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維修問題 > 中山陵什麼在維修

中山陵什麼在維修

發布時間:2021-10-17 01:12:12

⑴ 南京夫子廟,雨花台,中山陵好玩嗎

中山陵是很有政治學和建築學意義的經典景點,好像6月在維修;雨花台是革命紀念景點,不能用好玩形容,夫子廟其實沒什麼自然景觀啦,但是小吃很多。一路走一路吃,這個可以有。

⑵ 中山陵在什麼地方

中山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鍾山風景區內,石象路7號。

⑶ 南京中山陵要不要門票

不要門票,免費。

2018年6月1日起,中山陵實施實名制預約免費參觀和「禁噪」管理試運行(預約方式請點擊首頁「預約參觀」)。開放時間:中山陵陵寢(陵門以內)開放時間為每日8:30至17:00,每周一閉館維護(法定節假日及孫中山先生誕辰、逝世紀念日除外)。

其中墓室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五(法定節假日除外),以及孫中山先生誕辰、逝世紀念日。

明孝陵景區(6:30——18:30)3月至11月、(7:00——17:30)12月至次年2月

靈谷景區(6:30——18:00)3月至11月、(7:00——17:30)12月至次年2月

音樂台(6:30——18:30)3月至11月、(7:00——17:30)12月至次年2月

美齡宮(7:30——18:00)(17:30停止售票)

明孝陵博物館(9:00—17:00)(16:30停止入館),節假日不休息

孫中山紀念館(9:00-17:00) (16:30停止入館)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9:00——16:30),周一關閉維修養護

白馬公園(7:00——17:30)

紫金山索道(8:30--17:00)

郵政博物館開閉館時間:每周三至周日,上午9:30-11:30,下午13:00-16:00

(3)中山陵什麼在維修擴展閱讀:

景區榮譽:

中山陵每年吸引著500多萬中外遊客觀光攬勝,先後獲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文明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江蘇省人居環境範例獎」、「世界文化遺產」等多項榮譽。

1991年,中山陵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2001年12月,通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中心的認證審核。

2003年2月10日,國家環保總局批准中山陵園風景區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

2005年6月3日,通過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部ISO14000國家示範區監督檢查。

2007年3月7日,中山陵被列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成為江蘇省首批3家5A級旅遊景區中驗收得分最高的景區,在全國名列前茅。

2009年,中山陵景區被評為首批「全國生態文化示範基地」(全國僅2家),並成功入選《第二批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

2012年6月,中山陵被命名為「江蘇省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基地」。

2015年10月,中國最受歡迎十大景點,中山陵排名前五。

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2016年10月9日,國家旅遊局首次對外發布「十一」假日旅遊「紅黑榜」,因流量管控得力、旅遊秩序平穩、服務管理規范等原因,中山陵景區被表揚,並被評為「廁所革命最佳景區」。

⑷ 哪位高手詳細地介紹下南京的中山陵

中山陵
中山陵(Sun Yat-sen Mausoleum)

中山陵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

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中山陵的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鍾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鍾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鍾擺錘。

古稱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東西並列的山峰。主峰北高峰,其餘分別為天堡山和茅山,著名的中山陵便坐落於此。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鍾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鍾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鍾擺錘。當時,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徵集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鍾」式圖案榮獲首獎。呂彥直還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這 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調和諧,從而更增強了庄嚴的氣氛。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台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這里是仿宮殿式的祭常。祭堂的門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動,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傑作。像座東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 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制,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卧像,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 南京解放後,劉伯承任市長時,特地從湖南運來2萬株杉樹和梧桐樹,種植在這里。30多年來,中山陵園不斷整修拓新,整個園林面積達3000多公頃。陵墓周圍,鬱郁蔥蔥,景色優美。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這里是仿宮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門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逼真生動,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傑作。像座東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堂後有墓門二重門,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卧像,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

孫先生逝世後,他的遺體歷經了磨難。本來,孫中山逝世前,曾經吩咐葬禮儀式和棺木式樣仿照列寧的格式,讓民眾瞻仰遺容。可當孫先生逝世時,蘇聯贈送的玻璃鋼棺材沒能及時運到,只好暫時安放在酉式玻璃蓋棺木棺內,停放在北京香山碧雲寺石塔之中。當1925年3月30日蘇聯政府送來玻璃鋼棺材時,孫中山的遺體已久殮半個多月了,由於防腐措施不當,遺容不能再供後人瞻仰,只好改為土葬。1929年6月1日,遺體從北京遷往南京,當時就在這卧像下5米左右處安放了從美國定購的紫銅棺。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曾想將遺體遷往台灣,但由於爆破墓穴勢必會損壞遺體,因而作罷,終於使遺體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內。

