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十代酷睿i5處理器怎麼樣
可以。
十代酷睿從性能和硬體規格層面來說,是分為10納米和14納米兩大系列的,其中10納米規格的11款十代酷睿處理器,覆蓋了酷睿i3、i5和i7三個類別——包括6款U系列的處理器和5款Y系列的處理器在內。
這十一款處理器都是基於全新的Sunny Cove微架構和Intel 10納米製程技術的低壓產品,並最高可以支持到4核心8線程、最高單核睿頻4.1GHz的規格。
(1)十代酷睿保修十代酷睿擴展閱讀:
處理器使用注意事項:
拆除散熱器時,不能暴力。注意旁邊電路板上的原件,不要碰掉了。
輕拿輕放,注意方向,不要碰偏CPU座上的針腳,不要用手摸針腳(包括座子上的和CPU上的)。
安裝散熱器時,塗上導熱硅脂,以利於CPU散熱(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均勻塗上一層就行了)。
如果換的CPU是高端四核/六核的型號,主板供電相數必須大於4相,比如4+1相或6+1相才合適,如果是普通雙核型號或者低端四核APU的,4相供電已經足夠。
Ⅱ i5十代怎麼樣
一直以來作為主流處理器的英特爾酷睿i5以純核心為標配,也就是不配備超線程技術,每一次的更新換代帶來的便是頻率的提升或者核心的變化,而酷睿i3或者酷睿i7自然在大部分的代數中配備了超線程技術。不過隨著CPU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面對步步緊逼的AMD銳龍處理器,原本矜持的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終於忍不住,在第十代酷睿處理器中添加了超線程技術,同時採用了更高的頻率。這樣的酷睿i5處理器甚至已經擁有八代i7的規格,可謂加量不加價。
現在我們就已經拿到了英特爾酷睿i5-10600K處理器,看看這顆面向主流級別的產品除了增加超線程技術之後,能否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參數解析
在《「十力」擔當,王者再現:英特爾酷睿i9-10900K處理器首發評測》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詳細地介紹了十代酷睿處理器的架構以及新特徵,英特爾除了仍然使用14nm工藝製程之外,還在全新處理器上添加了大量的新參數,包括英特爾Thermal Velocity Boost技術,同時十代酷睿處理器還支持Wi-Fi 6與Thunderbolt 3,理論傳輸帶寬可提升到2.4Gbps,而最高帶寬達到40Gbps的雷電3介面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好的擴展能力。
當然對於酷睿i5這樣的主流處理器來說,最大的福利還是在於增加了超線程技術,原本6核6線程的處理器在加持了超線程之後來到了6核12線程,性能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配合重新提升的頻率,酷睿i5處理器已經擁有不輸於8代i7的紙面性能,比如說英特爾i5-10600K處理器頻率最高可以達到4.8GHz,已經超過了英特爾酷睿i7-8700K的4.7GHz的睿頻,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是相當欣喜的。
平台說明
測試平台方面,我們採用了ROG MAXIMUS XII EXTREME主板,頻率為3200MHz的HyperX Predator3600內存,ROG STRIX RTX2070S O8G GAMING顯卡,而在存儲系統上我們也採用了鎧俠(原東芝存儲)RD10,確保存儲系統不會成為整個系統的瓶頸。
同時我們還選用了ROG STRIX LC 240飛龍一體水冷散熱器來作為整個平台的散熱手段,畢竟要看看酷睿I5-10600K的超頻性能能夠達到怎樣的水平。作為對比,我們選擇了AMD銳龍5 3600X處理器,顯然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兩款處理器的定位是一致的。
實際性能測試
