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維修問題 > 怎麼在太空維修東西

怎麼在太空維修東西

發布時間:2021-10-14 12:49:38

① 宇航員在太空中該如何生活他們是如何解決生理問題

這世上,有兩個東西無邊無際,沒有極限。

一是人類的腦洞,從鑽木取火、茹毛飲血到今天的科技大爆炸,人類的大腦平均也才開發了3%-5%。

還有一個便是浩瀚的宇宙。千百年來,人類低頭看地,抬頭望天,不停地探索著。前者是為了活下去,後者是為了活的更好。

人類進入太空的歷史始於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的宇航員加加林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

我國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9月中旬發射,之後開展在軌測試並建立自主運行模式,做好迎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訪問的准備。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接受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訪問,考核驗證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補加等空間站工程相關關鍵技術,並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試驗,以及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技術驗證試驗。

② 空間站在太空中發生故障怎麼解決

當空間站發生故障時可以在太空中維修、換件,延長航天器的壽命,既增加了使用期也減少了航天費用。因為空間站能長期(數月或數年)的飛行,故保證了太空科研工作的連續性和深人性,這對研究的逐步深化和提高科研質量有重要作用。

③ 太空里是漆黑一片那宇航員怎麼出倉維修設備

我覺得可以在面向太陽的時候出倉維修設備,而且宇航器本身也會配備照明設備的,以便在黑暗中也能工作。

④ 大型的太空城怎樣維修的

這種超大型太空城是由兩個圓柱體組成的「姐妹城」,每個圓柱體長34公里,直徑6.7公里。它們都以相反的方向和每隔兩分鍾就旋轉一周的速度繞軸自轉,以產生與地面上類似的重力。兩個圓柱相隔90公里,但可以互相往來。這兩個太空城雖然近在咫尺,然而寒暑各異,當一個太空城正處於炎夏季節時,另一個則恰好在寒冬臘月里,好似地球的南半球和北半球一樣。

⑤ 有一位宇航員靜止在太空中,他手上有一把剪刀和幾個維修工具,有什麼辦法能回到飛船並請解釋其原理。

用剪刀剪下一段連線,把維修工具綁成一束,再用身上的連線把工具綁好,手拿工具向飛船方向投去(注意力度,否則會把飛船撞壞),在慣性作用下,宇航員就會回到飛船。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先不說連線不會斷,真斷了的話,穿著宇航服恐怕也做不出上述復雜的動作。

⑥ 怎樣維修宇宙飛船

你gf土星的,她家住哪?土星就一團氣啊?難道她家就是個飛船?天天飛啊飛的,才不會掉下去?你撒謊嗎?火星上根本沒生命呀?

⑦ 太空中的人造衛星,應該如何維修

太空中的人造衛星其實是“一次性”的!

首先,人造衛星就不可以維修,換句話說,它們的設計方式就是,如果壞了,就不能維修。為了確保它們真的不用維修,製造者在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在完成人造衛星的設計之後,它們需要在不同的環境和刺激進行測試,看它們有沒有承受外太空中嚴酷環境的能力。

失敗總是有的,然而,盡管經受過那麼多測試和檢查,人造衛星還是會報廢在外太空。發射上千顆人造衛星,只有幾百個可以運行,這就意味著太空中還有很多報廢的衛星一直在相應的軌道呆著。事實上,這些報廢的衛星佔了很大一部分會產生負面影響的“太空垃圾”。

⑧ 如何維修載人航天器

宇宙飛船、航天站、航天飛行器及其設備需要經常維護修理,這是很自然的道理。但是,這項工作是在軌道上做呢?還是把分離出來的單元和組件帶回地球修理好呢?修理工作及單元和組件的更換,在太空進行確實是更困難些,盡管如此,航天站和飛船的設計師們還是規定維護、修理以及設備的置換必須在飛行中進行。若將有故障設備由專門派出的宇宙飛船運回地球,修理後再派船送回太空,費用實在太高,不太可取。

前蘇聯和美國的載人航天飛行經驗表明,在空間,航天員有能力糾正設備中的各種類型故障。他們會及時採取正確措施,在危急狀態下修好有故障系統。這種情況在前蘇聯的「禮炮」號、「和平」號航天站以及美國的「天空實驗室」中都發生過。

