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家用电器电磁波辐射防护对策

家用电器电磁波辐射防护对策

发布时间:2022-08-21 23:11:44

⑴ 家庭生活中,使用电磁炉时如何防止电磁波的辐射谢谢啦。

学会防辐射

有5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 塔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脑、电视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 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 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配备防辐射服装,电脑、电视防辐射屏,防辐射窗帘等措施减少电磁辐射,根据 “多一分防护,少一分危害”的观念,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做到有备无患。

电脑辐射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少。以下是一些预防电脑辐射的方法:
1.应尽可能购买新款的电脑,一般不要使用旧电脑,旧电脑的辐射一般较厉害,在同距离、同类机型的条件下,一般是新电脑的1-2倍。
2.注意室内通风。科学研究证实,电脑的荧屏能产生一种叫溴化二苯并呋喃的致癌物质。所以,放置电脑的房间最好能安装换气扇,倘若没有,上网时尤其要注意通风。
3.电脑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
4.室内不要放置闲杂金属物品,以免形成电磁波的再次发射。
5.操作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屏上安一块电脑专用滤色板以减轻辐射的危害。
6.使用电脑时,要注意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离屏幕越近,人体所受的电磁辐射越大,因此较好的是距屏幕半米以外。
7.使用电脑后,脸上会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因此,要及时用清水洗脸,这样将使所受辐射减轻70%以上。
8.可在电脑桌前放置一盆仙人掌,这样有助于减少辐射。
9.要注意饮食。对于生活紧张而忙碌的人群来说,抵御电脑辐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每天上午喝2至3杯的绿茶,吃一个橘子。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不但能合成视紫红质,还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因此,绿茶不但能消除电脑辐射的危害,还能保护和提高视力。如果不习惯喝绿茶,菊花茶同样也能起着抵抗电脑辐射和调节身体功能的作用。

