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脑的进化与发展
computer
英文PC (Personal Computer) 是个人计算机
用电子等部件模拟的具有运算能力的物体,学名计算机。
最初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
一般来说电脑由二部分组成,即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显示器、鼠标、键盘、机箱、电源、主板,CPU、声卡、显卡、光驱(软驱已淘汰)、内存、硬盘,有些还包含网卡、音箱、耳机、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手写板等外部设备。软件又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电脑学名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6年2月14日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埃尼阿克”计算机的最初设计方案,是由36岁的美国工程师 莫奇利于1943年提出的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炮弹轨道。美国军械部拨款支持研制工作,并建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小组,由莫奇利负责。总工程师由年仅24岁的埃克特担任,组员格尔斯是位数学家,另外还有逻辑学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另加1500个继电器以及其它器件,其总体积约90立 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间30多米长的大房间才能存放,是个地地道道的庞然大物。这台耗电量为140千瓦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比机械式的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当“埃尼阿克”公开展出时,一条炮弹的轨道用20秒种就能算出来,比炮弹晒身的飞行速度还快。埃尼阿克的存储器是电子装置,而不是靠转动的“鼓”。它能够在一天内完成几千万次乘法,大约相当于一个人用台式计算机操作40年的工作量。它是按照十进制,而不是按照二进制来操作。但其中也用少量以二进制方式工作的电子管,因此机器在工作中不得不把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而在数据输入,输出时再变回十进制。“埃尼阿克”最初是为了进行弹道计算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但后来通过改变插入控制板里的接线方式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而成为一台通用机。它的一种改型机曾用于氢弹的研制。“埃尼阿克”程序采用外部插入式,每当进行一项新的计算时,都要重新连接线路。有时几分种或几十分种的计算,要花几小时或1~2天的时间进行线路连接准备,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它的另一个弱点是存储量太小,至多只能存20个10位的十进制数。英国无线电工程师协会的蒙巴顿将军把“埃尼阿克”的出现誉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电脑”的名称由此流传开来。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作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
1 定义
按照当前《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进行运算,或者控制那些可以表示为数字或者逻辑形式的操作的设备。 这个定义的确是真实精确的。然而它和从其他词典中找到的其他对计算机的定义一样,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这些定义没有办法区分历史上的,当代的,以及未来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更有意义的问题可能包含:有哪些不同种类的计算机?或者问,当代计算机有哪些区别与其他时代计算机的特点和能力?
1.1 辞源
“计算机”对应的英文computer这个词的含义一直在改变,但是它的含义总是落在了当时计算机能力的后面。“computer”最早用来代表被雇来进行算术计算的人,即计算员;这种用法今天仍然有效。《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认为最早是在1897年, 这个词被用来代表一种机械的计算设备。到1946年的时候,牛津词典加入了几个限定词来区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这些限定词包含 模拟的,数字的,以及 电子的。 然而,从被引用的上下文看,这些限定词在1946年前就在被人使用了。
2 成指数级增长的计算机的发展
