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柠檬也可以当电池 根据电路图填写出柠檬电路中相应部分的名称
答案: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解析: (1) (2)=0.75~1.2 V r=9000~11000 Ω (3)电源内阻过大. 评分标准:每空3分,共18分.
⑵ 初中物理的全部重要的实验,我们要考实验评分,帮我列一下,谢谢啦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3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5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6测定平均速度
7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9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10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1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12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13研究电磁铁
14组成并联电路
15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中的电压
物理试题16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流表(量程:3V、15V),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2.5v和3.8v各一个),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16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检查器材和已连接的部分电路是否齐全、完好,
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量程和最小
分度。 2分 2.检查电路 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1分 3.测L1灯的电流。
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L1灯的电流。
1分 4.测L2灯的电流。
参照步骤3操作要求。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L2灯的电流。
1分 5.测干路电流
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干路电流。 1分 6.记录实验结果。
正确填写实验结论。
2分 7.整理器材。 断开开关。
1分 8.反思与拓展 并联电路中,两支路按什么规律来分配电流的大
小?(按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来分配电流的
大小
A B
C
图16 实验电路图
四、实验记录
1、电流表量程 ,最小刻度值 。 2、数据记录: A点电流IA B点电流IB C点电流IC
实验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 。 五、反思与拓展
并联电路中,两支路按什么规律来分配电流的大小?(按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来分配电流的大小)
物理试题17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估测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
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分
2.估测热水的温度。
把手指伸入水中,把估测的温度记录下来,记录温度要有数字和单位(估测温度误差小于或等于10℃)。
1分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
手持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
水中,温度计不要碰到杯底和杯壁。(1分)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继续留在水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分)
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字和单位。(1分)
3分
4.估测冷水温度。 参照第2步评分标准。
1分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
参照第3步评分标准。
2分
6.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位,动作要轻。 1分
7.反思与拓展: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一般要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使体温计损坏)
1分
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村:温度计的量程` ,最小刻度值 。 2、记录数据:
手指的感觉(热或冷)
估测温度
实测温度
五、反思与拓展: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一般要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使体温计损坏)
物理试题18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学习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弹簧秤2个(规格相同),钩码、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1分
2.测手的拉力。
将弹簧秤挂在铁架台上,竖直向下拉弹簧秤,拉力大小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1分) 正确读出拉力并记录。(1分)
2分
3.测钩码受到的重力。
将钩码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上,钩码重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1分)
正确读出和记录钩码所受到的重力。(2分) 3分
4.测相互作用。
将两个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互相勾在一起,
两手分别向左右拉两个秤环,拉力大小不超过弹簧秤的量程,拉力方向与弹簧秤轴线近似在同一直线上,并使弹簧秤静止在某一位置。(1分) 正确读出和记录两秤的示数。(1分)
2分
5.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位。
1分 6.反思与拓展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弹簧的伸长与拉
力成正比)
1分
四、实验记录
1、弹簧称的量程` ,最小刻度值 ,指针是否指零刻度线 。 2、记录数据: 手的拉力(N) 钩码受到的重力(N) A弹簧秤的示数(N) B弹簧秤的示数(N)
五、反思与拓展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物理试题19 用电压表测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压表,研究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 二.实验器材:
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量程:3V、15V),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按图19-1连接好部分电路,待用)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已连接的部分电路,
观察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量程和最小
分度。 1分
2.连接电池和开关。 把电池和断开的开关正确连接入电路,正、负接线柱接法正确,正确读数并记录。 2分
3.测L1两端电压。 正确选择量程,电压表与L1并联,正、负接线柱接法正确。(1分) 读数正确并记录。(1分) 2分
4.测L2两端电压。
参照步骤3操作要求。(1分) 正确记录。(1分)
2分 5.整理器材。 断开开关。 1分 6.记录实验
结果。
正确填写实验结论。
1分
7.反思与拓展 并联电路中,总电压与支路电压有什么关系?(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1分
四、实验记录
1、电压表量程 ,最小分度值 。 2、数据记录 L1两端电压U1 L2两端电压U2
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五、反思与拓展
并联电路中,总电压与支路电压有什么关系?(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物理试题20 用刻度尺测长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检查2块三角板的直角是否磨损。 1分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尺的刻度线贴近课本,尺与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平
行。(1分)
尺的零刻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课本长(短)边的一端对齐,然后观察另一端所对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1分)
记录测量结果,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有单位。(1分)
3分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
用两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将硬币卡紧,另一直
角边与刻度尺紧贴(1分)
移动三角板和硬币,使刻度尺某一条整数刻度线与硬币被测直径的一端对齐,然后观察另一端所对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1分) 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数字,一位估计数字和单位。(1分)
3分
4.测细铜丝直径。 将细铜丝在铜笔上密绕若干圈(至少10圈),正确测出线圈长度和圈数(1分) 记录细铜丝直径(1分) 2分
5.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位。
0.5分 6.反思与拓展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
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偏大。
0.5分
四、实验记录
1、刻度尺的量程 ,最小刻度值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 ,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过 ,线圈圈数 ,细铜丝直径 。 五、反思与拓展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偏大。
⑶ 中考物理电路图怎么计分
首先我认为这道题有3个考点,1是串联,2是电流表,3是滑动变阻器,从这个角度考虑应该扣2分。
其次这种情况还是要看评分标准的设置和阅卷老师的态度,中考是非常重大的考试,所以我认为在制定评分标准时会非常慎重,老师阅卷的时候也会非常慎重,从这个角度应该扣2分。
最后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考生都不容易,而且是重大的中考,一定会实事求是地处理,如果我是阅卷老师,会扣2分。
⑷ 简述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含义及各自基本物理量的特点.
