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個設備管理軟體最好用
對於生產設備來講,設備維修管理系統貫徹了人體健康學預防為主的理念,系統以設備台賬管理為基礎,建立預防,診斷,整治,維護等多個層級的設備管控體系,幫助企業實現了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設備可靠性,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最大限度的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和生產效率。
這時對設備進行信息化且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設備管理系統到底具備哪些功能呢?下面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
常見的設備維修管理系統,功能通常會分為以下幾點:
1、設備台賬管理
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前期的策略性計劃,采購,安裝,運營,到後期的維保和報廢。設備管理系統能夠建立詳細的設備基本信息,快捷的設備檔案查詢功能,可輕松查詢出設備的各類靜態、動態信息。設備檔案管理包括設備分類分級、設備生產廠家、設備型號、安裝位置、使用時間、使用狀態、維修建議等,快速查看設備全流程信息,進行設備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統一、信息化管理。
2、設備維修管理
生產人員可以通過手機端、PC端對設備發起報修申請和維修記錄,設備管理系統可以在系統中自動生成生成設備的報修和維修工單。實現維修計劃審批功能,計劃內容包含計劃維修的設備、設備位置、計劃日期、維修內容、維修人員等。根據企業的實際維修職能分配,系統同時實現了維修計劃批量自動生產維修工單功能,這些工單也將根據指定的維修人員自動進入工作流。
3、設備保養管理
設備管理系統能夠根據生產周期生成保養計劃,同時根據計劃自動生成保養工單,並自動分配到維修人員,維修人員可以關聯保養計劃進行保養登記。
4、設備點巡檢管理
設備管理系統可以根據系統內設置的相關設備的巡檢計劃,自動生成巡檢任務,並精準分配到相關巡檢人員。所有與設備和位置相關的工作記錄(包括預防維護、日常巡檢、緊急維修等)都通過任務工單來實現,並將使用的維修物資和員工工時在工作模塊中進行記錄。相關人員可以隨時登陸系統對工作進度進行查看和跟蹤,及時進行相關工作任務安排。
5、設備知識庫管理
設備知識庫是系統將所有設備相關的內容統一收集到一起,並將每個設備進行維修保養等內容進行記錄,包括每次故障的具體原因和解決辦法,可以幫助企業進行人員交接和培訓工作。
6、與數據採集聯動
設備管理系統可以和數據採集聯動,共同獲取設備的相關數據,將其存儲到實時資料庫,進行集中存儲、統一管理。
7、設備監控
可以對設備的生產狀況進行實時的監控,通過數據大屏進行反饋,可以實時顯示現場各設備的運轉信息,對各項實時監測數據的異常情況報警提示功能。包括數據超限報警、設備故障報警等,可設置各個參數的報警限值,監控的數據一旦超過設置的限值,系統自動發送報警信息給預設的手機號,使相關負責人能夠針對超標情況及時做出應對措施,減少事故的發生。
8、設備地圖功能
對設備廠商的業務范圍進行地理信息展示,顯示所有設備的地理位置信息,以點狀或者圖標的方式展示,點擊圖標可彈出買家名稱、設備名稱、設備型號、投產時間、實際運營時間等。
9、生產運行監控
可通過多種方式形象、直觀展示現場工藝布局、設備布局,實時展示設備運行數據、啟停狀態和故障狀態等信息,並且能夠對實時數據的超標和設備故障進行報警展示。
10、故障診斷和預測
對設備的故障特殊信號進行建模分析,通過實時監測的數據,系統可以定期對監測數據進行模型分析,可及時預測或發現設備運行的異常狀態,並根據故障的特殊信號,協助用戶排查故障的原因。
