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用電器的隱患有哪些
家用電器的隱患有哪些
家用電器的隱患有哪些,相信每個家庭都會有很多家用電器的,比如冰箱,電飯鍋,空調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電器,對於使用這些電器家長們都知道他的隱患有哪些么?下面我分享家用電器的隱患有哪些,一起來看下吧。
1、雜訊: 人類最適合的音量為18~35分貝。而一些我們常用的家電的工作噪音遠高於此值,並不易為我們所覺察。如電風扇為40~50分貝,洗衣機為60~80分貝,電視機為50~70分貝,電吹風為65~85分貝,收錄機為70~90分貝。長時間在雜訊條件下工作的婦女,其月經周期異常、經期異常、痛經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如果妊娠婦女長時間處於雜訊條件下,其早產、自然流產、死胎、死產的發生率均高於對照組。
而胎兒對雜訊更加敏感。4~5月齡的胎兒已有一定聽力,遇到打破碗碟或人們的爭吵等雜訊時,胎兒會全身發顫,甚至亂動,對胎兒神經精神發育極為不利。處於雜訊環境下的婦女生下的嬰兒其出生體重偏低。
2、電磁波: 各種電器一旦通電,都會產生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
電磁波可擾亂人體生理節奏,干擾胎兒發育,導致細胞的正常分裂發生異常變化,尤以骨細胞受害最大。像電熱毯產生的電磁干擾,會使孕婦流產、胎兒畸形的發生率明顯提高。有資料顯示,每周在終端機前工作達20小時以上的'婦女,流產發生率是一般婦女的10倍。除此之外,電扇、電吹風、電鍾、微波爐等均可形成電磁場,故孕婦應盡量少使用電器,使用時宜保持一定距離,盡量減少危害。
家用電器怎樣使用才能更省電
1、電視機節電: 電視機的最亮狀態比最暗狀態多耗電; 音量開得越大,耗電量也越大。所以看電視時,亮度和音量應調在人感覺最佳的狀態,不要過亮,音量也不要太大。這樣不僅能節電,而且有助於延長電視機的使用壽命。有些電視機只要插上電源插頭,顯像管就預熱,耗電量增加。所以電視機關上後,應把插頭從電源插座上拔下來。
2、電冰箱節電: 電冰箱應放置在陰涼通風處,不要靠近熱源,以保證散熱片很好地散熱。使用時,盡量減少開門次數和時間。電冰箱內的食物不要塞得太滿,食物之間要留有空隙,以便冷氣對流。准備食用的冷凍食物,要提前在冷藏室里慢慢融化,這樣可以降低冷藏室溫度。
3、洗衣機節電: 洗衣機的耗電量取決於電動機的額定功率和使用時間的長短。電動機的功率是固定的,所以恰當地減少洗滌時間,就能節約用電。洗滌時間的長短,要根據衣物的種類和臟污程度來決定。一般洗滌絲綢等精細衣物的時間可短些,洗滌棉、麻等粗厚織物的時間可稍長些。如果用洗衣機漂洗,可以先把衣物上的肥皂水或洗衣粉泡沫擰干,再進行漂洗。
4、電風扇節電: 一般扇葉大的電風扇,電功率就大,消耗的電能也多。同一台電風扇的最快擋與最慢擋的耗電量相差很大,在快擋上使用1小時的耗電量可在慢擋上使用將近2小時。所以,常用慢速擋,可減少電風扇的耗電量。
5、照明節電: 用日光燈代替白熾燈可以使耗電量大大降低。在走廊和衛生間可以安裝小功率的日光燈。看電視時,只開1瓦節電日光燈,既節約用電,收看效果又理想。還要做到人走燈滅,隨手關燈。
⑵ 家用電器發出的噪音,會影響聽力嗎
生活中有一類噪音源會被大家忽視,那就是家用電器產生的噪音。資料顯示版,在1米的距離內,音權量放大的電視機、收音機、錄音機的聲級可達60-70分貝;電風扇為42-70分貝;電冰箱為34-50分貝;洗衣機轉動時馬達聲為60-70分貝;電吹風為55-90分貝;電動剃須刀為47-60分貝;音響的聲級更高達90分貝。由此可見家用電器的噪音不比馬路上汽車喇叭的噪音低。
要降低或避免家庭噪音危害,首先應盡量不要把噪音大的電器放在同一室內。如洗衣機盡可能放在天井或衛生間。冰箱不要放在卧室內,牆壁不宜過分光滑,牆上可掛些鏡框,既可美化房間,又可減少室內回聲。另外,室內至好放幾盆花,不僅可以調節小氣候,還能減弱噪音。
