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串联并联电路的公式是
1、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都相等,并且等于电源电压:U=U1=U2。
2、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或说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3、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和:1/R=1/R1+1/R2或写为:R=R1*R2/(R1+R2),即:1/R=1/R1+1/R2+1/R3+…+1/Rn。
4、并联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之比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反比:I1/I2=R2/R1。
5、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I总=I1=I2=I3=……=In。
6、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U原=U1+U2+U3+……+Un。
7、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总=R1+R2+R3+……+Rn。
8、串联电路中,除电流处处相等以外,其余各物理量之间均成正比:R1∶R2=U1∶U2=P1∶P2=W1∶W2=Q1∶Q2。
(1)串并联电路电流计算扩展阅读:
串联的优点是在电路中, 若想控制所有电路, 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串联的缺点是若电路中有一个用电器坏了,整个电路意味着都断了。
并联的优点是可将一个用电器独立完成工作,一个用电器坏了,不影响其他用电器。适合于在马路两边的路灯。并联的缺点是若并联电路,各处电流加起来才等于总电流,由此可见,并联电路中电流消耗大。
⑵ 电流的计算方法(串联和并联,
最基本的 欧姆定律 I=U/R 衍生的公式我就不废话了
1串联电路: I总=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U总=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两端电压的总和) R总=R1+R2+R3...+Rn U1:U2=R1:R2(串联成正比分压) P1/P2=R1/R2 当有n个定值电阻R0串联时,总电阻 R=nR0
2并联电路: I总=I1+I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 U总=U1=U2 (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1/R总=1/R1+1/R2 I1:I2=R2:R1 (并联反比分流)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 即1/R总=1/R1+1/R2+……+1/Rn P1/P2=R2/R1 当有n个定值电阻R0并联时,总电阻 R=R0/n 即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电阻但并联越多总电阻越小 串联分压(电压)并联分流(电流)
最后我想说的是:公式结合电路图慢慢看 慢慢推导 基本上问题不大的
⑶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怎样算电流、电阻
不能笼统的回答,要根据实际电路的具体情况,指定计算电路中通过那一个点的电流、那一段电路的电阻。原则上:
1.
串联电路上每一个点的电流相同,全电路的电阻等于各电阻相加的总和,用欧姆公式计算:
电流
=
电压
/
总电阻
2.
并联电路总电阻(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路电阻倒数之和,即1/总电阻
=
1/第一分路电阻+1/第二分路电阻+1/第三分路电阻+……
3.
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分路电流之和,各分路电流用欧姆公式计算:分路电流=电压/分路电阻
⑷ 电流的计算方法(串联和并联,详细点)
串联电路中:U=U1+U2,I=I1=I2
并联电路中:U=U1=U2,I=I1+I2
以上公式中:U是电压,I是电流。
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方向相同。实际上并不是正电荷移动,而是负电荷移动。电子流是电子(负电荷)在电路中的移动,其方向为电流的反向。电流强度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其中,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t为时间(单位是秒)。
(1A=1C/s)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或I=E(电动势)/(R[外]+r[内]) 或I=E/(R+Rg[检测器电阻]+r)(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在电路中如果正负离子同时移动形成电流,那么Q为两种电荷的电量和。
(4)串并联电路电流计算扩展阅读:
串联电路(n个用电器串联):
电流:I总=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路各部分的电流相等)
电压:U总=U1+U2....+Un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R总=R1+R2....+Rn(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并联电路(n个用电器并联):
电流:I总=I1+I2....+In(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总=U1=U2....=Un(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并等于电源电压)
电阻:1/R总=1/R1+1/R2....+1/Rn(总电阻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当2个用电器并联时,有以下推导公式:R总=R1R1/(R1+R2)
电阻公式推导方法:
(1)串联:由U总=U1+U2....+Un,得到I总R总=I1R1+I2R2....+InRn
因为串联电路各部分电流相等,即I总=I1=I2....=In,所以得到:
R总=R1+R2....+Rn(例如一个3Ω的电阻和一个6Ω的电阻串联,其串联的总电阻为9Ω)
(2)并联:由I总=I1+I2....+In,得到U总/R总=U1/R1+U2/R2....+Un/Rn
因为并联电路各部分电压等于总电压,即U总=U1=U2....=Un,所以得到:
1/R总=1/R1+1/R2....+1/Rn(例如一个3Ω的电阻和一个6Ω的电阻并联,其并联的总电阻为2Ω)
对于只有两个电阻并联的部分来说,可以继续推导出以下公式:
由1/R总=1/R1+1/R2....+1/Rn可知:1/R总=1/R1+1/R2=R2/R1R2+R1/R1R2=(R1+R2)/R1R2
所以R总=R1R1/(R1+R2)
由上面的公式还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串联的总电阻大于其任意一分电阻,并联的总电阻小于其任意一分电阻。
最直观的区别是这两种连接方式的电池所表现的不同特点,四节电池串联起来有6V,而并联则仍然只有1.5V。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特点是: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流过另一个。例如:节日里的小彩灯。 在串联电路中,闭合开关,两只灯泡同时发光,断开开关两只灯泡都熄灭,说明串联电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特点是: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两部分,分别流过两个支路中的各个元件。
例如:家庭中各种用电器的连接。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闭合,各支路上的开关闭合,灯泡才会发光,干路上的开关断开,各支路上的开关都闭合,灯泡不会发光,说明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所以,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将依次逐个流过各个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
因此在串联电路中,如果有一个用电器损坏或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将变成断路,电路就会无电流,所有用电器都将停止工作,所以在串联电路中,各几个用电器互相牵连,要么全工作,要么全部停止工作。
