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工程设计能力出发,简单介绍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电子技术的电路基础知识和测试常识,基础实践,综合性实验,EDA实验、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以及电子电路计算机辅设计软件Electronic Workbench和Max+plusII的使用方法等。教材内容由易到难、深入浅出,与理论结合紧密,内容丰富:实验内容侧重于设计和应用性,对于某些实验,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实验手段来实现和验证电路功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实验视野。
本教材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可作为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电气类等本科业专业学生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EDA实训课题等实践教学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子技术开发的工程人员以及广大爱好者的参考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 实验
1.1
实验一 脉冲参数测量
实验二 门电路的测试
实验三 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的功能测试及应用
实验四 裁判表决电路
实验五 格雷玛G转换为二进制码B的电路设计
实验六 优先报警电路的设计
实验七 循环码转换为BCD码的转换电路的设计及其显示电路
实验八 发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
实验九 组合电路中竞争与冒险的研究
实验十 触发器的测试及其应用
实验十一 四人智力抢答电路
实验十二 时序逻辑器件功能测试及其简单应用
实验十三 简易交通灯控制电路的设计
实验十四 流水彩灯电路的设计
实验十五 彩灯系统循环电路
实验十六 多谐振荡器和单稳态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实验十七 时基电路555应用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实验十八 A/D转换器的测试
实验十九 D/A转换器的测试及应用
实验二十 存储器RAM和ROM的测试
1.2 EWB实验
实验一 门电路及应用
实验二 编码、译码与显示电路
实验三 寄存器和计数器电路
实验四 555时基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及单稳态电路
实验五 555时基电路组成的波形发生器及应用
附录1 Electronics workbench使用介绍
1.3 PLD实验
实验一 门电路
实验二 发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
实验三 简易交通灯控制电路的设计
实验四 一位二进制加法器的设计
实验五 简单十进制计数器的设计
附录2 Max+plusⅡ
1.4 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 加法计数电路的设计
实验二 简易直流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第二部分 故障检测和诊断
2.1 数字电路常见故障检测和排除
2.2 数字电路系统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方法
第三部分 常用电子元器件标识及其使用简介
3.1 常用电子元件器件的标识
3.1.1 电阻器
3.1.2 电位器
3.1.3 电容器
3.1.4 显示器件
3.1.5 我国集成电路型号命名规则
3.1.6 国际数字集成电路
3.1.7 其他常用电子器件的主要参数
3.1.8 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简脚排列图
3.2 TTL器件和CMOS器件的使用
3.2.1 TTL器件使用规则
3.2.2 CMOS器件使用规则
3.2.3 TTL器件、CMOS器件、运算放大器之间的接口电路
第四部分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4.1 概述
4.1.1 电子测量仪器与被测电路的联接原则
4.1.2 使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要领
4.1.3 电压测量仪表的选择原则
4.2 TDS-2002
4.2.1 概述
4.2.2 主要技术指标
4.2.3 面板结构与说明
4.2.4 应用实例
4.3 DLBS-1型数字逻辑箱使用说明
4.3.1 DLBS-1型数字逻辑箱整体布局
4.3.2 使用简要说明
4.4 EPM7000S实验系统使用说明
4.5 VC9807A数字万用表使用说明
4.5.1 概述
……
参考文献
『贰』 电路实验报告怎么写
单相交流电路的实验报告 目标:开发交流传动实验系统,能够对交流传动产品进行包括供电装置(如变压器、高压柜等)在内的主变流器、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综合试验。附图1: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牵引系统原理图。系统采用交流牵引电机背靠背的方式取代直流电机作为陪试机,用变流器取代原直流发电机—同步机组,直接向接触网,在达到试验目的的前提下大大减小能源消耗。附图2:原交流传动试验系统原理电路图。附图3:能量反馈型交流传动试验系统原理电路图。系统主要由主电路部分、控制部分和测试部分组成,分别要求完成以下内容:2、设计内容与要求1)试验系统主电路的设计和部件选型① 主电路结构的设计,基本部件的确定;② 陪试牵引变压器的选型;③ 陪试变流器的选型;④ 陪试交流牵引电机选型;2)试验系统控制部分的设计① 主电路工作原理分析;② 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分析;③ 保护电路工作原理分析;④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⑤ PLC的选型、硬件配置、控制协议的确定;⑥ PLC程序流程的编写。3)试验系统测试部分的设计① 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② 测试传感器的选型;③ 工控机、信号调理装置、PCI采集板卡等的选型;④ 电路监测和保护的设计;⑤ LABVIEW程序流程的编写。