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秀山古建筑群的地理位置
秀山,位于云南玉溪通海县城南隅,峰顶海拔2060米,垂直高度近200米,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游览面积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 气候、交通条件。
秀山,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凉冬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如春。交通极其便利,东汉(公元25—56年间),通海的人行道路西可达于玉溪、晋城、昆明方向,东可抵于建水等地,自古就是交通的枢纽。现在,4车道的高等级公路横贯通海,西接玉元高速公路、东连通建(通海至建水)高速公路,由县城至秀山景区也可乘坐大型旅游客车,行2公里就可到达。历史沿革 秀山,始于西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时名青山,唐谓秀山,宋名普光山,元、明称玉隐山,清代又恢复了秀山之名,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始名秀山公园。汉元鼎元年,汉武帝封庄跷的后裔毋波为田勾町王,始在秀山辟园林,建古刹。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今尚存田勾町王庙、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涌金寺、白龙寺七大古建筑群体。 秀山,自西汉元鼎元年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已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沧桑,历史悠久,多元文化积淀丰厚。据《大明一统志》载,秀山是云南四大名山之一,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点苍山齐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秀山时留下了赞美秀山的诗名,清康熙时,云南按察使许弘勋在《通海邑去序》中称誉秀山“秀甲南滇”。建国后1949年至1979年,秀山公园为滇南的游览胜地,由通海县秀山镇代管,1979年10月至今隶属通海县人民政府文化旅游局下属的一个单位。登秀山,近观翠林芳草,聆听清泉幽韵,远眺南山北湖峙对,万壑千峰笏立,云山烟霞岚绕,真乃仙韵无穷。秀山寺院构建有致,古色古香。不但有道家(三元宫、颢穹宫)、佛家(清凉台、涌金寺等)、儒家(海月楼、酌花楼等)的和谐融洽,更有各朝代风格独异的楼台亭阁掩映其间。秀山古建筑群已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区。它在明朝时曾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苍山共称云南四大名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汉代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元、明、清进为佛教胜地,民国时期置为公园。经千百年来的扩建修缮,逐步成为名闻遐迩的游览胜地;1987年12月被列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 秀山公园位于通海县城南,与城相连。出城步行数百步即可登山。山中禅院森森,曲径通幽。秀山公 园经历代修建,构成了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万寿宫、斗天阁、涌金寺等古建筑群。
2. 民国时期通海镇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民国时期通海镇是现在的通海县。
通海县是云南省蒙古族聚居地,烤烟高产县之一,玉溪地区辖县。位于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积平原上,石灰岩山地围绕四周。面积721平方公里,人口23.4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0. 9人,是省内人口密度最大县。以汉族为主,有彝、回、蒙古、傣、哈尼等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驻秀山镇。
唐南诏时置通海镇,启通海人文之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设通海郡。元宪宗六年(1256年)通海置千户所;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通海千户所为通海县,属临安路,通海称县从此开始。明、清、民国相沿为县。1956年原通海县(1949年12月13日和平解放)、河西县(1949年12月10日正式解放)合并称杞麓县,1958年华宁县与杞麓县合并称通海县,1959年原华宁县从通海县划出。
3. 通海烈士陵园有哪些烈士
通海县烈士陵,位于 秀山镇南山,
革命烈士纪念塔座落于南山北坡,座南朝北,距南山寺东北角20米。塔高17米,直径 1.36米,状呈三棱形,钢混结构,通体汉白玉石贴面。塔座占地长25米,宽15米,四周砌石护栏杆。塔标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后面刻“革命烈士纪念塔”、“通海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立”。塔顶安装圆形水银灯,塔后方立15米长、1.5米宽的记事碑,铭刻着170位烈士英名及建园始末。
4. 通海在哪里
通海县是云南省蒙古族聚居地,烤烟高产县之一,玉溪地区辖县。位于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积平原上,石灰岩山地围绕四周。面积721平方公里,人口23.4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0. 9人,是省内人口密度最大县。以汉族为主,有彝、回、蒙古、傣、哈尼等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驻秀山镇。
5. 云南省玉溪市好玩的地方
1、映月潭温泉:映月潭温泉是一个人气很旺的温泉之地,共有28个功能各异的温泉池,全新的露天日式温泉是亮点。映月潭温泉水富含氟、镭、锶、钙等多种矿物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想清静时不妨来这里泡个温泉,不仅可以解除疲劳,还能修身养性。
10、樱花谷:对于爱花喜欢赏花的朋友来说,樱花谷是一个绝好的去处,景色完全就是美到无法形容,景区也不需要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