划分不同种计算机的难度因为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指数增长更加复杂化。粗略估计,从1900到现在,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按1000美元能够买到的设备在每秒种内处理运算指令的数量)每一年半到两年就增加一倍。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E.摩尔在1965年首次描述了计算机发展的这种特性(参考摩尔定律)。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制造工程技术维持了这种指数级的能力增长。与这种能力增长携手并进的另一过程是戏剧化的计算机小型化过程。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例如ENIAC(出现于1946年),都是一些重达数吨,占据好几间房间,需要多个操作员来维持它们正常工作的庞然大物。这些大家伙太贵了,以至于只有政府和大型机构才能够买得起。它们也的确太怪异了,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几台,或者几十台这样的机器就能够满足全世界的需求了。相比之下,现代计算机比第一代前辈多了几个数量级,更加多才多艺,而且便宜,小巧,还随处可见。
3 计算机的分类
为了定义什么是计算机,对所有计算设备进行分类是必然的。下面的章节介绍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必须一起使用才能准确无误的描述一台特定的计算机。
3.1 按用途分类
这是最明显的分类法了。 计算机制造商通常用这种方法来描述他们的产品;用户用同样的方法来描述与他们交流的机器。例如:
超级计算机
迷你超级计算机
大型计算机
企业级服务器
小型机
PC 服务器
工作站
个人计算机或者台式机
膝上型计算机或者笔记本电脑
个人数字助理
可以穿戴的计算机
嵌入式计算机
按用途分类很通俗,但是也导致它的不确定性,因为仅仅当前广泛使用的设备被包含进来了。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意味着计算机新的用途层出不穷,当前的定义很快就过时。许多不再被人使用的计算机的类型,例如微分分析器,通常不被列入分类条目之中。所以,必须采用其他分类方法来明白无误的定义 计算机 这条术语。
3.2 按制造技术分类
机械式
半电子-半机械式
电子式
晶体管
半导体集成电路
光学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
3.3 按设计特点分类
现代计算机综合了许多基本的设计特点,这些特点是许多贡献者在很多年里逐渐开发出来的。设计特点经常独立于实现技术。现代计算机的综合性能来源于这些特点互相作用的方式。一些重要的设计特性罗列如下:
3.3.1 数字式 和 模拟式
设计一种计算机时有一个基本的决定:这种计算机应该是数字式还是模拟式的?数字式计算机处理离散的数字性或者符号性值,而模拟式计算机仍然应用于一些特殊目的的领域:例如机器人和回旋加速器的控制。其他的途径,象脉冲计算和量子计算,也是可能存在的;但是他们或者用于很特殊的目的或者仍然处于试验阶段。
3.3.2 二进制 和 十进制
在数字式计算的发展历程中,一个重大的设计进步是引入了二进制作为内部的数字系统。这种方法避免了那些基于其他数字系统的计算机中必须的复杂的进位机制,例如十进制系统。采用二进制的好处是简化了实现算术功能和逻辑运算的设计。
3.4 按能力分类
对不同的计算设备分类的最好办法可能是按他们的内在能力分类,而不是按他们的用途,实现技术,或者设计特性来分类。计算机按能力可以分为三大类:只能计算一种函数的单用途设备,可以计算有限范围内的函数的特殊用途设备,以及我们天天使用的通用设备。过去计算机这个词用来描述所有这些类型的机器,但是现在口语中的用法通常特指通用计算机了。
3.4.1 通用计算机
按定义来说,一台通用计算机能用来解决任何问题,只要这个问题可以用程序来表示。然而,程序运行的是有一些实际的限制的:计算机的存储能力,问题的大小,以及运行的速度。在1934年,艾伦·图灵证明了:给定正确的程序,任何通用计算机可以模拟其他任何计算机的行为。他的数学证明是纯粹理论上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通用计算机存在。这个证明的意义是深远的:例如,从理论上说,现在的通用计算机能够模拟任何未来制造的通用计算机的行为,尽管速度很慢。
通用计算机也称作完备的图灵机,它经常被用来作为定义现代计算机的能力上限。然而,这种定义是有问题的。几种过分单纯化的计算设备已经展现出完备的图灵机特性。但是他们都处于一种幽默化表达的“图灵沥青陷阱”(?)状态,一种什么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和实用性一点都不沾边。现代计算机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通用化,而且是实用化的通用工具。
从1930年中期到1940年后期,许多人在开发现代的,数字式的,电子的,通用计算机。许多试验型的机器被造了出来并且可能是图灵完备化的。这些机器在当时都被宣称为第一台计算机,然而它们都只有有限的处理通用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的设计最终都被抛弃了。
3.5 按操作类型分类
计算机也可以按用户操作的方式来分类。有两大类操作方式: 批处理 和 交互式处理
4 旧条目解释
计算机是计算的辅助工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计算机包括:
算盘
加法机
计算尺
计算器
狭义计算机就是电子计算机,如今称为电脑。
计算机分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机(PC)。计算机已经逐步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进入了家庭和个人领域,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日常面貌。
