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学门电路么
会学一点
2. 高中物理电学有多少种电路
一般来说,考试中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画电路图首选限流式。因为简单,不容易失误。而在有要求说【电压从零调起】的时候就选择分压式。
电流表。。。怎么个内外接?内外接这个问题只存在于电压表。对于电压表的解法的选择,我们应遵从【大内偏大,小外偏小】的原则。即被测电阻是大电阻的情况下,电压表采用内接法,此时的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较偏大。被测电阻是小电阻的情况下采用外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那么,怎么判定电阻是大电阻或小电阻呢?很简单:
若被测电阻阻值大于电压表与电流表阻值的乘积再开根号,那么此电阻即为大电阻。反之则为小电阻。
至于电表与滑动变阻器的挑选原则,我们应遵循【够用就行】这一原则,不是为了节省能源,而是减小误差,方便读数。
最后,画电路图的思路。。。就是上面所说的吗。。再有就是先连接干路,之后再考虑支路与并联的电表的连接。
完毕,希望对阁下日后的电路学习有所帮助
3. 高中需要哪些电路的基本知识
要学习并熟练掌握电子产品中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如电阻器、电容器、内电感器、二极管、容三极管、晶闸管、场效应管、变压器、开关、继电器、接插件等,并充分了解它们的种类、性能、特征以及在电路中的符号、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功能等。根据这些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懂得哪些参数会对电路性能和功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具备这些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对于读懂电路图是必不可少的。
为方便、快捷地看懂电路图,还要掌握一些由常用元器件组成的单元电子电路知识,例如整流电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电源电路等。因为这些电路单元是电子产品电路图中常见的功能模块,掌握这些单元电路的知识,不仅可以深化对电子元器件的认识,而且通过这样的练习,也是对看懂电路图的锻炼。有了这些知识,为进一步看懂较复杂的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就更容易深化自己的学习。
应该多理解电路图中的有关基本概念。比如关键点的电位,各点电位如何变化、如何互相关联、如何形成回路、通路,哪些构成直流回路、哪些形成信号通道、哪些属于控制回路等。
4. 学习高中电路问题必须要掌握的几个基本电路规律(初中
高中只讲简单电路,用现成的公式,不讲公式是怎么来的。大学一是电路是版复杂的,讲通用方权法,二是讲交流电路的理论,频率特性,三是讲暂态过程,四是元件多了受控源、非线性元件,五是讲清原理,如功率为什么是电压乘电流。总之,是很不同,高中那点东西不学也无所谓(对于以后没有电路或普通物理课程的专业,高中是你唯一学习电知识的机会,还是有用的,现代人不知道一点电知识,就有点二了。)
5. 高中学电路吗
其实当你学过大学的电路原理后,你会发现高中的电路真是太简单了.建议你找一本《电路原理》看看,不难,讲的很清楚的.比高中详细得多.
当然前提是你有时间.如果你没时间,其实我觉得也不必要.按我的回忆,高考物理只是理综的一部分,关于电路的考点真的基本没有.为什么?因为高中学得太简单了,现实中不存在这么简单的电路,稍微出难点你们又不会.高中电路有哪些?串联,并联,再混合一下,名曰混联?元件有哪些?电阻是耗能型,电能转化为热能;加两种储能元件电容和电感,电容存电能,电感存磁能,又谈到电磁了,呵呵.有什么可考的呢?你自己想想,求个电流电压?至于充放电过程、求功率等等几本都打着电路的幌子求别的去了.
太简单,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讲,讲哪些.至于串等流分压加电阻,并联分流等压减电阻你也知道,当然也要求会推导,这些都很基础.
实在不懂还是拿个具体的题目问我吧.
