个晶体管的基极电流。
因此,两个互相复合的晶体管电路,当有足够的门机电流Ig流入时,就会形成强烈的正反馈,造成两晶体管饱和导通,晶体管饱和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