音樂台在中山廣場南面。舞檯面積近250平方米,台後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寬16.7米,具有匯聚聲音的功能。台前有彎月狀蓮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觀眾席,可容納觀眾3000餘人。

藏經樓又名孫中山紀念館。 位於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國佛教協會於1934年11月發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樓專為收藏孫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樓、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樓為宮殿式建築,外觀又像一座寺院樓,共三層,底層為講經堂,並有夾樓聽座;二樓為藏經、閱經及研究室;三樓為藏經室。樓後有迴廊式建築,長125米,壁面鑲砌的是馮玉祥將軍捐贈的"三民主義"學說全文碑刻,共青團6講138塊,計15萬5千餘字。每講分別由當時的書法家張乃恭、陳天錫、連聲海、李啟琛、葉恭綽、鄭洪年、陳仲經、蔡允、胡滌、彭醇士、王宜漢、李宣倜、王賢、鄧糞翁等人書寫,是一組書刻俱佳的珍貴文物。

⑸ 中山陵有那些歷史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成為首批國家5A級景區。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東郊鍾山風景名勝區內,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
中山陵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果,音樂台、光華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色調和諧統一更增強了庄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且均為建築名家之傑作,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時30分,孫中山在北平(北京)逝世,舉國悲痛。
孫中山逝世後,他的遺體歷經了磨難,在守靈人盡職護衛下,才免遭不測。孫中山逝世前,曾經吩咐葬禮儀式和棺木式樣仿照列寧的格式,讓民眾瞻仰遺容。可當孫中山逝世時,蘇聯贈送的玻璃鋼棺材沒能及時運到,只好暫時安放在西式玻璃蓋棺木棺內,停放在北平香山碧雲寺石塔之中。
1925年3月30日蘇聯政府送來玻璃鋼棺材時,孫中山的遺體已入殮半個多月了,由於防腐措施不當,遺容不能再供後人瞻仰,只好改為土葬。
1925年4月4日,在北平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籌備安葬事宜,推舉張靜江、汪精衛、林森、於右任、戴傳賢、楊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葉楚傖、林煥廷、陳去病12人負責孫中山的葬事工作,為葬事籌備委員。[1]
4月18日在上海成都路廣仁里張靜江家中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據記載,從1925年4月18日到1929年6月18日,葬事籌備委員會一共召開了69次會議,諸如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經費(包括陵墓工程經費)的籌集、中山陵設計圖案的徵求、陵墓工程承包人的選定、中山陵園的造林和綠化以及孫中山先生的靈櫬由北京迎歸南京安葬等等,這一系列的大事,曾多次經葬事籌備委員會詳加討論,作出決定,付諸實施。
