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我這個肯定是保險絲斷了,換一個就行。」
「師傅,你這也沒換啥零件要價也太高了吧。」
「擰個螺絲還要錢?」
「我都說不修了你要什麼上門費?」
……
討價還價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常態,很多人都想用最低的價格獲取最大的利益,尤其是在家電維修上邊更是會「精打細算」,「不換零件就不能收錢」,「半個小時以內修好的都是小問題,用不了這么多錢」這些錯誤的認知讓家電維修師傅們苦不堪言。
錢師傅前段時間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十分著急,稱家中的冰箱不製冷了,再不趕緊修好裡面的肉和菜就都要壞了,錢師傅背著工具箱火急火燎地跑了4公里趕過去,拆開後蓋檢查後發現是底線銹斷了,那家主人聽了之後就要自己來修,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像錢師傅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些居民還會好心的給瓶飲料之類的,整日東奔西跑卻一分錢不掙,無論是誰都受不了,所以很多維修師傅在維修的時候只能把問題誇大,以此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很多人都說家電維修的套路太多、水太深,但是形成這種惡性循環作為消費者也是佔一部分責任的,我們生病時去醫院看病還需要支付各種檢查費用,又為什麼要求家電維修師傅們免費檢查家電故障呢?
家電維修是技能類工作,師傅就是靠手藝吃飯,壓榨他們的技能費用,就會使得從事的人越來越少,成千上萬元的家電可能會淪為一次性家電,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❷ 杭州一維修店收費200元給顧客調亮度,你遇到過類似消費陷阱嗎
遇到過。電腦出現問題,我拿著電腦去修復,只需要簡單按幾個鍵就可以,但對方收了高價。實體店現在越來越不受歡迎,根本原因就在這些黑心商家身上。
❸ 維修空調的時候,怎麼才能避免被套路呢
50元空調低價移機」也是一種典型的廣告噱頭,50元就能移機在現在幾乎是不可能的。對方上門後,一定會想辦法在其他環節收取費用。若從網上找,應從正規渠道找那些持證帶牌上崗的,先電話說明故障大致現象,粗略勾通維修價格,來到時最好能看到他的維修項日價格,做到心中有數。如覺得價格離譜,可要求維修人員出示收費服務標准,各電器廠商對旗下維修人員都已做硬性要求。另外就是要注意保管好相應的收費憑證和「故障零件」,以便需要維權時使用。
無論用戶或維修師傅,都本著良心就行了,用戶體恤師傅的辛苦,師傅盡力解決用戶的問題。說句不好聽的,換個不好的師傅,能忽悠到你把空調換咯。在大城市上門服務的范圍是比較廣,師傅跑的路也比較遠,路上的時間經常比維修的時間還要長,有的師傅開的小車,停車費就二十塊錢了,上門服務費收個一百多塊錢也不算太過份。經驗豐富的師傅相對更容易找到空調的問題所在,維修師傅過來維修需要付出技術和花費時間。收取一定的費用也是理所應當的。
❹ 家政維修都有哪些坑人手段有哪些避坑的好方法
疏通下水道、家電維修、開鎖等是很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需要的服務,但家政維修行業一些以次充好、巧立名目、小病大修、坐地起價等行為時有出現。曾在相關維修行業做過信息員,今天結合我的工作經驗,盤點一下維修過程中常見的幾個「坑」,希望你能識破貓膩,避免「被套路」多花冤枉錢。
一、千萬千萬不要輕信樓道、路邊的維修廣告宣傳。維修任何家電,一定要查驗維修服務部是否有維修經營資質或經營證照。同時,可以找到相應的家電客服電話或到家電大賣場的品牌專罩派虧櫃詢問、核實正規家電維修企業信息。
二、在維修人員上門前,先問清楚羨侍收費項目、標准以及能否出具正規發票等事項,如果對方不肯明碼標價、不能出具正規發票,盡量不要約請這種人員上門服務。
三、維修後要保留好收費憑證和替換下的故障元件以便日後維權使用。
❺ 家電維修套路有多深
家電維修套路的深淺因地區、店鋪、維修人員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而異,但可以說,在某些情況下,家電維修的套路確實可能相當深。