4)系统设计要求:① 试验系统主要由10kV电网,单相交流供电的综合试验电源系统,被试变流器,交流牵引电机,陪试变流器,反馈变压器,控制电源,三相AC380V动力电源,测试和控制系统等组成。② 根据试验系统总体电路,计算10kV、50Hz电网单相、三相所需的的容量,计算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及对三相电网的影响。③ 单相交流供电的综合试验电源系统参数要求:? 单相升压变压器(10kV/25kV)实现单相25kV/50Hz电源,容量4000kVA,在输入电压允许变化范围内保证输出电压变化范围17.5~31kV。? 牵引变压器的牵引绕组的短路阻抗设计为25%,同时通过配备可调的电抗器来调节支路短路阻抗以实现不同综合试验的需求。? 电源系统的保护至少应包括:高压警示、电流速断保护、电流过流保护、变压器保护(温升保护、压力保护、瓦斯保护等)等。④ 通用陪试变流器参数要求:? 输出三相对称的电压,输出电压范围0~2200V RMS;? 输出电流范围0~1300A RMS,输出频率范围0~200Hz;? 输出的最大功率≥3200kVA。⑤ 平台负载系统要求:? 采用交流牵引电机背靠背的方式作为陪试机,通过陪试牵引变流器和牵引变压器直接向接触网反馈能量;? 被试变流器的最大功率按照2800kW设计,被试异步牵引电动机的最大功率按照1250kW设计;? 平台电机负载的保护应包括:高压警示、电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电机温升保护、电机超速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缺相保护、陪试变流器保护(过流保护、过压保护、接地保护、超温保护、低温保护、失压保护、水位保护等)、陪试变压器保护(温升保护、压力保护、瓦斯保护等)等。⑥ 测试系统的准确度满足:交直流电流、电压基波、有效值的测量准确度不低于±0.5%,转速测量准确度不低于±0.1%或±1r/min,转矩测量准确度不低于±1%,功率测量准确度不低于±1%。⑦ 其他性能要求:☆ 可靠性要求:系统能满足长时间、间断稳定运行。☆ 安全性:系统应保证人身、设备安全。☆ 易操作性:系统应提供友好人机界面,操作简单。⑧ 系统设计完成后的资料整理扩声电路实验报告怎么写 一、直观检查法 直观检查法是断开电源后立即进行。不用仪器、仪表,凭直观的感觉,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4种感觉特性,进行判断。这种检查方法虽然准确性较差些,但速度快,直观检查法尤其对电源故障检查很有用。 一看观察机器或部件及其外部结构。看按键开关、接口、指示灯有无松动,线路板接绪有无脱落,有无虚焊、变色、裂痕、爆裂等现象,保险丝有无烧断、打火、冒烟、变形、未卡住等问题,采用眼睛,直接识别和判断。 二听轻轻翻动机器或部件,摇摆摇摆,听听有无零件散落或螺丝钉脱落情况,是否有碰击声。作连续翻转有无不正常的“吱吱”声或“啪啪”的打火声(通电时)。如果有这些现象,故障可能出现在这些地方。 三闻用鼻子闻闻有无烧焦气味,找到气味来源,故障可能出一放出异味的地方。 四摸用手摸摸变压器外壳(断电后进行),不要触及接线端子,因为有时因充电电容存在,电压甚高,危及安全。感觉一下,是否超过正常温度、发烫,无法触摸。功率管有无过热或冰凉现象。调整管有无过热或冰凉不热现象。如果有这些现象,问题可能出现在这些地方。 二、试探法 试探法是针对怀疑部分的电路采用比较、分割、替代、模拟等试探手段,寻找故障所在,然后排除。具体方法如下: 1、比较找一台与故障机完全相同型号的机器,在专业设备中利用同一台机器的左、右声道部件,测量相对应部分的电压、电阻、电流数量,再加以比较,找到故障所在。 2、分割将某部分电路与其他部分脱开,接上外加电源,注入信号,进行判断。 3、替代用好的元件替代怀疑元件,或将左、右声道部件对换,尤其对于集成电路块可以这样进行。如果部件对换之后,机器恢复正常,则说明该部件存在问题或损坏。 4、模拟温度模拟,采用电吹风加热,或用酒精降温,进行温度性能检查,振动模拟是使用细的塑料绝缘棒轻击某些部件,看看电路工作状况,可以发现某些虚焊现象,检查故障所在。这种方法一般由技术熟练者进行,否则,容易出现故障加重现象。 三、静态参数测量法 静态参数的测量必须持有厂家生产设备的维修手册,注明各个元器件端点静态工作电流、或电压,利用万用表测量电路各个部分的电流、电压或电阻值,看是否与标称值相符合。 1、电阻测量 用万用表的欧姆档×100或×1K档,不要使用R×10K档,因为这档上电表内接22.5伏电池,对晶体管测量不合适,容易损坏晶体管。在断电的情况下测量,若有充电电容存在,必须用绝缘的螺丝起锥充分放电后进行。测量线路中电阻必须焊开一端,否则测量不准确。 2、电压测量 在作此测量过程中要考虑万用表内阻对测量值的影响。静态测量值与动态测量值(加入信号时)不相同,这一点应当注意。测量静态时各晶体管管脚,电阻、电容端电压是否与标称值一致,晶体管脚相对电压能判断管子是否损坏。 3、电流测量 采用直接测量时,将电流表串入电路中,检查电流大小。采用间接测量时,测量两端电压,用电阻值去除电压值,便得到电流值大小。 除静态参数测量外,还可使用动态检查法,利用信号源和示波器,注入信号直接检查,对电路进行判断。这种方法直接、准确,并且不容易损坏元器件,还可对电路和机械结构进行调整和校对。
『叁』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实验报告 谢谢
实验8、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研究性实验)
一、学时分配
3学时。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用实验方法测定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通过实验获得谐振频率的方法。
3. 掌握电路通频带、品质因数的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三、实验原理
在图8-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的频率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而变。取电阻R上的电压为输出,以频率为横坐标,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纵坐标,
绘出光滑的曲线,即为输出电压的幅频特性,如图8-2所示。
图8-1 RLC串联电路
图8-2 幅频特性
1. 谐振
在时,,电路发生谐振。称为谐振频率,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此时电路呈纯阻性,电路的阻抗模最小。在输入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同相位。这时,,,其中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2. 电路品质因数值的测量方法
1)根据公式测定,其中、分别为谐振时电感L和电容C上的电压有效值;