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史,一个新概念或一件新产品的出世无疑都直接转化为产业变革的源动力,而个人电脑(PC)散发出来的能量,让整个产业瞬间飞越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场声势浩大的PC革命离不开那些伟大科学家的精准指引,阿伦·凯(Alan Kay)就是这么一个关键的领路人。他不但是PC革命的预言家,更是一个技术天才。他所开发的软件Smalltalk(面向对象程序语言)、Dynabook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的前身),提出的Windows GUI(图形用户操作界面)概念为PC软件、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NAE)在华盛顿向凯颁发有工程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2004年“德雷珀奖”时,该学院的主席Wm. A. Wulf说到:“也许大多数人还都不明白,应用于网络的个人电脑为什么能像神话故事一样影响着我们。在对(计算机)技术本身和其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义的过程中,凯在这个群体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德州大学21世纪计划项目主任Gary Chapman在向凯颁发2003年“图灵奖”时也表示,Smalltalk和Dynabook概念给一代又一代技术人员带来创新的灵感。他的发明引来了个人电脑的革命,从苹果的Macintosh到微软的Windows都是受益者。
现年64岁的凯出生在美国,他的父亲是生理学家和医学家,母亲是艺术家和音乐家,外祖母是教授和学者,外祖父是摄影师和作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凯从小就多才多艺,聪慧过人。他三岁时就可以自己阅读,上小学时已读过上百本书籍。由于在学校里经常不服管理,他多次被校方责令停课,甚至在1961年被维吉尼亚的柏萨尼学院开除。不久他参加了军队的志愿服务,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他在一次计算机能力倾向测验中,意外的发现自己有着这方面的天赋,并因此被美国空军招入IBM 1401大型计算机项目工作,从此便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离开美国空军后,凯进入科罗拉多大学就读数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1966年取得双学士学位后,在音乐、医学和哲学等方面都极具天分的凯面临多重选择,最终他还是进入了犹他大学攻读机电工程专业。1967年他与人合作发明了一台名为FLEX的机器。这台被他们称为“个人计算机”的机器配有显示器和控制面板,使用的是一种多窗口图形用户界面,并首次植入了凯开发的面向对象操作系统。虽然这台重量超过一百多公斤的机器基本不具实用功能,更不用说是市场价值,但仍让凯和他的同伴兴奋不已。
在后来的一次参观麻省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过程中,凯有幸接触到了供儿童使用的LOGO程序语言。受LOGO的启发,他开始构想设计一台适合各年龄儿童使用的“笔记本式计算机”,即KiddieKomp项目。1968年,凯拿到了硕士学位,并在犹他大学的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实验室中从事3D图形系统和ARPA网的开发工作。1969年他凭借一篇名为《面向对象图形系统》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在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做了两年的教授后,1972年技术前辈泰勒邀请他共同组建施乐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凯成为了该中心的创始人之一。
在PARC的十年,凯的许多构想都得以实现。他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将Smalltalk程序完成,而在此基础上的第一台便携式计算机Dynabook也在随后完成。虽然Dynabook计算机主要是为儿童教学而设计的,但它所包含的同书本相同的尺寸和重量的概念以及平板式显示器、手写输入、无线网络、本地存储、图形界面等等超前技术直接导致了个人电脑概念在全世界的生根发芽。
1983年离开PARC后,凯先后加入了Atari、苹果、迪斯尼,并成立了非盈利机构观点(Viewpoints)研究中心,2002年他正式加入惠普继续从事软件的开发工作。惠普公司研发部高级副总裁Dick Lampman表示:“凯的能力、创造力和观察力始终都给业界带来了无法预知的影响。”惠普正寄托于凯能为业界引发另一场技术革命,就像凯自己最经典的一句话:“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电脑升级分硬件升级和软件升级.软件升级就是程序换个更新的(多指驱动程序),硬件升级指往电脑里添置新的设备或更换部件,让电脑运行速度更快。
但一般来说电脑升级可以分为主机升级与其他元件升级(如显示器,鼠标,音箱等),大多数人是指主机升级!