早在民國元年(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的時候,曾幾次到過紫金山。1912年3月10日,孫中山先生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之後,與胡漢民等人到紫金山打獵。他看到這里背負青山,前臨平川,氣勢十分雄偉,笑對左右說:"待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民乞此一抷土,以安置軀殼爾。"[1]
孫中山先生靈櫬暫厝碧雲寺。孫中山早就表示希望百年後葬於紫金山,在彌留之際,仍以歸葬南京紫金山囑咐家屬及侍疾者。孫先生有遺囑:「吾死之後,可葬於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遵照孫中山遺願,靈樞暫厝於北平香山碧雲寺內,在南京鍾山修建陵墓。陳運和詩《中山陵》有名句:「一生就是屹立的一座中山陵,我有幸登上你生命的終點」。[1]
遵照孫中山歸葬南京紫金山的遺願,葬事籌備委員會成立前,北京治喪處就已派林森往南京初勘葬地。林森回北京後向治喪處作了匯報,由治喪處代表與段祺瑞政府接洽。[1]
1925年4月4日,北京政府秘書廳致電南京督辦盧永祥、江蘇省長韓國鈞,令其妥為照料。葬事籌備處成立後,首先由家屬及葬事籌備處代表林煥廷、葉楚滄等實地勘察墓址,並確定工作順序進行。(一)確定墓址;(二)測量墓地;(三)交涉圈地;(四)徵求陵墓圖案;(五)決定陵墓圖案;(六)招標包工;(七)興工。[1]
4月21日晨,宋慶齡、孫科等由上海抵京(南京),上午出席了南京各界追悼孫中山大會,下午即赴紫金山。先至虎山,這是明孝陵西側的一座小丘,地勢較低,不宜作墓址,隨即登山向東行,至小茅山,途中發現有兩處小坡,都高出明孝陵,當天未能作出決定。第二天再次登山,由山頂至小茅山萬福寺,這座寺廟位於如今中山陵東北的一段平台上,從山頂上看,發現紫霞湖上也有一處平台,但面積較小,不合用。宋慶齡表示墓址不宜選在山頂,應建於南坡平陽處,實地勘察之後,便回上海。[1]
4月23日晚,葬事籌備委員會召開了第二次會議,確定紫金山中茅山坡為墓址所在地,並決定派主任幹事楊杏佛赴寧接洽圈地、測量、照相,做好建陵准備工作。
在選址、圈地的同時,懸獎徵求陵墓設計圖案的工作也在積極進行。1925年5月2日,葬事籌備委員會確定獎金總額為5000元。之後,由孫科及主持工程的常務委員宋子文的代表赫門起草《陵墓懸獎徵求圖案條例》,5月13日在葬事籌備委員會議上通過,並從5月15日起登報公布。原定8月31日截止,為期3個半月,後來因海外應征者要求延期而延至9月15日截止。[1]
到9月15日止,共收到應征圖案四十餘份,全部陳列於上海大洲公司三樓,從9月16日起到9月20日止,由葬事籌備處敦請評判顧問到陳列室閱覽評判。評判委員會成員包括全體葬事籌備委員、家屬代表,並聘請四名專家為顧問,即土木工程師、南洋大學校長凌鴻勛、德國建築師朴士、中國畫家王一亭、雕刻家李金發。[1]
1925年9月20日,在上海四川路大洲公司三樓召開了葬事籌備委員及家屬聯席會議,對應征圖案進行評判。出席會議的有宋慶齡、孫科及夫人、林煥廷、葉楚滄、孔祥熙、陳去病、楊杏佛。特聘評價顧問也都在前一天寫了書面評判報告,由楊杏佛在會上報告了顧問們的評判結果,大家對第一、第二兩獎意見一致,但對第三獎有不同看法,最後表決,通過了得獎名單:大獎呂彥直;二獎範文照;三獎楊錫宗。名譽獎:1.孚開洋行乃君(Cyrill Nebuskad);2.趙深;3.開爾思(Francis Kales);4.恩那與佛雷(C.Y.Anney and W.Frey)5.戈登士達(W.Livin Goldenstaedt);6.士達打洋建築公司(Zdanwitch and Goldenstaedt)等。[1]
得獎者由葬事籌備委員會發函通知,未得獎者每人贈送一幅孫中山遺像及著作,以示感謝。同時,在《民國日報》、《申報》等報紙上刊登廣告,公布評判結果。從9月22日到9月26日止,公開展覽5天,每天都有一千多人前來參觀。上海的各家中西報紙都發表文章加以評論,稱譽這次懸獎徵求陵墓圖案是歷史上空前的建築設計比賽。[1]
9月27日下午4時,籌事葬備委員會在上海成都路廣仁里張靜江家中再次開會,詳細審查比較了呂彥直和範文照設計的陵墓圖案、說明書及估價表,一致決定採用呂彥直設計的陵墓圖案,並聘請他為陵墓建築師。[1]