我們首先測試了酷睿i5-10600K默認頻率下的理論性能表現,採用多款具有代表性的軟體進行測試,分別是Cinebench R15、Cinebench R20、CPU-Z等常規跑分軟體,Corona、V-ray渲染工具以及7-Zip、Winrar文件壓縮軟體,當然有些Benchmark並不能真實反映實際應用場景,比如說CineBench以及CPU-Z等軟體。
Cinebench R15、Cinebench R20
Cinebench R15、Cinebench R20是大家最為熟悉的CPU「跑分」軟體之一,結果頗具代表性。在CineBench R15和R20的測試中,英特爾酷睿i5-10600K處理器略高於AMD銳龍5 3600X處理器,不過領先幅度不是很大,兩者可以說是起鼓相當的對手。
CPU-Z
而在CPU-Z的測試中,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也比AMD的銳龍5 3600X處理器提升大約9%的性能,這應該就是英特爾酷睿i5-10600K擁有更高的頻率的緣故。
渲染工具、視頻轉碼軟體以及文件壓縮性能
我們再來看一下兩款CPU在渲染、轉碼以及壓縮軟體的實際性能差距。由於目前的渲染、轉碼以及壓縮軟體都可以很好地用盡CPU的性能,因此英特爾酷睿i5-10600K的性能可以充分被使用完畢,或許是AMD和英特爾內置的計算單元對於幾款應用的優化有所不同,實際上兩者在這四款軟體中各有勝負,不過在WinRAR的測試中,英特爾的領先幅度還是比較大的。
游戲測試
我們選用了《刺客信條:奧德賽》、《地鐵:逃離》、《古墓麗影:暗影》、《孤島驚魂:新曙光》、《戰爭機器5》這五款游戲對兩塊處理器進行測試,看看它們在游戲性能上有什麼區別。我們採用的是游戲自帶的BenchMark,同時在1440P以及全特效下進行測試。
英特爾一直以來認為對於游戲玩家來說,高頻的CPU能夠帶來更為出色的游戲性能,而在這五款3A大作的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英特爾酷睿I5-10600K相比較AMD銳龍5 3600X還是有一定的領先,不過領先幅度不是很大,基本上可以認為兩者處於同一水平線,顯然這兩顆處理器就是起鼓相當的對手。
Ⅲ 十代酷睿和十一代區別
以移動平台為例,十代酷睿和十一代區別有以下幾點:
1、工藝
雖然第十一代酷睿採用的依舊是10nm工藝,但它卻引入了全新的「SuperFin」晶體管技術,江湖人稱「10nm+」,較之10代10nm工藝提升了15%的性能,綜合表現已經不遜於台積電成熟的7nm。
2、全新的CPU微架構
第十一代酷睿將CPU微架構從10代Ice Lake平台的Sunny Cove升級為Willow Cove,在SuperFin晶體管技術的幫助下,最高主頻可以達到4.8GHz。作為對比,上代Ice Lake的最高主頻只有3.9GHz。
3、全新的GPU核心
第十一代酷睿首發Xe架構的核芯顯卡,隸屬於低功耗版Xe LP,相比十代核顯不僅執行單元數量最多增加了50%,底層架構也進行了優化升級,FP16、FP32浮點性能可提升84%,還首次加入了INT8整數處理能力,性能高達8.29TOPS。
4、支持內存的規格
第十一代酷睿現在可以搭配DDR4-3200或LPDDR4/4X-4266內存,未來還將支持全新的LPDDR5-5400內存標准,而十代酷睿支持頻率最高為DDR4-3200。
5、PCIe和usb介面
十一代酷睿新平台原生支持PCIe 4.0、USB4和雷電4,其中PCIe 4.0可以用於獨顯或SSD,而十代酷睿僅支持pci3.0和usb3.1。
Ⅳ 酷睿十代和酷睿四核有什麼區別
實際上,英特爾10nm製程工藝之所以屢屢跳票,是因為工程師在基礎設計階段過於激進,實際晶體管的密度難以達到最初設計的預期值。
據英特爾首席工程官兼技術、系統架構和客戶端產品部分總裁文卡塔·倫度金塔拉透露,英特爾已經在10nm的曲折經歷中吸取了大量經驗,而7nm工藝將由獨立的體系和團隊負責(與10nm同步展開),因此新工藝的晶體管密度、功率、性能以及進度可預測性較上代有了大幅進步,有望在2020年就正式推出採用EUV技術的7nm晶元,並重新在微觀水平上兌現摩爾定律。如果一切順利,剛剛量產的10nm很可能成為英特爾所有製程里最「短命」的一代。