首先,家電維修行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普通消費者對家電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通常知之甚少,這使得他們在面對維修問題時往往處於弱勢地位。一些不良維修店可能會利用這一點,故意誇大故障,或者將小問題說成大問題,以此提高維修費用。例如,一個簡單的電容故障可能被描述成主板問題,導致消費者支付更高的維修成本。
其次,家電維修中還可能存在“以次充好”的現象。一些維修店為了降低成本,可能會使用質量不達標的配件進行更換。這些配件雖然短期內能解決問題,但長期使用可能會引發更多故障,甚至對家電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消費者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很難辨別配件的質量,因此容易上當受騙。
再者,家電維修行業的價格透明度也有待提高。目前,很多維修店並沒有明碼標價,維修費用往往取決於維修人員的“口頭報價”。這種報價方式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也為一些不良商家提供了漫天要價的機會。消費者在沒有比較的情況下,很難判斷自己是否支付了合理的費用。
綜上所述,家電維修套路的深淺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信息不對稱、配件質量問題和價格不透明等。為了避免陷入這些套路,消費者在選擇維修店時應盡量選擇信譽良好、技術過硬的店鋪,並在維修前要求對方提供詳細的報價單和維修方案。同時,也可以通過學習一些基本的家電知識來提升自己的辨別能力,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
❻ 蘇寧十年延保套路是真的嗎
關於「蘇寧十年延保套路」這一說法,不能一概而論地認定為真。
1. 部分消費者質疑原因:有些消費者覺得延保存在套路,可能是購買延保後,在實際申請維修時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流程繁瑣,需要提供諸多證明材料,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或者維修范圍界定模糊,原本以為能保修的項目,到申請時卻被告知不在延保范圍內,從而產生被欺騙的感覺。
2. 蘇寧方面情況:蘇寧推出十年延保服務,本意是為消費者提供更長期的保障,增強消費者購買家電等產品的信心。在正常情況下,只要符合延保條款約定,蘇寧會按照規定為消費者提供相應的維修、更換等服務。而且,蘇寧作為大型商業企業,需要維護自身品牌形象和商業信譽,不會蓄意設置普遍的套路來損害消費者利益。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個別工作人員對延保政策解釋不到位,或者局部服務環節出現漏洞,導致消費者體驗不佳。所以不能簡單判定十年延保就是套路,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❼ 家電維修平台為何到處是「坑」
近日, 上海市消保委發布《2018年空調維修消費體察報告》。體察實驗中,消保委家電辦專家將一台空調的萬能遙控器設置為亂碼,隨後從360、網路、家電報修一線通、大眾點評、58同城等8家互聯網平台和3家電話查詢平台上搜索排名靠前的11家維修商家,結果竟然得到了電腦板故障、缺少製冷劑、電子元器件故障等各種不同說法。最誇張的是58同城上的一家店鋪,欺騙不成,就弄壞機器,導致機器無法開啟。
在監管角度,O2O模式嚴格說來是為監管創造了便利。因為消費者的投訴具體指向某個平台,通過大數據比對,哪些平台表現相對更好,哪些平台更無底線,一目瞭然。監管部門定期公布表現不好的平台名單,增加曝光度,建立行業黑名單,或比約談更為有效。
家電維修行業原本就「水深」,轉移到線上意味著行業模式的升級,但更重要的升級,應該體現在對過去行業弊病與風險的更好控制,不是讓消費者拿風險換方便。一個利用信息不對稱,靠給消費者挖坑來賺錢的模式,是走不遠的。對此,從平台到監管,都需要探索出一套相適配的治理體系。
來源:澎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