看電視或聽廣播時不要把音量開得過高,只有適宜的音量才能感受到音樂的悠揚悅耳。如果連續幾小時處在100分貝以上的環境,將對人的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⑶ 六大家電產品 噪音標准
一、環境噪音不可忽視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家電產品都集中在對於高效率及節能方面的追求上,對於減低家電噪音污染的追求不多見,空調、洗衣機這兩類家電的噪音尤為突出。
「噪音的危害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大。」據專家介紹,除了顯見的影響睡眠、造成神經衰弱等後果,家電噪音還可能損害心血管。「研究表明,噪音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噪音會加速人體心肌衰老,增加心肌梗塞發病率。」據了解,長期接觸噪音可使體內腎上腺分泌增加,從而使血壓上升。雜訊越高,其分泌量越多,而血壓上升越明顯。在平均70分貝噪音中長期生活的人,其心肌梗塞發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別是夜間噪音均可使人體總膽固醇上升20%,強烈噪音還可使血液中甘油三脂上升,這對心臟極為不利。因此,專家提醒:家電噪音應該引起消費者充分的重視。
二、部分家電噪音超標
據了解,目前家電噪音所依據的標準是2005年8月實施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雜訊限值》強制標准。按照該標准規定,洗衣機的洗滌雜訊最高限值為62分貝、脫水雜訊限值為72分貝;容積在250升以下的冰箱,雜訊限值為45分貝至47分貝;250升以上的限值為48分貝至55分貝。按製冷功率大小,空調雜訊限值在40分貝至68分貝;微波爐限值為68分貝。此外,標准要求冰箱、空調、洗衣機、微波爐、抽油煙機和電風扇六大類家電產品的銘牌或使用說明書上必須標注雜訊值,否則不得上市銷售。
然而按照2008年10月實施的我國《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標准》,我國最新的住宅區噪音標准規定白天和夜間的噪音分貝值分別不得高於40和30分貝。據測定,由電視機、收錄機所產生的噪音一般可達60至80分貝,洗衣機為42至70分貝,電冰箱為34至50分貝,多數家電產品的雜訊參數都超過了國家標准。
三、靜音家電無據可循
一邊是家電噪音超標,另一邊,市場上卻在大打「靜音牌」。記者近日走訪各大家電賣場發現,部分家電靠炒作各種「靜音」概念推銷產品,而實際上國家並未出台有關家電的靜音標准。
據賣場銷售人員介紹,為了保證睡眠質量,顧客選購空調時對噪音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年紀較大的顧客,對靜音空調更為偏愛。也正是基於這一點,不少商家相繼推出靜音系列產品,主打「低噪牌」。對於空調噪音到底要多少分貝下才算靜音,工作人員稱:「目前國家沒有具體標准。」據從事空調安裝多年的李師傅介紹,市面上不少靜音家電宣傳的噪音值,和實際使用中產生的噪音大小其實是兩碼事。空調在安裝時工人操作是否恰當、空調使用年限長短等,都會影響到其產生的噪音大小。商家標注的噪音值往往只是個參考數據,平時使用時噪音通常會更大一些。
專家提醒消費者:達到了家電噪音國標,並不代表就是靜音產品。《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雜訊限值》作為一個國家性強制標准,是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必須達到的產品質量標准,達標的只能算是合格產品,不能說是靜音產品。國標中也並沒有對靜音的概念進行規定,所謂的靜音、超靜音只是商家的宣傳手段,沒有具體標准依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應更多地考察產品質量,不要輕信產品銷售的一面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