在并联电路中,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分支处要分为两路,每一路都有电流流过,因此即使某一支路断开,但另一支路仍会与干路构成通路。由此可见,在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之间互不牵连。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原理: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小于电路总电压,故串联电阻分压。
在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干路电流)。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小于总电流(干路电流),故并联电阻分流。 电阻的串并联就好像水流,串联只有一条道路,电阻越大,流的越慢,并联的支路越多,电流越大。
造成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根据电击事故分析得出:当工频电流为0.5~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当电流增至8~10mA时,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
当接触电流达到20~30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电流为50mA时,就会使人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后就可致命。通过人体电流越大,人体生理反应越强烈,病理状态越严重,致命的时间就越短。
2.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这是因为时间越长,人体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流就会增大。同时,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有0.1s的时间间隙期。在这个间隙期内,人体对电流作用最敏感。所以,触电时间越长,与这个间隙期重合的次数就越多,从而造成的危险也就越大。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当电流通过人体的内部重要器官时,后果就严重。例如通过头部,会破坏脑神经,使人死亡。通过脊髓,会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
通过肺部会使人呼吸困难。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而死亡。这几种伤害中,以心脏伤害最为严重。根据事故统计得出:通过人体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其次是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但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
4.电流的种类。电流可分为直流电、交流电。交流电可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这些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但伤害程度不同。人体忍受直流电、高频电的能力比工频电强。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5.触电者的健康状况。电击的后果与触电者的健康状况有关。根据资料统计,肌肉发达者、成年人比儿童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男性比女性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电击对患有心脏病、肺病、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病等患者最危险。他们的触电死亡率最高。另外,对触电有心理准备的,触电伤害轻。
⑸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怎么算等于什么
I总=I1+I2+I3+……+In。I总=U÷R总。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可以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首先分别根据 I1=U/R1、I2=U/R2、I3=U/R3,……,In=U/Rn 计算各支路电流,然后再把各支路电流相加得到 I总=I1+I2+I3+……+In。
二、首先根据计算并联电路总电阻R总,再根据总电压U除以总电阻R总,求得总电流。
在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干路电流)。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小于总电流(干路电流),故并联电阻分流。 电阻的串并联就好像水流,串联只有一条道路,电阻越大,流的越慢,并联的支路越多,电流越大。
(5)串并联电路电流计算扩展阅读:
并联是将二个或二个以上二端电路元件中每个元件的二个端子,分别接到一对公共节点上的连接方式,n个二端元件的并联。它们都接到一对公共节点之上,这对节点再分别与电路的其他部分连接。
并联电路的特点主要有:
(1)所有并联元件的端电压是同一个电压,即图示电路中的V。
(2)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是所有元件的电流之和。图示电路中,i是总电流,i1、i2、i3分别是元件1、2、3的电流,i=i1+i2+i3。
实例:民用照明灯泡都是并联接到220V额定电压的电源上,因此每只灯泡所承受的电压均为220V,而外电路的总电流则是流过所有灯泡的电流之和。
⑹ 关于串并联电路电流怎么计算
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只有r1通电,所以电源电压就是r1两端的电压。u=15×0.4=6v。
当s1
s2均闭合时,r2短路,r1和r3并联,电路总电阻r并=6÷0.6=10欧。
1,r1×r3÷(r1+r3)=10
15r3/(15+r3)=10
15r3=150+10r3
5r3=150
r3=30欧
r3的阻值为30欧
2,当s1,
s2均断开时,r1和r2串联接在电路中,r3断路,所以
r串=r1+r2=15+10=25欧
i=u÷r串=6÷25=0.24a
当s1
s2均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4a。
⑺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计算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公式:I=U/R。
2.变形公式:U=IR
,
R=U/I。(回答者:qi1994hao)
根据欧姆定律I=U/R得U=IR,对R1有U1=I1R1……①;对R2有U2=I2R2……②
设R1,R2串联后总电阻为R,电压为U,电流为I,对R1,R2整体有U=IR……③
又因为R1,R2串联,所以U=U1+U2……④,由①②③④可得IR=I1R1+I2R2。
因为I=I1=I2,所以R=R1+R2。
(2)公式:R总=R1+R2+……+Rn
⑻ 串联的电流怎么算.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根据欧姆定律 I=U/R。
串联( connection)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用电器的电流都相等。
怎样判断电路中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
串联和并联是电路连接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要判断电路中各元件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就必须抓住它们的基本特征,具体方法是:
(1)用电器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在电路两点之间的是并联。
(2)电流流向法:当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依次流过每个元件的则是串联;当在某处分开流过两个支路,最后又合到一起,则表明该电路为并联。
(3)去除元件法:任意拿掉一个用电器,看其他用电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所有用电器都被拿掉过,而且其他用电器都可以继续工作,那么这几个用电器的连接关系是并联;否则为串联。
(8)串并联电路电流计算扩展阅读:
串联电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所有串联元件中的电流是同一个电流,I总= L1= L2= L3=……= Ln。
2、元件串联后的总电压是所有元件的端电压之和,U总=U1+U2+U3+……+Un。
3、u是总电压,u1、u2、u3分别是元件1、2、3的电 压,u=u1+u2+u3。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串联
网络-电流
⑼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公式啊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