自己可以升级,但必须具有一定的电脑硬件的常识,与最近电脑配件种类,性能,品牌,以免升级后不能充分发挥出水平,或造成不兼容,严重的影响电脑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甚至是电脑烧毁!
显示器:如果资金不足的话可以选择CRT(普通显示器),资金允许的话可以买LCD(液晶显示器),但必须注意液晶显示器的几个特点:1. 高亮度 2. 高对比 3. 宽广的可视范围 4. 快速讯号反应时间(8ms以下) 不要有坏点通过TCO O3认证的.
主机:CPU,主板,内存,显卡,声卡,硬盘、电源、数据线
但是具体怎么升级,要看你的资金的多少,与原来的配置,如果机子较新的话换部分就可以了,但是较老的话建议全部换完,总而言之要看具体情况,与个人意愿。建议不太懂电脑的话,请专职的电脑人员帮忙升级!
电脑就是电子计算机的俗称.世界正在经历由a到b的转变,即原子(atom) 时代向比特(bit)时代的变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在其中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经过50多年的量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几乎无所不在,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计算机文化。
李英栋谨供.自http://e.slz.cn/info/jsj/3.htm 目前电脑最高配置
CPU —Xeon 3.2Ghz×2; 内存:8192MB(8G); 显示器CRT×3台+17液晶; 硬盘由22台180GXP组成,共2110GB; 电源由7个电源组成,合计2740瓦; 显卡MillenniumG550+ MillenniumG450; 声卡采用Sound Blaster Audigy2 ZS 风扇采用15dB以下静音风扇。
⑵ 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原理有那些
1、产生背景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提,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要点:
他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
3、影响:
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庆幸的是,达尔文已经不是在中世纪了,所以他没有受到布鲁诺的待遇,民众仍然给了极高的评价,即使是宗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当然,这与当时宗教权力远不如中世纪有关。
4、有关争论:
争论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界的内部争论,一方面是科学界以外的宗教与进化论争论。
在科学界内部,没有进化论是否成立的争论和质疑,进化的事实早已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进化论的成立,但是,在具体的进化形式和原因中,依然争议不断,如渐变与突变的争议(这个已经不争了,进化速度因条件不同而不同)、人类进化历程的争议、……
宗教与科学的争论,这是民众感受最多的部分,也是争论最有影响力的领域。因为民众专业的生物学知识很贫乏,中学时代我们学到的只是研究的结论,而没有专业的解释,因此,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则惯于歪曲生物学和进化论,把进化论描述为非科学的、蛮横的、可笑的、无证据的或者是捏造的……
【达尔文简介】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31—1836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
[编辑本段]【 达尔文生平】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力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
的自然科学研究。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
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他们当向导,爬山
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白天收集
谷类岩石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记录收集经过。1832年1月,“贝格尔”号停泊
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群岛的圣地亚哥岛。水兵们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达尔文和他的助手背起
背包,拿着地质锤,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标本。
一路上,达尔文把各式各样的石头敲下来放进背包,有黑色的、白色的,还有夹着一束
花纹的。一会儿,背包便放满各种各样的石头,背包带深深地勒进达尔文的肉里,浑身上下
都被汗水浸透了。
“达尔文先生,这些乱七八糟的石头,到底有什么用?”看着吃力向前爬行的达尔文,
助手不解地问。
“你看,石头是有层次的,每层石头里有着不同的贝壳和海生动物的遗骨,它能告诉我
们不同年代的生物!”达尔文喘着粗气说道。
助手总算明白了一些,赶忙从达尔文身上接过背包,背在自己的肩上。
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整日思考着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奇花异树,人
类万物究意是怎么产生的?他们为什么会千变万化?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在脑海
里越来越深刻,逐渐使他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
1832年2月底,“贝格尔”号到达巴西,达尔文上岸考察,向船长提出要攀登南美
洲的安第斯山。
舰长吃了一惊,急忙说道:“这山又高又长,您怎么走得过去?”“我就是要走前人没
走过的路!”达尔文坚定地说道。舰长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为了安全起
见,又派了向导和骡马一同前往。
当他们扑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时,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达
尔文非常吃惊,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山上了呢?”经过反复思索,他终
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心中异常激动地说道:“看来,这条高大的山脉地带,在亿万年
前,原来是一片大海洋啊!”
