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要开设模拟电路课程背景
1、在电子类专业中复,模拟电路是一门制非常重要,并且不少人觉得很难的一门课。模拟电路是一门工程性质的课程,学习它的重点在于掌握其中的工程思想,同时最好能用于实践,而不只是为了做题考试。
2、模拟电路的含义是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自然界中绝大多数信号都是模拟信号,它们有连续的幅度值,比如说话时的声音信号。模拟电路可以对这样的信号直接处理,比如功放能放大声音信号,广播电台能将模拟的声音信号、图像信号进行发送。甚至可以认为,所有电路的基础都是模拟电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Ⅱ 本安电路的理论产生背景
1886年由普鲁士瓦斯委员会委托亚琛(Aachen)工 业大学进行了瓦斯爆炸方面的基础性试验,并在1898年的后续试验过程中得出了“任何电火花都能够引起爆炸”重要结论。1911和1913年英国威 尔士(Welsh)和圣海德(Senghenydd)煤矿因电铃信号线路产生放电火花先后发生瓦斯爆炸,造成数百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为此,当时任英国内政 部技术官员R.V.Wheeler教授开始研究电铃信号电火花的引燃特性,并设计了火花试验装置。1915年W.M.Thoronton参与了该项研究工 作,在1916年提出了本质安全电路设计方法和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本质安全理论正式创立。
早期的本质安全电源是由16个湿式里单齐 (Leclanche)电池串联而成的蓄电池组,输出电压为24V,蓄电池之间串联了一个大电阻用来限制短路电流,整体结构上将电阻和蓄电池组封装在一 起。由于用蓄电池作为信号电源非常不方便,容易出现故障,需要经常维护。所以人们开始试验采用交流电作为电源,具体办法是利用一个信号变压器将电网电压转 换较低的电压大约为15V,输出电流为1.6A (需串联非感性电阻)。将电源整体放入一个防爆壳内,从而提高其安全性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Ⅲ 电视背景墙电路怎样安装
如图,应在装修前开槽并预埋管件,方便以电视线路不影响美观。
Ⅳ 为什么要对电路板进行测试 电路板测试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功能测试有多种: 不同机器,产品,功能不样,所以测试方法也不同
比如手机: 从最开始内的 飞针测试, FT ,CT, 人机界面,天线耦合容,成品测试等等很多步骤.
你说的电压电流通常是针对 ICT 测试.
ICT测试最常用的是 HP和安捷伦测试设备,
通过 TCK,TMS,VCC,GND 等调试口对机器进行自检测试. 测试机品的电流, 芯片,电容大小,电阻大小,整个工作系统.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更合格的产品,防址出现重复性问题.减少产品返修率,提高效率. ICT 测试通常是在 功能测试的最前面.ICT测完后才进行功能测试.
Ⅳ PS电路板背景怎么制作
打一个电路
版,把线条扣出来用。
Ⅵ 开关电源的背景,现状,未来发展方向
电源开关
开关电源是相对线性电源说的。他输入端直接将交流电整流变成直流电,再在高频震荡电路的作用下,用开关管控制电流的通断,形成高频脉冲电流。在电感(高频变压器)的帮助下,输出稳定的低压直流电。由于变压器的磁芯大小与他的工作频率的平方成反比,频率越高铁心越小。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变压器,使电源减轻重量和体积。而且由于它直接控制直流,使这种电源的效率比线性电源高很多。这样就节省了能源,因此它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它也有缺点,就是电路复杂,维修困难,对电路的污染严重。电源噪声大,不适合用于某些低噪声电路。
所谓开关式电源,就是通过用电子线路组成开关式(方波)震荡电路来达到对电能的转换.