⑵ 电磁辐射的预防措施

极低频电磁场(高压线、核磁共振、电气化铁路、电焊、电动缝纫等极低频电磁场的预防建议)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及WHO专题工作组经评估认为极低频(>0Hz-100kHz)磁场与儿童白血病及脑癌有关,当工频(50/60Hz)磁场暴露强度超过0.3μT或0.4μT时儿 童白血病的患病风险增加2倍,据WHO统计显示约1% ~4%的儿童长期暴露于强度大于0.3μT的工频磁场环境。虽然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研究资料尚不能证明工频磁场与儿童白血病存在因果关系,WHO在其新出版(2007)的环境健康标准极低频电磁场专论中强调,尽管低强度环境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机制尚未阐明,但不能就此排除低强度环境电磁辐射能够产生有害的健康影响。同时由于电磁辐射无所不在,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暴露于电磁辐射,因而即便其对人类健康影响十分轻微,也将会对人类的公共卫生产生巨大的冲击;如果其中某种健康影响是不可逆的(如肿瘤),那么其所造成的经济健康损失必将是沉痛的。
WHO认为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极低频电场和磁场对公众产生已知的健康危害,鉴于电磁辐射健康影响研究存在一定的科学不确定性,WHO认为各国在制订电磁辐射预防策略时应当综合考虑电力行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巨大贡献,应当采用低成本的预防措施,而不应当主观臆断的将暴露限值降低到不符合科学规律的程度。
(以下内容译自WHO环境健康标准2007专论-极低频电磁场)WHO 建议如下 :
1.各国决策者应当为公众及职业暴露人群制订极低频电场和磁场暴露指南;国际暴露指南是最好的暴露指南。
2.决策者应当制订极低频电磁场防护规划 ,对各种发射源的电磁辐射进行检测,从而确保公众及职业暴露人群的暴露水平不超过暴露限值。
3.在不影响健康效益、社会效益及电力行业的经济利益前提下,采取低成本措施合情合理的预防极低频电场和磁场暴露。
4.决策者、社区规划者及生产商在新建电力设施及设计新型电力设备(包括电器在内)时应当采取低成本的措施预防极低频电场和磁场暴露。
5.如果能产生其他额外的效益(如增加安全性 )、或不需要增加成本或成本很低时,可以考虑改变现有工艺以降低设备或设施的极低频电磁场暴露水平。
6.在考虑改变现有的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时,应当对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虑。
7.地方政府应当加强网线管理,在新建电力设施或对现有的电力设施进行线路改造时应当减少非故意地面电流,确保安全;以前瞻性措施防范违反网线管理规定行为或判断现存的网线管理问题是代价昂贵的,可能也是不合理的。
8.国家管理部门应当采用有效的、互动交流的公开策略使所有业主参与从而形成明智的决策;这一策略应当包括如何减少各业主自身暴露水平的内容。
9.地方政府应当改善极低频电磁场发射设施的规划,在为大型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选址时应当由企业、地方政府和公众进行良好的协商。
10. 政府和企业都应当促进电磁辐射研究,减少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健康影响的科学不确定性。 一些受到较强或较久电磁波辐射的人,已经有了病态表现,主要反映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头痛,心悸,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律不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乏力 ,免疫功能下降等。
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容易激动,失眠。
3.视觉系统的影响:为使眼球晶体混浊,严重时造成白内障,是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影响视力。
4.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性 功能降低,男子精子质量降低,使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5.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诱发癌症以及糖尿病、遗传性疾病等病症,对儿童甚至还可能诱发白血病。
6.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国际上普遍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主要作用就是致热作用和非致热作用。电磁辐射包括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作用在机体分子里面可 以把有机分子正负电荷给拉开,然后就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器质性病变。非电离辐射就是一般讲的无线电类的辐射,它的量子携带能量很小,不足以把分子正负电荷分开,在去掉外部作用场 或者在场强低的情况下还可以恢复到有机分子。
电磁波的致病效应随著磁场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频率超过10万赫兹以上,可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生活过久 ,电磁波的干扰,使人体组织内分子原有的电场发生变化,给组成脑细胞的各种生物分子以一定程度的破坏。产生过多的过氧化物等有害代谢物,甚至使脑细胞的DNA密码排列错乱,制造出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经递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标准的辐射剂量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 关于电磁污染标准的学界争论还在继续,但我们还需在各种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作为这世界上平凡而弱小生命的一员,人们又该如何预防并减轻电磁辐射对自身的伤害呢?
