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爪內徑千分表鎖死不能動怎麼辦
是數顯三爪內徑千分尺吧,故障判斷下,如果鎖死不能動,測量桿先排除裡面有沒有進雜質,清洗一下。測量桿是不是變形,測量桿變形也擰不動的。微分轉動彈簧掉了,也會擰不動的
❷ 怎麼對千分尺的正確使用及保養
使用與保養
1、檢查零位線是否准確;
2、測量時需把工件被測量面擦乾凈;
3、工件較大時應放在V型鐵或平板上測量;
4、測量前將測量桿和砧座擦乾凈;
5、擰活動套筒時需用棘輪裝置;
6、不要擰松後蓋,以免造成零位線改變;
7、不要在固定套筒和活動套筒間加入普通機油;
8、用後擦凈上油,放入專用盒內,置於乾燥處。
(2)數顯內徑千分尺維修視頻擴展閱讀
外徑千分尺的結構由固定的尺架、測砧、測微螺桿、固定套管、微分筒、測力裝置、鎖緊裝置等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條水平線,這條線上、下各有一列間距為1毫米的刻度線,上面的刻度線恰好在下面二相鄰刻度線中間。
微分筒上的刻度線是將圓周分為50等分的水平線,它是旋轉運動的。從讀數方式上來看,常用的外徑千分尺有普通式、帶表示和電子數顯式三種類型。
測量原理
根據螺旋運動原理,當微分筒(又稱可動刻度筒)旋轉一周時,測微螺桿前進或後退一個螺距──0.5毫米。這樣,當微分筒旋轉一個分度後,它轉過了1/50周,這時螺桿沿軸線移動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確讀出0.01毫米的數值。
❸ 千分尺這個東西怎麼拆下來
在測桿的螺孔擰入一個螺桿,輕輕敲擊就能打出來。
螺旋測微器又稱千分尺(micrometer)、螺旋測微儀、分厘卡,是比游標卡尺更精密的測量長度的工具,用它測長度可以准確到0.01mm,測量范圍為幾個厘米。
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為0.5mm的螺紋,當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轉動時,將前進或後退,活動套管C和螺桿連成一體,其周邊等分成50個分格。螺桿轉動的整圈數由固定套管上間隔0.5mm的刻線去測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動套管周邊的刻線去測量,最終測量結果需要估讀一位小數。
第一個這樣的測量工具是由法國發明家Jean Laurent Palmer 在1848 年獲得了專利,被稱為「帶圓游標尺框的螺紋卡尺」。今天,我們仍然利用這一典型特徵製造外徑千分尺。千分尺引入機械世界開始於兩個美國工程師Joseph R. Brown 和Lucian Sharpe 在1867 年對巴黎展覽會的訪問,他們的注意力被Palmer 的發明所吸引,並非常感興趣。
在對Palmer 的設計加以改進之後產品被大批量製造,並由這兩位合夥人在市場上成功地推廣。當瑞士TESA公司決定製造外徑千分尺時,他們重復了過去發生的故事,使該產品成為公司的第一個產品。
個別情況除外(例如測量齒輪的千分尺),我們所使用的千分尺遵循Abbe 原則(阿貝原則),如同比較儀那樣。千分尺心軸通過現代化磨床加工,螺紋的輪廓精度很高,螺距偏差可忽略不計,加工條件保證了千分尺極低的測量不確定度。
❹ 千分尺的使用
千分尺的正確使用及保養: 1、檢查零位線是否准確; 2、測量時需把工件被測量面擦乾凈; 3、工件較大時應放在V型鐵或平板上測量; 4、測量前將測量桿和砧座擦乾凈; 5、擰活動套筒時需用棘輪裝置; 6、不要擰松後蓋,以免造成零位線改變; 7、不要在固定套筒和活動套筒間加入普通機油; 8、用後擦凈上油,放入專用盒內,置於乾燥處。千分尺又名螺旋測微器,是比游標卡尺更精密的測量長度的工具,用它測長度可以准確到0.01mm,測量范圍為幾個厘米。 原理:千分尺是依據螺旋放大的原理製成的,即螺桿在螺母中旋轉一周,螺桿便沿著旋轉軸線方向前進或後退一個螺距的距離。因此,沿軸線方向移動的微小距離,就能用圓周上的讀數表示出來。千分尺的精密螺紋的螺距是0.5mm,可動刻度有50個等分刻度,可動刻度旋轉一周,測微螺桿可前進或後退0.5mm,因此旋轉每個小分度,相當於測微螺桿前進或推後0.5/50=0.01mm。可見,可動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千分尺可准確到0.01mm。由於還能再估讀一位,可讀到毫米的千分位,故稱為千分尺。分類:千分尺分為機械式千分尺和電子千分尺兩類。 1、機械式千分尺,簡稱千分尺,是利用精密螺紋副原理測長的手攜式通用長度測量工具。1848年,法國的J.L.帕爾默取得外徑千分尺的專利 。1869年,美國的J.R.布朗和L.夏普等將外徑千分尺製成商品,用於測量金屬線外徑和板材厚度。千分尺的品種很多。改變千分尺測量面形狀和尺架等就可以製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用於測量內徑、螺紋中徑、齒輪公法線或深度等的千分尺。 2、電子千分尺,也叫數顯千分尺,測量系統中應用了光柵測長技術和集成電路等。電子千分尺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的,用於外徑測量。