这种方式有好多优点,一是稳压范围宽,在一定范围内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变化无关,电脑电源可以在80V-240都可以正常工作,是其它方式电源无法比拟的。二是效率高,由于采用开关震荡工作方式,热损耗特别少,发热低。三是结构简单,相对于其它相同功率的电源,开关电源的体积与重量要少得多。因此,在众多的电子设备中,开关式电源已经是相当普遍。
所谓开关电源,是指开关电源中的调整管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调整管截止时,相当于机械开关的断开,调整管饱和时,相当于机械开关闭合。这种起开关作用的三极管就叫开关管,而用开关管来稳定电压的电源,就称之为开关型稳压电源。
开关式电源:是调整元件工作在开关状态的稳压电源.调整元件通常采用晶体管\可控硅\磁开关等.
特点:体积小,稳压范围宽,效率高,但结构复杂,电源噪声大.输出电压为矩形脉冲电压.所以,不能使用在高要求的线性电源上.
开关电源就是用通过电路控制开关管进行高速的道通与截止.将直流电转化为高频率的交流电提供给变压器进行变压,从而产生所需要的一组或多组电压!转华为高频交流电的原因是高频交流在变压器变压电路中的效率要比50HZ高很多.所以开关变压器可以做的很小,而且工作时不是很热!!成本很低.如果不将50HZ变为高频那开关电源就没有意义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是:
1.交流电源输入经整流滤波成直流;
2.通过高频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开关管,将那个直流加到开关变压器初级上;
3.开关变压器次级感应出高频电压,经整流滤波供给负载;
4.输出部分通过一定的电路反馈给控制电路,控制PWM占空比,以达到稳定输出的目的.
交流电源输入时一般要经过厄流圈一类的东西,过滤掉电网上的干扰,同时也过滤掉电源对电网的干扰;
在功率相同时,开关频率越高,开关变压器的体积就越小,但对开关管的要求就越高;
开关变压器的次级可以有多个绕组或一个绕组有多个抽头,以得到需要的输出;
一般还应该增加一些保护电路,比如空载、短路等保护,否则可能会烧毁开关电源.
主要用于工业以及一些家用电器上,如电视机,电脑等
开关电源就是用通过电路控制开关管进行高速的道通与截止.将直流电转化为高频率的交流电提供给变压器进行变压,从而产生所需要的一组或多组电压!转化为高频交流电的原因是高频交流在变压器变压电路中的效率要比50HZ高很多.所以开关变压器可以做的很小,而且工作时不是很热!!成本很低.如果不将50HZ变为高频那开关电源就没有意义!!开关变压器也不神秘.就是一个普通的变压器!这就是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大体可以分为隔离和非隔离两种,隔离型的必定有开关变压器,而非隔离的未必一定有.
简单地说,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是:
1.交流电源输入经整流滤波成直流;
2.通过高频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开关管,将那个直流加到开关变压器初级上;
3.开关变压器次级感应出高频电压,经整流滤波供给负载;
4.输出部分通过一定的电路反馈给控制电路,控制PWM占空比,以达到稳定输出的目的.
交流电源输入时一般要经过厄流圈一类的东西,过滤掉电网上的干扰,同时也过滤掉电源对电网的干扰;
在功率相同时,开关频率越高,开关变压器的体积就越小,但对开关管的要求就越高;
开关变压器的次级可以有多个绕组或一个绕组有多个抽头,以得到需要的输出;
一般还应该增加一些保护电路,比如空载、短路等保护,否则可能会烧毁开关电源.
以上说的就是开关电源的大致工作原理.
其实现在已经有了集成度非常高的专用芯片,可以使外围电路非常简单,甚至做到免调试.
计算机开关电源的发展经过了AT、ATX、ATX12V三个发展阶段。AT标准是由IBM早期推出PC/AT机时所提出的,提供+5V、-5V、+12V、-12V四组电压,具备硬开关。ATX标准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实现了软开机关机,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唤醒,增加了+3.3V、+5VSB输出。ATX12V是CPU等硬件发展的产物,主要是增加了+12V的输出能力。
Ⅶ 用什么软件可以把这个电路图的白色背景换掉
PS Photoshop 可以抠图或者改变背景颜色
Ⅷ 为什么要对电路板进行测试 电路板测试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功能测试有多种:
不同机器,产品,功能不样,所以测试方法也不同
比如手机:
从最开始的版
飞针测试,
ft
,ct,
人机界面权,天线耦合,成品测试等等很多步骤.
