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電行業到底怎麼樣呢
2019年家電市場新政落地
1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聯合下發了《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後簡稱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巡視員劉宇南在1月29日的相關新聞發布會中稱,拉動家電消費是促進商品消費的一個重要抓手。
但需要看到的是,同為擴大內需的救市政策,這輪家電市場新政絕不是十年前「家電下鄉」政策的卷土重來。而對於家電企業來說,靠政策吃飯顯然也並非長久之計。
節能、智能和超高清成為這輪家電市場刺激政策的關鍵詞。
方案指出,支持綠色、智能家電銷售。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產業鏈條長、帶動系數大、節能減排協同效應明顯的新型綠色、智能化家電產品銷售,給予消費者適當補貼。此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消費者交售舊家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機、抽油煙機、熱水器、灶具、計算機)並購買新家電產品給予適當補貼,推動高質量新產品銷售。
行業人士分析,據測算若該政策在全國推廣,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預計就可以增加1.5億台高效節能智能家電的銷售,拉動消費約7000億元,全生命周期節電大概是800億千瓦時。
而在提到要加快推出5G商用牌照外的同時,上述方案還提到要加快推進超高清視頻產品消費。加大對中央和地方電視台4K超高清電視頻道開播支持力度,豐富超高清視頻內容供給。支持廣電網路和電信網路升級改造,提升超高清視頻傳輸保障能力。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超高清電視、機頂盒、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設備等產品推廣應用予以補貼,擴大超高清視頻終端消費。
事實上,節能、智能以及超高清也正是家電行業目前的發力方向,國美方面表示,目前彩電品類中智能彩電佔比可達到95%。冰箱和洗衣機高能效商品佔比也達到95%。而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消費電子處處長曲曉傑此前在中國智能顯示與創新應用產業大會上的發言中也稱,2019年將推進用5G技術傳播4K內容的工作,4K超高清視頻用戶預期到2022年能夠達到2億戶。
在將刺激家電市場做為拉動內需增長抓手的背後,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在去年11月16日在一次發言中稱,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國與貿易國。劉宇南也在發布會中援引數據稱,根據統計來看2018年家電消費占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位列第五位。總量上看,我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電生產和銷售的大國,2017年,空調、冰箱、洗衣機、平板電視的內銷量大概是2.3億台,銷售額接近8000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家電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四大家電產量除了洗衣機出現同比下降0.4%外,其他三類電器均同比增長,截止至2018年底,全國彩電產量為20381.5萬台,同比增長14.6%。空調產量為20486萬台,同比增長10%。全國家用洗衣機產量為7150.7萬台,同比下降0.4%。全國家用電冰箱產量為7876.7萬台,同比增長2.5%。
2018年全年全國四大家電產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十年輪回 2019年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全國試點推廣
十年一個輪回。同樣採取補貼模式的家電下鄉政策也正是於2009年前後從試點推向全國。
2007年12月,家電下鄉政策在山東、河南、四川以及青島展開試點工作。按照相關規定,非城鎮戶口居民購買手機、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將按售價給予13%的財政補貼。2008年12月家電下鄉政策在14個省區市落地。2009年2月,家電下鄉政策推廣到全國。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各地家電下鄉政策均以四年為期。2013年1月31日,「家電下鄉」政策正式結束。
而作為家電下鄉的後續刺激政策,2012年6月期一年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開始實施。政策規定對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等家電產品,給予消費者不同金額的節能補貼。
