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电从哪儿来题目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①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发电有多种方法。
②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教育和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教学重点:认识电池和发电站怎样得到电能
教学难点:发电机的构造及发电机是怎样产生电流的
教法与学法:谈话法,引导法,观察法、实验法、阅读资料法 教学准备:课件(含有各种电池图片)、手摇发电机、导线、带灯座的小灯泡、
指南针、溜溜球的绳子、小电动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以抢答的形式复习旧知。 2、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知道了能量有很多种形式,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是哪种?(电能) 对,电的用途广泛,使用方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那么,我们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7 电能从哪里来)
3、根据我们的经验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同时课件出示用电器图片,问:这些用电器使用的电从哪里来?
4、学生说一说:我们可以从电池中获得,也可以从发电站获得。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过渡到新知探究,自然且符合儿童探究规律)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池
1、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池吧!
2、电池是一种可以带着走的“电能” ,电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课件出示图片)这些电池你认识吗?
3、小组讨论:这些电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们是把什么能量转化成电能的?你能介绍其中的一种电池吗?
请小组代表介绍汇报,全班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与学生自主介绍的形式,充分发掘了学生中的知识资源,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贰』 编写一份有关于家用电器的市场调查计划,六年级上册劳技
1,确定一个小区住户家电使用情况。2,内容包括家电种类。3,家电品牌。
4,功率。5,性能特征。
『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简案(5-6年级)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
勤俭节约演讲稿
勤俭节约名言、警句、格言
勤俭节约故事
勤俭节约手抄报
身边勤俭节约的表率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勤俭节约辩论会
勤俭节约的文章、诗歌、儿歌、
勤俭节约的倡议书
勤俭节约作文
勤俭节约金点子
勤俭节约漫画
勤俭节约制作
二、课时的具体安排:
调查学校中的浪费现象。(4课时)
调查各种浪费所造成的影响,可能涉及到危害和对各方面的不利。(2课时)
查阅相关的资料(4课时):小故事、格言、名言、警句、诗歌(朗诵)。
勤俭节约手抄报制作(2课时)
勤俭节约金点子、倡议书活动(2课时)
勤俭节约漫画制作(2课时)
废品利用小制作(2课时)
三、主题确定的背景(情境描述):
学生在学校经常乱丢学习用品,教师的讲桌上总是会出现整支铅笔,整块橡皮没有同学要。洗手后经常不把水龙头拧紧,看见水龙头在滴水也意识不到要去关一下。中餐就餐时经常倒菜倒饭,不爱惜粮食,放学回家就去买零食,时常向父母伸手要钱。教室中的电灯、夏天的电扇经常开着,出去到专用教室上课也不及时把教室中的电器关掉。学生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体会不到父母赚钱的心酸,乱花钱的现象特别严重。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决定在五至六年级准备针对学生的问题开展勤俭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准备阶段:
一、设计调查表,调查学生的现状。(2课时)
小调查1
1、 你自己在环保节约方面做的怎么样? (请在相应的答案○打√)
○每次都能做到 ○经常能做到 ○偶尔能做到 ○从来没有做到
2、 离开家时,把电器开关关上。
○每次都能做到 ○经常能做到 ○偶尔能做到 ○从来没有做到
3.水龙头滴漏时,我们用容器把它接下来,然后再请人抓紧修理。
○每次都能做到 ○经常能做到 ○偶尔能做到 ○从来没有做到
4、手中的纸能合理利用。
○每次都能做到 ○经常能做到 ○偶尔能做到 ○ 从来没有做到
5、水龙头没有拧紧,及时上前将它拧紧。
○每次都能做到 ○经常能做到 ○偶尔能做到 ○ 从来没有做到
6、就餐时能吃完盘中的饭菜。
○每次都能做到 ○经常能做到 ○ 偶尔能做到 ○ 从来没有做到
7、生日爸爸妈妈花钱庆祝
○同意 ○没意见 ○不同意
小调查2:请选择,如果选择其他请写明。
1、你的零花钱主要花与哪些方面?( )
A、零食/饮料 B、学习辅助书籍 C、运动服装/鞋子 D 、电子游戏软件 E、其他
2、你每个月大约有多少零花钱?( )你会花掉多少钱?( )
A、5—10元 B、10—20元 C、20—30元 D 、30—40元 E、其他
3、周末你喜欢到哪里就餐?( )
A、家里 B、饭馆 C、野餐 D 、其他
4、你最喜欢玩的事情是?( )
A、去公园 B、在家里 C、打游戏 D 、逛街 E、其他
5、你觉得你父母每个月挣钱多吗?( )
A、很多 B、一般 C、刚好够用 D 、很少 E、其他
二、学生调查生活中其他浪费的现象。(1课时)
小组合作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存在很多的浪费现象,这些浪费造成了国家很多的损失,小组发挥自己组成员的能力,去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活动实施阶段:
反馈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寻找对策。(4课时)
根据你的调查和发现,你发现了生活中有哪些浪费的现象?(指名回答)
你觉得这些浪费现象会造成哪些不良的影响?