11、運行狀況評估
設備管理系統結合生產運行設備的運行評估標准,可實現對生產設備的運行質量評估,自動提取動力設備的故障次數及故障率,實現對設備運行質量的客觀評價,最大程度解決人為因素對設備質量評估標準的不公平性,利用系統真正實現對動環設備運行質量的客觀、公正評估。為運行設備運行質量管理考核提供參考依據,為用戶設備采購選型提供數據支撐。
12、裝備運行數據報表
通過對實時監測的數據,可以自動生成日報、月報和年報,可作為設備的運行歷史數據進行存檔,而且更方便於管理人員查看設備的運行數據,及時了解設備的運行狀況。
13、歷史趨勢查詢
針對採集的數據,生成歷史曲線,用戶可以對主要生產設備運行狀態、在線數據的趨勢進行查詢和分析。支持能按照實時、日、月、年或者選擇的時間段對所記錄的數據進行曲線的對比查詢。
B. 有什麼好的設備管理軟體
對於許多公司來說,特別是製造業,生產設備是生產線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因此設備管理已成為企業管理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當下,傳統的設備管理依賴於手工統計,既費時,費力又效率低下,並且早已過時。
為實現高效管理,企業通常會有以下兩種選擇:
1、選擇專業的設備管理軟體。
因為這種設備管理軟體的專業性強、功能全面,但是性價比不高,價格昂貴,靈活性較差。
2、選擇低代碼開發平台來構建管理系統。
通過低代碼平台構建的設備管理系統,相比之下價格低、甚至提供免費版,而且靈活度高、適應性強,但是在專業性上稍顯遜色、在構建系統時,需要對自身業務有一定的認知。
下面為大家盤點幾款國內外比較好用的設備管理軟體,供大家參考!
1、Hippo CMMS(專業CMMS軟體)
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用戶友好的設備管理軟體。自2004年以來,Hippo一直提供易於使用且價格友好的軟體。Hippo目前擁有超過1,100名客戶和10,000名活躍用戶。
優點:
(1)適用於各行各業,包括醫療、製造業、教育、酒店和度假村、市政當局等等。
(2)功能亮點在於維修管理,配備了管理預防性維護、工作訂單、設備、庫存等所需的所有關鍵功能。
(3)易用使用,提供客戶支持。有靈活的定價選項和套餐,包括無限用戶和終身客戶支持。
缺點:
(1)不能支持量身定製,雖然功能多,但也難免需要企業適應軟體。
(2)沒有中文版本,需要使用者有比較好的英文能力。
價格:起價40美元一個月,套餐多,可以試用。
2、織信Informat(低代碼構建應用平台,內置設備管理和巡檢應用模板,可以免費使用)
基於低代碼開發平台,在織信Informat構建的設備管理與巡檢應用,可以實現有效規范巡檢方式、保養計劃通知、實時提醒人員報修、自動展示分析數據。是國內本土的軟體,成本較低,性價比高。
優勢:
(1)強大的數據功能,支持自動分析,通過儀表盤可清晰看到巡檢結果,所有信息實時更新,無需任何手動分析過程,十分方便;
(2)巡檢員通過掃描設備上二維碼,錄入設備信息,實現高效巡檢,規范巡檢過程;
(3)設備主管提前錄入保養計劃,指定時間自動提醒保養人員進行設備保養;
(4)在線通知功能使得針對意外的維修處理更加高效,設備報修可以在線通知,巡檢員發現故障後,在線填寫報修單,報修信息將實時通知到維修;
(5)操作簡單,無需代碼基礎,簡單的拖拽拉就可以建立起一套管理系統;支持電腦手機同步查看;靈活滿足需求。支持對設備管理系統模板上進行DIY修改;
(6)API功能,可以跟企業其他管理系統對接,更適合發展迅速且需求多變的企業。
缺點:
(1)應用系統的創建和部署大多隻能在電腦端操作;
(2)在手機端只能進行數據的增、刪、改、查與數據分析。