达尔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带领大家一直往上爬去。到了安第斯山的最高峰,达尔文
忽觉心胸开朗了许多。他俯瞰山下,突然发现山脉的两边,植物的种类并不相同。再仔细一
看,即使同一种类,样子也相差很远。它们为什么会有明显的差别呢?
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后来,达尔文又随船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
6年10月回到英国。
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回国之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
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1842年,
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
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
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
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
论的正式确立。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
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
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指出:进化论轰
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紧接着,达尔文又开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的写作,以不可
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
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并很快出版这部巨著。晚年的达尔文,尽管体弱多病,
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连续出版了《人类的由来》等很多著
作。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
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⑶ 进化论的原理是什么
进化论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来的,它的中心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内通过这个容理论很好的解释了生物演变的规律,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分析,不同地区生物的形态特征异同等,得出来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⑷ 生命进化的原理是
是,遗传变化和遗传选择来研发蛋白质,
⑸ 电路图中4*16㎜² +10㎜²是什么意思
五芯线 其中四芯为16平方的一心为10平方的
⑹ 都是绘制电路图的软件,,altium designer 和multism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multism没有抄用过,网络介绍: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altium designer是最常用的电路原理图,PCB图设计软件。目前常用的有Protell 99SE版本和Protell DXP版本。Protell 99软件小,只有100M多,安装容易。Protell DXP有1G多,安装麻烦一点。
⑺ 退化和进化的原理是否相同
生物学史是一个思想斗争的历史。达尔文的著作,特别是《物种起源》一书,当然不会不是从事论争的著作(一般所谓“达尔文主义”,主要就是指称这部书里所讲的道理,也称作达尔文的学说或进化学说)。事情的确是这样,他彻头彻尾地和物种神造说(即特创说)及目的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战胜了它们。
生物有进化,即物种有变化,本不是达尔文首先发现的;进化学说,也不是达尔文创建的,在他以前已有着漫长的历史。不过达尔文加上他观察所得的新材料,总结和发展了进化学说,提高了它的科学性,发挥了它的战斗力,彻底地击毁了科学思想界中的宗教统治,建立了生物学的真正科学的基础。这是达尔文的真正劳绩。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中虽含有不完善的缺点和杂有唯心论的错误,但进步性和革命性是主要的。达尔文的宇宙观主要是唯物的,但还不是有系统的辩证唯物论,只有些观察得深切一些的要点,反映出一些辩证唯物论的见解,但也只是不纯熟的、不自觉的。我们学习达尔文主义的时候,这些关节是应当尽先了解的。