呂彥直方案平面圖
呂彥直設計的圖案,平面呈警鍾形,寓有「喚起民眾」之意,祭堂外觀形式給人以庄嚴肅穆之感,整個建築朴實堅固,合於中國觀念,而又糅合西方建築精神,融匯了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的精華,符合孫中山的氣概和精神。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墓圖案,融匯中國古代建築,諸如斗拱、檐椽、券門、歇山式屋頂等民族風格,同時又吸取西方建築,如靈堂重檐歇山式四角堡壘式方屋,既庄嚴簡朴,又別創新格。特別是其全局平面圖呈一警鍾形,因而受到評選者的一致推崇。中山陵的建築剔除古代帝陵的神道石刻,保留了「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墓室」。墓室在祭堂之後,與祭堂相通,人可由祭堂入墓室瞻仰。[1]
南洋大學校長凌鴻勛在評判報告中稱贊呂彥直的設計圖案「簡朴渾厚,最適合於陵墓之性質及地勢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鍾形,尤有木鐸警世之想」。
呂彥直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由陵墓樣稿得獎者、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施工。
1929年3月18日,呂彥直主持建造中山陵積勞成疾,中山陵墓工程還未告成,就因患肝癌不幸逝世,年僅36歲。[1]
1930年5月28日,為了表彰呂彥直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傑出貢獻,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通過決議,決定在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內為呂彥直建紀念碑,地位、大小與奠基石相同。此碑由捷克雕刻家高琪雕刻,上部為呂彥直半身遺像,下部刻於右任所書的碑文:「總理陵墓建築師呂彥直監理陵工積勞病故,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於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議決,立石紀念。」
1929年1月14日奉安委員會成立。
1929年1月18日在國民政府會議廳召開第一次委員會議,確定在國民政府組織辦公處,開始辦公,積極開展了迎櫬奉安的各項准備工作。南京修築了一條迎櫬大道,自下關江邊的中山碼頭,經鼓樓、新街口、中山門直達中山陵,全長15公里,其中由中山門至中山陵的一段長三公里,由葬事籌備委員會負責修築。當年5月孫中山先生移靈奉安的一切准備工作分別就緒。[1]
1929年4月23日舉行,國民政府以何應欽為「總理奉安迎柩總指揮」。
1929年5月10日下午3時,迎櫬宣傳列車從南京浦口出發,途經滁州、蚌埠、徐州、充州、泰安、濟南、德州、滄州、天津等地,均作較長的時間停留,於5月21日下午6時抵達北京。[1]
1929年5月26日,遺體從北平遷往南京,當時就在這卧像下5米左右處安放了從美國定購的紫銅棺。
1929年5月28日,孫中山靈柩由北平運抵首都南京。三天公祭結束後,6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1929年6月1日國民政府舉行了奉安大典,將孫中山的遺體遷葬於南京鍾山。
1929年7月1日,國民政府組織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葬事籌委會是日撤消,一切經手事項移交總理陵管會辦理。
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
1938年,偽督辦南京市政公署實業局園林管理所在其下設偽中山陵園辦事處,暫時維持陵園現狀。
1942年4月6日,汪精衛指定褚民誼等組織偽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負責名義上的日常工作。
1945年8月17日,重慶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派出首批人員回南京接收偽國父陵園,恢復陵園的正常工作。
1946年7月2日,國民政府明令公布《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原《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即廢止,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遂改為「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在動盪的局勢中,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只做了一些小的修繕工作。
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曾想將遺體遷往台灣,但由於爆破墓穴勢必會損壞遺體,因而作罷,至今80餘年,遺體一直安卧在中山陵墓穴內。
1949年4月28日,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8月前,中山陵園屬於軍管時期。1949年8月,改稱「中山陵園管理處」,隸屬於南京市政府園林管理處。
1950年,劉伯承任南京市長時,特地從雲南運來2萬株杉樹和梧桐樹,種植在這里。
1951年7月成立中山陵園管理委員會。同年9月,成立整風委員會分會,由高藝林任主任委員。1958年4月,園林管理處並入南京市城市建設局,管理委員會也隸屬於城建局。
1960年12月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陪同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等貴賓晉謁中山陵。那時,為了支援農業,有關部門向陵園索取木材,紫金山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恩來總理指示「中山陵園不僅是南京市的、江蘇省的,也是全國人民的,一定要保護和管理好」。第二天,採伐工人就全部撤出。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中山陵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196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孫中山先生誕辰100周年籌備委員會」,撥款100萬元全面維修中山陵。維修工程替換了所有損壞的琉璃瓦,全面翻修了墓道,整修了陵門。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同年6月城建局撤消。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博愛坊匾額上的「博愛」兩字和墓碑上的國民黨黨徽被紅衛兵認為是「四舊」,被迫鏨掉,祭堂和墓室屋頂用彩色馬賽克鑲嵌的中華民國國旗圖案也被鑿除,改用水泥粉刷。祭堂北牆上的蔣介石手書《總理遺訓》、胡漢民手書《總理遺囑》、譚延闓手書《總理告誡黨員演說詞》被磨平。
1968年4月成立了中山陵園革命委員會。
1970年1月22日,江蘇省革委會決定以中山陵園為范圍,增設鍾山區,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陵園隸屬於鍾山區革委會。
1975年4月,市革會決定撤銷鍾山區,陵園管理處劃歸南京市城建局領導。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9年奉安50周年時國家文物局撥款整修中山陵,陵園管理處維修了下水道,全面整修了台階,並處理了滲水的建築縫隙。
1981年6月至9月,為准備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活動,中山陵管委會開始著手修復在文革中受到破壞的部份。恢復了「博愛」匾額石刻,修復了祭堂和墓室的國民黨黨徽與中華民國國旗圖案,並對刻字重新貼金。墓碑上的國民黨黨徽原為陽刻,恢復時只能改為陰刻。
198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 同年8月,市委、市政府將中山陵從市城建局劃出,為市屬局一級單位,全民事業性質不變。
1986年孫中山誕辰120周年時,中山陵再次維修,處理了靈堂屋面漏水、圍牆開裂等問題,並進行了琉璃瓦的更換、銅椽除銹、陵門銅制門窗修復等工作,1987年完成。