1.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2.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小时离开一次,采 用眺望远方 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3.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4. 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 ,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5.男性生殖细胞和精子对电磁辐射更为敏感。因此,男性应尽量减少与电磁波太频繁密集的接触,而且接触时也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是半米以上。
6.消费者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
① 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②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 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佩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
③ 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把手机拿远一点,等手机接通之后再拿近听,或者佩戴防辐射耳机接打电话。
④ 电视、电脑等电器的屏幕产生的辐射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老化,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电器后及时洗脸。
⑤ 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 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对于电磁辐射长期影响产生的作用,我们几乎一无所知。每天接触各种电器,对我们,尤其是对我们怀着的孩子有没有危险?没有任何人能证明电波和电场无害,同样也没有任何人能证明其有害。20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之中,而且说法自相矛盾。
人们到底担心电波什么?担心电波引起焦虑、心跳、引起头痛、易怒,长期接触会引起癌症,尤其是居住在高压线附近等等。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得到证实,同样,也没有得到肯定的驳斥。
其实,对孕妇来说, 电磁波引发胎儿畸形的担心大可不必。因为胎儿在我们厚厚的腹部皮肤和细胞组织的保护下,并且还有羊水隔绝着。然而,人们仍在质疑电磁波是否会引发自然流产和早产。对此,科学研究仍然是空白,没有任何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面对这种缺乏确定结论的情况,专家们建议:小孕妇应当谨慎地避免接触电磁波。
重视生活防辐
很多上班族,尤其是办公室的“电脑一族”会采取种种防护措施来进行自我保护——防辐射毯衣服、面罩,防辐射保护膜等。其实 ,就连家中的部分建材也具有辐射,如天然大理石、瓷砖等,因此建议家中要经常通风。日常生活中要减少使用小家电的时间,最好不 在电脑主机正后方工作,当手机充电时不打电话。
不过防辐射最好的方法还是躲,尽量远离辐射物或者尽量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和频率,例如辐射较强的医院的身体检查,像 CT、X光、透视等,不宜频繁地做这些检查。由于CT检查的放射量较大,而女性比男性对放射线更敏感,特别是孕妇,严禁做CT检查。
健康食物防辐
除了生活中注意防辐射外,人们更愿意用 食补的方式来中和电磁辐射。如果长时间接近或生活在强辐射范围,很有可能遭受过量的电磁辐射。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胡萝卜、油菜、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这些食物有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另外,富含蛋白质、番茄红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多食用, 如海带含有丰富的碘、钙、铁、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可有效对抗辐射;油菜、青菜、芥菜 、卷心菜中的碱性成分,可溶解沉淀于细胞内的毒素;猪血、黑木耳等,可与人体含辐射的金属微粒发生反应,使之溶解排出。 总则
1.1 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产生电 磁辐射污染的一切单位或个人、一切设施或设备。但本规定的防护限值不适用于为病人安排的医疗或诊断照射。
1.3 本规定中防护限值的范围为100KHZ~300GHZ。防护限值与频率的关系见下图。
1.4 本规定中的防护限值是可以接受的 防护水平的上限,并包括各种可能的电磁辐射污染的总量值。
1.5 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本着“可合理达到尽量低”的原则,努力减少其电磁辐射污染水平。
1.6 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部门,均可以制定各自的管理限值(标准),各单位或部门的管理限值(标准)应严于本规定的限值。
防护限值
2、 1 基本限值
2.1.1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
2.1.2 公众照射:在 1 天24H内,任意连续 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表1 职业照射导出限值 频率范围MHz 电场强度V/m 磁场强度A/m 功率密度W/m2 0.1~3 87 0.25 (20)1) 3~30 150/ 0.40/ (60/f) 1) 30~3000 (28)2) (0.075)2) 2 3000~15000 (0.5 ) 2) (0.0015 )2) f/1500 15000~30000 (61)2) (0.16)2) 10 注: 1) 系平面波等效值, 供对照参考。