但無論如何,隨著搭載10nm工藝的第十代移動酷睿Ice Lake處理器的筆記本上市,英特爾有望逐步收復過去一年來流失的份額,全面迎擊AMD移動銳龍家族的挑戰。
微架構升級 核顯再度進化
為了展現「十全十美」這個美好詞彙,英特爾Ice Lake集最先進的晶體管技術和全新的微架構於一身,從CPU到GPU、從內存到多媒體、從顯示輸出到圖像處理,再從互連匯流排到雷電3,第十代移動酷睿處理器堪稱「全新打造」,也是迄今為止最為先進的筆記本平台。
為此,英特爾還專門為Ice Lake平台的酷睿i7、酷睿i5、酷睿i3三大產品序列和銳炬Iris Plus核芯顯卡都更換了全新的LOGO標識,看起來更具科技感和儀式感。
接下來,我們就將對Ice Lake平台的全新特性依次進行解讀。
來自微架構的升級
除了採用10nm製程工藝以外,第十代移動酷睿Ice Lake最大的特色就是改用了全新的「Sunny Cove」微架構,它通過更深(Deeper,緩存更大)、更寬(Wider,執行管線更多)、更智能(Smarter,更好的演算法)的特性大幅提升了IPC性能,並在AI、存儲、網路、矢量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改進,將成為英特爾未來諸多新架構的開端之作
Ⅳ 英特爾十代酷睿硬核來襲!惠普戰66 三代輕薄筆記本首發評測
隨著英特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平台的推出,作為商務精英首選的惠普戰66系列也迎來了硬體升級,其強大的性能提升,將再一次給我們的辦公、娛樂帶來更為流暢的體驗,尤其是在多任務處理、圖形圖像設計,以及視頻編輯、創意等方面,搭載了十代酷睿的輕薄筆記本電腦總算真正「硬」了起來!所以近期想要入手輕薄筆記本電腦的朋友,毫無疑問首選搭載最新十代酷睿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比如我們本文即將評測的惠普戰66三代輕薄筆記本電腦。
惠普戰66三代較前代最大的變化就是搭載了最新的英特爾第十代酷睿i5-10210U移動處理器,這款處理器採用了Comet Lake架構、14nm++工藝,TDP15W,最高睿頻達到了4.20 GHz,與上一代相比整體性能提升高達16%,對於Office 365的生產力和多任務處理能力提高40%以上,所以惠普戰66三代毫無疑問是一款辦公利器。
一向主打輕薄、高性能、高顏值的惠普戰66系列,早已成為年輕商務精英們的寵兒,所以相較於外觀設計,我更關注此次升級到十代酷睿處理器後,其性能的提升究竟有多強?以及惠普戰66三代整體的表現是否一如既往地優秀?所以我們首先從硬體性能說起吧!
十代酷睿處理器:真硬核
Intel在今年八月份正式發布了多達11款專為輕薄型筆記本設計的十代酷睿處理器,包括低功耗的U系列和超低功耗的Y系列。其中Comet Lake架構、14nm++工藝的處理器主要以提升工作效率為主,10nm、Ice Lake架構的產品主打影音娛樂。那麼其在標貼上有何變化呢,此前藍色的貼紙換成了扁平化設計的科技銀,並在標貼上有Core i3/i5/i7以及10代標識。此外,十代酷睿在命名規則方面也有很大變化,Comet Lake和Ice Lake架構的規則也略有不同,大家看到10開頭的五位數段就是10代處理器,這里不再做太多普及。接下來話題回到惠普戰66三代上來。
具體參數方面,第十代Intel Core i5-10210U採用了14nm++工藝的Comet Lake架構,4核8線程,頻率1.60 GHz-3.40 GHz,最大睿頻4.20 GHz,三級緩存8 MB,內建Intel UHD Graphics顯卡,TDP 15W,支持DirectX12。通過CPU-Z檢測,其單任務處理得分達到了476.7,多任務得分2140.3。
這款處理器與上一代i5-8265U在參數上基本一致,除了架構的變化,三級緩存增加到8MB,頻率也有所提升,並且集成顯卡也有了變化。此外就是在內存的支持方面,Core i5-10210U可支持到DDR4-2666規格。根據intel官方的數據顯示,與上一代相比其整體性能提升高達16%,對於Office 365的生產力和多任務處理能力提高40%以上。實際測試中,這款惠普戰66三代的綜合成績顯然更高,用戶在辦公時能夠同時運行更多任務,包括運行較大型應用時,效率都將大大提升。