串联电路:
几个电路元件沿着单一路径互相连接,每个节点最多只连接两个元件,此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相等。因为直流电路中同一支路的各个截面有相同的电流强度。
串联电路特点:
开关在任何位置控制整个电路,即其作用与所在的位置无关。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经过一盏灯的电流一定经过另一盏灯。如果熄灭一盏灯,另一盏灯一定熄灭。
并联电路:
并联是将二个或二个以上二端电路元件中每个元件的二个端子,分别接到一对公共节点上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图示为n个二端元件的并联。它们都接到一对公共节点之上,这对节点再分别与电路的其他部分连接。
并联特点:
所有并联元件的端电压是同一个电压,即图示电路中的V。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是所有元件的电流之和。图示电路中,i是总电流,i1、i2、i3分别是元件1、2、3的电流,i=i1+i2+i3。
(4)电路评分表扩展阅读:
串联和并联是电路连接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要判断电路中各元件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就必须抓住它们的基本特征,具体方法是:
(1)用电器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在电路两点之间的是并联。
(2)电流流向法:当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依次流过每个元件的则是串联;当在某处分开流过两个支路,最后又合到一起,则表明该电路为并联。
(3)去除元件法:任意拿掉一个用电器,看其他用电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所有用电器都被拿掉过,而且其他用电器都可以继续工作,那么这几个用电器的连接关系是并联;否则为串联。
(4)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能用一根导线将所有用电器连起来即为串联,不能则为并联。
⑸ 高中物理大题解题格式
非选择题(包括实验题、作图题、说理题、计算题等题型)因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包括文字阅读能力、信息收集和整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和文字叙述表达能力在内的诸多学科能力而备受各级各类考试命题者的青睐。这已是广大一线教师及教研员有目共睹的事实。如2003年高考物理试题江苏卷中非选择题分值高达110分,其中仅解答题便达89分之多,解答题的数量、分值均创下历史新高。理综模式下的高考试题,物理非选择题亦占120分总分中的72分,不可小视。这从而也表明非选择题是将不同能力层次考生区分开来的最重要题型。然而,当前在各地中学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包括不少思维较敏捷的考生在内,许多理科生在高考后的估分时感觉良好,分数期望值也比较高。但高考的真实分数又大打折扣,远比自己的期望值低。这往往令他们不解甚至感到委屈,因为他们确信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并没有什么不对之处。通过与这样的考生接触交流并结合各地教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进行过多次高考阅卷的老师的经历,发现这主要是考生解题不规范或者说是书面表达不规范,使人看不懂,与评分标准有很大差距所造成的。不少的高考阅卷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触:一份字迹工整、解答正确、格式规范、作图清晰准确、说理明晰的答卷给人以艺术般的感染力,令人赏心悦目,愉快地评满分;而一份字迹潦草、解答零乱、丢三落四的答卷令人味同嚼蜡。不耐着性子看吧,于心不忍,于法不容。看吧,又看不懂。这样的做法其结果是既丧失了宝贵的得分点又影响批阅教师的情绪。对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在高考的《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表述。其中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述”的表述;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的表述。这都是国家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物理非选择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高考试卷上还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事实上,规范答题是一个考生物理学科基本素养的体现。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基本素养正在逐渐缺失。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从考生的现状及原因、规范答题的细则要求、良好素养的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说明。一、当前考生在答题中的主要不足及其原因概括地讲,当前考生不规范答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字叙述严重缺乏。不少考生解答时只有几个算式,完全没有哪怕是最基本的叙述性文字,阅卷教师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也不知道他们是要研究哪一段过程或是哪一个状态。还有的解答缺少图示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卷面上通篇都是公式和数字的罗列和堆砌。尤其是部分属考生自定义的中间物理量,不作说明而突然出现,令人迷惑。2、思维紊乱,逻辑性差。不少考生答题时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所列方程跳跃性大,前后缺乏因果关系,经不起推敲,暴露了其解答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拼凑性。3、学科语言使用不当,缺乏科学性。不少考生叙述时用语不规范、不严肃,随意性强,甚至还生造定理,如出现“功能守恒定律”、“合力定理”、“爱因斯坦定理”(实为质能方程)等,令人啼笑皆非。或者只写变形公式,不写原始公式;不善于先化简方程而急于带入数据,步步计算,使解题过程繁琐,易错。尤其是代入数据时不统一单位;算出结果不标明单位;不按题目要求的单位或有效数字解答等,或者字母运算时,一些常量(重力加速度g,电子电量e,静电力常量k等)没有用规范表达,如160×10-20替换等,或者不对运算结果做必要的说明,如不指明功的正负,不说明矢量的方向等。4、字母符号紊乱,缺乏连贯性。不少考生在答题时不按要求使用字母符号,自己另用其他字母,或者同一题中同一字母符号先后表示几个不同的物理量,缺乏连贯性,造成交流和理解上的困难。文字说明不用物理术语,用字母或符号来代替物理语言,如用“↑、↓”代替文字“增加、减少”;用“>、<”代替“大于、小于”;用“∵、∴”代替“因为、所以”;用“(5m/s,8m/s]”代替“5m/s < v≤ 8m/s”等等。造成考生答题时规范性差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大的方面。主观上,现在不少考生平时就视规范解答为“小儿科”甚至是个麻烦,认为只要知道怎样解答就可以了,不愿意在叙述等规范问题上花时间,而更愿意将时间花在追求解题的数量及技巧上;客观上,由于高考的功利性已被社会无以复加地抬高,迫使教师不得不放弃基础教育的素质培养这一基本出发点而面对升学率的竞争压力。这导致平时的教学节奏快,容量大。教师往往更注重考生知识网络的构建、思维技巧的点拔,板书自然因时间关系而变得很简洁。