價格:可以免費使用,內置100+應用系統模板,80%是可以終身免費使用的,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其也配備了專業SaaS版和本地私有部署版。靈活度比較高,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規模,按需求采購的。
3、eMaint(專業軟體、工具集成)
eMaint是一個基於「雲」的CMMS軟體,還曾經獲過獎。旨在改進組織管理其維護可靠性操作、資源、設備等。通過將所需的工具集成到一個強大的平台中,為公司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優勢:
(1)適用於任何規模的組織或企業。
(2)功能全面:它包括工作訂單管理、維護計劃、報告和儀錶板、預測維護、預防性維護、移動維護、庫存管理和資產管理。
缺點:
(1)不支持按企業需求定製或者DIY;
(2)沒有中文版本,需要使用者有比較好的英文能力。
價格:起價33美元/月,企業級的120美元/月
4、UpKeep(專業CMMS軟體)
UpKeep CMMS提供了一個現代化的維護和設備管理解決方案。能夠創建工作訂單,當任務更新時獲得通知,當資產下降時直接從應用程序接收警報,使得業務更高效地運行。可以免費下載和注冊。
優勢:
(1)可以在Web端訪問,也可以在手機、平板電腦上使用,隨時隨地都可以方便地進行維護。
(2)提醒功能做得很不錯,有資產折損警報、任務更新通知等功能。
缺點:
(1)雖然有中文的客服和銷售,但是軟體還沒漢化,只有英文版
(2)雖然價格比較友好,但是僅限一個賬號使用,需要多人共用賬號,如果需要的模塊和功能比較多,那麼價格就會比較高。
價格:如果月付,起價35美元/月,僅限一個賬號使用。
簡單介紹了國內外4款比較好用的設備管理軟體。
那麼,企業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設備管理軟體呢?
個人認為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情況一:
如果是發展得比較成熟穩定的企業,可以選擇專業性比較強的軟體、如UpKeep、Hippo CMMS等。這一類軟體專業度高,在重點管理上較為突出,但由於造價較為高昂,需要企業有足夠的預算。
情況二:
如果是預算有限或企業需求多樣,可以採用應用搭建類這種靈活度高、性價比不錯的管理軟體,如織信Informat這類軟體,適用性比較廣、不受企業規模和使用場景限制,不管是什麼部門、什麼管理需求,都可以使用。
總而言之,高效得當的設備管理,可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最大限度地發揮設備的價值;還能夠簡化管理流程,避免生產損失,節省成本、人力、時間。企業應該轉變思維,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設備管理系統,早日完成數據化管理轉型。
C. 什麼是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性
定義: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工作(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RCM)是基於可靠性分析方法實現維修策略優化的一門技術。其目標是在滿足安全性、環境技術要求和使用工作要求的同時,獲得產品的最小維修資源消耗。通過這項工作,用戶可以找出系統組成中對系統性能影響最大的零部件及其維修工作方式。
區別:應該說RCM屬於可靠性分析(這個可靠性是泛指可靠性工程)的一種方法,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包括預計、RBD、FMECA、故障樹、事件樹、Markov、壽命周期費用分析、RCM等等;不知道你說的普通可靠性分析是指的哪一個?