2)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再根据求出值。其中为谐振频率,和分别是下降到时对应的频率,分别称为上、下限截止频率,如图8-2所示。
图8-2所示的幅频特性中,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四、实验仪器和器材
1. 双踪示波器1台
2. 信号发生器1台
3. 交流毫伏表1台
4. 频率计1台
5. 电阻2只 100Ω×1;200Ω×1
6. 电容1只 0.033μF×1
7. 电感1只 9mH×1
8. 短接桥和连接导线若干 P8-1和50148
9. 实验用9孔插件方板1块 297mm×300mm
五、实验内容
按图8-3搭接实验电路,用交流毫伏表测电阻R两端电压,用示波器监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使其幅值等于1V,并在频率改变时保持不变。
图8-3 谐振实验电路
1. 电路谐振频率的测定
将毫伏表接在电阻R两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由低逐渐变高(注意要维持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不变)。当毫伏表的读数最大时,读取信号发生器上显示的频率,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并用毫伏表测量此时的UL与UC的值(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程),将数据记入表8-1中。
2. 测试电路的幅频特性
在谐振点两侧,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逐渐递增和递减500Hz(或1KHz),依次各取8个频率点,用毫伏表逐点测出UO、UL与UC的值,将数据记入表8-1中。在坐标纸上画出幅频特性,并计算电路的值。
表8-1 幅频特性的测定
f/kHz
仿真数据
UO (V)
实测数据
仿真数据
UL (V)
实测数据
仿真数据
UC (V)
实测数据
3. 值改变时幅频特性的测定
图8-3电路中,把电阻R改为200Ω,电感、电容参数不变。重复步骤1、2的测试过程,将数据记入表8-2中。在坐标纸上画出幅频特性,计算电路的值,并与按表8-1画出的幅频特性比较。
表8-2 值改变时幅频特性的测定
f(KHz)
仿真数据
UO (V)
实测数据
仿真数据
UL (V)
实测数据
仿真数据
UC (V)
实测数据
4. 测试电路的相频特性
保持图8-3电路中的参数。以为中心,调整输入电压源的频率分别为5KHz和15KHz。从示波器上显示的电压、电流波形测出每个频率点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并将波形描绘在坐标纸上。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测试频率点的选择应在靠近谐振频率附近多取几点。在信号频率变换时,应调整信号的输出幅度(用示波器监视),使其维持在1V的输出。
2. 在测量UL和UC数值前,应将毫伏表的量程改大约10倍,而且,在测量UL与UC时,毫伏表的“+”端应接L与C的公共端,其接地端分别触及L和C的近地端N2和N1。
七、思考题
1. 根据实验电路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
2. 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的数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
3. 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 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
4. 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如果信号发生器给出1V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L和UC,应该选择用多大的量程
5. 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八、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测量数据,绘出不同值的三条幅频特性曲线:~,~,
~。
2. 计算出通频带与值,说明不同R值时对电路通频带与品质因素的影响。
3. 对两种不同的测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4. 谐振时,比较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是否相等 试分析原因。
5. 通过本次实验,总结、归纳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肆』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提高放大倍数应采取哪些措施
实验九 单管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管交流电压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方法。
2.观察并测定电路参数的变化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Q0)、电压放大倍数(Au)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3.通过实验,加深对单管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4.能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设备
1.分立元件模拟电路学习机 SXJ—3A型 1台;
2.直流稳压电源 YJ56—1 型 1台
3.通用示波器 SR8 型 1台;
3.低频信号发生器 XDlB型 1台;
5.晶体管毫伏表 DAl6B型 1台;
6.万用表 MF64型 1台
三、实验原理
1.实验电路如图9—1所示,选用学习机上“单级与两级交流放大”单元中的第一级及最后的RL和RP3。
E:12V RP1:1MΩ RB1:100 kΩ
RCl:2kΩ RL:510Ω
RP3:2.2 kΩ C1、C2:10μF 12V
V1:3DG6(β=50)
图9—1 单管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调整
交流电压放大电路的任务是不失真地对输入电压信号进行放大,为了使放大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必须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0