2.2.2公众照射:在1 天24H内,环境电磁辐射 场的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2要求。
表2 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频率范围MHz 电场强度V/m 磁场强度A/m 功率密度W/m2 0.1~3 40 0.1 (40)1) 3~30 67/ 0.17/ (12/f)1) 30~3000 (12) 2) (0.032) 2) 0.4 3000~15000 ( 0. 22/ )2) (0.001 )2) f/7500 15000~30000 (27) 2) (0.073) 2) 2 注: 1) 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对照参考。
2) 供对照参考,不作为限值; 表中f是频率, 单位为MHz; 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
2、2、3 对于一个辐射体发射几种频率或存在多个辐射体时,其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之和,应 满足 式(1):式中:第i个辐 射体j频段辐射的发射水平;对应于j泼动的电磁辐射所规定的照射限值。
2、2、4对于脉冲电磁波,除满足上述要求外, 其瞬时峰值不得超过表中1.2所列限值的1000倍。
2、2、5 在频率小于100MHZ的工业、科学和医学等辐射设备附近,职业工作者可以在小于1.6A/M的磁场下8H连续工作。
根据《 电子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如下:1千伏以下为1.0米,1千伏至10千伏为1.5米,35千伏为3.0米,66千伏至110千伏为4.0米,154千伏至220千伏为5.0米,330千伏为6.0米,500千伏 为8.5米。电力施工单位在搭建高压电架的时候,都是按照严格的设计标准进行施工的,充分考虑了高压线的安全问题。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相关规定》,一般1万伏的高压线塔与居民楼的水平距离是5米,11万伏的10米,22万伏的15米,50万伏的25米,高压线塔则应尽量避开居民楼。
《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 例》中都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不得兴建建筑物,而电力线路保护区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建筑物与电力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它是指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10条规定,110千伏高压线保护区是导线边线向外延伸10米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
科学认识“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 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 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电磁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愈高,能量愈大。输变电设备的频率为50赫兹,属极低频。在电磁学上将50赫兹的工频辐射称为电磁感应,其辐射性质较弱,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附件1:国家标准和实测数据、案例
一、2007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向各成员国推荐使用ICNIRP(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的《限制时变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曝露(300GHz)导 则》(ICNIRP1998)。其中提出的标准限值是工频电场强度不超过5千伏/米,磁场强度不超过0.1毫特斯拉(1毫特斯拉=1000微特斯拉),在此范围内的极低频(电网频率固定为50赫兹)电磁 场对人体无害。2010年,根据“国际电磁场计划”的评估结果和新的科学进展,ICNIRP修订了针对100kHz以下频段的新标准(ICNIRP2010),将磁场强度的安全限值提高到0.2毫特斯拉。
我国现行的《500kV超高 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比WHO推荐的ICNIRP1998更加严格。规范中规定:4 千伏/米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的评价标准,0.1 毫特斯拉工频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即变电设施周边的工频电场强度不超过4千伏/米,磁场强度不超过0.1毫特斯拉就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规范中明确110千伏、220千伏送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本规范应用。
二、人类生活的地球就是 一个大磁场,输变电设备电磁感应不会危害人体。电磁辐射是指高频率的射频,国家环保局规定的电磁辐射防护限值最小频率为10万赫兹,而高压输电的频率仅为50赫兹,不属于电磁辐射范畴,只产生微弱的 电磁感应。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权威组织 在有关高电压的正规文件上均称之为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人类生活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磁场包围中。另据实测数据,变电站电磁 感应强度,不但 远低于国家标准,也远低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冰箱、电视机,以及其他常见电子设备。变电站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微弱,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⑶ 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