1>可能目前電子企業用得較多的是預計,這種分析的目的是在產品設計初期預計產品的故障率、MTBF等可靠性參數指標,從而給設計人員提供參考,設計時重點關注預計結果較差的部件。
但是預計的結果參考價值很有限,所得數值只能告訴你產品的故障率是在這個數量級上面,而且對於機械零部件和企業自產元器件(如果沒有送去做可靠性試驗測數據的話),缺乏足夠的數據,完全無法預計。
2>RBD——可靠性框圖(可靠性建模)也可以計算故障率,但是與預計不同的是可以考慮零部件並聯模型、貯存備份等情況,而預計是把產品看做一個大串聯系統。
3>FMECA——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用於找出產品可能的故障模式和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其本質就是填表,幫助設計人員一步步分析產品可能發生的故障有哪些,並分別標注每個故障模式的嚴酷度。
4>故障樹——聊這個之前我想提一下可靠性分析要達到什麼目的:我們做可靠性工作就是要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減少產品發生故障的概率,那麼,這就要有一個過程;哲學里邊有個方法論還是什麼來著,告訴我們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可靠性工作也是如此。
前面FMECA解決了故障「是什麼」,那麼故障樹分析就是要分析故障原因,解決「為什麼」的問題,找到引起故障發生的原因,並分析找到其中對產品影響最大的那些故障來源,這樣設計師就可以針對這些重要的、關鍵的故障做改進。
5>事件樹、Markov,一般是配合故障樹使用,進行系統PSA、PRA分析,針對關鍵部件進行Markov分析。
6>壽命周期費用分析(Life Cycle Cost,LCC),主要是考慮錢,是計算整個系統或產品從方案醞釀到使用直至報廢的時間歷程中全部費用的方法。
7>RCM——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性分析,樓主關心的分析方法,在其定義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的目的是制定維修策略,這個策略必須能夠滿足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而且所消耗的維修資源(人力、時間、備品備件等)最小。
呵呵,今天很閑,瞎扯了很多,都是原創哦,跟很多正在做可靠性工作的軍工單位交流過,絕非轉載,希望能幫到你。
D.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法與視情維修制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是現代維修理論的核心。系統工程的觀點認為,專維修對象的研製、設計、制屬造、使用都是與維修有關的環節,各個環節都圍繞著可靠性這個中心進行工作,因此維修對象的可靠性在循環往復中得到不斷的改進和提高。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方法也是對傳統的以預防為主的維修方法的繼承和發展,人們對維修的認識由原來的工作—磨損—故障—危及安全演變為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控制機械設備可靠性下降的因素,以保持恢復機械設備的固有可靠性。
通過對機械設備各環節中可靠性諸因素的分析,科學地確定維修工作項目,優選維修方式,確定合理的維修周期,只做必須做的維修工作,既使機械設備的可靠性得到恢復,又節省維修時間和費用。
E. EAM 是什麼
企業資產管理系統(即EnterpriseAssetManagement,簡稱EAM)字面直接讀解為:針對企業資產進行的管理,而管理核心內容是企業資產(主要對象是企業設備)使用過程的維護、維修管理,核心目標是設備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企業效益及投資回報率。EAM是什麼,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主要有三種:
其一,美國GartnerGroup咨詢公司對EAM定義為:在資產密集型企業的新建、在建與運行維修中,在不明顯增加維修費用下,採用現代信息技術(IT)降低停機時間,增加生產產量的一套企業資源計劃系統。
其二,EAM是資產密集型企業的解決方案。
其三,EAM是資產密集型企業的ERP。
從上面幾種說法可以看到,大多數人對EAM的認識還是停留在表面上。EAM系統並不僅僅是能起到上面所講的作用,EAM系統有深層次的戰略含義,即EAM是企業創新的基礎。
首先,我們必須要認識到EAM系統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管理平台,是一個將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管理經驗規范化的實用工具。企業資產管理作為管理理念或管理方法,實際上在資產管理、尤其在設備管理方面已經發展了許多年,現在談到的EAM,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這些管理理論的計算機化與現代化。