这在客观上使板书失去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当前浩如烟海但又良莠不齐的教辅书籍之中,因为作者自身水准及其他种种原因所造成的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这样,考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关于规范答题的示范性教学,课外又得不到教辅资料良好的熏陶,加之主观意识上的轻视,自然影响了其规范答题能力的形成,并最终导致其学科基本素养的逐渐缺失。二、规范答题的总原则及其基本要求1、物理规范答题的总原则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密,语言要规范且具有学科特色,文字要简洁,字母符号要规范且符合学科习惯。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祥,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绝不能连续写下去,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2、物理规范答题的基本要素(1)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每列出一个方程式之前一定要写出所根据的物理概念及规律,或是指综合题前后段之间的联系语言。“必要的文字说明”一定要简练而有逻辑性。“简练”就是要把“分析”性语言去掉。具体来讲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说明研究的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整体和隔离相结合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或转化问题)。②说明研究的过程或状态。③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方面。④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⑤说明非题设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⑥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⑦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还需要讨论分析),对题目所求或所问有一个明确的答复。(2)要有必要的方程式物理方程是表达的主体,如何写出,重点要注意好以下几点:①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如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应有 ,而不是其变形结果 (这是相当多考生所忽视的)。②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③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④方程式有多个的,应分式布列(分步得分),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致全错,对各方程式要编号(如用①,②,③表示以便于计算和说明)。(3)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①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这样既有利于减轻运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同时也能改变每列一个方程就代入数值计算的不良习惯。②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③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④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且不得以无理数或分数做计算结果(文字式的系数可以),如“πkg”、“ m/s”、“ m”等最好不要写;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⑤文字式作答案的,所有字母都应是题目给定的已知量。(4)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①“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②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③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④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⑤数字相乘的,数字之间不要用“·”而用“×”进行连接,相除的也不要用“÷”,而用“/”。⑥卷面上不能“约”,如不能在 上打“/”相约。(5)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尽量养成规范的习惯(其中⑥⑦⑧三点在平时书写时尽量养成好的习惯)①字母符号要写清楚、写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υ、r、ν、γ”不分,“G”的草体像“a”,重力加速度“g”写成电量“q”或“9”,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了。②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是r,你若写成R就算错。③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多用。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淆。④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摩擦力用f表示,阅卷人一看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⑤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如通过A点的速度用vA,就比用v1或v′ 好。通过某同一点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用v1,第二次用v2就很清楚。如果倒置,必然带来误解。⑥物理量的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斜体。如功率P、压强p、电容C、光速c等。⑦物理量单位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正体。其中源于人名的单位应大写,如库仑C,亨利H。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单位,一般前面字母用大写,后面字母用小写,如Hz、Wb。单位中大于106的,词头应采用大写正体,小于106的,词头应采用小写正体表示。如兆赫MHz,不能写成mHz,千克kg不能写成Kg,皮法pF不能写成PF。⑧其他符号中如三角函数符号、对数符号采用小写正体。如正弦sin;对数lg;代表点、线、面及序号的字母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斜体。
45°
O
x
y
