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路中 深度负反馈 的意义
深度负反馈的放大倍数Af=[1/(1+A·F)]·A
=1/(1+F)
这个公式知道吧?A=放大器原放大倍数
F=反馈系数
公式的意思是:“引入负反馈之后的放大倍数”只有“未引入负反馈时候的放大倍数”的1/(1+F)
也就是说原来没反馈时电路已经在放大,现在引入反馈之后放大倍数只是比原来小而已不管怎样,仍然还是在放大,哪怕这个放大倍数很小。
同样从公式可以看出确实是稳定了放大倍数,放大倍数与非线性的半导体元件参数有关,半导体元件参数容易受温度影响,所以导致放大倍数不稳定,现在引入反馈之后,放大倍数只与反馈系数F有关,而F大小取决于反馈回路元件参数,反馈元件通常都是非半导体器件,相比下,参数的温度稳定性比半导体的晶体管好得多,也就使得放大倍数被稳定。
2. 负反馈电路的反馈深度1+AF是否越大越好,为什么
是.这样Af近似等于1/F,也就是放大倍数只取决于反馈网络,设计参数比较方便.但要注意的是,F不能太小,否则Af过大容易引起自激振荡.
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深度, 决定了电路性能的改善程度,但是否是反馈深度越大越好,为什么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只局限于反馈环内,反馈回路未包括的部分并不适用.性能的改善程度均与反馈深度 有关,但并是 越大越好.因为 都是频率的通数,对于某些电路来说,在一些频率下产生的附加相移可能使原来的负反馈变成了正反馈,甚至会产生自激振荡,使放大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另外,有时也可以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引适当的正反馈,以提高增益等等
4. 电路深度解惑,电路,电学.特斯拉线圈
只给出实物图是不行的,因为我们难以根据实物图看清楚电路的结构。
请给出具体的电路图以及主要元件的参数,比如线圈是如何绕制的、初次级匝数、是否有铁芯(磁芯)?这样才好帮你把关。
而且实话实说,你这一堆东西接的乱七八糟的,看着头疼啊。为什么搞这么多鳄鱼夹呢?现在网上随便拍几块洞洞板,用电烙铁焊一下很简单的。像你这样接电路,不仅乱、容易导致短路或接触不良,还会因分布参数太大影响电路的高频稳定性。
你提供的电路确实不算完整,因此看起来令人困惑,后来仔细看了一下,看懂了。下面评价一下这个电路,如图:
来来来,你告诉我,下列知识,哪一个不是所谓的电子专业人士应该烂熟于心的:
1、三极管β值和工作频率的乘积,等于三极管共发射极极限工作频率。实际工作频率越高,β值越小。所谓β=250之类的说法,仅仅针对于低频以及直流工作环境。
2、空心电感计算公式;方波周期、占空比以及高低电平持续时间的计算;电感工作在开关电路中峰值电流的计算公式 Im=U△t/L。
3、空心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磁场的相似性、周边磁感线的分布。
4、工作在正反馈开关(斩波)状态的三极管驱动电流值的设计------βIb>Icm。
5、此类电路的初级线圈电感量的取值原则------既要满足工作频率下峰值电流要求,也要能提供足够功率输送。如何平衡电感量、工作频率、峰值电流和输送功率的取值?
6、此类电路的变压器(无论有无磁芯,初次级间存在一定的互感就可视为变压器),有正激和反激两类工作模式,正常情况下应按反激型来设计。而工作模式还有连续模式和断续模式两种。不要告诉我,一个所谓的专业人士,连正激和反激、连续模式和断续模式都没听说过。。。。。。
7、高频电路,分布参数对电路工作的状态有巨大影响,对于微亨级、兆赫级振荡,一堆数厘米长的电线和鳄鱼夹带来的分布参数,对振荡的稳定性有没有影响?影响有多大?