例如,弗拉基米爾·廖科夫與萬利弗·路敏曾設法將足有三層樓房大小的無線電望遠鏡天線從「禮炮6」號航天站分開,但是被卡住了。要做這項工作,必須到開放空間去,由於他們的出色工作,問題最後解決了。又如當「天空實驗室」進入地球軌道後,它的熱防護層被扯掉,要進行修理。由於美國航天員訓練有素,在地面上曾受過模擬修理訓練,因此他們在軌道上成功地執行了修理任務。又如1984年,在「禮炮7」號航天站逗留過237天的列沃尼特·砍什和弗拉基米爾·索洛伏夫對推進系統進行過復雜的修理工作:當氧化劑開始泄漏時,感測器不能指示泄漏點。要尋找出泄漏點並進行密封,非常困難。這時必須把故障區劃分為小區,從瓶中取氮,為做這些工作,航天員不得不5次進入開放宇宙空間,才終於修好。這種工作以前在航天飛船上從未做過,而且只能在軌道上進行。「和平」號航天站「量子2」號艙的艙口蓋緊固部件損壞了,曾多次修理都未修理好。1991年1月7~26日,航天員阿法納西耶夫和馬勒羅夫不得不再次修理,他們先後3次來到開放空間,用專門工具拆下損壞的艙口,蓋好緊固件,換上了由「聯盟TM」送來的新部件,才算修理好。在開放空間,航天員停留時間有限,修理操作在高速飛行中進行,再加上穿著航天服,修理不如在地面方便。但總的說來,日常維護應在飛行中做,有的也只能在飛行中做;但也不能絕對排除例外情況,當有必要檢修某些重要部件或設備的唯一零件時,可能需要運輸飛船或太空梭把它運回地球,在工廠修理後再重返地球軌道。

⑨ 太空中航天器如何修理的

如同飛機、汽車等會發生故障一樣,航天器同樣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然而,遠在地球上空400~500千米處飛行的「患病」航天器能不能修理呢?回答是肯定的,派太空梭去修。

太空梭本身就是繞地飛行的航天器,它所處的高度和速度跟那些出了問題在軌道上游盪的航天器幾乎相同,加上它又具有能改變自己繞地軌道的軌道機動輔助發動機、控制飛行姿勢的反作用控制發動機、抓取衛星的遙控機械手等精良設備,所以它就有可能飛到那些發生故障的航天器身旁去進行修理。

1984年4月,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首次在空間繞地軌道上,捕獲並修復了一顆名叫「太陽峰年」的觀測衛星。

「太陽峰年」衛星是美國在1980年2月發射的,用來監測1980年太陽活動峰年中太陽表面耀斑的活動情況。同年11月,這顆衛星上的姿態控制裝置和3台電子觀測儀器突然失靈,接著又從540千米高的軌道上逐漸下降到480千米高的軌道上,並有可能墜落於地球大氣層焚毀。

「出診」的太空梭,花了約4小時的時間,飛到距衛星約60米的地方。隨機「出診」的航天員穿好艙外航天服,背上一具裝有噴氣推進器的背包式生命維持裝置,離開機艙。他藉助於噴氣推進器噴出的氣流在太空「行走」,緩慢地「走」向5.4米高的六角形衛星主體。但因衛星每6分鍾轉一周的自轉速度太快,使處於失重狀態下的航天員無法用手裡的1.2米長、雨傘狀的捕捉桿插入衛星體上的火箭發動機噴口。於是請地面衛星控制中心對「太陽峰年」衛星上的電腦發出減慢自轉速度和保持穩定的兩個指令,再用太空梭的機械手的「手指」插進衛星體上的火箭發動機噴口,才把衛星牢牢地拴連在機械手上,拉回來放到太空梭敞開的貨艙內特設的修理台上,用新的零部件換下了衛星上損壞了的姿態控制裝置和一台日冕觀測儀的電源部分,修理了硬X射線成像分光計以及軟X射線多色儀。全部工作花了將近200分鍾才完成。修復的衛星最後由太空梭調整自己的飛行高度,升高到「太陽峰年」的原來繞地運行軌道上,通過機械手把衛星推向太空。

1992年5月14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將一顆兩年前發射的因火箭發動機故障未進入預定軌道的「國際通信衛星6號F3「救了回來。給它安裝了一個新火箭發動機,直接彈射入太空,使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這顆價值1.57億美元的衛星終於得以重新「就業」。

1993年12月,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對哈勃望遠鏡進行了修理。哈勃望遠鏡升空以後,科學家發現它發回的圖像模糊,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原來它的主鏡磨壞了一點。以後又發現它的太陽能電池板出了問題,計算機的數據存儲器也相繼失靈。

於是,「奮進號」的機械臂把「哈勃」抓進了太空梭,航天員為它更換了零件,並安裝了一個新型的行星照相機等。這些修理工作進行了7天,修復後的哈勃望遠鏡比修復前解析度大大提高,可見到暗10~15倍的天體。