企業Enterprise
應符合以下條件之一:(1)企業是資產密集型企業;(2)企業效益來源於設備的穩定和連續運轉;(3)控制企業資產成本同「增長企業利潤,提高企業效益」掛鉤。典型行業有:電力、采礦、製造業、港口、交通運輸業。EAM的管理范疇是企業管理資產的全維護、維修活動過程,企業是EAM活動的主體。
資產Asset
是為確保生產而要對其管理的對象,包含了企業所有固定資產,這些對象包括生產設備、建築物、管道、電纜、道路、橋梁涵洞、溝槽、水池槽罐、圍牆、煙囪、平面布置、堤壩堆場等。
管理Management
EAM的有效管理應包括企業資產管理的所有內容,實現了企業資產從前期管理、運行、維修直至報廢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1)EAM可以實現先進的管理思想
是實現RCM(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管理)、TPM、點檢制等先進管理思想的基礎;支持ISO9000的貫徹;
靈活的業務流程設計使原有的企業管理模式逐步進行優化和完善,避免脫離實際,保證企業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現代管理思想的實現;
支持多種維修資源組織模式。
(2)EAM基於業務流程,抽象業務活動,構建業務組件
基於業務流程而設計,自經理到一般操作人員,凡涉及到設備管理和使用的人員都能根據自己所承擔的業務,實時地進入本系統操作;
基於業務組件的產品使企業不僅可以迅速實現當前要求,而且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構架保證。
(3)EAM涵蓋企業全系統、全業務
整個企業,上至經理,下至維修人員、操作人員都在網路上使用系統;
業務涵蓋機動部門涉及的所有業務;
(4)EAM實現全面控制
設備狀態控制:
1)實現對設備狀態的控制,建立設備狀態參數資料庫,隨時查詢設備的狀態及其劣化趨勢;實現重點設備狀態查詢、重點設備歷史曲線查詢等;
2)建立完善的設備檢修檔案庫,可以隨時查詢設備的歷史情況。
實現了業務控制(計劃、進度、費用、合同);
所有使用人員都能對與自己的業務有關的情況心中有數,實現全方位、全基礎性控制。當維修人員或管理人員在業務處理中需要某類或某幾類信息時,系統能夠方便地及時提供。例如:維修人員在現場能夠隨時查閱到設備綜合信息、備件庫存情況、設備技術檔案和設備檢修記錄;管理人員能夠准確掌握其所管理工作的實時進展情況,包括設備的狀態、合同、備件訂貨和到貨、備件庫存、維修作業的進展情況等。
(5)EAM適合於企業設備生命周期管理的全過程
這一過程不但包括企業投產後的運行與維護,對企業資產的有效管理,同時也要強調投產前的設計、交付、安裝、調試等環節。
EAM的核心
資產管理系統EAM,其核心並不是管理,而是要建立一個企業資料庫,把企業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積累起來,使企業從中發現技術創新的方向和辦法。因此,資產管理系統的重心在基層,實行點檢制等先進管理思想,把企業的決策、創新等的活動建立在來自基層的數據上。總之,EAM對企業來講不僅僅是一個軟體,EAM系統的好壞關繫到企業的戰略問題。EAM是企業創新的基礎。
F. RAC培訓是什麼東東
美空軍可靠性分析中心(RAC)簡介
一. 概況
美國國防部可靠性分析中心(RAC)成立於1968年,是美國國防部23個信息分析中心之一,主管單位是國防技術信息中心(DTIC),由IIT研究院進行管理,有工作人員50人。任務是為工程學科的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和質量提供技術鑒定和信息以及在整個產品或系統壽命周期內節省成本的實施方法。其職責是收集和分析部件與系統的可靠性數據,將原始數據加工成可用信息,使國防部和工業界能有效地加以利用。作為專業性很強的機構,RAC也積極支持可靠性和相關工程計劃,並提供技術咨詢和專項研究。涉及范圍有微電路、半導體、電子機械和機械部件以及設備/系統的可靠性、維修性、質量和保障性。
RAC的第一個專項研究是1978年為美國空軍建立機載電子設備可靠性模型。在同一年中,RAC又為UL實驗室分析了煙霧探測器的可靠性,並在汽車工程協會的資助下開始建立汽車電子設備可靠性模型。目前,研究項目的其他資助單位包括三軍、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一些工業部門。RAC還對「沙漠風暴」中所有的海軍電子系統作過可靠性分析。
RAC於1977年開始提供可靠性培訓,講授設計可靠性課程。以後又增設了其他課程,如軟體可靠性、可測性實踐、全面質量管理(TQM)和機械可靠性。
1988年,RAC組建了一個技術顧問團,其職責是向RAC提出如何對R&M團體提供最佳服務的建議。
RAC還提供多種相關領域的可靠性軟體工具。例如,PRISM軟體工具提供了多種進行電子系統可靠性預計的方法,並提供了豐富的可靠性數據。
