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分压式电路的两电阻怎么取值。我要求12V的直流通过R1、R2分压成5V经过R3至单片机检测口。图纸如下。
理论上说,应考虑单片机的输入阻抗与R3的串联值,但实际设计中,对于此类分压电路,只要满足单片机检测口输入阻抗Ri>>R3,R3即可忽略不计;满足R2<<Ri,Ri亦可忽略不计。
满足前述条件下,依照分压公式V0/V=R2/(R1+R2),即5/12=R2/(R1+R2)。
一般检测口输入阻抗Ri>10kΩ,则R2应取<=1kΩ的,则可以计算出R1=1.4R2。如果R2=1kΩ,则R1=1.4kΩ。
但在标准电阻里没有1.4kΩ的固定电阻,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1.4kΩ的可调电阻,例如选2.7kΩ的,通过调整R1获得准确的输入电压。
B. RC电路中阻抗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RC电路中阻抗的计算公式:
Xc=-j1/(ωC)(电容器的容抗)
Xl=jωL(电感的感抗)
X=jωL-j1/(ωC)(总的电抗)
Z=r+jX=R+jωL-j/(ωC)(总抗阻)
依据KVL定律,建立电路方程:
(2)分压电路阻抗扩展阅读:
串联电路的特点:由于有电容存在不能流过直流电流,电阻和电容都对电流存在阻碍作用,其总阻抗由电阻和容抗确定,总阻抗随频率变化而变化。RC 串联有一个转折频率: f0=1/2πR1C1 当输入信号频率大于 f0 时,整个 RC 串联电路总的阻抗基本不变了,其大小等于 R1。
RC 并联电路既可通过直流又可通过交流信号。它和 RC 串联电路有着同样的转折频率:f0=1/2πR1C1。 当输入信号频率小于f0时,信号相对电路为直流,电路的总阻抗等于 R1;当输入信号频率大于f0 时 C1 的容抗相对很小,总阻抗为电阻阻值并上电容容抗。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后总阻抗为 0。
RC电路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脉冲数字电路中,RC并联电路如果串联在电路中有衰减低频信号的作用,如果并联在电路中有衰减高频信号的作用,也就是滤波的作用。
C. 运放电路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你这个应该注明,是电压/电压运算放大器:
就可以这样理解了:
1.当信号送入一个放大器时,就会有一个电压加在输入级上,如果你的输入级阻抗很小则势必会有较大电流通过,而前级电路又提供不了如此大的电流,你说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输入电压就降低了呀,那么送进放大器的电压就比源电压要小很多了,不能有效放大;
2.当信号从放大器输出的时候,在输出端会有一个负载(广义的啊,别狭义的理解),这时他需要一定的电流提供能力,你的输出阻抗如果高,输出电流流经输出电阻,再经过负载,势必有一部分能量是消耗在了输出电阻上了;
因此,理想状态的电压/电压运算放大器都是:ri=无穷大、ro=0、开环增益=无穷大。
D. 我看不懂分压电路输出公式,请高手用数字举个例子出来。
1.如果是直流电压源,可根据中学物理中介绍电容串联分压特点为:
(1)电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容器两端的分压之和。即U= U1+ U2+ U3+…+Un。
(2)电容器串联时各电容器上所分配的电压与其电容量成反比。即Un =Q / Cn(因为在电容器串联电路中,每个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量都相等,所以电容量越大的电容器分配的电压越低,电容量越小的电容器分配的电压越高。)
那么 4V的电压源,0.5F和1F的两个电容上的电压分别是8/3V和4/3V
2.如果是交流电压源,由电容的阻抗Xc=1/jωC ,可知|Xc|与C成反比,将|Xc|当做电阻来分压计算,可所得同样结果!