8、多大的放电气隙需要多高的击穿电压?假设拉弧空气间隙为1mm(再大的间隙此类电路怕是产生不了足够高的电压),一般空气干燥的情况下,需要3kV的击穿电压,你这个原始设计能否提供如此高的电压,有过计算论证吗?如果拉弧气隙远超1mm,需要多高的电压,想过没有?就按照1mm计算好了,空载3kV击穿后电压跌落至500V、电弧电流按照10mA算,放电功率高达5W,而原始电路设计的松散耦合状态,能量传输效率必然很低,初级消耗的电功率必然远大于5W,8050吃得消?12A1A的电源吃得消?还有,就算能提供空载3kV的输出,次级线圈的匝数需要多少?别人用400匝,你就用400匝?此时8050将承受多高的尖峰电压?其25V的BVceo吃得消?
9、找一个电蚊拍,拆开看看人家的电路是怎样设计的,和你这个所谓的“特斯拉线圈”无论原理还是用途,本质上有何区别?------一个用来电蚊蝇有实用价值,一个无非为了满足好奇心或者装逼而已。
10、高频开关电源、传统CRT电视机高压包的变压器,都是有磁芯的。不用磁芯仅仅依靠高频就能实现紧密耦合?早年全世界数百亿台CRT显示器和数千亿开关电源,如果都省略磁芯,会节约多少成本?工程师都是傻子,不懂得省略磁芯?
11、工作在开关状态的场效应管,虽然是电压驱动,但由于输入电容Cgs的存在,也是需要一定电流的,否则会导致开关不良功耗剧增。驱动电流如何计算?
12、趋肤效应听说过?怎么降低这种效应的影响?MJE13005用过?EI磁性功率和磁芯横截面积的关系懂?原副线圈间耦合系数这个概念听说过?耦合系数的定义?
……
……
你告诉我,能瞬间想得到、说出上述这么多专业知识的,真业余吗?
看得出,你是专业的,专业人士用一大堆鳄鱼夹弄了几个月不成功?
当一个如此简单的电路鼓捣几个月都不成功,要不要怀疑一下原始设计的合理性?要不要反思一下自己制作中的不足和错误?要不要进行理论验证和计算分析,要不要改进一下?还是牛角尖一直钻下去?要不要虚心听听别人的意见然后尝试一下?
不要觉得自己在网上回答过几百上千道关于电子类的题目就觉得自己专业了。电子技术包罗万象,搞数电的不见得模电厉害,模电厉害的可能数电一知半解,理论教学很牛逼的实践能力差的人有很多,自认动手能力强的人很多理论知识很匮乏。任何时候都要谦虚好学、热爱钻研,而非钻牛角尖认死理不懂得变通。
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深度越大越好吗
是的。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目的提高放大电路的信噪比和直流工作点(直流负反馈),任何事物都有个度,放大电路存在的目的是放大信号,如果负反馈越深(越接近100%)则这个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越接近0。
所以,在设计放大电路时,需要考虑的是从放大倍数、信噪比和电路稳定性这三者之中找到平衡点。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电路对信噪比和稳定性的要求不高,则可以考虑减小负反馈的深度从而提高电路的放大倍数;而在信噪比和稳定性要求高的电路中,则可以考虑加深电路的负反馈,而牺牲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深度负反馈在模拟电子线路中,对于一个放大电路(或集成运算放大器),信号反馈分为电流负反馈、电压负反馈。
(5)电路的深度扩展阅读:
深度负反馈是一种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的反馈方式,我们知道Af=A/(1+AF),当1+AF<1时,Af>A则说明电路引入的是正反馈。
当1+AF>1时,Af<A则说明电路引入的是负反馈,若要电路引入深度负反馈,即|1+AF| >> 1则1+AF约等于AF,则Af=A/AF=1/F,也就是说闭环放大倍数Af=A/(1+AF)约等于1/F,表明放大倍数几乎决定于反馈网络,而与基本放大电路无关。当A的数值越大,反馈越深,Af与1/F对的近似程度越好。
深度负反馈采用闭环增益近似为反馈系数的倒数,也就是输入量接近反馈量。
有、无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点基本相同;引入负反馈后电路的基本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放大倍数减小;负反馈能够较大程度地抑制温度造成的非线性影响;反馈深度愈深,电压放大倍数愈小,对电路的调节能力越强;在一定条件下,负反馈可能变成正反馈破坏放大电路的正常性能。
6. 负反馈电路的反馈深度太大了有什么后果
不管是电压负反馈还是电流负反馈,反馈深度太大的直接影响就是放大倍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