二. 咨詢服務
RAC通過其50多位可靠性、維修性和質量方面的專家,向政府和商業組織提供有關軍用和民用系統開發、生產、操作和維護方面的咨詢。咨詢的領域包括:
可靠性項目制訂和管理
可靠性數據收集和分析
可靠性模型和數字評估
部件控制項目和部件鑒定
可靠性問題解決方案,失效報告和修改措施系統(FRACAS),逆向工程
系統/設備壽命周期延長
失效模式效應和危害度分析(FMECA)
故障樹分析(FAT)
最差情況電路分析(WCCA)
可測試性和可維修性分析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
系統現代化
可靠性/維修性試驗規劃和控制
環境應力篩選(ESS)規劃
機械可靠性和維修性
有限元分析(FEA)
COTS/NDI應用和使用
全面質量管理
靜電放電(ESD)敏感性分析
環境特性表徵
元器件/淘汰
定量分析。
三. 培訓
RAC 25年來在可靠性與質量培訓上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目前可提供與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相關的各個方面的課程,包括有在線注冊和現場輔導兩種形式。課程將按客戶的特殊要求而精心安排。
a. 遠程教育:遠程教育的對象是所有參與可靠性工程的主要人員,包括系統和電路設計人員、項目管理人員、質量工程師以及過去沒有經過可靠性培訓的相關學科成員。目前進行的課程是電子設計可靠性。
b. 標准培訓課程:標准培訓課程每季度開辦一次,教師還可到學員單位授課。目前的課程有:
電子設計可靠性
機械設計可靠性
可靠性增長和可維修系統分析
系統軟體可靠性
加速試驗
威布爾分析
軟體產品「PRISM」培訓。
c. 用戶培訓:RAC為政府和工業界提供有關可靠性和質量實際問題的培訓課程。教員到學員單位授課,並針對實際情況安排課程。目前的培訓科目主要包括:
可靠性設計
可靠性模型
故障樹分析
可靠性預計
靜電放電(ESD)損壞預防
軟體可靠性
機械可靠性
可靠性試驗
可靠性管理/規劃
環境應力篩選(ESS)
器件選擇和控制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
軟體產品PRISM培訓。
d. 自學培訓課程
這是RAC為相關領域的項目管理人和初學者准備的自學課程,通過這一課程可對可靠性有基本的了解,解答最常見的可靠性問題。
四. 信息資源
a. 可靠性與維修性圖書庫
這是一個可搜索的綜合性圖書庫,包括書籍,標准,期刊雜志文章,學術會議論文集和其他方面的文獻。這些圖書文獻覆蓋了與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和質量相關的各個方面的內容。
b. 可靠性數據
RAC提供的可靠性數據資源在全世界享有盛譽。它擁有大量元器件/組件方面的定量和定性資料庫,並通過幾種形式來提供這些數據。這些數據來源於眾多的企業和政府試驗與現場數據源,並得到不斷的更新。有關於電子,機械和機電元器件和系統方面的定量和定性的可靠性數據。下面是RAC的數據產品:
數據共享協會(DSC)
DSC匯編和發布有關部件和系統的數據,並向商業界、美國政府和外國的組織開放。
DSC資料庫主要跟蹤元器件和系統的篩選、鑒定、試驗和現場數據,並提供說明失效原因的失效分析結果,同時也提供淘汰信息,以幫助壽命周期管理。其數據類型有:部件失效數據、失效分析結果、系統失效數據、日益縮小的來源/淘汰器件、通用部件。
電子部件可靠性數據手冊。
非電子部件可靠性數據手冊。
非工作可靠性數據手冊。
失效模式分布數據手冊。
靜電放電敏感性數據手冊。
c. 雜志與期刊
RAC還通過雜志、期刊以及電子刊物介紹和宣傳有關RAC的研究動態、可靠性、維修性和質量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有關的基礎知識、發展趨勢和現狀。如在網上發布的START電子刊物定期選定一個相關領域的主題,對其發展歷史、發展趨勢和研究現狀進行概述介紹。
G. 什麼是RCM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用以確定資產預防性維修需求、優化維修制度的一種系統工程方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對系統進行功能與故障分析,明確系統內各故障的後果;用規范化的邏輯決斷方法,確定出各故障後果的預防性對策;通過現場故障數據統計、專家評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證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維修停機損失最小為目標優化系統的維修策略。
(7)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管理軟體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RCM認證流程
1、第三方的實驗室評估產品,確定執行的測試標准;
