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二电路问题
分析:U源=6伏特,I1=0.2安,U1=2伏特
由“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为2V”可知,电阻R1的阻值是R1=U1 / I1=2 / 0.2=10 欧
根据滑动变阻器所标“50Ω,1A”,知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 I2=1安。
可见,当电路中的电流是I2=1安时,R1消耗的功率最大,此时R1的最大功率是
P1大=I2^2 * R1=1^2 * 10=10 瓦
当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动到图中最右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是R2=50欧,这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最小电流是
I3=U源 /(R1+R2)=6 /(10+50)=0.1 安
那么R1消耗的最小功率是P1小=I3^2 * R1=0.1^2 * 10=0.1 瓦
即为保证电路安全,电阻R1上允许消耗的功率范围是在0.1瓦到10瓦的闭区间。
② 初二 电路图
如图,你的问题很好,可以向老师请教,不过,如果是做题的话,就将错就错吧
③ 初二电路图怎么画要那种一目了然的
记不得初二所学的电路都包含些什么东西了,
但只有你了解元件(包括电源及开关等等),及与元件相连接的那条线段的含义,就能够画出那种一目了然的图来。
④ 初二电路图。//
并联电路电来阻R=R1*R2/(R1+R2),在这里就源是并联电路!
当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0.3A,也就是通过R2的电流,电源电压恒定,所以R2=U/I=3/0.3=10欧姆,在并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分电压,所以电阻R1的电压为3V;再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测量的是总电流,所以通过R1电流为0.5A-0.3A=0.2A,R1=U/I=3/0.2=15欧姆,根据公式P=UI和R=U/I得出R1电功率电路中的总电阻。
如果是串联电路R=R1+R2
一楼恢复也非常明确!
⑤ 初二的电路图
我们目前所接触的电流都是直流电,所以一般来说你可以看做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通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如果遇到叉口就看哪条路上没有用电器或电阻电流就往哪条路走,如果你还不理解的话,你可以这样想:电流是很聪明的,它会往没有障碍的路走.
⑥ 初二的科学电路图
从电源正极开始一步一步来,有几根导线就拉几根导线出来,等到画完了再简化电路图。
⑦ 初二科学电路
我来帮你吧:
如果像你说的那样, 这个图中没有 R2, 那么当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只要你没有把变阻器的阻值调到 0 ,那么我们初中题就会认为 灯泡的亮度是始终不变的。而不是说变暗。
因为这是个并联电路,特点是电压处处相等。 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的。移动滑片,对灯泡没有影响,所以灯两端的电压不会发生改变,灯的实际功率就不会改变,灯的亮度 也不会变了。
如果想要用变阻器改变灯的亮度,那么要把变阻器和灯串联起来才行。
如果这个图中 干路中有那个 R2的话, 向左移动变阻器时,这时的灯的亮度才会变暗。
因为这是一个混联电路,灯和变阻器并联后,再和 R2串联。 这个电路的特点是 把灯和变阻器想像成是一个用电器,它俩的电压都是相等的, 比如 都是5V , 它两又和 R2串联后 ,假设R2的电压为 9V ,那么电源的电压就为 14V. 你懂么?
而当向左移滑片时,变阻器的电阻变小了,所以变阻器和灯并联之后的总电阻也会减小的。又因为它俩和 R2是串联的, 所以它俩的总电阻分的电压就变小的, 也就是说灯两端的电压减小了,所以灯才会变暗。 你能不能理解?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祝学习进步!
⑧ 初二电路
越靠近电源的正极,电位越高,越靠近电源的负极,电位越低,你可以判断电压表的某一端电位高低,即可比如,测量L1两端电压,需要闭合S1,这时你看,电压表的下接线柱,与电源的负极相连,那就是低电位端(负接线柱),同时,上面是高电位端(正接线柱),但是要测量L2两端的电压,需要闭合S2,断开S1,这时你看,电压表的下接线柱,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应该是高电位端(正接线柱),电压表的上接线柱是低电位端(负接线柱)。你明白了么?此图一会要求电压表下端是正接线柱,一会又要求下端是负接线柱,所以,不能同时测量L1、L2两端的电压。
⑨ 初二电路图连接知识
1.首先从正极出发,然后回到负极.
2.遇到复杂的电路图,先按照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的画法一点一点分解.
3.要注意画的导线不能够交叉.
4.注意电流表和电路表的区别.
5,画完电路图后,自己按照正极出发的方向,走一遍,看看行不行.
6.重点注意电表要从正接线柱到负接线柱
7.注意电路是否会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