E. RLC并联电路,阻抗计算公式
容抗与感抗的大小随频率变化,即不同的频率,电容、电感所体现的容抗和感抗回是不同的。
原理:在串联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小于电路总电压,故串联电阻分压。
在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干路电流)。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小于总电流(干路电流),故并联电阻分流。 电阻的串并联就好像水流,串联只有一条道路,电阻越大,流的越慢,并联的支路越多,电流越大。
(5)分压电路阻抗扩展阅读:
电源并联:
假设一个电池组是以几个电压相同的单电池以并联方式连接成电源,则此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每一个单电池两端的电压。例如,假设一个电池组内部含有四个单电池并联在一起,它们共同给出1安培电流。
则每一个单电池给出0.25安培电流。很多年前,并联在一起的电池组时常会被使用为无线电接收机内部真空管灯丝的电源,但这种用法已不常见。
当电压不同的两个或更多电源并联连接时,由于有电势差的存在,电池组内部会形成电流回路,造成电能在电池组内部的消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并联电路
F. RC电路中 阻抗的计算方法
RC电路中阻抗的计算公式:
1、RC 串联电路
电路的特点:由于有电容存在不能流过直流电流,电阻和电容都对电流存在阻碍作用,其总阻抗由电阻和容抗确定,总阻抗随频率变化而变化。RC 串联有一个转折频率: f0=1/2πR1C1。
当输入信号频率大于 f0 时,整个 RC 串联电路总的阻抗基本不变了,其大小等于 R1。
2、RC 并联电路
RC 并联电路既可通过直流又可通过交流信号。它和 RC 串联电路有着同样的转折频率:f0=1/2πR1C1。
当输入信号频率小于f0时,信号相对电路为直流,电路的总阻抗等于 R1;当输入信号频率大于f0 时 C1 的容抗相对很小,总阻抗为电阻阻值并上电容容抗。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后总阻抗为 0。
3、RC 串并联电路
RC 串并联电路存在两个转折频率f01 和 f02:f01=1/2πR2C1, f02=1/2πC1*[R1*R2/(R1+R2)]
当信号频率低于 f01 时,C1 相当于开路,该电路总阻抗为 R1+R2。当信号频率高于 f02 时,C1 相当于短路,此时电路总阻抗为 R1。当信号频率高于 f01 低于 f02 时,该电路总阻抗在 R1+R2 到R1之间变化。
(6)分压电路阻抗扩展阅读
生活中的阻抗:
不同阻抗的耳机主要用于不同的场合,在台式机或功放、VCD、DVD、电视、电脑等设备上,常用到的是高阻抗耳机,有些专业耳机阻抗甚至会在200欧姆以上。
这是为了与专业机上的耳机插口匹配,此时如果使用低阻抗耳机,一定先要把音量调低再插上耳机,再一点点把音量调上去,防止耳机过载将耳机烧坏或是音圈变形错位造成破音。
而对于各种便携式随身听,例如CD、MD或MP3,一般会使用低阻抗耳机(通常都在50欧姆以下),这是因为这些低阻抗耳机比较容易驱动,同时还要注意灵敏度要高,对随身听、MP3来说灵敏度指标更加重要。当然,阻抗越高的耳机搭配输出功率大的音源时声音效果更好。
G. 电路设计中如何合理的选取分压,限流电阻
1,一般电路都能满足,A的输出电流远大于B的输入电流,分压比值就按R2/(R1+R2)=3.3/5取;
2,R1、R2的取值一般还需按其分流电流约为10倍B的输入电流即可。
H. 放大镜常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输入阻抗
放大电路采用分压电路不是为了提高输入阻抗,而是为了获得比较稳定的静态偏置点,使输入信号全通.
为了理解这个概念,跟你举个例子,假设输入信号是±1v,如果不采用分压偏置,假设是pnp的三极管,那么输入端的电压就是be结电压0.7v+发射极电阻电压,输入信号小于0.7v的部分是无法通过输入端的.通过分压偏置,是输入端处在一个合理的静态点,这个静态点叠加输入信号后,叠加信号最低点仍然比三极管的导通电压高,这样,信号就能完全通过放大电路了.
而偏置分压电阻,正如另外一位所言,对输入信号是起到分流作用的.
输入信号需要通过电容与放大电路输入端耦合.
以上,供参考
I. 阻抗串联电路中如何正确使用分压公式求解各阻抗电压
这里的关键是总阻抗与电流的计算。有了电流其各元件上的电压与纯电阻电压计算并没有差别。只是总电压是各元件电压的矢量和。
J. 请问分压电阻的输出阻抗怎么计算我看到有人说是两个电阻的并联值,但是我不理解,能否解释一下。
输出电阻的导出方法:将独立电压源短路或独立电流源开路,该图,把7.4V电源与GND短路,R6与R8就是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