陵園路
1996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寧委發(1996)19號文「中山陵園管理處」更名為「中山陵園管理局」,為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此時的中山陵園在保護、恢復現有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不斷開辟新的景點、景區,把山水風景、文物建築、名勝古跡及人造園林藝術融為一體,呈現出一個多功能的旅遊風景區。
1997年被國家旅遊局首批命名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2]
2007年5月8日,南京市鍾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園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3]
2009年,中山陵園對中山陵主體建築、附屬紀念建築等進行大修,更換了全部藍色琉璃瓦。[4]
2010年11月12日,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中山陵陵寢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每周一關閉維護。[5]
2011年6月,中山陵進行短期保養,為期20天,對祭堂坐像底座上的浮雕進行了修復。

⑹ 南京中山陵始建於哪一年誰設計修建的及歷史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呂彥直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

孫中山逝世後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鍾山的遺願,南京民國政府在紫金山選址建造中山陵。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徵集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鍾」(也有稱:警世鍾)式圖案榮獲首獎。

「鍾」含有警示之意,象徵了孫中山先生對革命的貢獻。呂彥直的方案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的精華,庄嚴簡朴,別創新格。南洋大學校長凌鴻勛在評判報告中稱贊呂彥直的設計圖案「簡朴渾厚,最適合於陵墓之性質及地勢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鍾形,尤有木鐸警世之想」。

1929年3月18日,中山陵工程還沒有最後完工,呂彥直就因為患肝腸癌而去世了,年僅36歲。為了表彰他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後來,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內為呂彥直建了一塊紀念碑。

碑的上部是呂彥直半身像,下部刻於右任所書的碑文:「總理陵墓建築師呂彥直監理陵工積勞病故,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於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議決,立石紀念。」。

中山陵自1926年1月動工,至1929年主體建成。1929年5月28日,孫中山靈柩由北京運抵南京。三天公祭結束後,6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


(6)中山陵什麼在維修擴展閱讀

中山陵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環繞中山陵的主體建築,還有一系列紀念性建築,如為便於孫中山先生家屬守靈而在陵墓後上方建造的永慕廬、存儲奉安大典紀念物品的奉安紀念館以及寶鼎、音樂台、流徽榭、仰止亭、光華亭、行健亭、藏經樓等。

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鍾」。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鍾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鍾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鍾擺錘。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

⑺ 現在的南京中山陵是國民政府修建的嗎

你好!中山陵是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修建的。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鍾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鍾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鍾擺錘。