接下來進行處理器性能的實測。國際象棋是一款CPU基準測試軟體,其通過每秒的步數來考驗CPU的整數運算性能,尤其對多核心任務處理優化良好。測試最終的結果為11667千步每秒,顯然也是高於i5-8265U的多核運算。
Cinebench R15也是一款測試處理器性能的軟體,用這款筆記本實測,Intel Core i5-10210U的多核性能跑分成績達到了601cb,單核171cb,與i5-8265U相比在多任務處理方面的提升明顯。
雖然Cinebench R20是R15的升級版,但是其結果與Cinebench R15並不能直接對比或換算,此外由於R20的普及度還不是很高,並且僅僅對最新的處理器更有效,所以跟此前的處理器數據基本上沒有對比,但是就這款處理器而言,R20最終的多核任務得分為1290cb,單核任務為431cb,就我們評測過的同類型號中,已經算較高水平了。
最新版的GeekBench 5分數是根據1000的基線分數(英特爾酷睿i3-8100的分數)進行校準的,分數越高越好,分數翻倍表示成績翻倍。最終的成績單核1070,多核3203。因為此前大多測試都是GeekBench 4老版,暫時也沒有可比性,隨著測試資料庫的更新,相信很快就有更多對比了。
關於惠普戰66三代所搭載的十代酷睿處理器性能我們就測試到這里,實際上十代酷睿處理器帶來的不僅僅是性能上的提升,還包括對Thunderbolt 3的原生支持,支持英特爾Wi-Fi 6高速互聯技術等,都讓這一代的酷睿處理器更具硬核實力,而惠普戰66三代也同樣採用了最新的WiFi 6技術,802.11ax 2×2雙頻雙天線無線,速率提升至近3倍,容量提高至近4倍。其帶來的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無線連接更快速,文件下載速度更快。下圖是我們在100M北京寬頻環境下的測試,下載51.04Mbps,ping速度224.81ms,戰66三代無線網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顯卡:MX250獨立顯卡
除了十代酷睿處理器,惠普戰66三代還搭載了英偉達GeForce MX250 GDDR5 2GB獨顯,可以說是十代酷睿的絕佳搭檔,作為MX150的接任者,MX250已然成為新一代主流高性能輕薄本、商務本的首選獨立顯卡,詳細的參數見下圖GPU-Z,不再贅述。
在最新版的3DMARK進階版本中,我們主要測試了Fire Strike和Sky Diver兩個項目,最後的得分分別為3189和9910,這樣的成績也意味著惠普戰66三代筆記本在應對日常工作和娛樂等方面,都有足夠的信心和保證。
有了英特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加持,以及MX250獨立顯卡,這已經算是很強的配置了,可見惠普戰66三代將是一款很能打的輕薄筆記本電腦。其在滿足了辦公的同時,游戲的運行表現又會怎樣呢?接下來我們實測一下大家最熟悉、最常玩的《英雄聯盟》。測試開始設置中等畫質、默認配置,游戲運行非常流暢,基本可以穩定在110幀的流暢速度,所以大家偶爾游戲一把也是可以的。
內存:最大可擴展至32GB
惠普戰66三代搭載了8GB DDR4-2667大容量內存,而且還擁有雙內存插槽,最大支持32GB內存容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擴展升級,讓程序運行和多任務處理更加高效,尤其是對於圖形圖像設計、視頻編輯等工作,推薦擴展內存。通過AIDA64內存測試可以看到,其讀取速度為19916MB/s,寫入速度19701 MB/s,延遲為57.9ns,如果擴展為雙通道,性能肯定會大幅提升。
硬碟:高速固態,支持擴展
惠普戰66三代硬碟存儲採用的是NVMe介面、PCIe 3.0傳輸模式的固態硬碟,容量512GB,如果你感覺不夠用也沒關系,因為這款筆記本也預留了一個機械硬碟擴展位,輕松再增加一個1TB硬碟,就能獲得更大存儲空間,作為數據的備份、存儲再合適不過了。
來看看這款512GB固態硬碟的性能表現,1883MB/s的讀取速度,950.8MB/s的寫入速度,已經完全能滿足系統快速啟動、大型程序的運行等需求,日常處理工作絕對給力!
