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路中的节点是什么“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都没有节点”这句话对吗
你可以理解为干路连接支路的那一点就是节点
串联电路的确没有节点 但并联电路一定有哦 不然就叫串联不叫并联了
2. 电路中什么叫结点
就是几根线连在一起的那个点,比如说两根线并联就会产生两个节点
3. 电路中的节点法
我详细地讲一下吧。
节点法是最基本的电路分析法之一,另一个是网孔分析,一般的电路书籍都会讲到(初中电路为什么没讲到我就不知道了)。应该将这是一个最基本方法,不是技巧(我们的教材往往喜欢故弄玄虚,讲这技巧那技巧的)。
应用此法,可以很方便地直接求出各元件的端电压,进而就出各支路电流。
节点法,全称节点电压法,此法的应用本身是十分简单的,但要先知道一个定律,就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英文KCL),即对于电路中的任何节点,流入其中的总电流等于流出它的总电流。这个都是简单的代数关系,不用害怕,就是A+B=C+D这么简单,要轻松地接受它。
至于什么是节点,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元件相连接的点(看图,a,b,c,d点)。
有了这些知识,应用节点法就很简单,其步骤如下(看图):
1)找出公共节点,设其电压为0。公共节点的选取一般选连接的元件最多的那个点,初中的话,一般就是电源负极了,如图中的d点。
2)选了公共节点后,就设其他的节点电压依次为v1,v2,v3,...。
3)标出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流方向。这个是可以任意去标的,想怎么标就怎么标,但是要注意了,标了之后,如果最后计算的结果是正值,那么实际电流方向就是你标的那个方向;如果是负值,那就是反方向。所以,一般习惯性的是从电源正极往负极方向标箭头(你不这样标,也没关系的,反正要看最后的计算结果)。图中我按习惯标了I1,I2,I3,I4,I5
4)标了电流方向,就用KCL定律了,对每一个节点应用KCL,图中有三个节点a,b,c要用,d点不用,它是公共节点。
对节点a:V1=12V
对节点b:(v1-v2)/2=(v2-v3)/2+v2/2
对节点c:(v2-v3)/2+(v1-v3)/2=v3/2
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数,正好可以解出v1,v2,v3。
解出来之后,你就可以计算各个电流了,这个根据需要了,但你直接得出的是各个节点的电压值。
数学上是很简单的,但要真正理解这种方法,是需要花点心思想一想的。这种方法应付初中的任何电路难题,都搓搓有余了。
PS-关于公共点:公共点设的电压为0,这并不意味着其实际电压为0,只是为了计算方便。聪明的你,也许看出了,解出来的各个点的电压值是相对于公共节点d的差值,是个相对值,这是数学上的处理方法。假如你解出来v2=6V(我没有去解方程,只是假设),而公共节点实际电压为10V,那么b点实际电压就是16V,明白了吧(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这个电路可能是一个大电路的一部分,而d点可能是大电路中的一个点而已)。这个方法的巧妙之处就是通过设一个公共0电压,简化了计算。
但无论如何,各个元件中的电流是不变的,因为计算电流时,是要用到元件两端的电压差。
4. 在电路中:支路和节点是怎样定义得
结点(节点):电路中,三个或更多的相会合处,称为结点;也可表述为:两个以上支路的连接点。
支路:流过同一电流的分支。
5. 电路中节点与结点定义是什么
节点和结点来是指同一个概念,写法不同源而已。
6. 物理 电路中 结点怎么找一个结点又代表着什么呢
结点是指连接三条或三条以上线路的点 ,图中画了黑点的都是属于结点
结点的回意答义:
1、流入结点的电流与流出结点的电流代数和始终为零
2、结点在简化电路上也有很大的用处 ,从电源正极开始标节点123...可以直观的看出负载连接于哪两个结点之间 可以把复杂的电路转换为简单明了的电路
(6)节点是电路中扩展阅读:
1、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的支路相连接的点称为结点
2、电路图是指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电路图是人们为研究、工程规划的需要,用物理电学标准化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各元器件组成及器件关系的原理布局图。
由电路图可以得知组件间的工作原理,为分析性能、安装电子、电器产品提供规划方案。在设计电路中,工程师可从容在纸上或电脑上进行,确认完善后再进行实际安装。通过调试改进、修复错误、直至成功。
采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辅助设计、虚拟的电路实验,可提高工程师工作效率、节约学习时间,使实物图更直观。
7. 电路中节点与结点定义是什么啊我看有的书是节点有的书是结点
节点和结点是指同一个概念,写法不同而已。
8. 电路图中的节点法究竟是什么样的用具体的图解释一下
我详细地讲一下吧。
节点法是最基本的电路分析法之一,另一个是网孔分析,一般的电路书籍都会讲到(初中电路为什么没讲到我就不知道了)。应该将这是一个最基本方法,不是技巧(我们的教材往往喜欢故弄玄虚,讲这技巧那技巧的)。
应用此法,可以很方便地直接求出各元件的端电压,进而就出各支路电流。
节点法,全称节点电压法,此法的应用本身是十分简单的,但要先知道一个定律,就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英文KCL),即对于电路中的任何节点,流入其中的总电流等于流出它的总电流。这个都是简单的代数关系,不用害怕,就是A+B=C+D这么简单,要轻松地接受它。
至于什么是节点,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元件相连接的点(看图,a,b,c,d点)。
有了这些知识,应用节点法就很简单,其步骤如下(看图):
1)找出公共节点,设其电压为0。公共节点的选取一般选连接的元件最多的那个点,初中的话,一般就是电源负极了,如图中的d点。
2)选了公共节点后,就设其他的节点电压依次为v1,v2,v3,...。
3)标出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流方向。这个是可以任意去标的,想怎么标就怎么标,但是要注意了,标了之后,如果最后计算的结果是正值,那么实际电流方向就是你标的那个方向;如果是负值,那就是反方向。所以,一般习惯性的是从电源正极往负极方向标箭头(你不这样标,也没关系的,反正要看最后的计算结果)。图中我按习惯标了I1,I2,I3,I4,I5
4)标了电流方向,就用KCL定律了,对每一个节点应用KCL,图中有三个节点a,b,c要用,d点不用,它是公共节点。
对节点a:V1=12V
对节点b:(v1-v2)/2=(v2-v3)/2+v2/2
对节点c:(v2-v3)/2+(v1-v3)/2=v3/2
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数,正好可以解出v1,v2,v3。
解出来之后,你就可以计算各个电流了,这个根据需要了,但你直接得出的是各个节点的电压值。
数学上是很简单的,但要真正理解这种方法,是需要花点心思想一想的。这种方法应付初中的任何电路难题,都搓搓有余了。
PS-关于公共点:公共点设的电压为0,这并不意味着其实际电压为0,只是为了计算方便。聪明的你,也许看出了,解出来的各个点的电压值是相对于公共节点d的差值,是个相对值,这是数学上的处理方法。假如你解出来v2=6V(我没有去解方程,只是假设),而公共节点实际电压为10V,那么b点实际电压就是16V,明白了吧(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这个电路可能是一个大电路的一部分,而d点可能是大电路中的一个点而已)。这个方法的巧妙之处就是通过设一个公共0电压,简化了计算。
但无论如何,各个元件中的电流是不变的,因为计算电流时,是要用到元件两端的电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