放大电路—般都带有负载电阻(RL),其输出电压的大小将由交流负载线确定,因此为了获得变化幅度最大的不失真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宜选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这样,随着输入信号电流的变化,放大电路具有最大的动态范围,输出信号不会出现有一端首先进入饱和区或截止区的现象。
如果设置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则在输入信号稍大时,输出信号便会出现截止失真或饱和失真。
对于小信号放大电路,由于输出电压的变化幅度不大,非线性失真不是主要问题,在设置静态工作点时,往往选得偏低一些,以便能降低放大电路的功率损耗和输出噪声。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通常都利用偏置电路来建立。一般当电路中的RC与E确定之后,调整工作点主要就是调节偏置电路的电阻阻值Rb(RB1+RPl),在图9—1的简单偏置电路中,就是调节RP1的大小。当RPl的数值变化时,三极管的Ib即跟着变化,于是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也就跟着发生变化。本次实验将在反复调节电位器RP1和增减输入信号电压的同时,利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寻找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以确定合适的静态作点。
3.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交流电压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是指在输出信号不失真的条件下的放大倍数,因此在测量放大倍数时,必须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波形。
放大倍数的测量,实际上就是交流电压的测量,通常有两种方法:—是用晶体管毫伏表进行直接测量,二是利用示波器测量。但前者仅适用于正弦电压,本实验的放大信号都属正弦信号,故实验中采用晶体管毫伏表直接测量。
4.本实验中,凡需要测量电流的地方,都采用先测量这一支路中某电阻两端的电压降,然后再根据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此方法在电子线路的测量中应用极广,因为用此方法测电流时,不需要切断电路。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先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调整至+12V,用万用表测量该电压值,然后关掉电源。用导线将稳压电源输出端分别接入学习机板上的“单级与两级交流放大”单元电路的+12V和地端,将RBl下端插口与V1基极插口用一短线相连,RCl下端插口与Vl集电极插口相连。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以下的实验结果均应填人表9—1中相应的栏目中。
2.观察Rb对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1)调节RPl为某一合适数值(VC=4~6V),测量静态工作点,即分别测出晶体三极管集电极和基极对地电压,即电位VC和Vb,然后按下式计算静态工作点:
或者量出Rb阻值,再由 得出Ib
Uce=Vc
(2)在上述条件下,先将低频信号发生器调至输出f=lkHz、U=5mV的正弦波状态,随后接入单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即Uil=5mV,观察输出端电压U0l波形,并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测量输出电U01,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并与估算值相比较。估算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Ie——发射极电流(mA)。
(3)逐渐减小RPI,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当RPl为最小时,输出波形如何?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如输出波形仍为不失真的正弦波时,测出Ui1和U01并计算Au。如波形失真,应观察是正半周失真还是负半周失真。在观察波形的失真情况时,可适当增大Ui1。
(4)逐渐增大RP1,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当RP1为最大时,输出波形如何?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如输出波形仍为正弦波,测出Ui1和U01并计算Au。如波形失真,应观察是哪半周失真。在观察波形的失真情况时,可适当增大Ui1。
3.观察Rc1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令Ui1=5mV,f=lkHz,调节RPl使Vc为某一合适值。改变Rc1使其为5kΩ(学习机上用RC1)。观察输出波形,测量U01,,计算Au,并与Rc1=2 kΩ时测得的结果相比较。
4.观察RL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Rb同上,Rc1=2 kΩ,Ui1=5mV,f=lkHz。接入RL和RP3,即实际负载电阻阻值RL为RL与RP3的串联值,约2.7 kΩ。观察输出波形,测量Ui1和U01,计算Au与空载时测得结果相比较。并测量静态工作点。
5.调整放大电路的最大放大倍数及最大输出幅度
条件 RC1=5kΩ RL=2.7 kΩ
(1)令Ui1=5mV,f=lkHz,调整RP1使输出波形不失真且幅度为最大(这时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静态工作点和Au
(2)调整RPl及Ui1,使不失真的输出电压U01为最大(这时有最大的输出电压幅度),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和Au。此项结果填入表9—2中
注:文中所指不失真是指波形基本上为正弦波,无明显削波现象。
表9—1 Ui1=5mV,f=1kHz
给定条件
测量结果
由测量数据计算
Vb
(V)
Vc
(V)
Ve
(V)
输出波形
Ib
(μA)
Ic
(mA)
Uce
(V)
Au
Rb
合适值
RC1=2kΩ
RL=∞
最 小
最 大
RC1
5kΩ
Rb为上面的合适值
RL=∞
RL
2.7kΩ
Rb同上
Rc1=2kΩ
Rb
使U01最大
Rc1=5kΩ
RL=7 kΩ