关于电磁污染标准的学界争论还在继续,但我们还需在各种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作为这世界上平凡而弱小生命的一员,人们又该如何预防并减轻电磁辐射对自身的伤害呢?

(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如: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

(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3)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4)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6)消费者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

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佩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

手机接触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再接听电话。

电视、电脑等电器的屏幕产生的辐射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老化,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电器后及时洗脸。

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⑷ 如何预防电磁波辐射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专家指出,当我们尽情地享受着电视机、vcd、电脑、手机、电热水器、电饭煲等电气化设备带来的便利时,由此导致的电磁污染也在或多或少地损害着大家的身体健康。有关研究表明,现代人受到的电磁波损害是祖辈们的1.5亿倍。
电视机与电脑:电视的电磁辐射是电脑的10倍,人们在看电视时应距离电视机3米远以上,看完电视后应洗脸。电脑屏幕会放射出阴离子,操作时应距之至少在30厘米以上,开机瞬间电磁辐射最大,应予避开,上机后最好每隔一小时休息活动一会儿。
微波炉:开启后,人至少应离炉0.5米以上,不可在炉前久站。食物从炉中取出后,应先放几分钟再吃。此外,还应经常检测有无微波泄漏,其简单方法是:将收音机打开放在炉边,打开微波炉后若收音机受到干扰,则表示有微波泄漏,应及时请技术人员检修。
手机:最好装上合格的防辐射机套,每次通话时间不宜过长,能用座机时尽可能不用手机,晚上最好关机。手机充电时不应置于有人处或卧室中。
电热毯:相当于一个电磁场,即使关上开关,仍然会扰乱体内的自然电场,对孕妇、儿童、老人的损害最大,人们应慎用。
电子闹钟:尽可能不放在卧室中,或者离人1.5米以上,最好用机械闹钟代替。
一、
尽量远离辐射电磁波的产品,因为距离愈远,人体受电磁波的影响越小。如果实在无法远离,那就要尽量缩短与其近距离接触的时间;例如在看电视或者使用电脑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距离,特别要注意保持与电视机或电脑的后方及两侧的距离,因为这些位置释放出的电磁波最强;
二、选用家电用品时,尽量选择电耗低的小型家电。家用电器在不用的时候,要拔掉电源上的插头,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仍会有大量的电磁波释放出来;
三、睡觉前最好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进行检查,不要将闹钟、音响等放在床头,因为睡觉时间通常很长,这样即使微量的辐射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手机天线顶端是产生辐射最强的地方,所以使用时不要让天线对着脑部。因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波很强,对人危害极大。此外,注意减少长时间打手机的情况发生,如果在市区可以尽量使用固话或者小灵通等辐射更低的通话设备。
五、可通过饮食调节来减少电磁波的危害。平时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品,如胡萝卜、海带、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坚持饮茶对预防电磁波危害也大有裨益。(王通)

⑸ 如何防止家用电器的电磁污染

如何预防家电的电磁辐射

电磁污染已被公认为继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公害。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将电磁辐射列入必须控制的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电磁辐射既包括电器设备如电视台、变电站和电磁波发射塔运行时产生的高强度电磁波,也包括自计算机、电视机、手机和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使用时产生的电磁辐射。这些电磁辐射充斥空间,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导致病变。根据国外资料显示,电磁辐射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调查表明,在2毫高斯以上电磁波磁场中,人群患白血病的机率为正常的2.93倍,患肌肉肿瘤的机率为正常的3.26倍。国内外众多专家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有潜在的危险,是造成儿童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并能诱发癌症,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影响人的生殖系统,导致儿童智力残缺,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且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高剂量的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和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异常。
一般人只注意到大中型发射设备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身的危害,而实际上,现代化办公大楼、新式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在居室中产生的电磁辐射更为突出。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家用电器的日益增多,人们对电器所产生的电磁波污染的忧虑与日俱增。那么,我们在居室内应该如何防止和减少电磁辐射污染呢?
第一、注意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安排,不要集中摆放。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不易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第二、注意使用办公和家用电器时间。各种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使用时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脑最好安装铅玻璃制作的电脑防辐射屏。
第三、保持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的距离。彩电的距离应在4—5米,日光灯距离应在2—3米,微波炉开启之后离开至少1米远。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第四、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上述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5种人员,要特别注意电磁辐射污染的环境指数,如果室内环境电磁波污染比较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请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第五、注意身体保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另外,购买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时,一定要买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因为合格产品的电磁辐射值必须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以内。
事实上,电磁波也如同大气和水资源一样,只有当人们规划、使用不当时才会造成危害。一定量的辐射对人体是有益的,医疗上的烤电、理疗等方法都是利用适量电磁波来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因此,对于电磁辐射,我们要正确认识,科学防护。

⑹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哪些

屏蔽。用金属材料包围场源,吸收和发射场能,降低操作地点的电磁场强度。场源的屏蔽一般采用屏蔽罩、小室的形式。屏蔽材料一般用铜、铝和铁等导体材料。
接地。屏蔽材料吸收的场能,可转化成感应电流利用接地装置导入地下。
屏蔽体应有妥善的接地,接地线面积必须小,接地线尽量短。接地板或者接地材料主要是钢材料。
远距离操作,远离场源。操作岗位远离场源,在场源附近也要有明显的警告标志。对难以屏蔽的场源,应远距离操作。
个体防护。短时间作业时,应穿戴防护服、防护帽和护目镜等。防护服用铝丝、涂眼尼龙线制作。衣服长度应过膝,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防护帽用金属网布制作。护目镜用黄铜网制成。
绿化防护。高大树木对电磁能量有吸收的作用,应充分利用,搞好绿化工作。