散熱:雙散熱管帶來涼爽體驗
對於輕薄筆記本電腦而言,除了擔心性能不夠用造成的卡頓,另一個影響用戶體驗的就是散熱,而熟悉惠普戰66系列筆記本的用戶都知道,這款筆記本內部採用了雙散熱管系統,散熱效率更高,我們首先使用最新版的FurMark來檢測一下。測試在環境溫度為20°的室內進行,將近30分鍾的烤機,其溫度表現十分平穩,CPU 溫度79°、GPU溫度69°。
然後再使用AIDA64進行烤機,18分鍾的運行中,溫度也只有62°左右,這樣的表現肯定不會造成電腦卡頓、死機,所以無需擔心。
在日常的操作中,筆記本的溫度高低會反應到機身表面,我們與之直接接觸的就是C面,在烤機一段時間後,我們使用熱成像儀對機身C、D面進行檢測,可以看到C面的溫度主要集中在鍵盤的靠後部,即散熱出風口區,最高溫度僅41.9°,在室溫20°的環境下,幾乎感受不到。D面最高溫度53.5°,也主要集中在通風口下的熱管上,另外,可以看到機身左側的出風口,熱量散出明顯,說明風扇給力。
續航時間:一天工作能量滿滿
盡管這一代產品升級到十代酷睿處理器,但是其熱功耗設計還維持在15W,所以對電量的消耗並沒有增加。這款筆記本採用了45Wh高密度長壽命電池,在續航的測試方面我們關閉無線、藍牙,屏幕亮度設置30%,開啟電源節能模式,運行PCMARK Work模式,最終電池續航達到了8小時26分鍾,筆記本剩餘20%未關機,由測試結果可見其應對一天的工作毫無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14寸筆記本還標配HP 65W USB Type-C超薄移動電源,能夠同時給電腦和手機充電。在充電速度上,惠普戰66三代充電30分鍾電量即可達50%,也就是喝杯咖啡的時間。而且電池支持1000次充放後還有65%的電池容量,三年內基本不用為電池的耐用性擔心。
戰66三代14寸標配HP 65W USB Type-C超薄適配器,自帶標准USB介面,同時為手機和電腦充電,讓出行更輕松。
關於全新惠普戰66三代的硬體部分我們就評測到這里。綜合來看,英特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帶來的性能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在多任務工作環境所帶來的流暢體驗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得益於十代酷睿處理器的特性,在無線方面支持WiFi 6,也讓筆記本在移動辦公環境下,連接網路的速度更快。同時,在硬體的擴展性方面、續航與快充等方面,惠普戰66三代表現都更加優秀。
除了在性能上提升,惠普戰66三代在外觀上還是延續了上一代的經典設計,比如金屬機身、支持高色域屏、豐富的介面等,接下來詳細看看吧。
外觀設計
惠普戰66三代發展至今,實際上在外觀設計方面已經成為經典,簡約而不失時尚,能夠適應更多場合。而最值得稱贊的就是戰66系列的一大特色,全金屬的機身,在保持堅固的同時也帶來輕奢的質感。值得一提的是,惠普戰66三代還通過了業界嚴苛的19項美國國防部MIL-STD-810G軍用標准測試,比如防潑濺、防灰塵進入、防震,高低溫環境運行自如,抗跌落、沖擊等,可應對各種嚴峻環境,所以我們在日常使用中,你幾乎可以把這款筆記本帶到任何環境中辦公。
便攜性方面,這款筆記本的機身薄至18mm,輕至1.6kg,單手就能輕松拎起,出差通勤無負擔。
惠普戰66三代採用了14英寸、1080P IPS霧面屏,可選高色域版本(擁有高達400尼特亮度),無論是在明亮的辦公室環境,還是戶外光線較強的環境下,都擁有更加舒適的視覺體驗。此外,左右窄邊框的設計,也讓瀏覽視頻更具沉浸感。