表9—2 Rc1=5kΩ RL=2.7kΩ f=1kHz
测 量 结 果
由测量数据计算
Ui1
U01
Vb
(V)
Vc
(V)
Ve
(V)
输出波形
Ib
(μA)
Ic
(mA)
Uce
(V)
Au
五、注意事项
1.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电子仪器机壳之间的感应和干扰,各仪器的接地端应连在—起。
2.为了从电阻压降换算成电流,需要知道电阻阻值,在测量该电阻时,应切断直流电源并切断该电阻所在的支路。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数据,列出表格。
2.整理Rb、Rc1和RL变化以后对静态工作点、放大倍数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3.将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并讨论。
4.总结为了提高放大倍数Au应采取哪些措施。
5.分析输出波形失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6.如何测量Rb的数值?不断开与基极的连接线行吗?为什么?
7.如何利用测出的静态工作点来估算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值?
8.分析下列各种波形是什么类型的失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七、预习要求
1.复习共发射极接法的单管交流电压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回忆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伍』 高中物理
必修部分知识点
一、力学
质点的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抛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离心现象
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及共应用
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二、电学
电场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静电现象的解释
点电荷
库仑定律
静电场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电场线
电势能、电势、
电势差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
常用的电容器
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电路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
电阻的串、并联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率、焦耳定律
磁场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
洛伦兹力的公式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
2.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
磁通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涡流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
理想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三、单位制和实验
单位制
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
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
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选修部分知识点
模块3-3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阿伏加德罗常数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温度所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固体、液体与气体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
液晶的微观结构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饱和蒸气压
相对湿度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单位制 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摄氏度(℃)、标准大气压 Ⅰ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有:温度计
模块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单摆、周期公式
受迫振动和共振
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谱
光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全反射、光导纤维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质速关系、质能关系
相对论质能关系式
实验 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模块3-5
碰撞与动量守恒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
核力、核反应方程
结合能、质量亏损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模块2-2
力与机械
平动与转动
传动装置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刚体的平衡条件
热与热机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的效率
电冰箱的组成和主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空调机的组成和主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