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正反转自锁控制电路图

正反转自锁控制电路图

发布时间:2021-02-23 14:00:08

『壹』 求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实物接线图...

实物接线图:

电机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将其电源的相序中任意两相对调即可(我们称内为换相),通容常是V相不变,将U相与W相对调节器,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器的上口接线保持一致,在接触器的下口调相。由于将两相相序对调,故须确保二个KM线圈不能同时得电,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相间短路故障,因此必须采取联锁。为安全起见,常采用按钮联锁(机械)与接触器联锁(电气)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如下图所示);使用了按钮联锁,即使同时按下正反转按钮,调相用的两接触器也不可能同时得电,机械上避免了相间短路。另外,由于应用的接触器联锁,所以只要其中一个接触器得电,其长闭触点就不会闭合,这样在机械、电气双重联锁的应用下,电机的供电系统不可能相间短路,有效地保护了电机,同时也避免在调相时相间短路造成事故,烧坏接触器。

『贰』 正反转控制电路原理图

控制原理分析

电机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将其电源的相序中任意两相对调即可(简称换相),通常是V相不变,将U相与W相对调,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器的上口接线保持一致,在接触器的下口调相。

由于将两相相序对调,故须确保2个KM线圈不能同时得电,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相间短路故障,因此必须采取联锁。

为安全起见,常采用按钮联锁(机械)和接触器联锁(电气)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使用了(机械)按钮联锁,即使同时按下正反转按钮,调相用的两接触器也不可能同时得电,机械上避免了相间短路。另外,由于应用的(电气)接触器间的联锁,所以只要其中一个接触器得电,其长闭触点(串接在对方线圈的控制线路中)
就不会闭合,这样在机械、电气双重联锁的应用下,电机的供电系统不可能相间短路,有效地保护的电机,同时也避免在调相时相间短路造成事故,烧坏接触器。

注意事项
1、各个元件的安装位置要适当,安装要牢固、排列要整齐;

2、按钮使用规定:红色:SB3停止控制;绿色:SB1正转控制;黑色:SB2反转控制;

3、按钮、电机等金属外壳都必须接地,采用黄绿双色线;

4、主电路必须换相(即V相不变,U相与W相对换),才能实现正反转控制;

5、接线时,不能将控制正反转的接触器自锁触头互换,否则只能点动;

6、接线完毕,必须先自检查,确认无误,方可通电;

7、通电时必须有电气工程师在现场监护,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叁』 谁能画电机正反转自锁控制电路

每个图都有自锁功能,也能达到正反转达到你所说的电机正反转自锁控制电路;这几个图所不同的就在于它的互锁能功不一样而已:前图只有接触器单重互锁;而后图具有按钮和接触器双重互锁。

『肆』 用继电器形成一个自锁互锁电路控制直流电机的正反转向。求个简单电路图!!在线等

按一下按键,电机正转,按停止键,电动机停下来。再按一下按键,电机反转。

『伍』 正反转自锁电路图

控制原理分析

电机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将其电源的相序中任意两相对调即可(简称换相),通常是V相不变,将U相与W相对调,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器的上口接线保持一致,在接触器的下口调相。

由于将两相相序对调,故须确保2个KM线圈不能同时得电,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相间短路故障,因此必须采取联锁。

为安全起见,常采用按钮联锁(机械)和接触器联锁(电气)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使用了(机械)按钮联锁,即使同时按下正反转按钮,调相用的两接触器也不可能同时得电,机械上避免了相间短路。另外,由于应用的(电气)接触器间的联锁,所以只要其中一个接触器得电,其长闭触点(串接在对方线圈的控制线路中)
就不会闭合,这样在机械、电气双重联锁的应用下,电机的供电系统不可能相间短路,有效地保护的电机,同时也避免在调相时相间短路造成事故,烧坏接触器。

注意事项
1、各个元件的安装位置要适当,安装要牢固、排列要整齐;

2、按钮使用规定:红色:SB3停止控制;绿色:SB1正转控制;黑色:SB2反转控制;

3、按钮、电机等金属外壳都必须接地,采用黄绿双色线;

4、主电路必须换相(即V相不变,U相与W相对换),才能实现正反转控制;

5、接线时,不能将控制正反转的接触器自锁触头互换,否则只能点动;

6、接线完毕,必须先自检查,确认无误,方可通电;

7、通电时必须有电气工程师在现场监护,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陆』 电动机正反转互锁线路图怎么接

主电路采用了两个接触器,其中接触器KM1用于正转,接触器KM2用于反转。

当接触器KM1主触点闭合时,接到电动机接线端U,V,W的三相电源相序是L1, L2,L3, 而当接触器KM2主触点闭台时,接到电动机接线端U,V,W的三相电源相序是L3,L2, L1, 其中L1和L3两相对调了,所以,电动机旋转方向相反。