隨著人們對網路安全意識的提高,筆記本上傳統的網路攝像頭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所以這款筆記本還搭載了可調節隱私攝像頭,滑動即可遮擋/露出攝像頭,這可比長期貼個創可貼要好的多。
作為一款商務應用的產品,這款惠普戰66三代還支持180°平鋪模式,對於商務會議中的小范圍分享很是方便。
C面也是延續戰66系列的經典布局,金屬一體化設計,獨立的電源按鍵位於左上角,後部靠近轉軸處是一排精密鑽孔設計的裝飾條,同時還內置雙揚聲器,相比在機身底部,這種設計能夠讓音效更好發揮,聲效出色音質渾厚。在輸入體驗上,這款筆記本採用商務專業防潑鍵盤,標配背光燈,夜間打字也輕松,大部分按鍵採用全尺寸設計,布局合理,鍵程適合,按壓有節奏感,不生澀。一體化觸控板,周邊採用鑽石切割,觸控順滑靈活、定位精準,一般外出無需額外攜帶滑鼠就能輕松完成工作。
惠普戰66三代還在鍵盤區的右下角處設計了一個指紋識別模塊,免去用戶登錄系統輸入密碼的繁瑣,一觸即開。
作為輕薄商務本的惠普戰66三代在介面上也是相當豐富,4個USB介麵包括1個全功能Type-C(可作為充電口+視頻輸出),1個HDMI,雙視頻介面可輕松連接雙顯示器,比如做設計、金融財務等工作,都非常實用。此外還有一個有線網路介面、1個讀卡器,這在很多同價位產品上都是少見的。
售後無憂,屬於你的尊享服務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下惠普戰系列服務,首先就是戰66三代系統內預裝了惠普智能在線服務,就是位於桌面右下角的那個萌萌的機器人,用戶在使用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這里與工程師在線交流,同時這里還有一些日常小工具,使用非常方便。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惠普戰66三代通過了業界嚴苛的19項美國國防部MIL-STD-810G軍用標准測試,這是硬體品質的基礎保障,但是用戶在使用中還是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除了7×24小時的雲在線服務,惠普還提供了一年上門維修以及付費升級等服務,此外還提供了2年電池保修,所以在2、3年內,也不用為電池續航不夠而煩心了。如果購買評測的14寸i5/8G/512G SSD/FHD爆款機器,保修升級到3年所有部件保修,電池也保修3年,太超值了。
評測總結:惠普戰66系列本身就有優良品質屬性,此次在硬體上升級到最新的英特爾十代酷睿處理器,可以說是硬核實力的再一次爆發,再加上英偉達MX250、8GB內存、512GB高速固態,以及最新最快速的WiFi 6加持,都讓這款全新的惠普戰66三代很燃很能打!毫無疑問,在這個雙十一,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裡,惠普戰66三代都是一款最值得推薦的商務利器!
Ⅵ 十代i7處理器是啥
現在出的十代I7還是低壓版處理器,用於超薄本,比標壓版處理器差太多。 適合普通辦公或普通家用,不適合運行大型3D軟體或游戲。
AnandTech網站也曝光了「次旗艦」級別酷睿i7-1065G7處理器的實測性能,i7-1065G7的CPU性能提升幅度不算太大,GPU性能則表現搶眼,總體表現似乎沒有達成廣大消費者對這款最新10nm處理器的心理預期。實際上,第十代酷睿的重點並非性能提升,而是更多影響體驗的特性升級。
代號為「Ice Lake」的第十代移動酷睿處理器隸屬於Y系列(Ice Lake-Y,9W TDP)和U系列(Ice Lake-U,15W和28W TDP),也就是專門針對無風扇、標准、高性能輕薄本定製的超低功耗版酷睿平台