❺ 內徑千分尺如何調零
1、如果零位偏差很小,就用扳手扳動固定套管微調。
2、如果零位偏差比較大則需要將微分筒旋轉後移,松開固定套管的緊定螺釘,前移或後移固定套管,對零後再鎖緊固定套管。
3、調節時用量面紙將千分尺的測量面擦拭乾凈,不能有油垢或其它雜質,同樣將校對量桿的兩測量面擦拭乾凈,然後在進行調節。
如果零位偏差比較大則需要將微分筒旋轉後移,松開固定套管的緊定螺釘,前移或後移固定套管,對零後再鎖緊固定套管。
(5)數顯內徑千分尺維修視頻擴展閱讀:
使用保養
1、檢查零位線是否准確。
2、測量時需把工件被測量面擦乾凈。
3、工件較大時應放在V型鐵或平板上測量。
4、測量前將測量桿和砧座擦乾凈。
5、擰活動套筒時需用棘輪裝置。
6、不要擰松後蓋,以免造成零位線改變。
7、不要在固定套筒和活動套筒間加入普通機油。
8、用後擦凈上油,放入專用盒內,置於乾燥處。
❻ 電子三點內徑千分尺卡住了怎麼維修
建議送到廠家售後服務部去維修,這種精密測量儀器一般是不能自己修理的。
❼ 數顯外徑千分尺的測力裝置如何修理
千分尺是一種精密的量具,使用時應小心謹慎,動作輕緩,不要讓它受到打擊和碰撞。千分尺內的螺紋非常精密,使用時要注意: * 旋鈕和測力裝置在轉動時都不能過分用力; * 當轉動旋鈕使測微螺桿靠近待測物時,一定要改旋測力裝置,不能轉動旋鈕使螺桿壓在待測物上; * 當測微螺桿與測砧已將待測物卡住或旋緊鎖緊裝置的情況下,決不能強行轉動旋鈕。 * 有些千分尺為了防止手溫使尺架膨脹引起微小的誤差,在尺架上裝有隔熱裝置。實驗時應手握隔熱裝置,而盡量少接觸尺架的金屬部分。 * 使用千分尺測同一長度時,一般應反復測量幾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 * 千分尺用完後,應用紗布擦乾凈,在測砧與螺桿之間留出一點空隙,放入盒中。如長期不用可抹上黃油或機油,放置在乾燥的地方。注意不要讓它接觸腐蝕性的氣體。 根據千分尺的種類不同,各種千分尺在使用時也有不同的注意事項:1、外徑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項: * 使用外徑千分尺時,一般用手握住隔熱裝置。如果手直接握住尺架,就會使千分尺和工件溫度不一致而增加測量誤差。在一般情況下,應注意外徑千分尺和被測工件具有相同的溫度。 * 千分尺兩測量面將與工件接觸時,要使用測力裝置,不要轉動微分筒。 * 千分尺測量軸的中心線要與工件被測長度方向相一致,不要歪斜。 * 千分尺測量面與被測工件相接觸時,要考慮工件表面幾何形狀。 * 在測量被加工的工件時,工件要在靜態下測量,不要在工件轉動或加工時測量,否則易使測量面磨損,測桿扭彎,甚至折斷。 * 按被測尺寸調節外徑千分尺時,要慢慢地轉動微分筒或測力裝置,不要握握住微分筒子揮動或搖轉尺架,以致使精密測微螺桿變形。 * 測量時,應使測砧測量面與被測表面接觸,然後擺動測微頭端找到正確位置後,使測微螺桿測量面與被測表面接觸,在千分尺上讀取被測值。當千分尺離開被測表面讀數時,應先用鎖緊裝置將測微螺桿鎖緊再進行讀數。 * 千分尺不能當卡規或卡鉗使用,防止劃壞千分尺的測量面。 2、內徑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項: * 選取接長桿,盡可能選取數量最少的接長桿來組成所需的尺寸,以減少累積誤差。在連接接長桿時,應按尺寸大小排列,尺寸最大的接長桿應與微分頭連接。如把尺寸小的接長桿排在組合體的中央時,則接長後千分尺的軸線,會因管頭端面平行度誤差的「積累」而增加彎曲,使測量誤差增大。 * 使用測量下限為75(或150)毫米的內徑千分尺時,被測量面的曲率半徑不得小於25(或60)毫米,否則可能由內徑千分尺的測頭槌面的邊緣來測量。 * 測量必須注意溫度影響,防止手的傳熱或其它熱源,特別是大尺寸內徑千分尺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顯著。測量前應嚴格等溫,還要盡量減少測量時間。 * 測量時,固定測頭與被測表面接觸,擺動活動測頭的同時,轉動微分筒,使活動測頭在正確的位置上與被測工件手感接觸,就可以從內徑千分尺上讀數。所謂正確位置是指:測量兩平行平面間距離,應測得最小值;測量內徑尺寸,軸向找最小值,徑向找最大值。離開工件讀數前,應用鎖緊裝置將測微螺桿鎖緊,再進行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