E(6)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色①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阅卷时“由牛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油标卡尺”等错误说法时有发生。②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如一些考生把“以保证气体质量不变”说成“防止漏气、进气”,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将电场的方向说成“西南方向”、“南偏西45°”、“向左下方”等均是不规范的,应说成“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135°”或“如图所示”。(7)绘制图形图象要清晰、准确①绘制必须用铅笔(便于修改)、圆规、直尺、三角板,反对随心所欲徒手画。②画示意图(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要对应。③画函数图象,要画好坐标原点,坐标轴上的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的数据。④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有区别。⑤高考答题时,必须应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描黑,否则无法扫描,从而造成失分. [附]2006年理综全国卷I部分题目评分标准:22.(17 分) (1)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
V
mA
E
S
R1(2)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V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量程2V,内阻约4kΩ)电流表mA(量程1.2mA,内阻约5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2.4V,电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1=4000Ω,R2=10000Ω,R3=15000Ω;电键S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i.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ii.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 U,电流表读数为 I,则电压表内阻 RV= __。本题评分细则1.6分 (得分点:0分、2分、4分、6分。每选对一个得2分,有选错的6分全扣。) 标答:ABD2.11分(得分点0分、4分、7分、11分。原理图不正确,11分全扣;原理图正确但不规范,扣原理图分但不影响结果分;原理图7分、电压表内阻4分)标答: 或 或 (Ω)或 或 Ωa.原理图中没有标注s、E符号;mA标注成A;s标成k、E标成ε原理图都给分。b.R1若标注成r或R,但有说明r(R)=4000Ω,原理图给分。c.①开关未画;②电源不是用符号表示,而注明成“直流电源”;③电表符号上有直线贯通 ;以上三种情况扣原理图分,不影响电压表内阻结果分。d.原理图中出现两个电键开关,原理图错,扣11分。e.原理图中电阻未标注,原理图错,扣11分。本题失分分析:1、第一小题误选E。2、电路图设计错误,如电阻串联、无电阻、把电流表的电阻当成50Ω等。3、图中电阻未标或标成r、R、R2 、R3 、均得0分。4、上面c项中的不规范,原理图失分。5、电表内阻代入了4000,没带单位失分。 25.(20 分)
A
B
-
+
-
+
ε
d有个演示实验,在上下面都是金属板的玻璃盒内,放了许多用锡箔纸揉成的小球。当上下板间加上电压后,小球就上下不停地跳动。现取以下简化模型进行定量研究。 如图所示,电容量为C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和B水平放置,相距为d,与电动势为ε、内阻可不计的电源相连。设两板之间只有一个质量为 m 的导电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已知:若小球与极板发生碰撞,则碰撞垢小球的速度立即变为零,带电状态也立即改变,改变后,小球所带电荷符号与该极板相同,电量为极板电量的α倍(α<<1)。不计带电小球对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影响。重力加速度g。(1)欲使小球能够不断地在两板间上下往返运动,电动势ε至少应大于多少? (2)设上述条件已满足,在较长的时间间隔T内小球做了很多次往返运动。求在T时间内小球往返运动的次数以及通过电源的总电量。 本题评分细则第(1)问6分1.国标: (1)式2分; q= Q (2)式1分;Q=C (3)式1分; > (4)式2分。2.(1)式如果分解为: >G, =qE,E= ,U= ,G=mg全部正确的,给2分。只要有错,不给分。3.q= Q= C (2)(3)的连等式正确的,给2分。连等式中有错误,其中有正确的等式,该等式是得分点,按国标给分。4.(1)(4)式用“=”或“≥”表达,如果没有正确的文字说明,不给分;若有文字说明且正确的,按国标给分。5.前式中有末使用题字母,而后式中已用相应的题设字母取代的情况,结果正确的,按评分标准给分。结果错误的,不给分。6.试题未给出的有关物理量的符号,应采用通用符号,否则,也必须有文字说明,若未说明,无论正确与否: (1)计算过程中符号自给的,按得分点给分; (2)计算过程中符号不自给的得分点,按最低分的得分点给分。第(2)问14分1.国标:球带正电向下作加速运动 +mg= (5)式2分; d= (6)式1分球带负电向上作加速运动 -mg= (7)式2分; d= (8)式1分;n= (9)式2分; n= (10)式3分球往返一次通过电源的电量为2q,在T时间内通过电源的总电量为:=2qn (11)式2分 = (12)式1分。2.将(5)写为F=qE=q 和F+mg= 正确的给2分。只要有错,不给分。3.将(7)写为F=qE= q 和F-mg= 正确的给2分。只要有错,不给分。4.综合式完全正确的,按得分点给分,有任何错误不给分。例如下列情况给5分:t1= t2= ,n= (9)(10)综合式。5.连等式中有错误,其中有正确的等式,该等式是得分点的,按得分点给分。例如下列情况给2分:n= (9)(10)连等式若结果表达式用其他式子表达,其结果正确,给分。关于物理量符号的说明:1.前式中有末使用题设字母,而后式中已用相应的题设字母取代的情况,结果正确的,按评分标准给分。结果错误的,不给分。2.试题未给出的有关物理量的符号,应采用通用符号,否则,也必须有文字说明,若未说明,不给分。本题失分分析:1. 符号用错,相关公式无效。如α写成a 、 写成E 、 或出现其他不明符号的都无效。2. 表述不规范:公式套公式的、公式展得太开的、公式指代不清的等等,一点错造成部分错。3. 上面(1)、(4)式中取了等号,而又未说明,两式无效。4. (11)式中 =2qn 关系写成 =qn 或 =4qn。5. (10)、(12)式在进一步化简整理中出错,结果无效。用超前知识作答,让人费解或有争议,特别是答案又出错的
⑹ 要20道超难的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谢啦
物理知识竞赛试题四(电学部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一、单选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图示为小刚所连的两盏白炽灯和两
个插座的电路图,通电后发现不能正
常工作。下面几个措施中可能引起危险的是:
A.拆掉灯丙,两条导线连在一起B.拆掉插座甲,两条导线连一起
C.拆掉开关S3,两条导线连在一起D.拆掉开关S2,两条导线连在一起
2. 小红家的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0安,她家有4个标有“220V、60W”的灯泡,1个标有“220V、1000W”的热水器,1台制冷时耗电为140瓦的电冰箱和1台耗电为80瓦的电视机,则:
A. 所有用电器可以同时使用 B. 除热水器外其他用电器可以同时使用
C. 关闭电视机后其他用电器可以同时使用
D. 电冰箱制冷时,其他用电器不能同时使用
3.家用电熨斗为适应不同衣料的熨烫,设计了调整温度的多挡开关。使用时转动旋钮即可使熨斗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图1是电路图。旋转多挡开关可以改变1、2、3、4之间的连接情况。现将开关置于温度最高挡,这时,
1、2、3、4之间的连接是图2中的哪一幅?