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反馈
得出结论:我们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每件小事做起,杜绝身边的浪费现象。
搜集相关的资料
小组收集关于勤俭节约方面的资料。资料收集小组分:诗歌组、名言警句组、故事组、小品组、其他组。
分组活动
收集好小组的资料。
活动反馈课。(2课时)
(一)、 情景在现、寓理其中
1、 伟人篇:
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才有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请故事组的同学来讲述一下他们的故事。
我们身边也一定又这样的同学,你发现他们的良好的品德了吗?说一说。
2、 节约篇:
每天中午就餐后,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顿饭吃下来,洒满桌子、满地都是饭菜;有的同学打一盒饭,只吃了几口就倒掉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吗?观看小品《小华后悔了》。
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富裕了。你们可曾想过在贫穷边远的山区,还有许多同龄的小朋友过着艰难的生活。他们吃不饱,睡不暖,实在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我们不浪费一张纸,节约一支笔、一滴水,一度电,就会为国家创造许多财富了。
3、调查篇:
调查报告《水和电》。
队员(5人):我们都是水,你们知道吗?
A: 一吨水可以发电5410度。
B: 一吨水可以磨粉34袋。
C: 一吨水可以生产药片2000片。
D: 一吨水可以炼钢130公斤。
齐:节约一吨水,为国为民作贡献!
队员(5人):我们都是电,你们知道吗?
A: 1度电可以生产化肥3公斤。
B: 1度电可以织布7米。
C: 1度电可以炼钢30公斤。
D: 1度电可以供洗衣机使用5小时。
E: 1度电可以缝制衬衫10件
你们还对自己家里的水电进行了调查,有什么收获吗?进行汇报。
4、朗诵篇
我们有很多的警言佳句,很多的诗歌都是歌颂勤俭节约的美德的,下面我们就有情诗歌朗诵组的同学带来的收获吧。
(二)、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白了我们的生活虽然富裕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节约不浪费,爱劳动,爱创新,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做个勤俭节约的乖孩子!
制作手抄报。(2课时)
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勤俭节约的手抄报制作。
对制作的手抄报进行展示。
勤俭节约金点子、倡议书活动。(2课时)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古代又很多的名人都能够做到勤俭节约,我们的身边也又这样的同学,他们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为了号召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勤俭节约”的队伍中来,请同学们出一出金点子,看看同学们能想出什么好的点子?
为了使大家都能响应这个活动,我们一起行动制作一份倡议书,倡议身边的人士都能做到“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漫画制作。(2课时)
小组活动:将生活中浪费的现象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利用废品进行小制作。(2课时)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废纸、瓶子等用过的物品,我们能不能将这些物品进行再利用那?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脑筋,用一用自己的双手,将我们身边的废品进行再利用再制作,看看谁的作品完美。
风正小学
2009年11月
『肆』 六年级《家用电器的自述》500字
电脑的自述
我是一台电脑,几年前人们对我还是不太熟悉,但是现在我却是家喻户晓的家用电器了。我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听听我的自我介绍吧。
我是由四部分组成的。最主要的部分要数主机了,它好象人的大脑一样操控着我。它是一个方方的铁盒子。外面只有几个按钮,但是里面却有很多很多电线,就好象我们的血管和神经一样。我的中间是一个显示器,就像一台小电视机那么大。大大的脑袋,方方的屏幕,屏幕下方有许多按钮。有控制开关的,有控制亮度的,有控制屏幕大小的……。键盘和鼠标就像是我的两只手。键盘上有很多的按钮,有字母键、有符号键,有方向键,有数字键……各种各样。鼠标仿佛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趴在电脑桌上,前面有两个凹进去的东西,可以用食指和无名指点击屏幕上的东西,中间还有一个凸出来的东西,就像是它的“鼻子”,它发着蓝色的光。它可以上下转动。
我不仅很美观,而且作用非常大。有一次小主人读书时,遇到一个问题“北京十六景是什么?”小主人就去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不知道。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候小主人想到了我。小主人就通过我上网去查,不一会儿,就查到了。还有一次,小主人想看《数码宝贝》可是又借不到碟片,小主人就在网上看了个痛快。电脑上还可以打游戏,写论文、发邮件、购物……真是无所不能。
现在小主人和他的爸爸、妈妈都非常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