达尔文在建立唯物论的生物学同时,和物种神造说及与此有关的目的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里,流行着一种反科学的宗教信仰,它是和科学真理不可调和地相对立着。上帝创造万物之说,便是宗教主要谬论之一。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包括人类由猿猴进化来的学说发表后,在英国的牛津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反动方面是牛津的所谓当时名流维尔伯尔福斯主教,他开始了诽谤性的讲演。拥护达尔文学说的有当代有名的学者、动物学家赫胥黎教授挺身和他论战。主教的诬蔑性的狂言完全无用,反而暴露了他对于生物科学的无知。主教完全失败了,胜利在赫胥黎方面。
进化论在古希腊时代已初具胚芽,到了18世纪,法国的布丰(1707-1788年)更具体地提出了进步的见解,说明生物能因生活条件改变而发生变化,特别可因驯养和栽培而改变。不过他这样说了一说,即受到宗教的逼压,1751年布丰不得不公开宣布放弃这种科学的信心。
到了19世纪,法国拉马克(1744-1829年)在1809年出版了他的《动物学的哲学》,他宣讲了生物进化的理论,确切地说明生物的种是会变异的。拉马克的进化理论主要方面是进步的、革命的。
但拉马克的学说不是全部健康的。他说动物的器官不使用即退化,多使用则发达的话是有理由的,但他认为“愿望”这种心理作用在进化中占重要地位。例如他解释像鹤一类长项颈、长胫脚的鸟时,他说它们不喜欢浮在水面上,又不愿意让身子没入水边的淤泥里,经常竭力伸长它的腿部,遂形成了踏“高跷”的样子的长胫。同样,因为这类鸟不愿意把身体浸湿,遂伸长了项颈去捕鱼,项颈遂伸得很长了等等。显然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是唯心主义观点的。
讲到进化学说时,不能不讲到法国的居维尔(1769-1822年),他是反进化论者,但在进化学说的发展史上却需要说到他。居维尔专长比较解剖学,很了解动物个体各部分间相互关系。他认为动物体是统一的独立的系统,每一部分决定着另一部分甚至于全体。因此他相信只要根据一块骨头就可以推断整个动物的体形。这种道理是重要的,但他的这种见解不是和真正的科学原理相结合,却和神造说相结合的,他以为这种结构是不变化的。
对于进化论发生最坏影响的是居维尔的激变论。他认为地球上已经过多次激烈的灾变,灾变一来,大部分生物都死亡了,只有少数能残存下来。灾变过去之后,他虽不说重新创造,只说又有生物从别地方移来。这样,他就表示该地新生的生物和早先的生物没有什么关系。到他的学生和继承人时,索性把他的激变论改为每激变一次,上帝重新创造一次新生物的谬论。这种残存思想亦成为达尔文攻击的重要目标。
在达尔文以前,即在18~19世纪之间,俄国产生过不少进化论者,有如18世纪的罗蒙诺索夫、卡维兹聂夫等,19世纪的赫尔岑、郭良尼诺夫、路里那等,他们都是当时俄罗斯生物进化论的卓越代表者,并且在以后的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和他们相同的观点和实验方法。
达尔文主义是英国资本主义兴盛起来时期的产物。英国很早就利用蒸汽机发展工业,生产提高了。并为了向海外找寻工业原料、商品市场,英国就积极地找寻新的殖民地。当时英国的“贝格尔”号军舰的周游世界就是为了这目的。许多自然科学家就在这情况下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资本主义同样侵入了农村,许多农民破产了,产生了大型的资本主义农场,畜牧业也发展起来了。为了满足工业发展中原料的要求,为了繁育和改良家畜,许多饲养和选种家就在这方面努力。不仅如此,整个自然科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有了很大的成就。在19世纪上半叶,细胞的理论、胚胎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都有了巨大的成就。这一些社会的和科学的条件都为产生达尔文学说准备了条件。同样,资产阶级为蒙蔽欺骗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企图把资本主义所引起的无产阶级的饥饿、贫困、死亡和无权,说成是自然界的不能改变的法则,因此当时在英国非常风行着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这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中亦得到了反映。