4.小强在北京将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条形磁铁用
一条线悬挂起来,使它平衡并呈水平状态,悬
线系住磁体的位置应在:
A. 磁体的重心处 B、磁体的某一磁极处
C.磁体重心的北侧 D.磁体重心的南侧
5.一台“220V,60W”的电扇,一只“220V,60W”的白炽灯,一只“220V,60W”的电热器,将它们同时接在220V的电压下,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产生的热量
A.电扇最多 B.白炽灯最多
C.电热器最多 D.都一样多
二.填空(共16分,每空2分)
1.一只“220V,100W”的白炽灯在室温时的电阻约为40Ω,开灯瞬间的电功率为______,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______。
2、修理家用电器时需要一只4.75kΩ的电阻,但手头只有10kΩ、8kΩ、500Ω和300Ω的电阻若干,要用最少个数的电阻得到最接近所需要的电阻值,连接方法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得到的电阻阻值为______。
3、有一个功率为100KW的电力用户,所需电压为400V。如果不用变压器而直接供电,输电线路电阻损耗的功率为62.5KW。要使损失减为100W,输电电压应提高到_________V。
4、 我们周围有很多利用电能发光的灯。有的利用灯丝的高温而发光,如________灯;有时灯有灯丝,但是不靠灯丝发光,如_______灯;有的灯根本没有灯丝,通电后也能发光,如________灯。
三、(9分)由电源引到某工地的一只“220V、100W”的灯泡亮度较暗,测得该灯泡的实际功率只有81瓦,而电源的电压确为220伏。输电导线上消耗的功率约有多大?你在计算中用到了什么近似?
四、(15分)可充电电池的额定电压约为1.3伏特。当电流从正极流入、从负极流出时即可充电。充电电流在20毫安—40毫安范围内比较适合。现有一个额定输出电压为36伏特,额定输出电流为0.5安培的电源,还有电阻值为100欧姆、510欧姆、1000欧姆、2200欧姆和6800欧姆的几个电阻器供选用。请选择适当的电阻,构成简单的充电电路,可以分别给一节或两节电池充电,不必更换所用电阻器。
1.画出电路图(画出两节充电电池)
2.如果通往充电电池的两条导线短路,电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五、(9分)水在热电厂的锅炉中变为水蒸汽,通过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蒸汽在液化器中凝结成水,再到锅炉,循环使用。液化器中的冷却水则流到冷却塔中降温,如图。水的比热为4.2×103J/(Kg•℃),求:
1.夏天,来自冷却塔的水温为16℃,而回到冷却塔的
水温为30℃。若冷却塔和液化器间水的流量为15m3/s,
试求水蒸汽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2.如果发电机的发电功率是56万千瓦,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80%,不计水蒸汽通过涡轮机过程中由于热传递造成的能量损失及涡轮机的摩擦,试求水蒸汽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六.(9分)山区某工地施工时,照明电路需用导线从离工地250米处的电源引来,工地上要用一只“220V 100W”和一只“220V 200W”的灯泡来照明,所用导线的电阻为每米0.018欧,如果电源两端的电压为220伏,且保持不变,试求照明时导线上所消耗的功率和每只灯泡实际所消耗的功率。(计算时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数值只取整数,小数可四舍五入)
七、(12分)上题水箱中的水在冬天往往温度不够高,同学们在水箱中加装了一个“220 V,2000 W”的电热管,并利用一个“6 V, 1W”的小灯泡和一段10Ω/m的电阻丝,为电热管安装了一个指示灯。 (1)画出电热管及指示灯的电原理图。 (2)在同学们的方案中,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按5V设计的。对于指示灯来说,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3)按上述设计,电阻丝需截用多长的一段?(4)安装指示灯后,电热管的实际功率是额定功率的百分之几? 计算中可以认为电热管。小灯泡及电阻丝的电阻不随温度发生明显变化
八、(8分)在一次实验中需要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聪明而粗心的小刚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同组的小林发现有错,主张拆了以后重新连接,可是时间来不及了,小刚眼珠一转,在图示电路中只增加了一根导线,电路就正常工作了。问:(1)如果闭合图示电路中的开关,电压表的读数约为多少?电流表的读数约为 多少?小灯泡发光情况如何?