這些都得歸功於「太空修理工」。

⑩ 空間航天器的日常維修如何進行

空間維修是隨著載人航天活動的不斷擴大、發展而出現的一種特殊性質的勤務活動。

空間維修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航天員對所乘航天器本身進行維修,包括排除故障、更新技術設備等內容;另一類是對其他航天器,如各種衛星的維修。40多年來的航天實踐證明,空間維修是載人航天飛行中應具備的一種能力,並有著廣泛的前景。

空間維修的作用在於:

第一,保證載人航天任務和計劃的完成。載人航天器的結構和內部設備極其復雜,在實際的航天過程中往往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故障,其中一些故障發生後直接影響飛行任務的完成,甚至危及航天乘員的生命。通過維修可以挽救一些瀕臨失敗的飛行。

第二,可以修復空間的失效衛星。國外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1958年~1970年間總計發生了1230起衛星技術故障,大約有45%是可以修復的。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利用太空梭曾修復了若干已失效的衛星。

第三,可以延長航天器的壽命。一般說來,航天器有效載荷的壽命比航天器的結構及生命保障系統的壽命低。就是說,有效載荷工作壽命結束後,航天器的結構及生命保障系統可能還是完好的,有繼續工作的能力。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們的成本費用又占絕大部分,專家們估計在75%左右。如果通過更換有效載荷、補充保持航天器軌道所需燃料和更新技術設備等方式,可以延長航天器的壽命和作用,這在經濟和效益上是很合算的。例如,曾經在空間運行的「和平」號空間站及其各專業科學模艙,不斷得到地面燃料的補充和儀器設備的更新而長期地運行。

前蘇聯和美國的空間維修實踐認為,對軌道高度在五六百千米以下的航天器進行維修,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是可行的,但必須具備這樣幾個條件:首先,要有合適的維修基地。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以及美國的太空梭是目前可以用的維修基地,除此之外,尚無別的維修基地。載人空間站的機動能力有限,一般只能對本站設備進行維修。如果有遠距離的航天器要維修,必須借軌道間運輸飛船運送維修基地的航天員前去維修。第二,航天器必須是模塊化設計的,擁有恰當的維修空間。第三,在維修過程中,地面測控中心應給予密切的配合,並組織科學家和工程師集體指導空間維修工作的進行。

空間維修勤務活動已經成為空間活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過還剛開始,還有待發展。這里向讀者介紹一個衛星維修實例,讓我們看一看它是怎樣進行的。

1992年5月7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首航太空,其中有一項任務是要把一顆游盪在空間的國際通信衛星「捉進」太空梭並修好後,再將它試放回軌道。進行程序是這樣的:太空梭將航天員帶到離待修衛星約90米距離的地方,航天員身著航天服步出座艙,啟動空間噴氣背包向衛星飛去。在離衛星約五六米的距離內,航天員用帶有鉤子的杈桿將衛星「逮住」,使衛星停止轉動。這時太空梭靠過來,伸出機械臂將衛星抓到機艙內的支架上進行檢修。也可以由航天員直接將衛星「拽」回機艙。衛星安裝到支架上後,航天員可仔細地進行檢查,更換失效的設備。換好後,由地面測控中心遙控檢查設備的各項性能,檢查合格後,可再由機械手將衛星試放回太空,重新投入工作。

此次「奮進」號太空梭的航天員「逮捕」衛星相當困難,經歷了3次失敗。第一、二次是1992年5月10日下午5時,2名航天員走出機艙,奮斗2個多小時,因衛星滾動而失敗。第三次因機械手接觸衛星時,衛星滾動使回收無法進行。直至13日下午,3名航天員集體出擊,終於用手抓住衛星,並弄回機艙,修理好後再試放回軌道。

閱讀全文

與怎麼在太空維修東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洗衣機脫水桶皮碗維修視頻 瀏覽:269
萊岸傢具 瀏覽:211
蘋果7指紋壞了維修多少錢 瀏覽:971
水楊木傢具 瀏覽:77
delsey售後維修地點 瀏覽:89
蘋果手機翻新怎麼辦理 瀏覽:432
東成電錘不沖擊的維修視頻 瀏覽:992
海棠實木傢具4門多少錢 瀏覽:876
上海買家電哪裡買 瀏覽:16
哪些地圖可以搜到商家電話號碼 瀏覽:239
太太樂晾衣架維修電話 瀏覽:577
超高速電路 瀏覽:502
武漢神州熱水器維修點 瀏覽:382
不清除底漿怎麼翻新地板磚 瀏覽:691
怎麼檢測海淘硬碟是否翻新 瀏覽:782
繳納維修基金給什麼證明 瀏覽:966
全房電路改造 瀏覽:984
電子電路識圖完全掌握 瀏覽:831
皮行李箱怎麼翻新 瀏覽:763
電腦維修一般維修什麼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