6. 高中物理的电路问题
分压电路其实也就是串联电路
分流电路其实也就是并联电路
他们的区别和应用也就是串联电路的区别和应用了
串联电路(分压电路)的特点:
1.电流处处相等
2.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电阻阻值之比。
某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总电阻分之该电阻乘以总电压(固称分压电路)
各个电阻两端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
并联电路(分流电路)的特点:
1.电压处处相等
2.各个电导中的电流之比为电导之比。
某个电导中的电流为总电导分之该电导乘以总电流(固称分流电路)
各条支路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
(注1:电阻也称为电导,电阻表征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导表征对电流的导通作用,电导的大小为电阻分之一,单位为西门子)
(注2: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实质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注意与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和分流接法相区分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或分压电路)是指将用电器与滑动变阻器的一部分并联,中心抽头接到负载上,这样随着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可以使负载上获得的电压的范围为最大,故为分压电路,主要是用来给电压信号的;分流只是普通的串联,随着滑动变阻器的增加,电流在不断减小,这样可以达到改变总电流的目的,故为分流接法,或叫分流电路
当然,分压电路中负载中的电流也在变,分流电路中,负载两端的电压也在变,但从他们主要的应用上,给了它们上述两种叫法而已 )
7. 关于高中电路
先要知道A1虽然是理想电表,但是A1是和R3串联在一起的,所以A1到R3再到B这条电路是有电阻的,所以不能造成R1短路。
8. 高中物理有电路知识吗
当然有
普通改装电表的计算几乎是一个必考点。而电学实验也几乎是一个高频考试内容。
丧心病狂一点甚至可以和电磁感应,牛顿力学,运动学一起出极难的大综合题。
9. 高中电路简化的方法和技巧
一、支路电流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例1、试判断图1中三灯的连接方式。
解析:由图1可以看出,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A点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流过灯L1,一部分流过灯L2,一部分流过灯L3,然后在B点汇合流入电源的负极,从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此三灯并联。
小结:支路电流法,关键是看电路中哪些点有电流分叉。此法在解决复杂电路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二、等电势法
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2、3……数码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数码)。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
例2、判断图2各电阻的连接方式。
解析:(1)将节点标号,四个节点分别标上1、2。
(2)将各个节点沿电流的流向依次排在一条直线上。
(3)将各个电路元件对号入座,画出规范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
(4)从等效电路图可判断,四个电阻是并联关系。
小结:等电势法,关键是找各等势点。在解复杂电路问题时,需综合以上两法的优点。
三、综合法
支路电流法与等电势法的综合。
注意:
(1)给相同的节点编号。
(2)电流的流向: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等势点间无电流),每个节点流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例3、由5个1Ω电阻连成的如图4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_______Ω。
分析:采用综合法,设A点接电源正极,B点接电源负极,将图示电路中的节点找出,凡是用导线相连的节点可认为是同一节点,然后按电流从A端流入,从B端流出的原则来分析电流经过电路时的各电阻连接形式就表现出来了。
解析:由于节点A、D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1),节点C、F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2),节点E、B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3),则A点电势最高,C(F)次之,B点电势最低,根据电流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易得出各电阻的电流方向。
由于电阻R1,R2均有一端接点1,另一端接点2;电阻R4,R5均有一端接点2,另一端接点3;电阻R3一端接点1,另一端接点3,易得其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
或者用图4中所标电流方向,也可得其等效电路如图5,相比第一种方法更简单。故AB间总电阻力0.5Ω。
小结:在分析电路时,首先应找出各个节点,凡是用导线相连的两节点是等势点,可以等效为一个节点(如图4中的A与D、C与F、E与B),连在两个相邻的节点间的电阻是并联的(如图4中的电阻1和电阻2,电阻4和电阻5),当把最基本的电路等效后,再对高一级电路进一步分析,即电阻1、2并联后与电阻4、5并联后串联,之后再与电阻3并联。这种逐级分析的方法在分析等效电路中是很有效的。(此方法侧重于等电势法)
但是,若将图4改为图6,即使画出等效电路图5,(按习惯总将电流表看作导线),也无济于事,而且将电流表置于图5中的合适位置更是难上加难。若根据图中的电流方向则易得:电流表A1测的是电阻R2和R3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测的是电阻R1和R2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3测的是电阻R3和R4的电流之和。
有些初学者凭感觉认为:电流可以沿A→C→D…方向流动,这是错误的。因为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不可能由点1(A)经点2(C)又流回点1(D)。其它点同理可得电流流向。
四、含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的复杂电路
画等效电路时:①电流表视为导线,电容器、电压表视为断路(若考虑内阻,则将其视为一个大电阻),与电容器、电压表串联的用电器视为短路即可。②画等效电路图的同时,根据图中电流方向将电流表接入电路;根据图中所标节点数字,将电压表和电容器接入电路。③无电流的支路删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