达尔文(1809-1882年)是资产阶级出身的一个进步学者。他求学很虚心,斗争很稳健勇敢。但因为他不能完全脱离那一阶级,所以他显然具有不彻底性和某种畏缩的情绪。他强烈地反对物种神造说,分明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他不赞成别人称他无神论者,自己宁愿称为不可知论者;他是很钦佩马克思的工作的人,但他又不赞成马克思引述他的学说等等,都是软弱的表现。他的学说中含有一些缺点和错误,亦是和他没有和资产阶级脱离联系有关系的。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主要是从实际考察得来的。以前,达尔文虽然爱好自然史,但他并不相信进化说,反而保存着宗教的观点。在他乘了“贝格尔”号军舰作环球旅行时,在南美洲红黏土的沉积层中发见了动物的化石,看出和现今生存的犰狳、食蚁兽等很相像。事实叫他相信古代生物和现存的生物是有关系的。并且达尔文看到岛上的动物,特别是加拉巴哥斯群岛上的动物,各岛彼此之间虽不同,但和最靠近的大陆上的动物却相近似。这一类事实,使达尔文不能不反对神造说,相信进化说了。从此他转了方向,不再和神造说站在一起,他成了神造说的坚强不可战胜的敌人了。他在他的主要著作《物种起源》里,每章列举了许多例证,压迫得神造说者无法翻身和否认,再加以沉重而犀利的彻底的打击,神造说遂宣告惨败和溃灭。
达尔文的进化说,简单地说:
(一)他首先肯定生物有变异性和遗传性。例如同一窝里孵出来的小鸟,各有微细的不同;从一只蝴蝶所产生的卵孵化出来的毛虫也是这样。如把普通的卷心菜(甘蓝)种在热带地方,长大起来会不包心;马如生活在养料缺乏、食料粗杂的山上,身体会变为矮小;把绵羊养在热带地方,数代以后,身上的毛就生得稀薄。这些差异和变异都是和生活条件的变化有关系的。达尔文说明生物的变异不但和无机的生活条件如温度等关系密切,而且亦和有机生活条件,即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也极密切的。他说明红翘摇的花和土蜂极适应,花粉依靠土蜂传播,土蜂如衰落,红翘摇也衰落了。此外,如生活条件改变,生物的习性亦改变;使有的器官多使用,有的器官少使用或不使用,生物也会发生变化的。例如家鸭多走不飞,胫脚便比野鸭发达,翅膀则比野鸭退化。还有生物体的这部分和别部分之间有关系。例如长胫的鸟常有长项颈;长胫的兽常常面孔也很长(例如马)。生物不但有变异性,同时还有遗传性。它不但能把祖先的性状遗传于后代,也能把变化过的性状遗传到后代去。
(二)人工选择。达尔文认为生物虽会发生变异,但使变异向一定的方向累积起来,则须靠人工的选择作用。他认为块根块茎供食用的植物,会生巨大的块根块茎,叶供食用的植物能长出肥大的叶,花供观赏的植物能开美丽的花,都是许多年来人工选择的效果。赛跑的马跑得快,拉车的马能拉重物,乳牛能分泌出很多的牛奶,也是饲养和选择的效果。
(三)自然选择。人是有意志的,自然没有意志。人工选择有人的目的,自然选择则须生物的变异适合于牛活条件,即有利于自身时才起作用。达尔文看到海洋中有的小岛上的昆虫没有翅膀或翅膀很不发达,原因是由于岛上多风,能飞的昆虫常被吹到海里去,只有没有翅膀或翅膀不发达的适于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就是最适合于环境的生物得到生存。
(四)但达尔文在自然选择项下加了一条“生存竞争”。而且他特别强调种内竞争,这一概念今日有争论,本文下面将谈到这一点。
达尔文对于各种不同的种的看法,认为各个体既有微小的变异,这变异如适合于生活条件时,就能生存下去,生殖后代,每代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积微成著,到了和个体表现显著不同时,就成了新种。
为了驳斥从居维尔的激变论和他的继承人说的上帝创造行为而残留下来的意见,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论到地层连续的时候,一贯强调了量变说。并反复引用了“自然之中没有飞跃”这一句成语。达尔文应该也见到自然界中有质变,例如从猴类变化为人时,性质不会还是相同的。但他要驳斥激变论,就得强调各种生物先后代的一系相承,结果把质变一面放在一边了。但如果只是量变,就意味着物种的变化只由于量的增减,而没有本质的变更了,这种进化观就成为庸俗的看法,也是不正确的看法了。达尔文单刀直入地只拿量变说去力辟神造说,忽略了质变一方面的阐明,遂发生这一不小的缺点。
达尔文观察生物的实际生活状况,获得了进化概念。但这状况只告诉他生物会变化,没告诉他如何发生变化的原因。于是他不得不借助于家养动物植物的观察,结果获得了生活条件改变则生物亦起变化,加上人工的选择作用,使变异有了一定方向的结论。他并把这一情形推论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达尔文看出变异和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变迁有关系,但他又人为地把变异分为不同的两类,给它们起了两个不同的名词。他把比较容易看出由于某种或某些条件有关联的变异,如生于寒地的动物毛茂密些,食料丰美则动物长得肥胖些,他叫它为一定变异;把关系和作用不明显的变异叫做不定变异。生物体因外界变迁而发生微细的差异,开始往往是无一定目的和作用的“偶然”差别。这种差异,从生物的作用或目的上来说不是适应一定生活目的而生的。但偶然变异亦是和外界一定的条件和体内各机构间的关系有关的,不是没有原因的,因此也可以说是必然的。