从线路可以看出,用于正反转的两个接触器KM 1和KM2不能同时通电,否则会造成L 1和L3两相电源短路。所以,正反转的两个接触器需要互锁。接触器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为台上电源开关QS。

当需要电动机正转时,按下电动机M的正转启动按钮SB2,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其主触点接通电动机M的正转电源,电动机M启动正转。

同时,接触器KM1的辅助动合触点(4-5) 闭合自锁,使得松开按钮SB2时,接触器KM 1线圈仍然能够保持通电吸合,而接触器KM1辅助动触点(6-8) 断开,切断接触器KM2线圈回路的电源,使得在接触器KM 1得电吸合时,接触器KM2不能得电,实现了KM1, KM2的互锁。

当需要电动机M停止时,按下按钮SB1,接触器KM1线圈失电释放,所有常开,常闭触点复位,电路恢复常态。同理,当需要电动机M反转时,按下反转按钮SB3,接触器KM2线圈得电,其主触点接通电动机M的反转电源,电动机M启动反转。

同时,接触器KM2的辅助动合触点(4-6) 闭合自锁,使得松开按钮SB3时,接触器KM2线圈仍然能够保持通电吸合,而接触器KM2辅助动触点(5-7) 断开,切断接触景KM 1线圈回路的电源,使得在接触器KM2得电吸台时,接触器KM 1不能得电,实现了KM1, KM2的互锁。

当需要电动机M停止时,按下按钮SB1,接触器KM2线圈失电释放,电动机M断电停转。

(6)正反转自锁控制电路图扩展阅读:

电机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将其电源的相序中任意两相对调即可(我们称为换相),通常是V相不变,将U相与W相对调,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器的上口接线保持一致,在接触器的下口调相。

由于将两相相序对调,故须确保二个KM线圈不能同时得电,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相间短路故障,因此必须采取联锁。为安全起见,常采用按钮联锁(机械)与接触器联锁(电气)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如下图所示);

使用了按钮联锁,即使同时按下正反转按钮,调相用的两接触器也不可能同时得电,机械上避免了相间短路。

另外,由于应用的接触器联锁,所以只要其中一个接触器得电,其长闭触点就不会闭合,这样在机械、电气双重联锁的应用下,电机的供电系统不可能相间短路,有效地保护了电机,同时也避免在调相时相间短路造成事故,烧坏接触器。

『柒』 求一台电动机正反转自锁点动电路图+配线图·求各位高手指点

供参考:

『捌』 求控制一台电机正反转,带自锁,互锁实物接线图和原理图

实物图就没有了,其原理图如下图:其中,FU为保险丝,FR为热继电器,两者都是提专供过属流保护的。SB1为启停按钮,SB2和SB3为正反转按钮,正反转只需改变任意三相中的两相即可实现,两者的切换由SB1过渡。SB2右侧的触点KM1实现自锁,下方的触点KM2实现与SB1的互锁。

『玖』 求电力拖动里面的的自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配线图

电力拖来动里面的的自锁正反转控自制电路的配线图如下:

实物图和接线图:


电力拖动: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拖动机械设备运动的一种拖动方式。又称电机传动。

组成:电力拖动装置由电动机及其自动控制装置组成。自动控制装置通过对电动机起动、制动的控制,对电动机转速调节的控制,对电动机转矩的控制以及对某些物理参量按一定规律变化的控制等,可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采用电力拖动不但可以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可以把人们从繁杂的信息处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并能改善机械设备的控制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拾』 电动机正转自锁控制电路的实物接线图怎么连有图...

按下按钮1自锁触头实现自锁同时接触器线圈得电接触器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持续运转
停止时按下按钮2自锁触头断开同时接触器线圈失电接触器主触头恢复成原来断开
电动机停止运转
接线图不好画你懂原理就会连此电路

阅读全文

与正反转自锁控制电路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山市索尼手机的维修点 浏览:533
厨卫小家电的市场挑战者有哪些 浏览:657
六开胶印电路 浏览:531
手机维修放三星售后好几天安全吗 浏览:982
防水淋雨了怎么办 浏览:960
南宁的苹果维修点 浏览:114
锤子售后维修价格表 浏览:236
已经建好的房怎么做地面防水 浏览:73
汽车内饰改装翻新大概多少钱 浏览:390
如何判断洗衣机是不是翻新的 浏览:999
珠海世邦家居1号馆 浏览:659
防水的电话手表怎么弄坏 浏览:455
电信上的钱袋子怎么翻新 浏览:273
泥石流怎么做防水 浏览:263
杨柳做家具 浏览:848
联想笔记本怎么打开防水功能 浏览:286
楼房顶最好的防水怎么做 浏览:131
南京物联传感智能家居 浏览:654
深圳沙井二手家具市场 浏览:102
大理石家具优缺点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