⑺ 有哪些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消费者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
(1)、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2)、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佩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
(3)、 手机接触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再接听电话。
(4)、 电视、电脑等电器的屏幕产生的辐射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老化,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电器后及时洗脸。
(5)、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⑻ 如何防范电磁辐射啊~~~~~~~~~~~~~~~~~~~~~~~~~~~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范

电磁辐射与身体健康

20世纪被誉为电气时代,发电站、输电线越建越多,各种各样的电器深入工厂、实验室、办公室以及普通居民家庭。但电磁场,特别是(50-60HZ)工业频率的电磁场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是人们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
上世纪60年代初,有关专家们开始研讨这个问题。起初,专家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电场的作用而忽略了磁场的作用。因为当时人们误以为这种电磁场中的磁场分量很小,它不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可以感觉出来的影响。许多国家的有关卫生保健标准中只规定工业频率电磁场中可以容许的电场分量的标准;在制造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器以及架设输电线时,只考虑对电场分量规定的标准,而没有考虑对磁场分量可以容许的最高限额。但后来进行大量的调查与统计分析表明,磁场也能影响人体健康。如,人体发生多种肿瘤病变的概率与所受到的低频电磁辐射密切相关。欧美许多国家的专家和一些政府机构确信,低频磁场会显著增大下列疾病的发生率:白血球增生与白血病(特别是对儿童危害更大)、癌症、新生儿形体缺陷、乳腺癌、脑瘤、恶性淋巴瘤、神经系统肿瘤、星形细胞的发展,慢性骨髓细胞样的白血病,染色体畸变等。有些报告还指出,在电磁场作用下一些激素的分泌减少,还可能是引起乳腺肿瘤发展的原因。
关于手机对身体的危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最直接的证据,但总的来说用手机还是以长话短说为好。

电磁辐射知多少

有些调查报告指出:经常接触电磁辐射的人,若再受到高温作用,则他们体内发生乳腺癌变的危险就更大;长期担任电气工程师的人,若再经常接触汽油、农药或杀虫剂,则他们患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就增大。
不少调查报告还指出,从事“电气职业”者,儿童以及不适当使用家庭电器者(常玩视频游戏的儿童,常使用电热毯和其它电加热器的妇女与儿童等)受低频磁场损害的危险较大。一些国家对怀孕的妇女还有这样的规定:婴儿未出生前3-6个月内不能上微机。
低频磁场辐射的强度和累积量都会影响致病的概率。并且,有些人是在潜伏期长达10-15年以后才发病的。国际卫生标准中规定,可以容许的磁感应强度上限为100微特斯拉。电磁辐射就像太阳和紫外线的关系一样,你要享受阳光就不可避免接受紫外线的辐射。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感知,因此其危害就显得尤为隐秘。从电子闹钟、吹风机、微波炉、电熨斗,到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电磁的“抚慰”。走出门外,电力线、各种电机设备又使我们十分容易地处于电磁场中。21世纪电磁环境恶化已成定局。

==

电磁辐射的防范措施

众所周知,有电的地方就有电磁辐射,而且电磁辐射是看不见、摸不着,防不胜防的。那么人们采取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广泛宣传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让人们弄清电磁辐射是怎样产生的,对人体会产生哪些伤害,什么样的场所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设备会产生电磁辐射,这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
其次,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去回避或降低电磁辐射。如现在已经有了一种将多种防电磁辐射的原料制成混合纤维,织进衣服的面料里,制成的防辐射服装,其电磁屏蔽效果非常明显。假如我们的商家多生产一些这样的服装,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将会大大削弱。