2、測試如出現不符合項,實驗室會對產品進行整改以符合並達到澳洲標准要求;
3、測試通過,出具測試報告;
4、提交測試報告至澳洲發證機構進行文件審核;
5、澳洲審核通過,核發RCM證書;
6、客戶可自行或者交由實驗室完成澳洲網站注冊工作;
H. 設備預防性維修管理的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
1.設備的可靠性分析
1)什麼是RCM
2)RCM的產生和發展-維修新觀念
3)RCM分析的輸版出
4)RCM的用途及經濟權效益
2.RCM的原理和分析過程
1) RCM的基本觀點
2) RCM分析中的7個基本問題
3) RCM的分析過程
I. 什麼是設備的主動維修,預先維修以及以可靠性為中心的RCM管理
所謂主動維修,來預先維修實自際是發現故障或非正常響應時就應進行的維修,有點類似過去的維護保養。而不是等設備罷工了,再組織維修。這樣儀器設備的損壞程度要小的多。這樣的難度要大的多,且需要高素質的友使用及維修人員。
以可靠性為中心則簡單些,只要注意儀器定期或隨時的檢定/校準。最好的辦法是有自己的計量標准。否則花錢作一般問題就會出現。
J. 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論文
機電設備是企業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作為現代化的生產工具在各行各業都有廣泛的應用。下面是我整理的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論文,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機電設備的維修與管理
摘 要:機電技術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系統中一個重要體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機電設備是企業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作為現代化的生產工具在各行各業都有廣泛的應用。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設備技術狀態對企業生產的正常運行,對產品生產率、質量、成本、安全、環保和能源消耗等在一定意義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機電設備;維修;管理
一、機電設備維修管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設備維修是確保設備正常運行的主要手段,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管理工作,是生產費用支出的主要部分。以往機電維修管理模式的演變是與生產方式和生產手段的發展緊密相聯的,目前已建立了設備維修管理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並逐步引入了設備故障診斷與狀態監測技術;但從整體上,機電設備維修管理仍然採用計劃預修為主的定期維護和檢修管理模式;機電設備的維修管理仍然主要是以時間為基礎的傳統計劃維修管理模式,致使約1/3的工作量由於時機不準而做無效維修,設備開機率低、維修時間長,有時嚴重影響了安全生產的正常運行。
現階段我們機電設備維修管理水平和企業生產的特點決定要對設備壽命周期實施全過程管理,追求設備最佳綜合效益和最經濟的壽命周期費用。應建立健全設備維修管理的信息反饋和處理的機構和系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設備維修管理決策服務,並應通過組織企業各部門全員全過程參與設備的維修管理。同時,應用現代化方法,如:可靠性工程、維修性工程、系統論、資訊理論、決策論等;以及先進的技術,如: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人工智慧、專家系統等,經濟合理地組織設備的維修管理,將是今後我們機電設備維修管理的努力方向和發展趨勢。
二、設備維修管理基本模式的發展
機電設備的維修管理是隨著生產發展而形成的一門學科,其發展過程大致經歷了4個階段,即事後維修、計劃維修、預防維修、以及處於發展中的運用可靠性維修理論和故障監測及診斷技術的主動維修或視情維修。
進入工業社會後就產生了設備的維修問題。最初由於設備簡單,維修費用少,設備維修管理主要是實行事後維修管理模式,即設備壞了才修。事後維修的結果,致使停機時間增加且無法保證機器的正常和及時使用,影響到生產任務的完成。隨著生產技術和工藝的不斷發展,出現了流程生產和簡單的流水作業,生產越來越強烈地依賴於設備,事後維修管理所造成的非計劃停機就成為突出問題。這使人們認識到應該積極地設法預防設備的故障。