⑻ 中山陵的管理沿革

1938年,偽督辦南京市政公署實業局園林管理所在其下設偽中山陵園辦事處,暫時維持陵園現狀。
1942年4月6日,汪精衛指定褚民誼等組織偽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負責名義上的日常工作。
1945年8月17日,重慶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派出首批人員回南京接收偽國父陵園,恢復陵園的正常工作。
1946年7月2日,國民政府明令公布《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原《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即廢止,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遂改為「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在動盪的局勢中,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只做了一些小的修繕工作。
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曾想將遺體遷往台灣,但由於爆破墓穴勢必會損壞遺體,因而作罷,至今80餘年,遺體一直安卧在中山陵墓穴內。
1949年4月28日,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8月前,中山陵園屬於軍管時期。1949年8月,改稱「中山陵園管理處」,隸屬於南京市政府園林管理處。
1950年,劉伯承任南京市長時,特地從雲南運來2萬株杉樹和梧桐樹,種植在這里。
1951年7月成立中山陵園管理委員會。同年9月,成立整風委員會分會,由高藝林任主任委員。1958年4月,園林管理處並入南京市城市建設局,管理委員會也隸屬於城建局。
1960年12月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陪同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等貴賓晉謁中山陵。那時,為了支援農業,有關部門向陵園索取木材,紫金山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恩來總理指示「中山陵園不僅是南京市的、江蘇省的,也是全國人民的,一定要保護和管理好」。第二天,採伐工人就全部撤出。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中山陵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孫中山先生誕辰100周年籌備委員會」,撥款100萬元全面維修中山陵。維修工程替換了所有損壞的琉璃瓦,全面翻修了墓道,整修了陵門。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同年6月城建局撤消。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博愛坊匾額上的「博愛」兩字和墓碑上的國民黨黨徽被紅衛兵認為是「四舊」,被迫鏨掉,祭堂和墓室屋頂用彩色馬賽克鑲嵌的中華民國國旗圖案也被鑿除,改用水泥粉刷。祭堂北牆上的蔣介石手書《總理遺訓》、胡漢民手書《總理遺囑》、譚延闓手書《總理告誡黨員演說詞》被磨平。
1968年4月成立了中山陵園革命委員會。
1970年1月22日,江蘇省革委會決定以中山陵園為范圍,增設鍾山區,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陵園隸屬於鍾山區革委會。
1975年4月,市革會決定撤銷鍾山區,陵園管理處劃歸南京市城建局領導。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9年奉安50周年時國家文物局撥款整修中山陵,陵園管理處維修了下水道,全面整修了台階,並處理了滲水的建築縫隙。
1981年6月至9月,為准備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活動,中山陵管委會開始著手修復在文革中受到破壞的部份。恢復了「博愛」匾額石刻,修復了祭堂和墓室的國民黨黨徽與中華民國國旗圖案,並對刻字重新貼金。墓碑上的國民黨黨徽原為陽刻,恢復時只能改為陰刻。
198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同年8月,市委、市政府將中山陵從市城建局劃出,為市屬局一級單位,全民事業性質不變。
1986年孫中山誕辰120周年時,中山陵再次維修,處理了靈堂屋面漏水、圍牆開裂等問題,並進行了琉璃瓦的更換、銅椽除銹、陵門銅制門窗修復等工作,1987年完成。
1996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寧委發(1996)19號文「中山陵園管理處」更名為「中山陵園管理局」,為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此時的中山陵園在保護、恢復現有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不斷開辟新的景點、景區,把山水風景、文物建築、名勝古跡及人造園林藝術融為一體,呈現出一個多功能的旅遊風景區。
1997年被國家旅遊局首批命名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2007年5月8日,南京市鍾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園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中山陵園對中山陵主體建築、附屬紀念建築等進行大修,更換了全部藍色琉璃瓦。
2010年11月12日,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中山陵陵寢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每周一關閉維護。
2011年6月,中山陵進行短期保養,為期20天,對祭堂坐像底座上的浮雕進行了修復。
2011年9月中旬,中山陵墓室對外不再進行開放。

⑼ 中山陵星期一為什麼要閉館,南京還有那些要閉館的地方

中山陵每周一閉館維護(法定節假日及孫中山先生誕辰、逝世紀念日除外)。

2018年6月1日起,中山陵實施實名制預約免費參觀和「禁噪」管理試運行(預約方式請點擊首頁「預約參觀」)。開放時間:中山陵陵寢(陵門以內)開放時間為每日8:30至17:00,其中,墓室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五(法定節假日除外),以及孫中山先生誕辰、逝世紀念日。

明孝陵景區(6:30——18:30)3月至11月、(7:00——17:30)12月至次年2月

靈谷景區(6:30——18:00)3月至11月、(7:00——17:30)12月至次年2月

音樂台(6:30——18:30)3月至11月、(7:00——17:30)12月至次年2月

美齡宮(7:30——18:00)(17:30停止售票)

明孝陵博物館(9:00—17:00)(16:30停止入館);節假日不休息

孫中山紀念館(9:00-17:00) (16:30停止入館)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9:00——16:30);周一關閉維修養護

白馬公園(7:00——17:30)

紫金山索道(8:30--17:00)

郵政博物館開閉館時間:每周三至周日,上午9:30-11:30,下午13:00-16:00

(9)中山陵什麼在維修擴展閱讀:

中山陵中著名建築:

音樂台

音樂台在中山陵廣場南面。舞檯面積近250平方米,台後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寬16.7米,具有匯聚聲音的功能。台前有彎月狀蓮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觀眾席,可容納觀眾3000餘人。

流徽榭

流徽榭,又名水榭,是中山陵紀念性建築之一,建於1932年冬,它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捐款建造,由陵園工程師顧文鈺設計。流徽榭三面臨水,一面傍陸,流徽榭以石階與岸相連。平面呈長方形,長13米,寬9米,四周圍有約一米高的藍色欄桿。

⑽ 巍巍中山陵

巍巍中山陵是初一下學期蘇教版語文書第十二課的課文。原文如下:

浩盪的大江之濱,在秀麗的江南水鄉之間,坐落著我國著名的古都之一——南京。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園就位於南京東郊的鍾山南麓。
鍾山的本源出自江蘇南部的茅山山脈,它北延至南京、鎮江之間,稱為寧鎮山脈。鍾山是寧鎮山脈的最高峰,海拔約460米,東西走向,長約七公里,南北寬度僅三公里,由於附近大多是沖積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顯得分外雄偉高大。它的山頂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險峻,但山腰以下漸趨平緩,松柏森郁,草莽綿連。在蒼翠的林海與山巔紫紅色的頁岩相互襯映的藍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鮮麗而又和諧的大自然圖畫。相傳孫中山先生在1912年3月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以後,曾到鍾山來打獵,看到周圍的風景優美,地勢也很開闊,就表示了身後要埋葬在這里的願望。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因肝癌醫治無效,病逝於北京。根據他生前的願望,將其陵園建築在南京的鍾山南麓。
陵園的設計是通過方案競賽入選的,對送選的四十餘份圖紙,採取了密封評議的方式。當時有許多中外建築師參加,但入選的前三名都是中國建築師。首獎是呂彥直設計的鍾形圖案,由於他較好地考慮了陵園與周圍環境、地形的結合,並參照了我國古代建築中若干優秀的傳統經驗,採用了中軸對稱、民族形式的建築外觀、淳樸的色調、簡潔的裝修和大面積綠化等手法,基本上達到了表現陵園庄嚴氣氛和孫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實用上也取得滿意的效果。工程於1926年1月動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同年6月1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由北京香山碧雲寺運來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陵園用地面積46 000畝,先後施工六年,使用的經費按當時的幣值計算,共達四百餘萬元。
陵園的總體依南北中軸線,布置在鍾山南麓的緩坡上,東、西距靈谷寺與明孝陵各約一公里(其間有道路相連)。這樣就將三區著名的名勝聯為一體,從而擴大了東郊風景區的游覽范圍和內容,在區域規劃上是值得稱道的。由中山門開始的寬闊陵園大道,至陵前長六公里,兩旁栽種著許多法國梧桐,這些行道樹在長成後,枝繁葉茂,丫杈交錯,形成了一條濃翠蔽日的林陰大道。道外的丘崗坡陀上,密植著眾多的落葉樹和常綠樹,林叢復疊,莽蒼深邃,使人們在未達陵墓以前,就已逐步進入庄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陵園的總平面布局,大致可分為南、北兩部。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緩長的墓道(在總圖上表現如鍾下的懸索)。北部包括陵門、碑亭、石階、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總圖上表現為鍾的本體)。
陵墓的入口位於最南端,標志是一座三間三樓的石牌坊。在明間的檐下,懸掛著孫中山先生手書「博愛」橫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門的緩長坡道,汽車可循此直達陵門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傾斜台地,東、西側各建面闊三間的硬山卷棚小屋一所,為過去守陵衛士的駐所。正面建陵門,高15米,寬24米,深8米,藍琉璃單檐歇山頂。屋身用花崗石砌成無梁殿①〔無梁殿〕內部全用圓拱支撐,整座建築沒有一根樑柱的殿宇。式樣,正中拱門楣上鐫刻著中山先生手書「天下為公」幾個金光大字。
循陵門後石階即至碑亭,亭內在龜趺〔趺(fū)〕碑下的石座。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嵌金楷書:「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自碑亭再北,地勢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寬大的石階。石階分為八段,每段三十餘步至五十餘步不等,共290級。石階盡處,就是寬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則矗立著陵園的主體建築——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點,與入口處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過70米,這里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當陽光燦爛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梁〔津梁〕渡口和橋梁。,行人車馬,無不纖細入微,彷彿眼前展開了一軸工筆長卷。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濛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台,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風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們展示它那變幻無窮的奇妙景色。
祭堂是一座寬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建築,堂內立有12根黑色花崗石圓柱,護壁則採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著中山先生的《告誡黨員演說詞》全文。中央偏北處,置有這位偉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視,神態安詳,栩栩如生。