(2)在图中画出小刚连接的那条导线。
九、(13分)淋浴用水的流量约为10升/分,合适的水温约为50℃,用水时间约为4分钟。
电热淋浴器有两种设计,一种是淋浴时电流直接对于流动的水加热,另一种则备有水箱,
待箱中的水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后再淋浴。加热前的水温以20℃计。
①请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论证,第一种设计不适合大多数家庭的供电电路。
②如果水箱中的水恰好够一个人淋浴用,供电电路允许的电流最大为10安,电加热的效率为80%,这种条件下把水箱中的水加热最少需多长时间?
物理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四(电学部分)之答案
一.1、A 2、A 3、A 4、C 5、C
二.1、1210W ,484Ω 2、10kΩ、8kΩ并联,4.4kΩ 3、10000 4、白炽 ,日光,霓虹
三、参考解答: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安 (1) (2)
代入数值后解出 I = 0.41 安 (3) 与此类似可以求得
U = = 198 伏 (4) 输电线上的电压降 = 22伏 (5)
输电线上的电流 安 (6)
输电线上的功损失
瓦 (7)
以上过程中(2)式的得出认为电灯灯丝的电阻不随温度改变,这是一种近似。
评分标准:本题8分,(1)-(7)式各1分,指出近似给1分。
四、解:1.因为直流电源的输出额定电压为36V,远大于两节被充电池的电压,所以需串联一个阻值适宜的电阻才能充电。其电路图如下:
两节电池串联时的电压是2.6V,不论充电电池是一节还是两节,其电压都远小于电源电压,可以忽略,因此充电流I为:
把U=36V和R=200欧姆、510欧姆……分别代入上式,得:I=360×10-3A、70×10-3A、36×10-3A、16×10-3A……
符合充电电流20mA~40mA范围内的电阻是1000欧姆,所以应选用1000欧姆的电阻与其串联。
2.如果通往充电电池的两条导线短路,则电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
答:充电电池短路时,电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1.3瓦特。
五、1.水蒸汽冷却时所放的热量为冷却水所吸收,所以冷却所丢失的功率(即散热功率)为
P散=Q吸/t=
=4.2×103焦/(千克•℃)×15×103千克/秒(30-16)℃=8.82×108瓦
2.水蒸汽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η=P用/P总=P电/(P机+P散)×100% P机=560×106W/0.8=700×106W
所以
六、电路如图所示. R线为导线的电阻, L1为“220 V 100 W”灯泡,L2为“220V 200 W”灯泡.
R线
L1 L2
R线=(0.018欧/米)×2×250米=9欧
L1和L2的电阻分别为 欧, 欧
L1和L2的总电阻 RL=1欧/( )=161欧
所以,导线上消耗的功率为 P线=I总2•R线≈15瓦
两灯泡实际消耗的总功率为PL=I总2•RL≈270瓦
L1消耗的功率P1= 90瓦 L2消耗的功率P2=2P1=180瓦
七、七.(1)电路图 2分
(2)指示灯两端的电压按5V设计有利于延长灯的寿命 1分
(3)由P=U2/R得电热管的电阻 R=U2/P=(2202/2000)Ω=24.2Ω
电热管两端的实际电压 U1=220V-5V=215V
通过电热管的实际电流是 I1=U1/R=215V/24.2Ω=8.884A
小灯泡的电阻R灯=U灯2/P灯=(6V)2/(1W)=36Ω
实际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应为I灯=(5V)/(36Ω)=0.139A
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I丝=8.884A-0.139A=8.745A
电阻丝的电阻 R丝=(5V)/(8.745A)=0.572Ω
电阻丝的长度L=0.572Ω/(10Ω/m)=0.057m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 P1/P=(U1/U)2=96% 每式1分
八、参考解答:(1)电压表的读数约为6伏,电流表的读数约为0,小灯泡不发光。(2)答案如图。
评分标准:本题共8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各2分,小灯泡的发光情况1分。所连导线3分,但导线没有连在接线柱上,而连在其他导线中间的,只给1分。
九、参考解答:流量:f=10升/分=1.67×10-4米3/秒
温差△T=30℃ 用水时间t=4分=240秒 水的比热容
c=4.2×103焦/(千克/℃)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①一定时间△t内电流的焦耳热: Q1=IU△t (1)
这段时间内水温上升△T所需的热量: Q2=(f△t)c△T (2)
假设焦耳热全部用来使水升温,则有 Q1=Q2 (3)
解出
代入数值,得I=96安 (5)
如果考虑到热量散失,实际电流会比这个数值更大,目前家庭电路所能承载的最大电流很少有超过10安培的,所以这种设计不适合家庭淋浴。
②水箱的水量 m=ρt=40千克 (6)
使水箱中的水温升至50℃所需的热量: Q2=mc△T (7)
电流在时间△t内提供的焦耳热: Q1=IU△T (8)
ηQ1=Q2 (9) 解出
代入数值,得 △t=2.86×103秒=48 (11)
⑺ 2011安徽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到我的空间,有你需要的答案
⑻ 求八年级有关电路的题目(附答案)
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三(电学部分)