你说的电压电流通常是针对
ict
测试.
ict测试最常用的是
hp和安捷伦测试设备,
通过
tck,tms,vcc,gnd
等调试口对机器进行自检测试.
测试机品的电流,
芯片,电容大小,电阻大小,整个工作系统.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更合格的产品,防址出现重复性问题.减少产品返修率,提高效率.
ict
测试通常是在
功能测试的最前面.ict测完后才进行功能测试.
Ⅸ 如何用PS制作出科技感十足的电路背景
用PS制作出科技感十足的电路背景
1、新建任意大小的文件。选择“滤镜”→“渲染”→“云彩”。用云彩滤镜制作不规则色彩区域,再根据电路的样子使用用其它滤镜来一步步产生效果。
先制作整体,再对整体进行效果改变。在制作其它效果时,也是这个思路。
2、选择“滤镜”→“像素化”→“马赛克”,单元格大小20方形,确定。
3、单元格的大小和下面步骤中参数的选择,将对最后产生的立体效果有绝对的影响。
4、选择“滤镜”→“模糊”→“径向模糊”,数量20、方法缩放、品质最好,确定。就会产生立体感较强的效果。
5、选择“滤镜”→“风格化”→“浮雕效果”,调整高度和数量,达到明显的凹凸效果,确定。
6、选择“滤镜”→“画笔描边”→“强化的边缘”,宽度的数值不要太大,亮度和平滑度根据效果进行调节,产生类似黑白电路效果后确定。
7、选择“滤镜”→“风格化”→“查找边缘”。将图像以边缘线条的方式显示出来。
8、选择“滤镜”→“风格化”→“照亮边缘”,数值根据预览效果进行调整,达到黑白电路效果后确定。
9、同样大小的文件,选择的马赛克数值小,径向模糊、浮雕效果、强化边缘、照亮边缘的参数不同,立体感就不同。
10、点击“图层窗口”下方的“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选择“色相/饱和度”,选中“着色”,调整参数,选择需要的色彩,确定。
11、创建调整图层可以随时进行颜色更改。不需要更改颜色按ctrl+u打开色相/饱和度调节窗口。
按ctrl+shift+alt+e执行盖印可见图层。选择“滤镜”→“模糊”→“表面模糊”,用默认的半径5像素、15色阶,确定。按ctrl+f执行上一次使用的滤镜,增加表面模糊的效果。可以多使用几次,一点点的增加模糊效果。让细小的线条变得模糊,甚至消失,增加立体感。
去掉盖印图层前面的可视性。双击色相/饱和度图层缩略图,对数值进行更改即可改变图层的颜色。
使用马赛克滤镜时产生的方块较大后,使用如图中色相/饱和度的参数,产生的最后效果。
参考:http://jingyan..com/article/9f7e7ec0bf25b66f29155456.html
Ⅹ 集成电路发明的背景是怎样的
1954年,硅晶体三极管也在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诞生。后来,形形色色的、用途广泛回的晶体管如雨后春笋。
豌豆大答小的晶体三极管与电子三极管相比,体积和重量大约都是1/200~1/100,耗电量是1/100~1/10,寿命却是100~1000倍。于是用真空管制作的庞大电子计算机、各种家用电器等相继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科学家们并没有在缩小体积、减小重量和耗电量等方面裹足不前。
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已经感到大量独立组件构成的电路的小型化已经“此路不通”——复杂电路中联结这么多组件的大量导线限制了体积进一步缩小。此外,组件数目在急剧增加,要快速组装为成品的工艺又跟不上的矛盾也日渐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