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费为什么计入管理费用
你好:
因为这会计准则规定的。很多专家认为生产用固定资产修理专费应该计入制造费用,但是属没用。
固定资产修理费按实质重于形式应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分期折旧或摊销计入制造费用或者销售费用。但是分期摊销金额可以被人为的控制,从而使得经理人员可以操控公司利润。所以根据谨慎性原则,国家出具了新会计准则。
销售用固定资产修理费一次性计入销售费用,其他的固定资产修理费计入管理费用。准则不是一层不变的,我们学会计的不需要去研究为什么,需要的只是记忆。
② 固定资产修理费算什么会计科目
一、固定资产发生的日常修理费记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科目。
二、说明内:企业生产车间容(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不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比如,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不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比如,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固定资产维修费扩展阅读
会计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处理
(1)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2)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3)企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③ 固定资产的修理费怎样才符合资本化的条件
1、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2、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九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3)固定资产维修费扩展阅读:
企业可根据大修理计划和预计的大修理支出,采用待摊方法或采用预提方法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大修理费用如果采用待摊的方法,在大修理完工时将修理费用作为待摊费用处理。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计入“待摊费用”总账账户借方;分摊期在一年以上的计入“递延资产”总账账户借方。
与此同时,由辅助生产车间自营大修理的实际成本,应计入“辅助生产”总账账户和所属修理车间辅助生产明细账的贷方;支付或应付外单位承包进行大修理的工程价款,应计入“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账户的贷方。
分月摊销已经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时,应按摊销期内每月平均的应摊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
同时记人“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贷方。
大修理费用采用预提方法进行核算时,要事先计算各期的预提数额。
固定资产年大修理费用预提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年大修理费用预提额=预计大修理费用总额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月大修理费用预提额=年大修理费用预提额÷12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核算方便,减少核算工作量,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分类计算确定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预提额。
④ 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的维修费计入什么科目
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维修费属于固定资产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因为是日常维修费专,所属以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如果是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大修理费用,则应予资本化。
费用审查类别
1.无形资产摊销的审查
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的估价是否真实、合理;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是否合理,注意查明无形资产仍可长期使用而其价值已全部摊销,或者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已到,而其价值尚未摊销完毕的情况,这可通过查阅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查明;有无将无形资产摊销列入固定资产折旧的错误处理。
2.土地使用费的审查
主要包括:根据有关规定,核实列支的土地使用费是否真实、正确;有无将上年度或下年度的土地使用费列作当年费用;对未办理土地使用证书或虽已办理了证书,但当年未支付土地使用费的,应查明其是否按规定预提了土地使用费,并计入当年损益。
⑤ 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为什么计入管理费用
一、因为日常的维修活动支出,不能记入固定资产。不符合固定资产后续计量资本化的条件,应予费用化
由于日常的修理工作,是为了使固定资产能维持以原有的生产能力继续生产或维持其原有的经济利益的实现能力,并没有提高该固定资产固有的生产能力或实现经济利益的能力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并且这种维修是经常性的,所以它就不符合资本化的条件,不能给予资本化,就记入管理费用中。
只有在固定资产的进行改建、扩建、更新改造时,从实质上改善和提高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或实现经济利益的能力的支出时,一定发生金额较大,且并非是经常性的一般维护性,这才符合固定资产后续计量进行资本化的条件,所以应予资本化。
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也作为管理费用核算”。
发生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时的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请外部人员维修支付费用)
应付职工薪酬
原材料等(由本企业员工自行维修)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由本企业的修理车间维修)
三、固定资产的修理需要区分为一般修理与大修理,一般修理计入制造费用,大修理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税务局对大修理的涉税处理有一定的规定,即大修理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1、修理费用占资产价值的50%以上;
2、修理后增加2年以前使用年限,不然,大修资金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是有涉税风险的。
管理费用一班不核算车间任何费用,管理费用只核算公司管理部门费用,车间一般管理费用计入制造费用。
(5)固定资产维修费扩展阅读:
管理费用具体项目
1、公司经费
总部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董事会会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公司经费;
2、劳动保险费
指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价格补贴、医药费(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基金)、异地安家费、职工退职金、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各项经费以及实行社会统筹基金;待业保险费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的待业保险基金;
3、董事会会费
是指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4、其它费用
原税法(2008年1月1日废止)规定: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直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纳税人能提供真实有效凭证或资料,在下列限度内准予作为费用列支,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得超过销售(营业)净额的5‰;全年销售(营业)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该部分销货净额的3‰。
现税法规定:该实施条例中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销售(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参考资料:管理费用-网络
⑥ 固定资产修理费一定要计入管理费用吗
车间设备维修费,《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入管理费用,不再计入制造版费用。原因:将生产车权间发生的修理费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是基于修理费应该费用化;如果按原制度计入制造费用,则计入了存货,进行了资本化。修理费用支出,一般是指为了恢复固定资产原状或维持其原有效能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如对固定资产进行周期性的修理;对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进行全部拆卸、更换部分主要部件、配件;或定期大修;对房屋、建筑物进行检修和局部翻修等支出,均可作为企业当期费用列支。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满足固定资产准则第四条规定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并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明确指出: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销售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制造费用”科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费用项目是生产车间的机物料消耗、固定资产折旧,无固定资产修理费项目。
⑦ 固定资产日常修理期间发生的修理费是否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不需要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发生的时候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但是,如果是大修理,它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没有超过预期,那么就需要计入待摊费用,分期摊销。
⑧ 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计入什么科目
固定资产发生的日常修理费记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科目。
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不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比如,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不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比如,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8)固定资产维修费扩展阅读:
企业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管理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
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按管理费用的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等,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以及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咨询费、研究费用等其他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研发支出”等科目。
期末,应将“管理费用”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销售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二)企业发生的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科目。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