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洗衣机电路图】洗衣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现在对于生活质量,人们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因为我们在经济科技发展的同时,总是想在自身的生活中改变,而洗衣机,就是一个例子,一方面可以解放我们的双手,二来又可以省去我们生活很多的不便。因此,现在洗衣机的使用在家庭中也是尤为重要的。既然洗衣机又可以节约我们的时间,还可以不用不用人力来操作,那么,洗衣机工作原理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解答。
洗衣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洗衣机主要是在水位开关与电磁进水阀之间的调控进行进水跟排水的的,在一定的情况下,排水跟排水以及电机开关,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控制。我们这里所说的水位开关说白了就是一个压力开关而已。然后洗衣机的气室入口与洗衣机的衣桶是相互联接的。
当我们需要把水注入洗衣桶的时候,此时的通气口会封闭,之后水位上升,里面的空气压强亦增大,从而实现洗衣机的自动的开启与关闭。而在脱水环节中,洗衣机用到的是压电传感器。每次洗完衣服之后,洗衣机自动进行高度的旋转,然后根据脱水的记录,压电传感器可以根据这个记录的变化,自动停止脱水运转。
洗衣机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对于洗衣机的自动化控制,几乎是通过FU为熔断器、CS为排水电磁阀、PL为指示灯、IV为进水电磁阀和TM为计时电机这些装备进行控制的。
洗衣机的特点:
1、一般情况下,洗衣机的外壳是全塑料外壳,这样主要是为了减轻洗衣机的重量,方便我们的移动与操作。
2、自动化的洗衣机都安装有个智能模糊控制器,这个设备实现了洗衣机的很多装备的调控与运作。而且还可以根据我们需要洗涤的衣服的多少轻重进行选择一种程序运行。
3、洗衣机包含波轮和内筒,但是这两者的旋转返现是相反的,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相反力,使得衣物上的水脱掉。
相信很多的朋友,在非常寒冷的的冬天,都不太愿意与让双手浸泡那么冰凉的水吧。是的,这时候洗衣就派上用场了。只要简单的把衣服扔进洗衣机按几个按键就可以了。对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洗衣机的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土巴兔吧!
Ⅱ 用电流互感器测量交流电流,通过AD电路用单片机采集测量值。求电路图。
电流互感器输出相当于一个驱动能力有限的电流源,所以输出级接运放组成IV电路,阳极加一定直流偏置,将信号调到单片机AD范围之内,就可以送单片机直接采样了。
Ⅲ IV分析仪是什么在MULTISIM的仪器仪表栏中的。求其用途
IV 分析仪,又称为伏安特性分析仪,主要用于测试半导体器件伏安特性曲线,比如二极管、NPN管等,是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Multisim的测试仪器。
整个操作界面就像一个电子实验工作台,绘制电路所需的元器件和仿真所需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拖放到屏幕上,轻点鼠标可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软件仪器的控制面板和操作方式都与实物相似,测量数据、波形和特性曲线如同在真实仪器上看到的。
其图标上有三个连接端口,选择器件类型(比如二极管或三极管)之后,面板的连接端口会有相应的连接提示,按提示连接即可。
IV分析仪主要用途:可以观察晶体管高电压、大电流特性,也可以了解晶体管低电压、小电流特性或者其他局部细节。
(3)iv电路图扩展阅读:
IV特性曲线:
伏安特性曲线图常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横坐标表示电压U,以此画出的I-U图像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图。伏安特性曲线是针对导体的,也就是耗电元件,图像常被用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规律,是物理学常用的图像法之一。
电源伏安特性曲线图线面积的意义:
在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上取一点,则该点的横坐标表示干路中的电流,纵坐标表示电源的路端电压;由该点分别向两坐标轴作垂线,则此垂线与两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
电源伏安特性曲线与电阻伏安特性曲线交点的意义:
对于某一定值电阻R,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即U=IR,在U-I直角坐标系中,其伏安特性曲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与电源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表示了闭合电路的工作状态。
Ⅳ 测电容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图怎么画
伏安特性曲线图常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横坐标表示电压U,以此画出的I-U图像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图。伏安特性曲线是针对导体的,也就是耗电元件,图像常被用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规律,是物理学常用的图像法之一。
Ⅳ 帮忙分析一下这个电路。。。。。谢了
现在人都懒了,我觉得弄个便宜的单片机,做个这东西,比用数字逻辑来的更方便,曾经用过的最便宜的单片机,8脚,价格才1元钱。