如何防止电磁辐射所产生的危害

1.防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屏蔽室:由金属(片、网)所构成,多用于对大型机械组或控制室的主动场屏蔽;

(2)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镜:这些均是个人防护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磁辐射强度,以保护从事接触电磁辐射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3)屏蔽罩:这是对小型仪器的主动场屏蔽的主要方法,屏蔽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是电阻率小的导电性材料,如铜、铝等;

(4)对于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戴耳机来减小电磁辐射,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泰尔实验室的实验证明使用耳机通话时头部受到的辐射量处在直接用手机通话辐射量的 1/100 到 1/200 之间。

2.防止电磁辐射泄露你的电脑机密的方法主要有:

(1)被动模式:进行电磁屏蔽,防止电磁波向外泄漏。单一使用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如果屏蔽不能彻底,高灵敏度的电磁接收设备还是可以获取信息;

(2)主动模式:发射电磁波,使得用于窃密的电磁接收设备接收到被干扰了的信号。单一使用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如果使用设计得非常好的软件对接收到的被干扰了的信号进行分析,还是有可能和还原出有用的信息。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同时混合使用这两种模式。

因此,采取被动模式防止电磁波向外泄漏,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单一对显示器进行屏蔽,还不足够。当要在保密情况下使用电脑的时候,应当把所有不必要的电缆和外围设备除去。

使用电池供电的手提电脑就能够免除这种连接。但如果非得要使用公共电源的话,被动模式的滤波设备或者再加上主动模式的干扰信号注入电源线,就成是可考虑采用的措施。

==

居住环境质量 电磁辐射危害不可忽略

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购房人在选择住房时除了考虑地段、价位、户型、园林、物业等因素之外,也开始关注环境质量。据了解,为了让人们享有一个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从9月1日起施行,也就是说,对于居住小区项目,今后在项目立项之前都需要进行强制性的环境影响评价。

电磁辐射浮出水面

对于户外的环境质量而言,噪音问题、空气指数问题、电磁辐射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三个问题,特别是电磁辐射问题。由于电磁辐射摸不着,看不见,人们对它又不太了解,住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周边的许多居民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专家指出,尽管电磁辐射有一定危害,可一方面电磁辐射并不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发生危害;一方面电磁辐射是可以屏蔽的,因此,居民大可不必对电磁辐射恐惶不安。

正确认识电磁辐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量电视塔、广播站、雷达、卫星通信、微波等带有电磁辐射的设备和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对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产生的电磁波也是一个环境污染要素。社会发展愈是进步,电磁污染环境状况也越严重。所以,电磁波既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和能量流载体,又是有害于人类生活的污染要素,其危害已受到国际环保领域的高度重视。因此,既要把电磁能作为一种资源,充分地利用;又要加强管理,将电磁辐射的负面效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专家介绍,从专业角度说,电磁辐射一般是指频率在100KHZ以上的电磁波。电磁场的来源有自然和人工两类。首先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磁场,太阳光本身也是电磁波的一个频段,还有雷电和其他星球产生的电磁波,都是自然产生的,而人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进化过来的,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共存关系,所以,自然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然而,自从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发明了很多利用电磁能工作的设施,这些设施大量的向环境中发射电磁辐射或产生电磁场,使环境中的电磁辐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产生了电磁环境保护问题。产生电磁辐射的设施大致可分为五类:

1、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如电视发射塔、广播转播台站;

2、无线通信发射系统,如手机基站;

3、高压送变电系统,如高压线、变电站;

4、电气化铁道,如磁悬浮列车;

5、工业、科学、医疗用电磁能设施,如高频冶炼炉;

电磁辐射的危害

人类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电磁场里,电磁辐射无所不在,所以电磁辐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电磁辐射只有超过一定的数值时,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电场强度如果低于每米40伏应该就是安全的。即使超过这个数值也不一定产生危害,这根据个人的抵抗力和接触的时间、距离等情况而定。另外,专家还指出,电磁波无所不在,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便利,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合理利用,完全没有必要过份担忧,只要进行适当的屏蔽防护,就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影响。