相隔十年的新舊家電補貼政策,擴大內需救市的意味同樣明顯。據記者了解,家電下鄉政策是為了緩解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消費電子企業面臨的外銷急速下滑危機。而眼下據國家統計局1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增速創2003年來新低。其中,作為以往的消費旺季,2018年11月、12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分別為8.1%和8.2%,位於全年低點。
但與上一輪家電補貼政策的普惠性以及固定補貼比例相比,這輪新政更具彈性,強調「有條件的地方」與「適當」。而與家電下鄉聚焦農村市場不同,這輪新政提到的「著力引導企業順應居民消費升級大趨勢」則意味著更大市場。
從家電下鄉政策的歷史統計數據來看,補貼政策對家電市場的刺激作用巨大。根據上述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底,全國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93億台,實現銷售額7071億元。但家電下鄉政策的相關後遺症也很快凸顯。失去政策刺激的家電市場,陷入長期疲軟狀態。
家電業內人士表示,家電下鄉等補貼政策在激發出農村市場巨大消費潛力的同時,也提前透支了市場的購買力。而空冰洗等家電產品的更換周期一般都長達十年。同時,電商近幾年的輪番大促也已經讓家電市場的購買力充分釋放。同時,作為拉動家電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房地產行業目前也增長乏力。
而對家電企業來說,補貼也並不好拿。僅2015年10-12月就有康佳等四家彩電廠商相繼發布公告稱宣布公司將退回高效節能家電推廣財政補貼資金。
1月16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2019年第一次股東大會上回應家電新政相關問題時則稱,有人聽到新政很高興,但我並沒有很高興,過去的家電下鄉補貼,讓很多企業弄虛作假,推動這個補貼政策時,反而格力電器比較吃虧的。對於家電企業來說,尋找到政策刺激之外的增長動力顯然更為重要。
㈡ 蒙古國的經濟發展
蒙古國2010年經濟發展情況
核心提示:蒙古國2010年GDP(按2005年可比價格計算)41540億圖,同比增長6.1%;工業總產值(按2005年可比價格計算)18746億圖,同比增長10%,糧食產量35.51萬噸;牲畜存欄總頭數3270萬頭只;國家財政預算收入30784億圖;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61.771億美元;交通運輸完成貨運2940萬噸,完成客運2.507億人次。</SPAN>
國內生產總值:據初步統計,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度現價計算82551億圖,同比增長25.3%;按2005年可價格計算41540億圖,同比增長6.1%。國內商品批發零售服務業,汽車摩托車維修服務業增長23.4%,加工業增長11.3%,礦產業增長6.3%,以上行業增長對2010年GDP增長起絕棗伍到了拉動作用。
物價指數:2010年12月消費價格指數比上月上漲2.4%,比上年同期上漲13%。年物價指數平均水平漲幅為10.1%。由於食品類、水類價格上漲5.6%,導致消費價格指數總水平的上漲。貨幣、貸款、證券交易:據蒙古銀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廣
義貨幣供應量(M2)為46800億圖,比上月增長18.8%,增長7404億圖;比上年同期增長62.5%,增長18000億圖。年末貨幣流通總量為5197億圖,較上月末增長9.9%,增長468億圖,較上年同期增長39.8%,增長1479億圖。貸款:截至2010年末金融系統向城鄉居民和單位、企業發放貸款余額為32648億圖,比上月增長4.9%,增長1523億圖;較上年同期增長23%,增長6098億圖;超期貸款余額為906億圖,比上月增長0.4%,增長3億圖;較上年同期下降25.6%。下降312億圖;金融系統不良貸款余額為3744億圖,比上月增長0.9%,增長34億圖並或;較上年同期下降19%。下降876億圖。2010年證券交易共進行253個交易日,交易總額為929億圖,成交證券6450萬支。外匯匯率:據蒙古銀行公布匯率顯示,2009年一直貶值走低的圖格里克從2010年3月份開始升值,2010年年均匯率為:1美元=1357.84圖格里克,同比升值5.8%;1歐元=1805.08圖格里克,同比升值10.1%;1元人民幣=200.93圖格里克,同比升值4.7%;1盧布=44.89圖格里克,同比升值0.8%。.
中岩枯央財政:2010年中央財政預算總收入(包括援助資金)為30784億圖。財政預算總支出和償還外債貸款總額為30763億圖。財政預算總支出為30763億圖,財政預算節餘22億圖。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30359億圖,一般預算支出為22712億圖,財政一般預算盈餘7647億圖。2010年稅收總收入同比增長65%,增長10530億圖。其中產品銷售稅同比增長2.3倍,增長2366億圖,企業營業所得稅
同比增長90.2%,增長1852億圖,增值稅同比增長77.1%,增長2513億圖,特別稅同比增長61%,增長1018億圖。
非稅收收入同比增長2.9%,增長102億圖。原油收入同比增長2.1倍,增長291億圖。增長206億圖。其它收費項目收入
增長2.4倍,增長278億圖。國家股份紅利收入下降49.2%,下降534億圖。