分析一下还挺好玩儿,没有一个元件吃白饭的
VD4、R2、C3、VD6是电源电路,半波整流,稳压管稳压,电压约6V,给CD4069供电,有点高哈,供5V比较好。
非门V和VI并联以提高驱动能力。
R5、R6分压比0.01左右,220V经VD5变成半波直流,若VD3支路断开,VT基极峰值约3.3V。
=====
上电:假设C1两端电压为0,R2上端电压为0,此时II输出1,I输入1、输出0;II输出的1经VD2到V、VI输入,导致V、VI输出0;经VD3将VD3右侧下拉到0V,VT不导通,VS不导通,灯不亮。
此时,III、IV这条路径也一样,III左边输入1,右边输出0,C2电容上电时两端电压为0,IV左边输入0,右边输出1,与II提供的输出吻合。
=====
按动SB再放开,因此时C1两端电压为0,使原来I左边的1被短路到0,I、II翻转并保持住,此时II右边输出0,I右边输出1,经R2对C1缓慢充电,C1两端电压开始上升。II右边输出的0使VD2左边为0,VD2这条支路补在驱动V、VI。看III、IV这条支路:III左边输入0,右边输出1,C2刚才两端电压为0,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左边跳变成1使得其右侧电压也随之为1,IV左边输入1,右边输出0。可见此时V、VI左边两条支路电压都为0,因此V、VI输出1,VD3左边(阴极)为1,不导通,释放了对R5、R6分压节点的控制,该节点的3.3V半波电压驱动VT导通,从而VT驱动VS导通,灯亮。
======
时间流淌:
刚才说过,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但是可以经R充放电而缓慢变化。回头看下C1、C2。C1电压因R2充电而上升,时间常数t=R1×C1=1e6 欧×0.1e-6 uF=0.1秒,就是说差不多几十毫秒,C1两端电压就充到逻辑1了。C2左边刚才变为1,右边也为1,R3对其充电,使得其右侧电压下降,经过t2=R3×C2=1e6×1000e-6=1000秒,差不多C2右端电压下降为0(其实只要下降到0.3VCC以下,即约0.3×6=1.8V以下,就到了CMOS逻辑门的低电平阈值,IV左边原来为1,现在为0,IV输出跳变为1,经R4,驱动V、VI左侧为1,右侧输出0,又把灯关掉了。
======
灯熄灭后第一次按SB:
按之前I左边为0,而C1上电压已经为1,再按SB,很快将I左边短路成1(II的输出驱动能力不及C1的短路作用,C1电压不突变,只要一瞬间I左边为1,I、II就再次翻转并锁住)。这样导致I左边为1、右边为0,经R2对C1放电,大概几十毫秒C1就会恢复到上电那是的0电压。这个状态是I、II上电时的状态。
再看C2,刚才C2左边为1,右边为0,因为II输出翻转为1,所以III输出翻转为0,相当于将C2左边接地(也就是VD1的阳极),而C2另一端可是接了VD1的阴极,此时VD1派上用场了,迅速的将1000uF的C2放电到0,此时C2恢复到上电的状态。
这样,整个电路在自动熄灯后第一次按SB,完全恢复上电时的初始状态。
====
熄灯后第2次按SB就和上电时按SB工作流程一样了。
=====
灯亮时按SB,和刚才说的自动熄灯后第一次按SB的工作流程一样,也是让电路迅速恢复上电初始状态。
=====
对着我上面说的过程一步步看看,就能明白,有问题再接着问。希望写的没笔误。还是用单片机做比较省钱且功能灵活,按一次开、延时熄灭,再按一次又开了。简单几十行程序。
Ⅵ 电气中iv是什么意思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8
Ⅶ 怎么去看一个简单的电路图三极管的详细原理
电路,是大学里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下学会看原理图,需要先了解一下概念:
(1)首先是要知道几个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一切电路的基础)、安培定律、楞次定律;
(2)其次是要知道几个基本电路:RC电路、RL电路、LC电路、等效电路、并联电路、串联电路、门电路、驱动电路;
(3)第三是要知道几个定义:电动势、击穿、反向击穿、电流源、电压源、负载、电阻值、电压值、电流值、电感值、电容值、电场、电场值、感应电动势、电压值、功率、功率值、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导电率、电耦、耦合、电磁感应、电磁场、限压、限流、电阻串并联、电容串并联、电源串并联、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稳压电源、栅极、漏极、源极、基极、集电极、发射极、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与或门、或非门、级联;
(4)第四要知道几个基本原器件:电容、电阻、线圈、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电桥、稳压管、保险丝、晶振、跳线、开关、开关电源;
当了解这么概念后,再理论与实践结合,买一些元器件,自己焊接,就会对原理图理解更深刻。
当三极管处在工作区范围的时候
vc1作为输入 输入一个小电流 单片机的输出是数字化的 高电平5v的时候 三极管工作 放大了Vc1路的电流 输出为V1路的电流 电流遵循IV1=β*IVc1; 电流放大了电压就有可能改变了 所以是V1。
要控制的电路应该就和V1来连接就行了,大约等于加了一个5V的电压(当J3.6为高电平的时候),我想加一个三极管应该是单片机的输出功率有限的缘故吧。当然J3.6为低电平的时候 三极管相当于开路的 V1可以认为没有电压。
Ⅷ 求设计一个iv转换电路
给你个参考电路;
这是个同相放大器电路;
有: Uo = Ui*(1+Rf/R2);
而 Ui = R1*I;==>Uo = I*R1*(1+Rf/R2);
当 I = 120mA 时,专Uo = 5V;
取 R1 = 10Ω,得Rf/R2=19/6;
那么就属取 Rf=19kΩ,R2=6kΩ;
其实,从Ui = R1*I ,可知,因为起始都为0,因此直接取 R1上的电压即可,这样就得到最简单的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了。
Ⅸ 此电路图里C4如何作用
此电路图里C4的作用:
隔直(流)的,防止交流通过灯管的灯丝,延长灯管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