一、单选题(共33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有二只灯泡,分别标有“220V15W”和“220V100W”的字样。如将它们串联接在电压为380伏的动力电源上,则
A.15W的灯泡烧坏,100W的灯泡完好 B.100W的灯泡烧坏,15W的灯泡完好
C.二只灯泡均被烧坏 D.二只灯泡均完好
2.在电学实验中遇到断路时,常常用伏特表来检测。某同学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电键闭合后,电灯不亮,安培表无指示。这时用伏特表测得a、b两点间和b、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零,而a、d间和b、d间的电压均不为零,这说明
A.电源接线柱接触不良 B.电键的触片或接线柱接触不良
C.安培表接线柱接触不良 D.灯泡灯丝断了或灯座接触不良
3.李军在检修一只1000瓦的电炉时,发现电炉丝断了一小截,他用一段较细一些但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电炉丝将残缺部分补接至原长,这样再接入原电路中使用时,其实际发热功率将
A.大于1000瓦 B.等于1000瓦 C.小于1000瓦 D.无法判断
4.小明做实验时把甲乙两只灯泡串联后通过开关接在电源上。闭合开关后,甲灯发光,乙灯不发光,乙灯不发光的原因是
A.它的电阻大小 C.流过乙灯的电流比甲灯小
B.它的电阻太大 D.乙灯灯丝断了
5.图2中四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A.四灯串联 B.四灯并联
C.L2、L3、L4并联,再与L1串联 D.L1、L2、L3并联,再与L4串联
6.标有“220V,40W”和“220V,60W”的两只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时,两灯泡均发光,实际消耗的功率分别为W1和W2,则:
A.W1>W2 B.W1=W2 C.W1<W2 D.无法确定
7.某电度表盘上标有“3000R/kWh”,单独开动某一用电器时,电度表的转盘在100秒内转5转,由此可知,该用电器的功率为:
A.40瓦 B.60瓦 C.20瓦 D.100瓦
8.如图所示,甲灯为“6V,6W”,乙灯为“6V,4W”,用一个输出电压恒为12伏的电源对两灯供电,要使这两个灯能同时正常发光,则应选择电路:
9.某人设计了下图所示电路,电路中变阻器的总阻值与电阻R的阻值相同,电源电压恒定,当他将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是
A.安培表的示数逐渐变大 B.安培表的示数逐渐变小
C.安培表的示数先增大,然后减小到原值
D.安培表的示数先减小,然后增大到原值
10.物理小组的同学们练习安装照明电路,接通电源之前,老师将火线上的保险丝取下,把一个额定电压为220伏的灯泡作为检验灯泡连接在原来安装保险丝的位置,同时要求同学将电路中所有开关都断开。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查电路中是否有短路,在接通电源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检验灯泡正常发光,表明电路连接无误。
B.若检验灯泡不亮,但将某一个用电器的开关闭合后检验灯泡正常发光,表明这个开关的两端直接连到了火线和零线上。
C.检验灯泡不亮,但将某一个电灯的开关闭合后,这个电灯和检验灯泡都能发光,只是亮度都不够,这表明电路中出现了短路现象。
D.不论将电路中电灯的开关断开还是闭合,检验灯泡均不发光,表明电路中有短路。
二、填空(共27分,每空1分)
1.标有“16Ω25W”字样的扬声器,正常工作时,供电电压应为______,通过它的电流应为______。
2.雷电是云层与大地之间或云层与云层之间的放电现象,放电的两者所带的是______种电荷,云层所带电荷是因______而获得的。
3.目前,人类正在研究如何和平地利用核能,释放核能有______和_______两种不同的核反应方式。现在,已建成运转的核电站就是利用________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
4.物理小组制作了一个自动控制器,其中有一个调压电路如图4所示,滑
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是100欧,负载电阻R’的阻值为100欧,A、B
间电压为10伏,保持不变。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个电路的调压范围和原设
计不符,检查结果是图中F处导线折断,滑动头P由上向下移动时,如
果电路完好,CD两端的电压范围应是______伏至______伏;如果F点导
线折断,CD两端的电压范围是______伏至______伏。
5.图2为一个三孔插座,其中有一个插孔的导线是与室外大地相连
的,请把这个插孔产中代表大地的记号E用线连起来。如果这个
插孔的导线断了,使用这个插座还能使洗衣机转动,但是存在的
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图
6.如图所示,三个电灯泡上均标有“6V,6W”的字
样,在此电路中的灯泡均正常工作,此电路电源的
输出电压应为_______伏,电流表的数为_______安。
7.两只灯泡L1和L2的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之比
P1∶P2=2∶1,并联后接在电路中总电流为3安培,
则通过L1的电流为_______安;若将两只灯泡L1和
L2串联后,仍接在原来的电路中,则通过L1的电流
为_______安。
8.如图5所示电路,由估算可知,通过毫安表的电流约为______毫安,通过安培表的电 流约为______安培。
9.有一辆娱乐电瓶车,工作电压为24伏,工作电流为10安,效率
为80%,车及人总重为2000牛,行驶时阻力为车总重的0.1倍。
该车匀速行驶120米需______秒。