墓室直徑約16米,高10米,地面中部砌圓形凹穴,安放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及卧像,周圍有環形走道及石欄以供瞻仰。室頂為半球形穹窿,對外不開窗,用電氣照明及機械通風。中山先生的靈柩在1929年奉安①〔奉安〕古稱帝後安葬及神主遷。這里指孫中山靈柩的遷葬。時,即安葬於地下5米深處,外用鋼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室外砌有環形圍牆,外鋪草地,並植以梅、玉蘭等花木。
解放以來,黨和國家一直對陵園十分關注,除了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以外,還對整個陵區進行了維修和整修,使得這位偉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終保持著整齊、寧靜、肅穆的景象。
[編輯本段]各段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中山陵的墓主及地點。
第二部分(第2-4段)說明中山陵的地理和人文環境、設計方案的擇優和興建簡況。
第三部分(第5-11段)說明陵園建築的總體布局和組成部分,依次介紹個部分的建築特點,突出陵園的庄嚴肅穆和孫中山先生精神的不朽。
第四部分(第12段)說明建國以來黨和國家一直對中山陵園十分關注。
——————————————————————————————————————————————————————————
中山陵景色
中山陵景區
南京中山陵景區,古稱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東西並列的山峰。屹立在城東郊,是寧鎮山脈中支的主峰。東西長7千米,南北最寬處4千米,周圍綿延10餘千米。 巍巍鍾山,青松翠柏匯成浩瀚林海,其間掩映著兩百多處名勝古跡。
鍾山風景區是我國著名風景名勝區,主要景區有:中山陵景區、明孝陵景區、梅花山、靈谷寺景區、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園、北極閣氣象台、雞鳴寺等,還包括玄武湖、環湖的富貴山、九華山、小紅山和城牆、城堡,這里集中了28處市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陵原名總理陵園,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中山陵依山而築,坐北朝南,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崗巒前列,屏障後峙,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於1929年6月1日奉安於此。墓地全局呈"警鍾"形圖案 ,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基本完成。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前後施工六年,使用經費按當時的幣值計400餘萬元.同年6月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有北京香山碧雲寺運來安葬.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鍾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鍾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鍾擺錘。
當時,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徵集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鍾」式圖案榮獲首獎。呂彥直還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這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調和諧,從而更增強了庄嚴的氣氛。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台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
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築,融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高29米,長30米,寬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門為鏤花紫銅雙扉,門額上分別刻有:民族、民權、民生。中門上嵌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天地正氣」直額。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國雕塑家保羅.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鐫刻六幅浮雕,是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
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 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制,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卧像,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
中山陵前臨蒼茫平川,後踞巍峨碧嶂,氣象壯麗。音樂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仰止亭、中山書院,等紀念性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不僅寄託了海內外捐贈者對孫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緬懷之情,而且都是建築名家之傑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_^

閱讀全文

與中山陵什麼在維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住宅傢具和辦公傢具哪個好做 瀏覽:267
家電維修安全常識教案 瀏覽:264
哈爾濱紅旗傢具城電話 瀏覽:187
昆明諾基亞官方維修點 瀏覽:283
sbs防水材料廠怎麼樣 瀏覽:167
斯特家電怎麼樣 瀏覽:601
台電P85開關排線怎麼維修 瀏覽:611
防水塗料裂了怎麼處理 瀏覽:1
南京天加空調售後維修 瀏覽:682
家電維修收費價目表2017 瀏覽:977
怎麼翻新小忍者 瀏覽:119
交公共維修基金帶什麼 瀏覽:822
衛生間防水先刷了地面怎麼辦 瀏覽:178
恆宏達汽車銷售維修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5
有資質的防水石膏板怎麼選 瀏覽:346
家電早會怎麼開流程 瀏覽:882
服開電路 瀏覽:947
鍋爐維修都有哪些內容 瀏覽:751
電動車充電器無電壓輸出維修視頻 瀏覽:208
萬科的精裝房地磚保修期 瀏覽: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