==

电磁辐射究竟有多可怕

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对电磁辐射有害的报道一直未断: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专家认为病因是受到严重的电磁污染;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影响因素之一。
电磁辐射的危害真这么耸人听闻吗?
其实人类一直生活在电磁环境里。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其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此外,太阳及其他星球也自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但天然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是没有损害的,对人体构成威胁、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人工产生的电磁辐射。
早在168年以前,英国人法拉第就发现了一种奇妙现象:电流通过媒体时可产生电场和磁场,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电磁感应的现象。19世纪80年代,人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站。从此,人类大步迈进了电磁辐射的应用时代。
从1901年首次开始的全球通讯,到如今移动通信的大面积使用,以及家家必备的彩电、冰箱,电磁辐射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充分享受电磁辐射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人们也日渐感受到它的负面效应。如电磁兼容中的电磁辐射曾造成导航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工业过程控制和信息传输系统的失控,干扰了人们对广播、电视的收听……
听说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又听说电磁辐射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有人因此将产品电磁辐射产生的污染比喻为“隐形杀手”。那么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教授赵玉峰。
赵教授说:“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电磁辐射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电磁污染只有在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才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导致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症状。如在电磁辐射超强度的环境下长期作业,严重的可能引起部分人员流产、白内障,甚至诱发致癌……”
赵玉峰坦言,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虽普遍存在,却并不可怕。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使在超标环境下,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得病,因此大可不必对电磁辐射“草木皆兵”。当然,对老人、儿童、孕妇或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对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及长期在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采取防患措施。
针对日常生活中接触电器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危及健康,中国消费者协会8月6日发出警示:生活中须防电磁辐射。
“其实,电磁辐射到底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李天麟告诉记者,“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电磁辐射的研究及评论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研究的目的、方法、条件(接触电磁辐射源的距离、时间、生物模型等不同)等因素不一致,目前全球有关专家学者们对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和观点也不尽一致。因此,电磁辐射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影响及危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不过,李天麟认为,作为一个大国,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电磁辐射安全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便生产企业能遵循这一标准研制、开发超低电磁辐射的电器、设备,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同时将电磁辐射的管理纳入正常的社会环境保护范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就制定电磁辐射标准问题采访了几个有关部门,了解到,过去卫生部、电子工业部(现合并到信息产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军队等部门,都分别制定过本行业电磁辐射安全的标准,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电磁辐射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据悉,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制定电磁辐射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今年年底前有望出台。
据国家环保总局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电磁辐射环境是比较好的,相当于五六十年代时我国面临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情况,有苗头出现,远未到严重的地步。但从现在就要从严管理,未雨绸缪。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电磁辐射的应用。若电磁污染到了环境无法忍受的地步,再想进一步发展经济就举步维艰了。

阅读全文

与家用电器电磁波辐射防护对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c200被追尾维修需要多少钱 浏览:424
电视维修证书哪里考 浏览:315
车身防水涂料掉了怎么办 浏览:180
青岛小米手机如何网上预约维修 浏览:616
空调保修期内收费 浏览:83
五大基本电路 浏览:515
小米手机恩施售后维修点 浏览:100
小米手机无保修售后 浏览:505
荣耀10进水了维修多少钱 浏览:521
上海臻仕家居 浏览:47
广州圣恒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浏览:608
现代简约风格床和家具选什么颜色 浏览:274
北欧偏工业风格装修家具怎么配 浏览:996
小家居装修图 浏览:395
夏普2600复印机怎么进维修 浏览:49
国家电网的一纸证明是什么 浏览:971
上海绿亮宝山电动车维修点 浏览:990
暴龙眼镜保修 浏览:225
美克家具都是什么材料 浏览:640
胶州鞍山家具 浏览: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