10.如图4所示电路中Rl=R2=R3=R4=3欧,R=l欧,电源电压为
12伏, 则电路总电阻为________,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_,电流表示数
为__________。
11.“220V15W”的白炽灯,其灯丝长为5厘米,断了后再塔接上,其长度缩短了1厘米,若不考虑搭接处灯丝粗细的变化及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则将它接在220伏的电路上使用时,消耗的功率是原来的________倍。
12.为检验一只电压表是否准确,采用如图五所示的电路,已知定值电阻R1=5欧,电流表是准确的,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分别是0.24安和0.5安时,电压表示数分别为1.3伏和2.6伏,那么这只电压表_______。(填准确、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
13.把标有“PZ220—25”和“PZ220—40”的两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
220V的电路中,较亮的灯是______;若将它们并联起来,接在110V
的电路中,较亮的灯是______。
14.开关电灯时收音机里会出现“喀啦”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4分)用一节干电池、一个开关和一个小灯泡自制小台灯。接上电源时,开关虽未闭合,灯泡却已发光;若闭合开关,灯泡反而灭了;几秒后再次断开开关,小灯泡又亮了,但亮度减少了许多。请画出这个错误的电路图。
四、(8分)小明家有一只用来烧开水的电热水壶,铭牌上标着“220V,1000W”字样。请你帮她设计一种方法,用来测量这只水壶烧水时的效率。写出所用器材、测量步骤,导出计算公式。
五、(8分)将一个标有“220V400W”字样的“热得快”插入体积为0.5升、初温为20℃的水中,此时由于是用电高峰,实际电压为210伏,在标准大气压下经过9分10秒将水加热至沸腾,求“热得快”烧水时的热效率(不计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
六、(7分)某家的电度表表盘如图所示。室内安装了60瓦的电灯4盏,90瓦的电视机一台,105瓦的音响一台,另有一台电冰箱,铭牌上的功率值看不清。为了测出这台电冰箱的功率,先停止使用其它电器,然后将电冰箱接在电压为220伏的电源上,开机工作4分钟,电度表的转盘转过13圈,请求出这台电冰箱的功率值。如果这个家庭平均每天使用电灯、音响、电视机各2小时,而冰箱有1/4的时间处于开机工作状态,则一个月(30天)耗电多少度?将月底的表盘数填入图中。
七、(7分)一般地说,用电器的工作电压并不等于额定电压。家庭里通常不备电压表,但借助电能表可以测出用电器的实际工作电压。现在电路中只接入一个电热水壶,壶的铭牌和电能表的铭牌如图7和图8所示。测得电能表的转盘转过125转的时间为121秒。求此时加在电热壶上的实际电压。
八.(7分)电源电压为220伏,若使标有“220V 800W”的用电器能在110V至220V的电压下工作(用电器的电阻值恒定),求:(1)要使用电器达到使用要求,电路中应连接一个什么样的电器?怎样连接?(2)这个电器消耗的最大功率是多少?
物理应用知识竞赛试题三(电学部分)之答案
一.1、A 2、D 3、C 4、A 5、D 6、A 7、B 8、D 9、B 10、B
二.1、20V,1.25A 2、异,摩擦 3、裂变,聚变,裂变 4、10,0,10,5 5、连线略。这个插孔具有安全保障作用。如果它与大地的连线断了,一旦电器的外壳与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损坏,容易造成触电事故。6、6,3 7、2,2/3 8、20,0.12 9、125 10、5欧 9. 6伏 1. 6安 11、1.25 12、准确 13、PZ220—25,PZ220—40 14、开关电灯时,电流发生迅速变化,产生电磁波,收音机接收到了这一电磁波并将其转变成声音,这就是“喀啦”声。
三.参考解答:见图1。评分标准:全题4分,小灯能亮给2分,开关能使电池短路给2分。
四.解:1.器材:温度计(量程为0℃~100℃),量杯,计时器(钟表),
交流电压表(量程为250V)。
2.步骤:(1)用量杯向壶中注水,量杯容器乘注水次数得水的体积V;
(2)用温度计测出水的初温t0;(3)接通电源并开始计时;
(4)测得浇水时电源的实际电压u’;
(5)水刚沸腾时,计时结束,测得加热的时间t,然后测得水沸腾的温度t。
3.计算公式:
(式中c为水的比热,ρ为水的密度,U为电热壶的额定电压)。
五.
水吸收的热量Q2=cm△t=1.0×500×4.2×103×(100-20)焦= =168000(焦) (3)
评分标准:全题8分。(1)式、(2)式各2分。(3)式3分。(4)式1分。
六、参考解答:电冰箱消耗电能
W=13转÷(1950转/千瓦时)=13÷〔1950/(1000×3600)〕=24000(焦) (1)
其它用电器总功率P其=n灯P灯+P视+P响=4×60+90+105=435(瓦)
=0.435(千瓦) (3)
一月消耗的电能
W总=P其t其+P冰t冰
评分标准:全题7分。(1)式、(2)式各2分。(3)式、(4)式各1分。读数1分。
七.参考解答:电热水器的电阻
R=32.2欧 121秒所做的电功
W=1.5×105焦 实际功率
P’=1240瓦
U’=200伏 (7) 评分标准 全题7分。(1)~(7)式每式1分。
八.解:因 P=U2/R
∴应串一个阻值为60.5欧,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为3.64安的滑动变阻器
⑼ 基于单片机的评分表决电路设计谁能给点提示,简单的通过与不过就可以了。
使用最基本的按键开关,开关接高电平和地,用单片机的I/O口测试开关的状态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