由於設備故障造成的停機影響了成品的交貨期,以及因緊急排除故障所需支付的突擊加班費用等,使我們不得不考慮如何有效地組織設備的修理和維護工作。研究和實踐發現,採用有計劃的預防維修可以減少設備的故障,節約大量維修時間和費用,結果逐步形成了預防性維修的概念。之後在生產實踐中,我們又針對預防維修存在著既有過剩維修又有維修不足的問題,將預防維修制度發展成為生產維修。生產維修除了堅持日常保養外,還包含以下4種主要維修方式:事後維修、預防維修、改善維修和維修預防。針對不同的設備及使用情況,分別採取不同的維修方式。預防性維修和計劃預修是以時間為基礎定期對設備進行的大規模檢查與修理。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管理模式已成為目前最受人們重視的維修管理模式之一。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是一種用於確定設備在其運行環境下維修需求的方法,是預防維修管理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它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設備的故障原因、故障模式、故障影響、故障預防等方面,通過使用維修計劃軟體對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跟蹤記錄並加以分析,從而制定出維修計劃,並自動提示所需要的維修事宜。這種模式改變了原來設備損壞後才進行的被動維修,而逐步過渡到基本消除故障,進而控制維修費用和對生產的影響。這種維修方法採用計算機輔助可靠性維修技術,對提高設備的可靠性,確保設備在要求的壽命周期內安全、高效地運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應當看到,設備維修管理模式無論多麼完美,一旦發生故障,還必須由人來完成設備的修理、恢復工作。而這就無法排除人為因素,如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態度、情緒、心理等影響。因此未來的設備將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能力按既定的程序來進行自我修復,從而出現免維修的機電設備。
三、改進機電設備維修管理的建議
(1)改進機電設備維修管理的方式,加強機電設備使用和維護的管理。在現有條件下,生產企業應當高度重視對設備使用、維護、修理人員技能和素質的培養,進一步完善包括三級保養、點檢、班檢、定期維護和巡迴檢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維護和文明生產的制度。企業應根據現代維修理論、行業特點、設備特性、工作環境及設備在生產中的作用等因素來進行維修決策,健全設備管理的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選擇包括事後維修、預防維修、計劃預修和狀態維修等合適的維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科學的新型維修管理模式。
(2)建立和完善機電設備維修管理工作標准,積極開展機電設備可靠性、維修性的基礎研究。包括各種技術管理標准、經濟管理標准、維修技術標准、設備管理人員的工作標准以及維護修理的各種定額標准等,逐步形成科學的現代化維修管理制度。系統研究機電設備的可靠性、維修性,找出設備的薄弱環節,不斷改善和提高機電設備的可靠性和維修性,提高設備的開機率和可用度,大力推廣無維修設計。
(3)藉助於監測儀器等硬體大力開展視情維修。視情維修是一種非常好的維修管理模式,運用得當會帶來非常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應結合實際,對機電設備的維修管理從時間維修逐步過渡到狀態維修模式,保證設備在壽命周期內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最經濟的設備周期費用。
(4)建立和完善機電設備維修管理系統,實現計算機輔助維修管理。由計算機完成維修數據的收集、分析、處理,並對維修計劃做出預測和決策。應做到數據規范准確、傳遞及時、決策可靠、反饋暢通,並向可視化、網路化和智能化維修管理系統方向發展。
四、總結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自動化技術也隨之發展起來,很多領域都引入了機電設備的應用,通過機電設備的應用來減少人工,並且機電設備的應用已經成了生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機電設備的維修工作影響著企業生產的正常進行,所以企業對於機電設備的維修管理上要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李暉.淺談機電設備日常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21)
[2]葉本端.機電設備安裝常見問題與改善[J].現代商貿工業.2007(05)
[3]李季,呂厚軼,周斌.機電設備安裝常見技術問題及改善辦法[J].湖南農機.2011(03)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