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陝北特產 陝北特產都有什麼
陝北特產有靖邊蕎麥、米脂小米、靖邊羊肉、延川紅棗、宜川花椒、洛川蘋果、直羅貢米、甘泉黃酒、橫山大明綠豆、靖邊小米、子洲黃豆、甘泉豆腐、富縣油糕、鍾祥泉水柑、黃龍蜂蜜。
靖邊蕎麥
靖邊蕎麥是靖邊縣的特產,它的特色是蛋白質高、含糖低,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品。靖邊蕎麥種植歷史悠久,抗旱、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種植方式靈活,因為品質好,所以享譽陝北。靖邊蕎麥能預防動脈硬化、擴張毛細血管、疏通微循環、活化大腦。
米脂小米
米脂小米是陝北地區的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特產,也被叫做延安小米。米脂小米色澤金黃、晶瑩明亮、質粘味香、米質好,可以製作成好吃的美食。燜成干飯香甜松軟,香味濃郁,讓人回味無窮。煮成稀飯,粘糯爽口,清香撲鼻,表面還有一層明亮的米脂油。
靖邊羊肉
靖邊羊肉是靖邊縣的特產,這里的羊有一個特點,因為羊從小就吃去膻味的調料,所以羊肉自身沒有羊膻氣,品質卓越。靖邊縣羊肉的年生產優質羊肉達5000多噸,分為薩福克羊、白絨山羊、小尾寒羊等。靖邊羊肉無腥無膻,被認為是陝北優質綠色食品。
延川紅棗
延安紅棗其實就是延川縣的紅棗,延川縣地理環境好,是種植大棗的理想地區。延川縣產出的團棗、條棗、狗頭棗都很受歡迎,它們果實大、肉厚味甜,是非常優質的品種。延川縣的紅棗產量高,被稱為「紅棗之鄉」。
Ⅱ 湖北的人文環境
武當山:道教聖地,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內, 屬大巴山東段。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武當山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拳的發源地,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漢東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簡稱東湖風景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國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宜昌三峽人家風景區: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2011年,三峽人家風景區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神農溪:神農溪位於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是巴東縣境內巫峽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全長60千米,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神農架:神農架風景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5A級風景區,世界地質公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和生物圈計劃」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成員。
清江畫廊:清江畫廊風景區位於宜昌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為國家AAAAA級景區,也是國家地質公園。
麻城龜峰山:龜峰山花海是大別山旅遊景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羅田天堂寨風景區:位於湖北省羅田縣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東北,集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為一體,總面積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729.13米,為大別山主峰之一,號稱中原第一峰。
黃鶴樓:位於湖北武漢武昌長江南岸蛇山峰嶺之上。黃鶴樓始建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國家5A級景點,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享有「天下絕景」之稱。
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為國家AAAAA級景區。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為中國首座國家礦山公園,屬國家4A級景區,擁有「亞洲第一天坑」。
黃陂區的大余灣古民居建築群,位於武漢黃陂區木蘭鄉。
咸豐的唐崖土司城(唐崖恩施土司城遺址),土司城始建於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
赤壁羊樓洞,位於赤壁西南26公里處,為明清之際赤壁6大古鎮之一 湖北文物古跡眾多。全省文物點有1.5萬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4處。全省有武漢、荊州、襄陽、隨州、鍾祥等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屈原出生的秭歸縣;被譽為「東方第八大奇跡」的曾侯乙編鍾;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和越王勾踐劍、商代的盤龍城。湖北省蘄春縣是明代偉大醫學家李時珍的故里、武當山的道教建築群及武術、漢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全省還有以荊州古城、蒲圻赤壁、襄陽古隆中、當陽長坂坡為代表的三國文化根基厚實。
武當山古建築群,位於湖北十堰武當山風景區內,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宋、元時進行規模建築。明成祖朱棣將武當山道場辟為皇室家廟,永樂歷時12年,建成8宮、2觀、36個庵堂、72岩廟等33組建築群,總建築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年間又大規模維修和擴建。武當山古建築群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129處,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明顯陵,明代皇陵,位於鍾祥市郢中街道辦事處皇城村松林山。陵區面積約50萬平方米。為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朱佑杬和生母蔣氏的合葬墓。布局按帝制「三朝兩宮」式和「天子五門」制式排列;四周環黃瓦朱牆,牆高6.5米,厚1.9米,周長4730米。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楚菜(又稱鄂菜)是中國傳統菜系之一。楚菜以烹制淡水魚鮮技藝見長,以「味」為本,講求鮮、嫩、柔、滑、爽,自成體系,被列為全國十大菜系之一。
武漢菜是鄂菜的典型代表,它以漢陽、仙桃、武昌、黃陂、孝感等地風味為基礎,吸收了省內外各種風味流派之所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武漢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見長,淡水魚鮮與煨湯技術獨具特點。主要名菜有清蒸武昌魚、沔陽三蒸、仙桃蒸三元、黃陂三鮮,黃陂糖蒸肉,豆絲茄汁桂魚、毛嘴鹵雞等。
荊宜菜包括荊州、江漢、宜昌等地區的風味佳餚。它是鄂菜的本源,以烹調淡水魚鮮技藝見長。諸如蟠龍菜、荊沙魚糕、二回頭,雞茸筆架魚肚、八寶海參、散燴八寶等獨具特色。
襄鄖菜是湖北菜系的北味菜,它以襄陽和鄖陽(今十堰)地區的風味為基礎,吸收鄂豫陝渝四省的風味。特點是以豬、牛、羊肉為主要原料,加以特產山珍和野味,製作方法以紅扒、熱燒、生炸、回鍋、涼拌居多。代表菜有:峴山槎頭鯿魚、漢江鮊魚類菜餚、武當猴頭、太和雞、鄖陽三合湯、蜜棗羊肉等。
鄂東南菜特點是用油寬,火勁足,擅長大燒、油燜、干灸,口味偏重,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代表菜有:黃州東坡肉、瓦罐雞湯、梅花牛掌等。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還有百花蒓菜、薇菜燴肉絲、小米年肉等特產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