對外貿易:2010年與132個國家進行進出口貿易。進出口貿易總額為61.771億美元,同比增長53.5%,增長21.54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28.992億美元,同比增長53.8%,增長10.138億美元;進口額為32.779億美元,同比增長53.3%,增長11.402億美元。對外貿易逆差為3.787億美元,同比增長50.1%,增長1.264萬美元。出口額中礦產品、針織品、貴金屬、化妝品、寶石、皮毛製品和動物產品等出口產品貨值佔98%。牧業:2010年末全國牲畜存欄總頭數為3270萬頭只。其中馬192.03萬匹;牛217.6萬頭;駱駝26.96萬峰綿羊1448.04萬只;山羊1380.33萬只。牲畜存欄總頭數同比下降25.7%,下降1130萬頭只,其中馬匹減少13.5%,減少30.1萬匹;牛減少16.3%,減少42.33萬頭;駱駝減少2.7%,減少7500峰;綿羊減少24.9%,減少480萬只;山羊減少29.4%,減少580萬。2010年度牲畜非正常死亡1030萬頭只,同比增加860萬頭只。農業:2010年全國收獲糧食35.51萬噸,土豆16.8萬噸,蔬菜8.23萬噸,飼草113.23萬噸,3.13萬噸飼料。糧食收成同比下降9.3%,下降3.36萬噸;土豆同比增長11.1%,增長1.67萬噸;蔬菜同比增長5.5%,增長4300噸;飼草同比增長24.1%,增長22萬噸;飼料同比增長21.1%,增長5500噸。工業建築:2010年工業總產值(按2005年可比價格計算)為18746億圖,同比增長10%,增長1697億圖。其中原煤、原油、螢石等礦產業同比增長16.7--91.8%;電解銅、金屬製品、石灰、液態奶、酸奶、奶製品、飼料、金屬構件、麵粉、果汁、飲料、啤酒、色酒、白酒、混凝土構件等加工業同比增長11.2--69%;混凝土、鐵礦石等生產同比增長2.1--2.3倍。.2010年礦產開采業及加工業較上年同期相比(按2005年可比價格計算),原煤增長91.8%,原油增長16.7%,其它礦產品開采增長19.5%。文具辦公用增長5.5倍,橡膠塑料製品增長84.4%,非金屬製品增長54%,木材、木製品增長35.6%,煉鐵生產增長29.6%,食品、飲料類增長24%,化工產品增長18.2%,服裝、皮毛製品增長17.5%,傳媒業、印刷業、音像業增長7.6%,卷煙增長2.9%,水、電、暖生產增長6.4%。2010年全國建築業完成3508億圖的建築工程,其中93.1%(3265億圖)的工程由國內建築工程公司完成,6.9%(243億圖)的工程由國外建築工程公司完成。建築工程同比增長25.6%(714億圖),其中國內企業工程增長30.3%,(759億圖)。.
交通運輸業:2010年用各類交通運輸方式完成貨運2940萬噸,完成客運2.507億人次。貨運同比增長18.7%,增長460萬噸,客運同比增長7.8%,增長1820萬人次。</SPAN></SPAN></SPAN></SPAN></td></tr>
㈢ 外蒙古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怎樣
在中國的北方有兩大「窮」鄰居,其中一個就是蒙古國。不過,不同於另一個半島小國,外蒙是典型的「抱著金山卻要飯」,因為它的資源太豐富了,僅現已探明的礦產就有80多種,如煤炭有500~1520億噸、鐵20億噸、黃金3000噸、白銀7000噸、石油15億桶,其中,額爾登特銅鉬礦更是位居亞洲第一大銅鉬礦。
而蒙古國人口僅有228萬人(2013年數據),還不及深圳龍華新區,面積卻高達15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僅次於哈薩克的第二大內陸國。
所以,蒙古國是典型的地廣人稀的資源型國家。按理說,人民應該會過上富足的生活,比如同樣靠礦產資源發家、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
(圖表來源:北海居)
其二,政局動盪、惡斗不斷、政策短視。
蘇聯解體後,蒙古像其他蘇聯加盟國一樣實行多黨政治,但十幾年實驗下來,多黨政治下的蒙古,政局是越來越不穩,政府更迭頻繁悉襲旁,政策朝令夕改,各黨派陷入相互攻訐和內斗之中。蒙古問題專家認為,近年來,蒙古政治體制、法律體制弊端日益成為制約國家發展的瓶頸。
其三,不切實際的「第三鄰國」外交政策
蒙古國是典型的內陸國家,只有中國和俄羅斯兩個鄰國,卻不切實際的提出了一個 「第三鄰國」的外交睜橡政策。(新任總統上台後也特地強調了這項政策)
所謂的「第三鄰國」的政策,說白了就是依靠美日兩國的力量,用以抗衡中俄兩國對蒙古的影響。
這有點類似當年英國為平衡歐洲大陸德、法兩國,而實施的「光榮孤立政策」。但問題是,蒙古並不具備英國四處面海的優勢,沒有出海口,反而被中俄圍的死死的。
俄羅斯本身就資源大國,不缺資源,而且其也是靠賣資源為生,所以,不可能再幫著蒙古去賣資源。所以,出口的唯一通道和市場,就只有中國。
如在2017年上半年,蒙古出口貿易總額中,礦產品出口值達25.54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82.3%,而90%的出口是到中國內蒙。但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說,中國不可能幫著蒙古把資源賣給美、日等西方國家的。所以,就這樣,蒙古國空有大量資源,卻仍然只能過著窮日子。
㈣ 庫爾勒家電批發市場在哪
新疆巴州庫爾勒市華凌市場主市場區533號。根據查詢相關地圖信息可知。成立於2020年,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一家以從事批發業為主的企業。
㈤ 最近要去蒙古國搞家電展銷,不知國產電視機好不好銷量
當然好賣,我國現在的電視機技術很好。很多電視都出口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