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用无源8M晶振做成一个振荡电路,求电路图与参数设置
时钟信号为CMOS电平输出,频率等于晶振的并联谐振频率。74HC04相当于一个专有很大增益的放属大器;R2是反馈电阻,取值一般≥1MΩ,它可以使反相器在振荡初始时处于线性工作区,不可以省略,否则有时会不能起振。R1作为驱动电位调整之用,可以防止晶振被过分驱动而工作在高次谐波频率上。C1、C2为负载电容,实际上是电容三点式电路的分压电容,接地点就是分压点。以接地点即分压点为参考点,输入和输出是反相的,但从并联谐振回路即石英晶体两端来看,形成一个正反馈以保证电路持续振荡。C1、C2会稍微影响振荡频率。
74HC04可以用74AHC04或其它CMOS电平输入的反相器代替,不过不能用TTL电平输入的反相器,因为它的输入阻抗不够大,远小于电路的反馈阻抗。
实际使用时要处理好R1和R2的值,经试验,太小的R1或太大的R2会有可能导致电路工作在晶振的高次谐振频率上。对于8MHz的晶振,采用R1=220Ω、R2=1MΩ可以使电路稳定输出8MHz的方波时钟信号。
㈡ 三点式振荡器电路图,为什么图中电容C1 C2 C3是串联怎么判断这种电路图里的电流流向
不管是LC串联还是并联,其本身就是一个环,电容电感首尾相连,也就是串联,这个应该好理解的。而从馈电点看,L、C3串联,C1、C2串联,然后再并联;
在学到了三点式振荡电路的阶段了,就已经没必要去说电流的什么流向了啊,因为振荡电流就是在电感与电容之间来回倒腾。
㈢ 自激振荡原理是什么
自激震荡是指不外加激励信号而自行产生的恒稳和持续的振荡。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它是一种出现于某些非线性系统中的一种自由振荡。
一个典型例子是范达波尔(VanderPol)方程所描述的系统,方程形式为mx¨-f(1-x2)x·-kx=0(m>0,f>0,k>0)。
其中x·和x¨为变量x的一阶和二阶导数。
分析表明:当x的值很小时,阻尼f是负的,因而运动发散;当x的值很大时,阻尼f是正的,因而运动衰减。
(3)自振电路图扩展阅读:
一、产生自激振荡条件
1、幅度平衡条件|AF|=1
2、相位平衡条件φA+φF=2nπ(n=0,1,2,3···)其中,A指基本放大电路的增益(开环增益)。
F指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同时起振必须满足|AF|略大于1的起振条件基本放大电路必须由多级放大电路构成,以实现很高的开环放大倍数。
然而在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加负反馈,信号的相位移动可能使负反馈放大电路工作不稳定,产生自激振荡。
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根本原因是AF(环路放大倍数)附加相移.单级和两级放大电路是稳定的,而三级或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只要有一定的反馈深度,就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因为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可以分别找出一个满足相移为180度的频率(满足相位条件),此时如果满足幅值条件|AF|=1,则将产生自激振荡。
因此对三级及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必须采用校正措施来破坏自激振荡,达到电路稳定工作目的。
二、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从上述分析可知,正弦波振荡电路从组成上看必须有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放大电路:保证电路能够由从起振到动态平衡的过程,是电路获得一定幅值的输出量,实现能量的控制。
(2)选频网络:确定电路的振荡频率,使电路产生单一频率的振荡,即保证电路产生正弦波振荡。
(3)正反馈网络:引入正反馈,使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等于反馈信号。
(4)稳幅环节:也就是非线性环节,作用是使输出信号幅值稳定。
在不少实用电路中,常将选频网络和正反馈网络“合二为一”;而且,对于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也不再另加稳幅环节,而依靠晶体管特性的非线性起到稳幅作用。
正弦波振荡电路常根据选频网络所用元件来命名,分为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3种类型。
RC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频率较低,一般在1MHz以下;LC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频率较高,一般在1MHz以上;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也可以等效为LC正弦波振荡电路,其特点是振荡频率非常稳定。
㈣ 振荡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是产生交流电振荡,作为信号源。
㈤ 什么是正弦波振荡器!原理又是什么!
没有电路图,没法具体判断,只能根据波形图得到一般印象
主要有两个问题
1.
振荡幅度过高,振荡的峰峰值已达到40v,已超出一般运放的电压范围(用晶体管另说),上升下降过快,波形顶部被已折叠,这都是反馈过量的特征。
调整反馈元件rc的组合,或减小分压比例。正弦波振荡器想要使幅度稳定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仔细调整元件,即使在仿真上过了,到实际电路,不同温度系数的元件,温度一变,可能又不稳定了。但至少要在仿真上先过,知道元件数值范围。
2、相位反馈量不准,从图上看,前沿低后沿高,折叠回来的顶与前后沿有错位,也要反复调整反馈元件rc的组合。
以上两个现象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因为在简单振荡电路中它们是互相影响的。当解决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基本就跟着解决了,简单振荡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调整能力。
㈥ 自锁电路图的实物图怎样连接
简单自锁电路图的实物图如图所示:
工作原理:
启动。电机启动时,合上电源开关QS,接通整个控制电路电源。按下启动按钮其常开点闭合,接触器线圈KM得电可吸合,并接在两端的辅助常开同时闭合,
主回路中主触头闭合使电动机接入三相交流电源启动旋转。二次回路中按钮按下后把电送到KM线圈,KM辅助触点接通后也为KM线圈供电,这样就形成了两路供电。
松开启动按钮时,虽然一路已经断开,但KM线圈仍通过自身的辅助触点这一通路保持给线圈通电,从而确保电机继续运转。
常见故障
1.机械故障或者上述元器件自身故障。
例如交流接触器弹簧卡死或者动作不良导致误认为线圈失电。自锁触点生锈,接触不良等。
判断方法万用表电阻档或者蜂鸣档逐个测量元器件。
解决方法更换电路元器件。
2.电源是否稳定,电压是否正常。
判断方法将万用表打至电压档,和交流接触器线圈并连或者直接接上,观察电压是否正常。当然也可以直接测量控制电路电源两端的电压是否稳定正常。
解决方法更换电源或者排查电源故障。
3.电气接线故障。
常见的电气线路故障:
(1)交流接触器自锁点接触不良或者生锈氧化。
(2)电气线路接线松动,似断非断,似接非接。
(3)接线螺丝端压到电线皮子,看似接线牢固,但是却是虚接,这也是最经常遇到的电路故障。
(4)如果有热继电器,检查热继电器动作保护电流,看是否电流过小。万用表测量热继电器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判断热继电器好坏,是否存在误动作。
㈦ 逆变器电路图
上图是一个简单逆抄变器电路图,袭其原理如下:
C2是隔直电容,可以保护电路不过载,R2是振教荡调节电阻,大小为1-2欧,L1,L2是初级线圈,L3、L4是自振荡线圈,L5是输出线圈。
电源接通,电流通过R2限流,流经L3、L4中间抽头,再经两头尾抽头到功率管基极导通功率管,经L1、L2初级线圈,产生一次初级电流,再经变压器耦合,在L5形成次级电流,第一次振荡完成。在L1、L2形成电流同时,L3、L4也通过变压器形成第二次感应电流,再次导通功率管,这样这个自激振荡电路就这样振荡下去,直到断电或管子烧坏。
㈧ 求一个50HZ正弦波振荡器分立元件电路图。
50Hz的正弦振荡,三级管随便用个NPN的就能达到要求,电路如图:
补充:这个电路的话,你要改变c1、c2的电容才能改变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