达尔文的变异学说,不管后人看来精密性如何,当时这一学说却尽了击毁目的论的作用。所谓目的论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说: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吃老鼠的,老鼠创造下来就是为了给猫吃,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证明了造物主的智慧的。生物的各种器官或特性,亦用同样道理来说明它们的用处。达尔文的学说恰好针对着这种有害的目的论说明了生物的变异本来并没有目的性,有合目的性的作用仅仅是自然选择作用亦即适应的结果。他把目的论完全打破,把生物学从神秘的镣铐里解放出来,给予了发展的自由。恩格斯赞誉达尔文这一功绩,他说:“它(指达尔文的著作——作者注)不仅对自然科学中的目的论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而且还以实验方法解释了它的合理意义。”
达尔文的学说传播开去后,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即相反的主张,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达尔文主义的“新达尔文主义”;另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创造性的达尔文主义——米丘林学说。
德国的魏斯曼(1834-1914年)把选种作用推广到种质即生殖质上去,说种质间亦有自然选择作用。他主张种质永世不变的,它对生物体作独立的看,虽然生物体会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种质却不受外界影响的。他反对物体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性质能够遗传的话。所以,魏斯曼学说的所谓“新达尔文主义”本质上是“反达尔文主义”。美国摩尔根主义和魏斯曼学说相联合起来,反达尔文主义色彩更加显著了。
苏联的米丘林真正接受了达尔文主义和发展了达尔文主义,更确切地说,是发展了达尔文主义中正确的部分,批判了错误的部分,使它健康地发展起来。达尔文仅提出生物因生活条件的变迁而影响生物体起变化。米丘林的生物学,说明生物体和周围的环境是统一体,生物在活着的时候不断进行着代谢作用,生物身体构成的质料都是从体外吸收进来的,外界物质条件的变化必然会影响着代谢过程的进行,代谢作用的类型如发生变化,生物体也就发生变化了。这道理是非常明显的。
达尔文的时代仅仅观察家养动物植物的变异去解释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的变异。米丘林进一步长期地实验着家养生物,主要是栽培植物,进一步掌握了生物生长的规律,遂获得了改造生物的方法。人们不必等待自然发生有用的变异才加采用,而可用人力改造自然了。
⑻ 动物的进化原理
是自然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一、动物在遗传过程中会产生变异,即后代和父辈版
有大的差异,但动物生活环境不变权时这差异会使动物生活困难。二、环境的剧烈变化。即环境的突变使动物生活很不方便,但后代的一些变异恰好比较适应
新的环境,于是这样的后代的种群中越来越多,最后这些变异的特征就成为这个种群的遗传特征。这时,动物就进化成了新的动物。
⑼ 电路图r1s2t3代表什么
████████ MSI ████████今天先打这2个狗: love许嵩vae9 放弃爱情成全你████████ MoonShine ████████
⑽ 电脑进化史
电脑从产生到现在,一共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电脑(1946-1958年第一代电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因此,通常人们又称第一代电脑为电子管电脑。
第二代电脑(1959-1964年第二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体积减小,但功能增强,这一代电脑又被人们称为晶体管电脑。
第三代电脑(1965-1970年第三代电脑的硬件部分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晶体管,因此又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电脑。
第四代电脑(1971年至今第四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
(10)电路图进化扩展阅读: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比如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CD—ROM)。
从2008年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逐渐流行起来,它正在成为一个通俗和大众化(Popular)的词语。云计算被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因为它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