總之,第十代移動酷睿Ice Lake通過全新的工藝和架構實現了性能上的突破,並集全新的無線網路技術、存儲技術和AI技術於一身,打破了過去移動平台在圖形性能(Gen 11核顯)、網路性能(Wi-Fi 6)、存儲性能(傲騰H10)、連接性能(雷電3)、人工智慧(DLBoost)等方面的瓶頸,讓新一代輕薄本得以全方位的體驗升級。
Ⅶ 第十代英特爾 酷睿 i9-10900K 處理器在哪買,要官方的,網上購買的
可以到京東自營購買,盒裝正品
有問題支持上門取件,售後有保證
現在報價4299元
Ⅷ 惠普十代酷睿i5怎麼樣
十代酷睿筆記本配置怎麼樣:
空說性能無異於耍流氓,無論是誰去買筆記本,首當其沖的決定性因素,其實還是預算,和各自的需求。對於學生們而言,除罷那些在回報率頗高的兼職崗位上取得一定收益的人們,大多數人學生時代的第一台筆記本,還是要通過家長的贊助來實現——不同家長的習性千差萬別,有對科技時代異乎尋常敏感的家長,自然而言也就相對應地有視電腦如洪水猛獸的父母,有預算近乎無限的富裕家庭,自然而然也有拚命給孩子配電腦的熱心長輩。面對千差萬別的境遇,能拿到的預算往往少之又少。十代酷睿筆記本怎麼樣 十代酷睿筆記本值得買嗎
此,作為學生購機的首要考量因素,預算自然而然地就限制了他們購機時作出的選擇——因而,相比於已經開售的,數量稀少的十代酷睿筆記本,現有產品的價格範圍明顯要更為寬廣一些。
接著,要考量的還有需求的問題——對於只用來查閱資料、記錄筆記的一般學生們來說,一個能夠滿足基本使用的筆記本,就足以達到他們的要求了,因而代際差異也並不會帶來選擇上的區分。
此外,上市時間也是一個大問題,貨源充足,設計經過驗證的現有產品,相比於十代酷睿輕薄本(以及二合一產品),不僅有著無需等人「吃螃蟹」的好處,還有著大量可靠的貨源供應——如果你有著急需筆記本支持當下生活的需求,顯然等待十代酷睿筆記本就不是一個可靠的選擇。十代酷睿筆記本怎麼樣 十代酷睿筆記本值得買嗎
加之十代酷睿14nm版本較之現有產品進步有限的情況,就更是不需要去刻意追求新品了——即使要買輕薄本,產品設計、硬體搭配都經過驗證的現有產品顯然是能蓋過十代酷睿在性能方面的優勢的(換句話說,如果你已經有八代酷睿或是九代酷睿的筆記本了,其實是沒必要換新的)。
十代酷睿筆記本值得買嗎?
總而言之,新的十代酷睿在硬體基礎、功能支持、拓展需求上都有一定的革新和進步,尤其是加入機器學習的這一做法,可謂是時代洪流之下先進思路的一種體現了,它對於效率的提升,想必也是很多用戶所希冀看到的。
不過在選購筆記本的時候,還是要理性消費才是正道,搞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麼,該在什麼時候買什麼本,才是最重要的——果真需要十代酷睿AI、銳炬Iris Plus核顯、WiFi 6支持等特性的,等一等也未嘗不可。
Ⅸ 十代酷睿i5 和十代酷睿i7 怎麼選
如果您的需求是滿足日常使用和主流的3D游戲,我建議你選配I5。
i5處理器應用定位在中高端,能夠滿足消費級電腦的性能需要。
i7定義為發燒級,可以滿足三種人的應用需求:
1、高端的游戲玩家。
2、圖形、視頻編輯工程師。
3、多任務處理應用需求的用戶。
7處理器的二級緩存相對i5來說通常要大上2MB,這是主要的差別,更大的緩存可以調用更多的RAM來增強性能、降低功耗。
至於成本,顯然酷睿i5處理器的價格更低,桌面版本大約千元起,而i7則要貴出800元甚至更高。至於筆記本,搭載i5-4200的型號大約為3200元起,而同樣為Haswell架構的i7本則約為4200元起,差價至少在千元左右。
Ⅹ 英特爾的酷睿I5處理器。第10代跟第8代有什麼區別
一、頻率不同
1、第十代:基本頻率2.90 GHz,最大睿頻頻率4.30 GHz。
2、第八代:基本頻率2.80 GHz,最大睿頻頻率4.0 GHz。
二、緩存不同
1、第十代:12 MB Intel® Smart Cache。
2、第八代:9 MB Intel® Smart Cache。
三、線程數不同
1、第十代:線程數為12。
2、第八代:線程數為6。